金 峰
文學(xué)的“求經(jīng)之路”
金 峰
我讀過不少遲子建的作品,包括近年出版的長篇《群山之巔》,那里的小人物是鮮活的:屠夫辛七雜、能預(yù)知生死的精靈“小仙”安雪兒、擊斃犯人的法警安平等都是生活中小人物,他們卑微又努力地生活著。遲子建筆觸想象在遙遠(yuǎn)的北方,被雪覆蓋著群山巔峰上的小鎮(zhèn),高高的山,普普通通的人,這就是遲子建文學(xué)理想的契合,為此書她曾說“那小人物身上也有巍峨”。
遲子建有一條文學(xué)的“求經(jīng)之路”,民間神話與原始宗教是她的啟蒙初衷。冬季,中國最北的地方北極村,已披上冰雪的鎧甲。從地窖里拿出幾個土豆,切成片兒,一邊烤土豆片一邊喝茶,圍爐聽老人們講鬼神故事。她觀察生活的每個細(xì)節(jié):土豆片兒被烤后,因為淀粉沉積,就像給爐蓋做了一次美容,在爐蓋留下一圈一圈的白白的淀粉。她說:“我那時候很小,在外婆家,我就在大人堆里聽鬼神故事。他們講的故事其實就是小說,因為故事是小說的核?!?、“ 一個是外婆他們講的神話故事,一個是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原始的宗教,對我影響很深。直到如今,我覺得這些樸素的宗教觀和自然觀還在影響著我?!?/p>
遲子建經(jīng)歷豐富,早早地體會著人間冷暖。一到放寒假,她每天的第一要務(wù),不管刮風(fēng)還是下雪,零下四十度也要進(jìn)山,被父親帶著去拉燒柴,曾在山里遇到狼卻把它當(dāng)成狗而后怕。過年時,進(jìn)城買年畫,小山村到城里要走20里路,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氣冰天雪地差點把腳趾頭凍掉。這樣的生活對遲子建文學(xué)創(chuàng)作確實是有影響的。大自然的冬天太過漫長,所以很自然地盼春,因為春天太美好了。春天一到,風(fēng)暖了,不用穿厚衣服了,女孩子可以穿薄薄的花衣裳了。可是這樣的日子特別短。那里的春天真是一閃即逝,大概只有半個多月,滿山遍野的達(dá)子香花(映山紅)全開了,那時候常去山上采達(dá)子香花。這些細(xì)節(jié)寫在她的《群山之巔》,她采了滿抱的達(dá)子香花后,哪有那么多花瓶,沒有地方栽,放哪兒呢?父親喝酒的酒瓶插幾枝,豬肉罐頭瓶子也插幾枝,最后杯盤碗盞都派上了。最有趣的器皿,是廢棄的豬食槽子,栽映山紅花了。在那個年代,生活是那么樸素,又那么美好。
時間帶給遲子建語言的變化,更樸素、簡潔、要富有表現(xiàn)力。在《群山之巔》這部小說中,一開篇,屠夫辛七雜出場?!褒埍K鎮(zhèn)的牲畜見著屠夫辛七雜,知道那是它們的末日太陽,都怕,雖說他腰上別著的不是屠刀,而是心愛的煙斗”,這樣的開篇,遲子建說是她反復(fù)推敲后寫就的。遲子建直言很重視小說的開篇,認(rèn)為小說的開頭好比交響樂的序曲,一定要好,否則很難在高潮的時候呈現(xiàn)整個樂章最精彩的章節(jié)。跟小說的開頭一樣,遲子建還特別重視小說的語言,她甚至認(rèn)為“一部小說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的成色”。比起早期《北極村童話》《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非常文學(xué)化的語言表達(dá),《群山之巔》的語言簡潔又極具畫面感,同時充滿詩意,表明了她在小說語言上的用心。對于小說的語言,她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一個好的小說家,不管有多么精彩的故事,多么炫目的技藝,如果沒有好的語言,那么這部小說在我眼里就是失敗的。語言看似是作家的‘外衣’,實則是心靈流淌出的泉水,是檢驗一個作家好壞的最重要的標(biāo)準(zhǔn)”。遲子建在寫了三十年后,時間帶給她語言的變化可能更樸素和簡潔。
作家各念各的經(jīng)。遲子建認(rèn)為寫作的“求經(jīng)之路”,雖有起起伏伏,無限漫長,寫作也是沒有盡頭的,而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壯闊所在。這樣的路具有無與倫比的誘惑性,是艱難之路,同時也是燦爛之路。
本期編發(fā)了王金平短篇小說《掏鳥》,講述三人上山掏鷂鷹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是說明一個問題,人與動物與自然界的相容關(guān)系,每一種動物都有生存空間,包括人類也一樣,多一點點寬容,多一點點溫暖,那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空間會是什么樣子呢。這期還有趙博通散文《泰山封禪那些事兒》、沈周霄《那些年常去的瑯?gòu)謺荨?、汪良媛的《羅浮仙境》等,這些作品文字特點突出,讀來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