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無家不補冬
“立冬無家不補冬”,“立冬補冬補嘴空”,每到立冬時節(jié),家家戶戶就開始張羅起進補的事了。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在我國節(jié)氣中被稱為“四立”。而自古以來,人們對立冬最為看重。一方面,這天是祭祀的大節(jié)。從漢魏時起,此日天子就要行出郊迎冬之禮,并賜群臣冬衣。另一方面,老百姓也格外看重這一天,經(jīng)常在這一天祭祖飲宴,向上天祈求來年好收成的同時,也宴請親友犒勞自己。漸漸地,不僅是殺雞宰羊,藥膳進補的風俗在立冬也慢慢盛行起來。
立冬進補vs三九進補
雖然同樣是冬季進補,由于時令特點,立冬進補和三九進補又不能劃上等號。立是開始的意思,表示冬季自此開始,所以這時雖然天氣已轉(zhuǎn)涼,但從整個冬季來看,地表溫度相對還較高,在江南地區(qū)偶爾還能感受到小陽春的溫暖。因此,在飲食的選擇上無需大熱之物大補,而是應以滋潤為主的調(diào)補更佳。冬則表示終了的意思,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解釋為“冬,終也,萬物收藏也”。也就是說,不僅是秋季農(nóng)作物收曬完畢即將準備入庫,而且動物也減少活動準備冬眠了。因此,冬主收藏,人到了這個季節(jié)也應該在活動、飲食上作調(diào)整,以“收”為主。俗話說,秋冬養(yǎng)陰。其實,這個養(yǎng)字并不是一味強調(diào)補,而是更側(cè)重于“護”。例如,喜歡鍛煉的人則可以相應減少戶外運動時間,增加室內(nèi)運動量;如果仍鐘情于戶外運動,那么最好先在室內(nèi)做好熱身,再到外面做一些溫和的有氧運動,從而避免大汗淋漓,傷津耗液。再如,在飲食上,適當吃一些滋補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等,潤燥滋陰。所以,立冬的補是平補、調(diào)補。
冬至之后的三九臘月則不同。那時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不僅要做好“收”的功課,而且還要用一些溫熱甚至大補的藥溫暖手足,適當補陽。所以,三九臘月的進補屬于峻補,在程度上是立冬平補的遞進與提升,效果可能也更明顯。相反,立冬的調(diào)補也為三九進補打基礎(chǔ),為后者取得良好效果架橋鋪路。
注意!
立冬進補并非人人適合!
注重冬令保養(yǎng)的普通人群可以做點藥膳,小補一下,但有些體質(zhì)偏頗比較嚴重,或是自身有疾病的人群則應謹慎行事。例如高血脂高血壓人群,本來飲食中就應少油少鹽的,此時節(jié)就算想趕風潮也應適可而止,雞鴨等葷腥盡量以清燉、清煮為主,肥膩的羊肉煲、豬骨湯等淺嘗即可;再如時常大便黏滯的濕氣過重者,容易心煩氣躁的內(nèi)熱者,在立冬時毫無顧忌地大補,反而容易加重上火,所以不補為妙;還有俗話說“虛不受補”,大補之物往往是大葷,超出了過度體虛者的消化系統(tǒng)承受范圍,因此過度體虛者也不宜在立冬大補。
立冬進補該怎么做?
有句話:立冬補冬,補冬補氣。氣足則血盛,而氣血充盈則冬季不怕冷,精神十足,這就是立冬補氣備受重視的原因。不過,現(xiàn)代人中很少出現(xiàn)純粹虛證的現(xiàn)象,更多的是氣血失調(diào)的問題。那么,立冬補氣又該有哪些變化呢?
傳統(tǒng)冬進補名方適合我嗎?
四神湯、四君子湯、四物湯、八珍湯都是這個時節(jié)耳熟能詳?shù)倪M補名方。四神湯是指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一起制成的湯水,有健脾、養(yǎng)顏、降燥的功效,特別適合體虛乏力、困倦、消化不佳的人食用,因為它補氣健脾的藥力比較溫和,所以老人孩子都能可以吃。四君子則是指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這些藥材主要以健脾益氣為主;而四物湯則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是中醫(yī)補血、養(yǎng)血的經(jīng)典藥膳;而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合在一起就是八珍湯,藥力強勁,比較適合純虛證的人服用,而現(xiàn)代人中純虛證的情況較少見。
DIY補氣藥膳必知手冊
首先,來認識一下補氣能手們
在我們飲食中,有不少藥食同源的補氣能手,是這個季節(jié)藥膳中的???。首先,雞鴨豬肉等葷腥大多有補益作用,尤其是羊肉、牛肉更是如此。而聞名遠揚的補氣圣手黃芪、生曬參、黨參、西洋參也都能為補氣大業(yè)出力。在這四味藥材中,黃芪和黨參藥力強,能補元氣,而西洋參則在補氣同時還有滋陰效果。
煲藥膳的“二不”原則
不少人以為煲藥膳總恨不得把所有的好材料一股腦地放入鍋中,組成一鍋十全大補湯。然而藥與藥之間也有協(xié)同或相沖關(guān)系,除非是深諳藥理、藥性的“高人”,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無益反害。因此,家庭煲藥膳不宜走繁復路線,選擇兩三味藥煲出的藥膳不僅味道好而且藥效也更易與預期相符。
此外,在選擇時同類作用的藥材也不必重復選,例如選了生曬參就不必再選西洋參,兩種同是補氣的藥材,藥力疊加可能會有補過頭的隱憂哦!
補氣組合怎么搭配才合適?
補氣+養(yǎng)血
稍微一運動就感到特別累,或者平時沒干什么重體力活卻疲倦得話都懶得說,或者容易感冒、晚上容易盜汗、女性月經(jīng)量少而且經(jīng)常提前,食欲不振一吃肚子就脹,這些跡象都是氣虛的表現(xiàn);而臉色萎黃發(fā)白、唇舌色淡、指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指發(fā)麻則暗示血虛。如果這兩種情況都有,那么有可能是氣血雙虧。這時不僅需要補氣,也要補血。養(yǎng)血的藥食中較常見的有當歸、熟地、山萸肉、枸杞、大棗。用人參配當歸或是人參配枸杞一同煮雞湯或排骨湯,就有氣血雙補的功效;或者用熟地和老鴨一起燉湯,不僅能補氣血,還能滋腎補肺、潤燥止咳;再或者用山茱萸、枸杞和瘦肉一起燉靚湯,也有補益肝腎,讓氣血充足的作用。
補氣+健脾
對于脾胃虛弱中氣虧虛的人,則需要健脾和胃之后再進行補氣。薏米、山藥、芡實、陳皮都有健脾胃的功效,用它們搭配補氣藥食,能有意想不到的補益哦。例如蓮子山藥黨參瘦肉湯,其中蓮子能補脾益腎,黨參能補中益氣、生津止渴,山藥能補脾養(yǎng)胃,對補氣健脾效果不錯;再如黃芪和山藥一起煮粥或煮魚湯,不僅能補氣健脾還有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別適合糖尿病人食用。
補氣+養(yǎng)陰
熬夜過多,喜歡吃快餐,生活不規(guī)律,飲食不節(jié)制,都會損耗陰液,導致陰虛。遇到氣虛和陰虛疊加的情況,補氣養(yǎng)陰必不可少。這時可在補氣藥食中添加麥冬、沙參、白茅根、梨等養(yǎng)陰藥食。麥冬西洋參燉鮮雞值得一試。西洋參能益肺陰,清虛火,養(yǎng)胃生津,麥冬能清心潤肺,養(yǎng)胃生津。兩者用來煲鮮雞湯不僅有養(yǎng)肺陰、益氣生津的功效,而且冬天食用還能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
補過頭不用愁 小食方幫你解憂
雖然立冬可以適當進補,但也不能藥膳換花樣天天吃。補氣補過頭就會出現(xiàn)上火的癥狀,或是腹脹、惡心、便秘等氣機壅滯的癥狀。這時就應該停用藥膳,給身體慢慢調(diào)整的時間,同時,你也可以用小食方進行調(diào)理,從而緩解不適。例如,上火時可以用菊花、麥冬、枸杞泡茶,或是煮些百合蓮心湯,清火潤燥;再如遇到胃脹、便秘的情況則可以用陳皮、焦山楂煮水喝,消食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