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南陽473000)
頭孢類抗菌藥物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療效分析
薛燕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南陽473000)
目的:分析頭孢類抗菌藥物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療效及對腸道菌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接診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96例,按照接診順序隨機分為A、B、C三組,各32例,同時選取32例健康新生兒作為對照組。A組患兒給予頭孢類抗菌藥物治療,B組患兒給予青霉素治療,C組患兒給予頭孢類抗菌藥物聯(lián)合青霉素治療。比較A、B、C三組患兒治療效果以及四組新生兒腸道菌落數(shù)量。結(jié)果:A、B、C三組患兒治愈率、治愈時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A、B、C三組腸桿菌、腸球菌、消化鏈球菌顯著高于對照組,雙歧桿菌低于對照組(P<0.05);四組類桿菌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jié)論:頭孢類抗菌藥與其他抗菌藥療效基本一致,但頭孢類抗菌藥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腸道菌群失調(diào)現(xiàn)狀,偏向于聯(lián)合用藥,治療時應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以及新生態(tài)調(diào)節(jié)劑,提高用藥安全性。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頭孢類抗菌藥物;腸道菌落
肺炎是臨床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致死率較高[1]。針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臨床常選用抗生素治療,但濫用抗生素可導致患兒腸道內(nèi)益生菌平衡失調(diào),抑制患兒免疫力,影響疾病恢復。本研究探討單獨使用頭孢類抗菌藥物和聯(lián)合頭孢藥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療效及對腸道菌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接診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兒96例,按照接診順序隨機分為A、B、C三組,各32例,同時選取32例健康新生兒作為對照組。A組男18例,女14例,平均日齡(8.57±1.38)d;B 組男 16例,女 16例,平均日齡(8.69±1.51)d;C組男20例,女12例,平均日齡(8.49±1.55)d;對照組男19例,女13例,平均日齡(8.51±1.46)d。四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均符合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診斷標準,排除免疫功能異常、心腎肝功能障礙等患兒。
1.2 治療方法 A組患兒給予頭孢他啶(國藥準字H20046030)治療,30~80 mg/(kg·d),分2次靜脈注射;B組患兒給予青霉素治療,5~20萬U/kg,分2~3次靜脈注射;C組患兒給予上述2種藥物治療。所有患兒均持續(xù)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及標準 (1)比較A、B、C三組患兒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肺部濕羅音體征消失;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有所改善,體溫恢復正常,肺部濕羅音減輕、面積縮??;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好轉(zhuǎn)。治療總有效=治愈+好轉(zhuǎn)。(2)采用光岡法檢測四組新生兒糞便中腸桿菌科、類桿菌屬、腸球菌屬、雙歧桿菌以及乳酸桿菌屬數(shù)量[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三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四組新生兒腸道菌群數(shù)量比較 A、B、C三組腸桿菌、腸球菌、消化鏈球菌顯著高于對照組,雙歧桿菌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四組類桿菌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四組患兒腸道菌群數(shù)量對比(log10n/g,x±s)
2.3 三組患兒治愈時間比較 A組患兒治愈時間為(5.25±0.5)d,B 組患兒治愈時間為(5.40±0.5)d,C 組患兒治愈時間為(5.18±0.6)d,三組患兒治愈時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新生兒因免疫功能不健全,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屏障功能差,極易發(fā)生肺部感染,進而發(fā)展為感染性肺炎,出現(xiàn)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因此,早期選擇有效抗菌藥物尤為重要。在選用抗生素治療時,應盡量避免細菌耐藥性增強,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避免造成患兒腸道菌群失調(diào)、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導致患兒二重感染、腹瀉等不良反應發(fā)生。
頭孢他啶是目前臨床治療感染性肺炎的常用藥物,能夠有效抑制雙歧桿菌,破壞細菌細胞壁,選擇性地殺死細胞,副作用小,安全性較高[3]。青霉素仍是現(xiàn)階段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首選藥物,但病原菌株的耐藥性隨治療時間的增加逐漸增強,單行青霉素治療已無法有效治愈感染性肺炎[4]。研究顯示[5~6],頭孢類抗菌藥物和青霉素抗菌藥物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均具有確切療效,但兩者聯(lián)合用藥的效果更為顯著。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B、C三組患兒治愈率、治愈時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頭孢類抗菌藥與其他抗菌藥療效基本一致;A、B、C三組腸桿菌、腸球菌、消化鏈球菌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抗生素可影響腸道微生態(tài);四組類桿菌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此外,A、B、C三組患兒雙歧桿菌低于對照組,說明三組藥物對雙歧桿菌均具有較大影響,分析原因可能是抗生素可對雙歧桿菌的形態(tài)造成影響,抑制其發(fā)展,且雙歧桿菌是人體腸道菌群中含量最多、種類最多的一種菌群,臨床可通過其菌群數(shù)量變化判斷抗生素療效。綜上所述,頭孢類抗菌藥較其他抗生素藥物具有相似的臨床療效,更偏向聯(lián)合用藥,但聯(lián)合用藥過度會對新生兒腸道微生態(tài)產(chǎn)生破壞,打破平衡狀態(tài),臨床應注意合理應用抗生素藥物。
[1]魏勇.不同抗菌藥物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療效及時間效應研究[J].中國藥業(yè),2015,24(11):36-37
[2]姚強,江進平,趙燕鳳.頭孢類抗菌藥物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療效及對腸道菌落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5):63-65
[3]屈建強.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監(jiān)測及藥敏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2,23(12):104-105
[4]張瓊燕,陳興月,傅海鷗,等.抗菌藥物對感染性肺炎新生兒的療效及腸道微生態(tài)的影響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0):4732-4734
[5]鐘言華,陳炳柳,曹愛琴,等.低出生體重兒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66-468
[6]孫紅芹,鄭莉,盧國輝.新生兒消化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分析及臨床診治[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9):2307-2309
R725.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10.052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