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初陽
淺談村級宣傳文化員隊伍建設
——以浙江省臨安市為例
陶初陽
自2011年以來,臨安市組建村級宣傳文化員隊伍作為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惠民基礎性工程之一,6年間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應在現(xiàn)有宣傳文化員正常進出、考核、培訓的制度基礎上,著力解決一些突出問題,打造一支村級宣傳文化隊伍“鐵軍”。本文從臨安市建設村級宣傳文化員隊伍的現(xiàn)狀與主要做法入手,分析了當前宣傳文化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實際對加強宣傳文化員建設提出若干建議。
宣傳文化員 美麗幸福新臨安 農村文化 專職專崗
近年來,浙江省臨安市結合地方實際做好基層宣傳文化工作,一套組織有力、網絡健全、暢通高效的“結對子、種文化、育文明”幫扶工作機制得以建立,一批內涵充實、形式多樣、符合需求的草根文化活動品牌得以形成,一批就近便民、功能完備、適用實用的基層文化陣地得以穩(wěn)固,一批源自生活、積極向上、生動鮮活的優(yōu)秀文化作品得以涌現(xiàn)。這項工作開展有力,推動了全市基層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城鄉(xiāng)文明程度大提升,為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農村宣傳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后續(xù)人才的培養(yǎng)是關鍵。自2011年以來,臨安市組建村級宣傳文化員隊伍作為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惠民基礎性工程之一,6年間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何進一步加強這支生長在農村、服務在農村,能深入基層、扎根基層的村級宣傳文化員隊伍建設,確保農村宣傳文化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實,是值得探討和思考的。
為落實好中央《關于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xiāng)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宣發(fā)〔2010〕4號)、浙江省《關于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xiāng)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浙宣〔2010〕60號)和杭州市《關于加強縣級和城鄉(xiāng)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市宣〔2011〕26號)等相關文件精神,臨安市于2011年9月29日制定下發(fā)《中共臨安市委臨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全市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臨委〔2011〕90號)文件,為全市298個行政村配備宣傳文化員。截至2016年底,298位村級宣傳文化員中,女性約占75%,男性25%,1976年以后出生的約占總人數(shù)的20%。如青山湖街道19個行政村、板橋鎮(zhèn)15個行政村均只有1人為男性,錦南街道9個行政村宣傳文化員中只有3人為男性,高虹鎮(zhèn)9個行政村宣傳文化員更系清一色女性。
臨安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從業(yè)務培訓、經費補助等方面予以支持并提供必要保障。目前,全市村級宣傳文化員在以下幾方面正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一,直面群眾,填補空白。宣傳文化員直接面對廣大農村群眾,熟悉農村群眾的文化需求。這支隊伍組織開展的活動能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結合,與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緊密結合,與鎮(zhèn)(街道)、村中心工作緊密結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較好解決了農村宣傳文化“最后一米”的問題。
第二,明確職責,一崗多能。廣大宣傳文化員發(fā)揮自身特長,克服了經費短缺、人才匱乏等客觀困難,及時敏銳地捕捉開展農村宣傳文化工作的各種機遇,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配合村兩委規(guī)劃本村宣傳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傳遞科技致富信息,配合上級有關部門落實“三進禮堂”,管理農家書屋,配合創(chuàng)作、推廣村歌,恢復或組建文藝隊伍,聯(lián)絡“新鄉(xiāng)賢”,組織黨員固定活動日活動,配合發(fā)現(xiàn)、普查、保護、宣傳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文物遺存等,開創(chuàng)了農村黨的政策有人宣講、文化活動有人組織、好人好事有人推薦、文化陣地有人管理、文化團隊有人牽頭、文化普查有人接頭、便民服務有人聯(lián)系的良好局面,廣收“一崗多能”之功。
第三,發(fā)動群眾,突出特色。村級宣傳文化員的建立,規(guī)范了文化團隊管理,活躍了文化活動,提高了文化設施利用率,引導了“村美、家富、人和”的鄉(xiāng)風民風,且他們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能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因地制宜地挖掘本地文化資源,并能積極聯(lián)系《今日臨安》、臨安廣播電視臺等媒體要求宣傳報道。農村宣傳文化活動開展得擲地有聲,深受群眾肯定和贊譽。全市18個鎮(zhèn)(街道)均定期舉行轄區(qū)宣傳文化員工作例會,宣傳文化員真正成為農村宣傳文化下情上達的橋梁。
臨安現(xiàn)有省級文化示范村9個、杭州市級文化示范村71個,省級文明村13個、杭州市級文明村58個,農村文化禮堂103座,文體隊伍(部分以志愿者形式)1200余支。2016年,“送戲下鄉(xiāng)”活動300余場,跨地區(qū)“文化走親”10場。各類活動極大地活躍了農村文化氛圍,有力帶動了農村文藝人才的培養(yǎng),促進了農民自編自導自演新的文藝作品的產生。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對村級宣傳文化員這一群體的關心與培養(yǎng):
第一,嚴格把關,明確職責。對農村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提煉,對于提高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這項工作僅靠鎮(zhèn)(街道)文化站是難以完成的,主要還是要由“人熟、事熟、地熟、環(huán)境熟”的本地村民協(xié)助。2011年組建市村級宣傳文化員隊伍時,本著“培養(yǎng)鄉(xiāng)土文化人才,發(fā)展鄉(xiāng)土文化事業(yè)”的理念,招聘由市委宣傳部和市文廣新局牽頭,設置資格審查、面試、筆試等細化環(huán)節(jié),聘用工作的方案制訂、具體實施、人員選拔都由鎮(zhèn)(街道)、村兩級來具體完成。要求鎮(zhèn)(街道)盡可能把綜合素質好、業(yè)務能力強、熱心于農村文化事業(yè)的同志以及部分“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招入隊伍。
第二,層級培訓,提高素質。省、市、縣、鎮(zhèn)(街道)四級宣傳文化部門建立了教育培訓機制,開展了分級分層、形式多樣、項目廣泛的理論和業(yè)務培訓。自隊伍建立以來,298名宣傳文化員每年接受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等市級層面培訓2~3次,青山湖街道、湍口鎮(zhèn)等鎮(zhèn)(街道)還有專項培訓。培訓科目設置從農村實際出發(fā),精心聯(lián)系培訓師資,合理安排授課時間。另外還選送優(yōu)秀者參加省市組織的培訓,各鎮(zhèn)(街道)有針對性地自行組織培訓,隊伍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第三,量化考核,優(yōu)勝劣汰。以鎮(zhèn)(街道)為主體,堅持績效導向,體現(xiàn)多勞多得,質優(yōu)多得。各鎮(zhèn)(街道)按照臨安市委宣傳部下發(fā)的《臨安市行政村宣傳文化員工作業(yè)績考核實施意見》,認真組織宣傳文化員年度業(yè)績考核工作。考核內容有“好家風”活動、禮堂設施維護、日?;顒咏M織等,要求每人認真填寫年度工作考核表和個人總結,匯總工作臺賬??己私Y果和待遇掛鉤,考核優(yōu)秀的與其他人在待遇上拉開差距,要求各鎮(zhèn)(街道)根據(jù)財政實力,優(yōu)秀級宣傳文化員比一般的拉開2000元左右的差距。
第一,補助標準相對偏低。村級宣傳文化員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6000元,另有考核獎500元,由各行政村下發(fā)。這一標準置于當前消費水平下審視可謂不高,導致文化建設缺少能夠進行特色挖掘、內容收集、個性化設計制作、組織策劃群眾性教育活動的專業(yè)人才,同時也缺少既了解熟悉鄉(xiāng)土文化、又熱心文化公益事業(yè)的管理人員。2015年,下?lián)芙o每2年評定一次的“百支星級文化團隊”(實際95支)補助經費40.2萬元,平均每支隊伍僅4200元,它們當中多有宣傳文化員的身影。一些宣傳文化員兼任農業(yè)普查、三改一拆、路燈維護、建房聯(lián)絡、婦女計生、勞動保障、公共安全、護林護水、綜治信息等其他工作,“駐班”宣傳文化,如此收入差距固然和村兩委班子縮小了,但客觀上制約了宣傳文化工作的開展。
第二,專職專崗有待加強。宣傳文化員身兼多職,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如若被分散,相關活動的開展勢必受到影響。截至2016年底,除了103座文化禮堂,還有鎮(zhèn)(街道)圖書分館22個,農家書屋298個,公共電子閱覽室51個,農村健身示范點848個,配備健身器材9102件,籃球架2845副,室內外乒乓球桌403張,在覆蓋面上已初具規(guī)模,但缺乏有效管理、運行效率不高、活動同質化,是這些農村文化陣地運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2014~2015年以來,根據(jù)組織部門統(tǒng)一部署,農村報賬員、護林員、文化員、安全員等職位正逐步合并,基層文化組織力量在整合中被削弱。
第三,選人用人不夠規(guī)范。組建村級宣傳文化員是杭州地區(qū)的一項創(chuàng)新工作。但6年來,部分當初通過考試競爭上崗的宣傳文化員由于經濟壓力、興趣能力等因素相繼離職,2014年及以后上崗的約占40%。因為人員流轉快,有行政村對宣傳文化員補助實行半年一發(fā)。繼任者有的是村兩委干部(主要是婦女主任),大部分則是村書記、主任指定專人。以玲瓏街道為例,現(xiàn)全街道16個行政村中,專職的宣傳文化員僅有3人,村兩委兼任的有5人,村報賬員兼任的有3人,60周歲以上的尚有5人。
2017年是全面實施“十三五”規(guī)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為此,更應在現(xiàn)有宣傳文化員正常進出、考核、培訓的制度基礎上,積極回應外界期盼,著力解決一些突出問題,打造一支穩(wěn)定、專業(yè)、高效的村級宣傳文化隊伍“鐵軍”,以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優(yōu)異成績建設美麗幸福新臨安。
第一,團結帶領隊伍,提高補助標準。宣傳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精神世界的工作。針對想離崗或兼任其他職務過多、本職工作落實又不得力的宣傳文化員,村兩委班子、鎮(zhèn)(街道)文化站負責人應找當事人談話,關注、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原則上以挽留為主,實在想走的亦不勉強,但應令其做好交接。穩(wěn)定隊伍,更重要的還是要提高津貼補助標準,在財政經費上予以保障,解決他們生活的后顧之憂,調動、發(fā)揮工作積極性。有必要指出,雖然在宣傳文化員隊伍建設之初就特意強調,下發(fā)給每人每月的500元不是“工資”而是“補助”“津貼”,但由于農村工作機會少,因而一般人還是將這筆費用視作“工資”,由此才引發(fā)部分宣傳文化員對于這項工作“錢少事多”的感慨。
第二,嚴格招錄聘用,落實專職專崗。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2011年至今已更替過2位以上宣傳文化員的行政村中,宣傳文化員的工作熱情、專業(yè)涵養(yǎng)、履職能力有不少是呈下降趨勢的,這既證明了2011年招考的第一批宣傳文化員隊伍的高素質,也從側面印證了宣傳文化員要選好人、用好人的必要性。為此,應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定期面向社會招考、擇優(yōu)錄用,將年紀輕、身體好、有特長且熱心群眾文化事業(yè)的新人充實進去,增強隊伍的活力,實現(xiàn)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
第三,細化考核機制,強化績效管理。各鎮(zhèn)(街道)文化站要切實按照《臨安市行政村宣傳文化員工作業(yè)績考核實施意見》,進一步細化、量化考核機制,強化績效管理與津貼補助、是否續(xù)聘相掛鉤的制度。對有文化禮堂的、活動優(yōu)質的、離中心集鎮(zhèn)較為偏遠行政村的工作積極、表現(xiàn)突出的,津貼補助和其他相關優(yōu)惠政策應予以必要傾斜。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動態(tài)更新機制。鑒于有個別村出現(xiàn)宣傳文化員和村書記、主任失和,文化員在村主要領導壓力下被迫辭職的案例,建議應將宣傳文化員的選人用人、續(xù)聘解聘的權限重新上提至各鎮(zhèn)(街道)手中。
第四,加強培訓交流,提升適崗能力。以往外出培訓,可能更傾向于選擇那些平日工作認真、活動出色的“關鍵少數(shù)”,但若從全面提高村級宣傳文化員的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更好推動農村文化發(fā)展的角度考慮,則更應該關注那些“普通多數(shù)”。編寫可讀性高、操作性強、鄉(xiāng)土味濃的《臨安市村級宣傳文化員工作手冊》作為廣大宣傳文化員的政策性指導和基本教材,內容可以涵蓋黨和國家對農村宣傳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群眾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物保護、文化市場管理、電影下鄉(xiāng)等各個方面。著眼增強內生成長能力,培育好宣傳文化員的事業(yè)忠誠度和業(yè)務精尖度,深入挖掘蘊藏于民間的文化資源,激發(fā)民間創(chuàng)作熱情,真正讓他們帶領村民成為文化、文明建設的主角和主力。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向全黨、全國明確提出了“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任務。這對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應當看到,文化軟實力是一種需要通過廣泛傳播才能兌現(xiàn)的文化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打造一支穩(wěn)定、專業(yè)、高效的村級宣傳文化隊伍“鐵軍”,進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就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支撐點。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下大力氣解決好宣傳文化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宣傳文化員相關工作的理論探索,為塑造臨安魅力,講好臨安故事,彰顯文化自信,提升文明水平,建設美麗幸福新臨安做出新的貢獻。
臨安市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