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
小學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一說到作文,學生往往就感覺無話可寫,因此害怕寫作文。其實,說起作文,有很多的內容可取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作文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我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地應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以此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新課標要求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谶@一理念,我認為,作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敢于表達的能力,為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學生在開放中放膽作文,寫真實的生活,述生動的情感。特別是在農村,有更多的內容可以選擇。我鼓勵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田野,學習勞動,參與收獲。這樣有了親身的參與、有了真正的感悟學生能將自己勞動過程中的深刻體會,以及學會的技能、對勞動的認識、父母艱辛勞動的不容易一一描述出來,這就為學生作文提供了寫作的材料,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有真情可表。
二、擴大閱讀量,豐富寫作知識
為學生作文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來,所以教師要教育學生,要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學知識,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意,數學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辨”。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和作文,教師可組織一些讀書班會或專題沙龍,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再通過辦墻報、校園文學報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書面作文水平。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髓,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匯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三、堅持以“說”促“寫”,提高學生的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fā)展先于書面語言的發(fā)展。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說這一優(yōu)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演講的機會。教師利用每天10分鐘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臺“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通過這個活動的堅持開展,筆者發(fā)現班上原本內向的幾個女生到后來上臺時臉不再紅了,聲音也洪亮了,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直接掛鉤,由觀察到說話、由說到寫,讀寫結合、以說促寫,不斷協調說與寫的關系,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穩(wěn)步提高。
四、讓學生“說真話”“吐真情”
在《語文課程標準》引導下的作文教學改革,鋒芒所措就是“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空話,假話,套話”,在內容上,情感上貫穿一個“真”字。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明白:寫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語言文章寫自己的思想感情;寫自己的見解感受;寫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真實看法。教師在教學時,要多一些開放,少一些束縛,讓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用我手寫我口,用我手寫我心。作文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鼓勵他們說真話,說心理話。一次考試結束了,當我把試卷發(fā)下去之后,考高分同學的那種興奮及考低分同學的那種悲觀,明顯的寫在學生的臉上,我適時的抓住這個時機,要求學生把卷子收起來,寫下此時不摻一點兒虛假的感受來。這時,學生在作文里盡情傾訴著當時內心的喜與悲,極大限度地發(fā)揮著他們的才智。然后,我為他們提供能夠展示他們作文水平的平臺,讓他們感受“真實的美”。
總之,生活、觀察、閱讀、寫作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教師在平時能注重學生習作素材的積累,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加強閱讀指導,指導學生用精巧的語言表述,并能滿懷激情地寫評語,那么學生的習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學生就不會因不知道怎么作文而感到苦惱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