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倩
契訶夫除了是短篇小說家,還是一名出色的醫(yī)生,堅信科學和理性,是一位堅定的無神論者??伤?9世紀末卻遭遇了深刻的精神危機,這種危機在《沒意思的故事》中借助醫(yī)學院老教授尼古拉呈現(xiàn)出來,并表達出缺乏精神追求的生活的“沒意思”。他慢慢對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產(chǎn)生動搖,“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所以契訶夫把它看成一個危機,既是精神危機,也是創(chuàng)作危機”,對以往作品產(chǎn)生一種極強不滿情緒,覺得應當按照某種新的方式生活和寫作,“我必須去學習,從頭學習一切”(《契訶夫傳》 207)。此時,契訶夫選擇了庫頁島之行。這之后,作家不斷探索,與過去的自己決裂,開始探討宗教問題,尋找人的信仰和精神之所,這給他的生活、思想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迎來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
1889年夏天對契訶夫來說經(jīng)受了最大的考驗。弟弟深受腸傷寒和肺結(jié)核的雙重折磨,而身為醫(yī)生的他卻無能為力,這使得他對自己的醫(yī)生身份產(chǎn)生了質(zhì)疑,“有時候我真苦于自己是個醫(yī)生,而不是外行”(《契訶夫傳》 200)。而在這個夏天構(gòu)思幾經(jīng)擱置之后反復修改終于出版的《沒意思的故事》正是作家此時出現(xiàn)精神危機的顯現(xiàn)?!拔覀儾恢馈@篇小說在1889年9月發(fā)生了什么。不過無疑的是即使在小說最后一稿里也充滿了作家個人的感受?!保ā镀踉X夫傳》202)好友蘇沃林精準地感受到契訶夫當前所面臨的精神痛苦。作家本人也承認了小說想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那種人的迷津狀態(tài),“我想用自己的知識勾畫一下這個迷津,一個善良聰明人,盡管他的全部愿望只是過上上帝賜予的本來面目的生活和按基督教義去理解所有人,只要他一陷入這個迷津,就會不由自主地像個奴隸一樣發(fā)發(fā)鬧騷”(《契訶夫傳》 203)。
小說展現(xiàn)了一位醫(yī)學教授晚年的滿腹牢騷。一生信仰科學,享譽盛名,生活美滿的尼古拉卻在自己最后的時光里對自己大半輩子的生活總結(jié)為三個字——“沒意思”?!八郎癫痪镁鸵盐?guī)ё吡?。人家也許會以為在這種時候我的思想一定像天空那樣深邃,燦爛,令人驚嘆。……可是不然!我想到的是我自己……我的思想卑劣、渺小,我在哄騙我自己。”回首一生,他感到自己并非科學的主人,而是它的工人,一輩子被科學奴役而喪失自我。“我清楚地覺得我的欲望里缺乏一種主要的、非常重大的東西。我對科學的熱愛,我要活下去的欲望,我在一張陌生的床上靜坐,我想認識自己的意圖,凡是我根據(jù)種種事情所形成的思想、感情、概念、都缺乏一個共同點,把它們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我的每一種思想和感情在我心中都是孤立存在的……都不能從中找出一個叫做中心思想或者活人的神的那種東西來。”(《契訶夫小說全集》 62)
尼古拉和契訶夫本人一樣,崇尚科學,熱愛自己的醫(yī)學事業(yè),他給看不順眼的學生處處設(shè)限,因為他們愛啤酒和歌劇勝過愛科學,使他們考試不及格??墒窃谕砟辏峁爬Щ鬄榭茖W奉獻一生的生活到底意義何在,學校的論文、課題毫無意義,必須用其他某種東西來代替這些毫無意義的東西。就像契科夫自己所言,“那種沒有固定世界觀的理性生活不成其為生活,而是重擔,是災難”(《契訶夫傳》 200)。缺乏“中心思想”的人生就像沙灘上用沙子堆成的城堡,不管建得多么雄偉壯觀,浪一來就全部消失了。此時的契訶夫認識到了缺乏信仰支撐對個人生活而言所具有的毀滅性的災難。
在此之前,契訶夫已在眾多短篇中展現(xiàn)過那種無所事事的生活給人造成的困擾:《薇羅琪卡》中古怪、冷漠的伊凡·阿歷克塞耶維奇·奧格涅夫,認為是他所受的教育、紛擾的權(quán)謀斗爭、城里單調(diào)局促的單身公寓生活,使得他沒能力接受少女之愛,而陷入一種對生活的疑問和感到生命衰老的困境;亦或是《吻》中那個沉默、膽怯而靦腆的里亞博維奇上尉,因為一個陌生女人的意外之吻而給平靜的生活掀起一陣漣漪,卻在尋覓這個女人的過程中看到潺潺的流水,意識到世界的偶然,發(fā)現(xiàn)“整個世界,整個生活,都好像是一個不能理解、沒有目的的玩笑”,突然體會到生活的空洞與貧乏;或是更早,在《生活的煩悶》中描寫的那對年輕時彼此對抗,年老后相互安慰,完全不知生活的意義何在,卻依然拼盡生命余熱,慢慢走向死亡的老年夫婦。這類短篇中,契訶夫以強烈的直覺和敏銳的觀察力感受著普通人生活的平庸和“沒意思”,只是沒有上升到宗教的高度。但是在《沒意思的故事》中,契訶夫徹底質(zhì)疑自己以往堅信的科學,意識到宗教在人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隨后,從遠東回來后不久,他在小說《決斗》里也描寫了這樣一位沉醉于感官享樂中,腐化社會風氣的青年拉耶夫斯基。他自詡“多余人”,稱奧涅金、畢巧林和拜倫的該隱是他肉體和精神上的父親??伞岸嘤嗳恕钡搅怂@里完全不再是具有社會使命感的憂郁青年,而只是空虛、無聊、滿嘴謊言,對社會具有極強腐化性的偽君子。與柯馮連決斗前夜,窗外的大雷雨讓他想起兒時,“純潔美好的生活的萌芽,你到哪里去啦?你淹沒在海洋里的嗎?如今他再也不怕大雷雨,再也不喜歡大自然,心里再也沒有上帝了……他生活在生物當中,卻沒拯救過一只蒼蠅,光是破壞,毀滅,以及虛偽”(《契訶夫小說全集》 214)。“他素來不需要真理,他也沒追求過真理。他的良心給惡習和虛偽所蒙蔽,已經(jīng)昏睡不醒或者沉默無聲了。他像一個局外人,或者一個從其他行星上雇來的人,根本沒參與過人們的共同生活,對人們的痛苦、思想、宗教、知識、探索、斗爭等一概漠不關(guān)心。他沒對人們說過一句善意的話,沒寫過一行有益的、不庸俗的文字,也沒為人們出過一丁點兒力,光是吃他們的面包,喝他們的酒,拐走他們的妻子,靠他們的思想生活。”(《契訶夫小說全集》 215)
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空虛、淺薄、虛偽懶散,甚至會憎恨自己,看輕自己。剛開始,他慶幸自己意識到缺點,希望這能幫他復活,“變成一個真正的人”。他尋求老好人軍醫(yī)薩莫伊連的幫助——借三百盧布去彼得堡重新開始,擺正自己的生活,真正過上像他展示給外人看的那種高尚的生活。可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座由謊言拼成的多米諾骨牌——包括他和費多羅芙娜的愛情,或者說是同居生活,推倒一個謊言,那么其它的謊言就會一個個接踵而來,將他的生活徹底毀滅??v使他想擺脫這一切可恥的生活也讓他無力回天,他沒法在人群中找到救星,也沒法自救,他想到了自殺。
從早期發(fā)現(xiàn)生活的空洞、無聊的一系列短篇小說,到《沒意思的故事》中這個晚年產(chǎn)生精神危機的教授尼古拉,再到拉耶夫斯基身上,契訶夫一步步走過來,越來越看到信仰、世界觀對人生的意義,這種“沒意思”的生活不僅是個人的危機,更是整個社會的潛在毒瘤。契訶夫急切地需要找到宗教得以回歸內(nèi)心的平靜,可是,作為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和懷疑論者,他真的能回歸信仰的懷抱嗎?
《決斗》中信教徒助祭波別多夫(以下簡稱為“助祭”)在拉耶夫斯基和社會達爾文主義柯馮連兩人的爭鋒相對下,顯得黯淡無光,只會蒼白地發(fā)笑,完全是一個柔弱得只知一味盲目信奉宗教的虔誠信徒形象。他形而上的宗教哲學的觀點在信奉強權(quán)意志論的柯馮連完全站不住腳。他將拯救人類的希望寄托于圣靈附體,“您瞧著吧,說不定會有一個衰弱的老頭子由于圣靈附體而嘟噥出一個詞兒,或者有個新的穆罕默德騎著馬,手持馬刀從阿拉伯奔馳而來,于是人間萬物就會翻個身”(《契訶夫小說全集》 209)??埋T連馬上反駁道:“您給宗教哲學教壞了……您那年輕的頭腦塞滿了抽象的學問,它使您的頭腦不顧明顯的實事。您得直視魔鬼,如果他是魔鬼,您就得說他是魔鬼,用不著跑到康德或者黑格爾那兒去尋求解釋。”(《契訶夫小說全集》209)
契訶夫批評助祭形而上宗教救世站不穩(wěn)腳跟,這種盲目地等待圣靈降生拯救人類的觀點顯然不是生活的真理,是被動無能的。他希望告訴讀者,這種通過形而上學的方式接近真理是不可能的,對于整個人類而言則不具有普遍意義。可契訶夫的矛盾在于,雖然借柯馮連之口否認了助祭坐以待斃的宗教虔誠,卻讓他最后制止了“決斗”的悲??;批評了柯馮連為實證主義馬首是瞻,追求社會進步,不惜殺人的“無神”態(tài)度,卻又保有懷疑,也讓他最終放棄了殺死拉耶夫斯基的念頭,兩人冰釋前嫌。
和陀氏的《罪與罰》中的崇尚強權(quán)意志的拉斯科爾尼克夫類似,對柯馮連來說,“人是小狗,是毫無價值的東西,渺小得不配成為他的生活目標。他工作,外出考察,在那邊送掉命,都不是出于他對人們的愛,而是出于抽象觀念,例如人道主義、后代、理想的人種等。他致力于人種的改善,人對他來說只不過是奴隸、炮灰、馱載的牲口罷了”(《契訶夫小說全集》 170)。拉斯科爾尼克夫認為高利貸老太太是一個“可怕的貪得無厭的老女妖”,是“一個虱子”“一個黑甲蟲”,她的生命沒有什么價值,于是選擇將她殺死。同樣地,柯馮連厭惡拉耶夫斯基,將他視為敗類,認為他的出現(xiàn)是文明的倒退,阻礙人類的發(fā)展。在高加索山?jīng)Q斗時,在拉耶夫斯基已經(jīng)對著天空放空槍的情況下,他仍然將槍口瞄準了拉耶夫斯基,意圖殺死他。
可是,契訶夫與陀氏不同的處理方式是,他又沒讓柯馮連殺死他,而是讓助祭及時出現(xiàn),制止了這場決斗。他曾在札記中說過一段話:“在‘有神’與‘無神’之間有一個遼闊的地帶,真正的智者艱難地穿行于這遼闊地帶。而俄國人只知道這兩個極端中的一段,他對中間狀態(tài)不感興趣,所以,一般來說,他要么一無所知,要么知之甚少?!逼踉X夫意識到這種極端的俄羅斯性格。庫頁島之行讓他看到犯罪的人所受非人待遇,他強烈反對為了所謂社會安寧、人類進步,而將“小狗一般的人”光明正大、義正言辭地置于悲慘的境地的行為。“我們讓成百萬人在監(jiān)獄里遭受折磨,而且這種折磨是輕率的、缺乏理智的、野蠻的;我們給他們戴上鐐銬,驅(qū)趕他們在冰天雪地里跋涉幾萬俄里,讓他們?nèi)旧厦范尽⒏瘔櫬?,犯罪人?shù)日益增加。我們還把一切責任都推到紅鼻子的獄吏身上……可是罪不光是獄吏的,也是我們大家的,然而我們對次卻毫不關(guān)心,毫無興趣?!彼裕踉X夫堅決地反對柯馮連的主張,所以最后讓助祭阻止柯馮連的決斗,否認這種將人置于上帝的位置,審判他人的僭越行為。
同時,在柯馮連身上,我們也發(fā)現(xiàn)到契訶夫的另一重矛盾。當助祭問道:“您并不信仰基督,可您為什么老是提到他呢?”馮·柯連并沒有否定基督,而是說:“不,我信仰的。不過當然,那是按我的方式而不是按你們的方式信仰的?!保ā镀踉X夫小說全集》 208)在柯馮連看來,主耶穌基督是被弱者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他舉出蜜蜂的例子,“人類的文化削弱而且極力取消生存競爭和自然淘汰;因此弱者迅速繁殖,造成對強者的優(yōu)勢。您不妨設(shè)想一下,您把人道的思想按照它原來的基本形式成功地灌注到蜜蜂的腦子里,這會發(fā)生什么后果?本來應該被處死的雄蜂就會活下來,吃光蜂蜜,使蜜蜂腐化,而且摧殘它們,結(jié)果就造成弱者對強者的優(yōu)勢以及強者的退化?,F(xiàn)在人類發(fā)生的情形也正是這樣:弱者壓迫強者。在至今還沒接觸到文化的野蠻人那里,最強的、最聰明的、最有道德的總是走在前頭,他總是領(lǐng)袖和統(tǒng)治者。我們這些有文化的人,卻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而且繼續(xù)在釘他”(《契訶夫小說全集》 208)。因為柯馮連認為,耶穌還沒復活,助祭的信仰只是形而上的抽象哲學,而不顧明顯的事實,也不敢直視魔鬼。所以這樣看來,柯馮連并非不信上帝,只是沒法兒認同助祭那滿是漏洞的蒼白說教而已。
像《沒意思的故事》中的老教授一樣,柯馮連也認識到“某種東西”對生活的重要性,“我們?nèi)鄙倌撤N東西。……我們得在我們身上恢復這‘某種東西’才行,要不然,這類錯誤就沒有完結(jié)的一天”(《契訶夫小說全集》 208)。契訶夫迫切需要宗教,可對助祭和柯馮連的復雜態(tài)度,卻是作家自己在科學理性與有神信仰之間來回游走、猶疑不決狀態(tài)的真實寫照。
后期愈加明顯的宗教意味可以在1894年的短篇《黑修士》中感受到,這部作品可看作契訶夫的一個宗教實驗。因神經(jīng)衰弱而去鄉(xiāng)間度假的碩士柯甫陵總會看到一個黑修士的幻影,幻影告訴他生命的真相,“有少數(shù)人被公正地稱為上帝的選民,你就是其中一個。你為永恒的真理服務”(《契訶夫小說全集》 138)。他娶了莊園主的女兒,用心經(jīng)營莊園,柯甫陵感到生活非凡的崇高意義??墒牵麉s被當作神經(jīng)錯亂被家人強制進行治療。他“病”痊愈后但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生命的激情就像水面蕩起的一陣漣漪,轉(zhuǎn)眼恢復死水一般的平凡無奇。當他最后看到黑修士時,黑修士說,“如果你相信我的話,你是天才,那么這兩年你就不會過著這么悲慘乏味了”(《契訶夫小說全集》 155)。這里,契訶夫發(fā)現(xiàn)了宗教的作用,它可以豐富人的生命,給人的行為以崇高的意義??伤裁靼祝@并不是長久的生活動力。因為,生活的熱情真的如黑修士所說只存在于上帝嗎?難道不是天才的大多數(shù)人就不配擁有飽滿、昂揚的生命?那生活到底該走向何方?這得從契訶夫自身上去尋找答案了。
在此之前,托爾斯泰“勿以暴力抗惡”思想曾給契訶夫很強的創(chuàng)作動力,他一直信仰托爾斯泰的作為人類共同生活基礎(chǔ)的博愛思想,視托爾斯泰為自己的精神導師。契訶夫1886—1887年間創(chuàng)作了許多“托爾斯泰式”的小說,譬如《好人》中為托爾斯泰主義爭論而導致關(guān)系決裂的兄妹二人;或是《在路上》中那個走投無路,留宿小飯鋪,卻依然相信生活的意義在于寬恕一切的殉道精神的過路人;或是《乞丐》中無私幫助乞丐而引導乞丐改邪歸正的廚娘。
可受唯物論教育的契訶夫又不太可能毫無保留地接受托爾斯泰,“契訶夫的純理性主義與托爾斯泰宗教學說以及契訶夫所說的托爾斯泰哲學的基本觀點是互不相容的”,“與托爾斯泰道德學說靠近的那個時候,也不可避免的加強了對契訶夫不能接受的那些論點的批判,即批評托爾斯泰對基督教義的說教,不以暴力抗惡與禁欲主義的思想”(《契訶夫傳》 183)。契訶夫一步步靠近托爾斯泰的同時,也在一步步遠離他。庫頁島之行給了他極大的震撼。那種非人的苦難對人身心的折磨,讓他徹底與托爾斯泰決裂。
《第六病室》里的格羅莫夫說:“基督對現(xiàn)實的反應是哭泣、微笑、憂傷、氣氛,甚至是苦惱。他并沒有帶著微笑去迎接痛苦,也沒有蔑視死亡?!保ā镀踉X夫小說全集》 408)格羅莫夫徹底否定拉京醫(yī)生所贊同的斯多葛學派,認為“第歐根尼是個蠢貨”。“我只知道上帝是用熱血和神經(jīng)把我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人的基體組織,如果是有生命,就必然對一切刺激有反應我!受到痛苦,我就喊叫和眼淚來回答;遇到卑鄙,我就憤慨來回答;對于骯臟,我就用厭惡來回答。依我看,事實上這才是生活?!轻t(yī)生,卻不懂這種小問題!為了蔑視痛苦,永遠心滿意足,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訝,人就得弄到這般地步;或者,在苦難中把自己磨煉得麻木不仁,對苦難失去一切感覺,那就是停止生活?!保ā镀踉X夫小說全集》 389)格羅莫夫相信上帝、永生,相信生活不是無視苦難,麻木地生活,他贊同“要是沒有上帝,人們就應當造一個出來”的觀點。
格羅莫夫從理論上駁斥拉京醫(yī)生明哲保身的懦弱,而醫(yī)生本人的最終命運也進一步從實踐上論證了自己理論的破產(chǎn)。這位從小沒有受過一丁點兒罪的花朵,被關(guān)進第六病室時,本以為可以忍受住這瘋?cè)嗽悍侨舜?,心想“反正都一樣?!┒Y服也罷,制服也罷,這件長袍也罷,都一樣……”(《契訶夫小說全集》 410)。可是,在遭受看門人尼基達鐵拳毒打真切感受到痛苦死亡時,宣告了他理論徹底的破產(chǎn)。在這里契訶夫?qū)┽t(yī)生這種對社會惡劣風氣采用逃避、不抵抗、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是否認的,認為正是這樣自欺欺人的人將社會引向更糟糕的境地。
看到了尼古拉一味追求科學缺乏信仰的“沒意思的生活”,否定了柯馮連的社會達爾文學說,批評了助祭的形而上宗教救世的站不穩(wěn)腳跟,柯甫陵的宗教實驗也以失敗告終;與托爾斯泰“勿以暴力抗惡”的博愛理論劃清界限。那怎么才是契訶夫所向往的生活呢?
除了是一位偉大作家,契訶夫更是一名出色的醫(yī)生。他在一封信中這樣寫到:“如果我是醫(yī)生,就需要病人和醫(yī)院;如果我是文字工作者,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而不是在小德米特羅卡夫,跟一個獴兒生活在一塊。我需要哪怕一點點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的一點點也好,而這里的生活與世隔絕,沒有大自然,沒有人,沒有祖國,也沒有健康和食欲,這不是生活……”契訶夫一生熱衷社會實踐,在梅里霍沃莊園的幾年里除了在莊園里接診外,還常常到農(nóng)民家給重病人看病。1892年夏天霍亂肆意蔓延,他建立醫(yī)院,為村民講解預防措施,當?shù)胤酪呶瘑T會特此感謝他:“茲因安·契訶夫醫(yī)生無私和卓有成效地參與撲滅威脅謝爾普霍夫縣霍亂病之斗爭,謹向他表示感謝?!贝送?,他還集資為村民建造學校,改善當?shù)亟虒W環(huán)境,“看到普通老百姓由于沒有文化,愚昧,落后,受到種種不幸,他總是想盡辦法幫助不識字的成年人學習文化”。在雅爾塔療養(yǎng)肺病期間,看到從俄國四面八方趕來克里米亞看病的貧窮結(jié)核病人,因沒錢住進昂貴的私人醫(yī)院和療養(yǎng)所,他又開始計劃建立一所大眾化的結(jié)核病人療養(yǎng)所,成立“外來人慈善救濟協(xié)會”。甚至,給妹妹的遺書中也談到,將部分遺產(chǎn)留給國民教育經(jīng)費,忠告妹妹“你要幫助窮人”。
也許因為有過一個飽受磨難的童年,契訶夫?qū)ω毟F、苦難、疾病有著切身的體會,并一輩子懷著一顆熱忱的心去幫助窮人?!八镆暷切├淇釤o情、鐵石心腸的人,絕對相信關(guān)心群眾疾苦是人性起碼表現(xiàn)?!保ā镀踉X夫傳》 251)當他精神發(fā)生危機,決定前往庫頁島時,他曾說,“任何隱居生活都不可能,因為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邏輯必然把他引向這里。不是蟄居幽室,不是投入大自然寧靜的懷抱,而是深入生活,到充滿‘只有那些你熱愛自由而又失去自由的人才能否忍受得了的苦難’之鄉(xiāng)去”(《契訶夫傳》 208)。
契訶夫心里,或許行動才是生活的真正信仰。反觀契訶夫筆下的人物,多是在不斷的行動中尋找生活的樂趣與希望。被監(jiān)禁的格羅莫夫就是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他愿意擁抱一切喜怒哀樂,他渴望“坐上四輪馬車兜兜風”,過普通人的生活。蘇沃林曾問他,你認為一個俄國人現(xiàn)在希望什么。契訶夫?qū)Υ嘶卮鸬溃骸啊M?。首先應該保有希望,有個性。無病呻吟是令人討厭的。”所以,小說《決斗》結(jié)尾,他才選擇給拉耶夫斯基新生,在日復一日的勞動讓他獲得新生,“他臉上那種新的表情,以至他的步態(tài),都那么不平?!?,“心里激起一種活潑而稚氣的歡樂,這是他很久很久以來沒有領(lǐng)略過的了”(《契訶夫小說全集》 230)。
托爾斯泰一語道破天機,“盡管他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才能,但他還沒有堅定的思想,因此他不可能教導別人。契訶夫老是搖擺不定,老是在尋找什么”。就像契訶夫在《決斗》中最后說道,“真正的真理是誰也不知道的”。在他心里,信仰的意義并不在神本身,而在于不停地行動,為著人類苦難不斷地行動,個人的生命只有當它用來服務于人類,使一切有生命的人都生活得更高尚、更美好時才有意義。
注解【Notes】
① [蘇]格·別爾德尼科夫:《契訶夫傳》,朱逸森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7頁。以下只在文中注明頁碼,不再一一做注。
② [俄]契訶夫:《契訶夫小說全集》,汝龍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43頁。以下只在文中注明頁碼,不再一一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