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 童德華
【專題研究】
關于刑事立法的討論
欄目主持人: 童德華
導語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fā)揮立法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刑事法治作為現(xiàn)代法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發(fā)展與完善對法治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刑事立法既是刑事法治的基礎與起點,也是指導刑事司法的根據(jù)。脫離了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將舉步維艱,刑事法治將無法實現(xiàn)。
有鑒于此,《暨南學報》特推出本期專題研究,對刑事立法相關問題進行研討。關注刑法立法模式多樣化,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旨在完善我國的刑事立法的建設。欄目主持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童德華在其論文《新中國刑法立法方式的知識路徑選擇及其反思》中對新中國成立后的刑法立法形式所依賴的三種知識路徑予以了分析,即作為革命與斗爭工具的刑法、作為促進社會發(fā)展工具的刑法和作為科學系統(tǒng)的刑法。童教授提出,隨著立法知識路徑依賴的變化,刑法立法將多樣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資琳在其論文《概念思維與類型思維:刑法立法形式的抉擇》中闡述了概念思維與類型思維對刑法立法形式的影響,并進一步提出我國當前的刑法立法并不適合走單一法典化的道路。在立法形式上,應倡導多樣化,給予單一刑法一定的空間,彌補普通刑法典的不足。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立豐的論文《特別刑法及其存在之合理性》從風險視閾下分析了特別刑法的合理性。他首先分析了在我國語境下特別刑法是否存在,并對我國的特別刑法概念進行了剖析,進而提出了我國特別刑法存在的合理性。在小結中,李教授認為刑法修正案無法與風險社會契合,但特別刑法在立法成本有限的情況下,滿足國民對風險的立法要求,同時也能維持刑法的穩(wěn)定與權威。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王琪副教授在其論文《附屬刑法及其利弊分析》中指出附屬刑法應當具備刑法的基本特征,內容上包括罪狀和法定刑的規(guī)定,是一種實質的附屬刑法觀念。她認為確有必要在刑法的淵源上增加實質的附屬刑法,因為實質的附屬刑法有利于刑法典的穩(wěn)定性,有利于真正貫徹罪刑法定原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肖姍姍博士的論文《未成年人刑事立法的選擇》主要分析了未成年人這一特別領域的刑事立法。她指出我國的未成年人刑事立法具有滯后性、專門少年司法組織法缺失和刑罰制度、行刑制度缺乏獨立性等弊端。因此主張建構現(xiàn)代意義上的未成年人刑法,在保護與處分相結合的立場上,將未成年人刑事實體法、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法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組織法納入未成年人刑事立法體例。
2016-06-20
童德華,男,湖北武漢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刑法哲學和刑法基本理論研究。 資 琳,女,湖南耒陽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法哲學和應用法理學研究。 李立豐,男,吉林公主嶺人,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法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刑事政策、比較刑法研究。 王 琪,女,陜西榆林人,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刑法學、民族法學研究。 肖姍姍,女,湖南桃江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刑法學博士生,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未成年人刑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