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李帥
【摘 要】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雇酢?,是被亞里士多德稱贊為“十全十美”的悲劇,本文試圖從《詩學》中悲劇的定義來分析《俄狄浦斯王》一劇,從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定義出發(fā),以悲劇的六個主要藝術成分為基礎,主要分析《俄狄浦斯王》中的情節(jié)及性格。
【關鍵詞】詩學;悲?。弧抖淼移炙雇酢?/p>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9-0020-03
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給悲劇下的定義是“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采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①
悲劇的藝術成分有六個,即“情節(jié)”“性格”“言詞”“思想”“形象”與“歌曲”。模仿的媒介是指言詞與歌曲;模仿的方式是指形象;模仿的對象是指情節(jié)、性格和思想。
一、悲劇的靈魂——情節(jié)
“情節(jié)乃悲劇的基礎,有似悲劇的靈魂”;②“悲劇中最重要的是情節(jié),即事件的安排;因為悲劇所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動、生活、幸福;”③亞里士多德在悲劇的六要素里,認為情節(jié)是第一位的,沒有情節(jié)的悲劇不能稱之為悲劇?!抖淼移炙雇酢肥菃我磺楣?jié)的戲劇,主線是追查“誰是殺死拉伊俄斯的兇手”,在追查的過程中謎底層層被解開,最終也揭示了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命運。
(一)情節(jié)的整一性與普遍性
“悲劇是對于一個完整而具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一件事件可能完整而缺乏長度)。所謂“完整”,指事之有頭,有身,有尾?!雹苷缭趧e的模仿作品里一樣,一件作品只模仿一個對象;情節(jié)既然是行動的模仿,它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個完整的行動,里面的事件要有緊密的組織,任何部分一經(jīng)挪動或刪除,就會使整體松動脫節(jié)。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無,并不引起顯著差異,那就不是整體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見,情節(jié)的“整一性”有兩個要求,第一,一定要是完整的,指事件有頭、有身、有尾,事件要緊密組織,不能隨意挪動或刪除;第二,一定要是一個單一的主要情節(jié),只限于模仿一個完整的行動。一個主要情節(jié),其他的枝節(jié)都是依附于主要情節(jié)的。
《俄狄浦斯王》的情節(jié)是具有整一性的。劇本從俄狄浦斯追查誰是兇手這一行動開始,“有頭”——城邦瘟疫,需要查出殺死前國王拉伊俄斯的兇手;“有身”——查真兇的過程;“有尾”——真相大白。在一個單一的主要情節(jié)中,穿插著幾個枝節(jié),比較大的一個則是關于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預言,這一情節(jié)以回憶的方式和主要情節(jié)相互聯(lián)系,以及在查真兇的過程中,俄狄浦斯與先知、克瑞翁、報信人之間的故事,從屬于主要情節(jié)之下的情節(jié)。這些情節(jié)之間相互由因果關系進行排列,不能有任何的挪動或刪除。
俄狄浦斯與先知忒瑞西阿斯之間的爭執(zhí),導致了俄狄浦斯懷疑克瑞翁,因為先知是克瑞翁提議請來的;接著與克瑞翁之間的爭執(zhí),懷疑克瑞翁有篡位的嫌疑,這也是每一個國王擔心的,如果沒有俄狄浦斯的存在,克瑞翁極有可能就會是國王;伊俄卡斯忒出來調(diào)停兩人的矛盾,一個是自己的弟弟,一個是自己現(xiàn)任的丈夫,為了打消丈夫懷疑弟弟篡位的念頭,伊俄卡斯忒回憶起拉伊俄斯得到的預言以及拉伊俄斯被殺死的過程;接著報信人的好消息出現(xiàn)以及俄狄浦斯身世的揭露,殺父娶母的預言實現(xiàn)。這些附屬在主要情節(jié)之下的枝節(jié),也是有著存在的整一性的。
“詩人的職責不在于描述已發(fā)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發(fā)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發(fā)生的事?!雹輰τ凇抖淼移炙雇酢窂某前钗烈弑l(fā)開始寫,把之前的拉伊俄斯得到兒子殺父娶母的預言、俄狄浦斯如何被波呂玻斯收養(yǎng),以及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過程,都是通過回顧的方式向觀眾交代的,主要是在說這些事件發(fā)生之后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在追查兇手的過程中,俄狄浦斯與先知的矛盾、與克瑞翁的矛盾和揭示俄狄浦斯身世的事件。情節(jié)的普遍性有著較為實際的作用,不僅戲劇的矛盾沖突較為集中,并且符合希臘當時的劇場演劇的要求。如果按照希臘神話原型事件發(fā)展的順序來看,《俄狄浦斯王》的時間跨度比較長,并且演員的數(shù)量也增多,戲劇的結構較之松散拖沓,情節(jié)的普遍性發(fā)展到后來是“三一律”的“動作的整一”。
(二)情節(jié)的重要成分
亞里士多德認為,“‘突轉(zhuǎn),指行動的發(fā)展從一個方向轉(zhuǎn)至相反的方向。‘發(fā)現(xiàn)指從不知到知的轉(zhuǎn)變,即使置身于順達之境或敗逆之境中的人物認識到對方原來是自己的親人或者仇敵。”⑥
“恐懼與憐憫之情可借‘形象來引起,也可借情節(jié)的安排來引起,以后一種辦法為佳,也顯出詩人的才能更高明?!雹卟⑶矣们楣?jié)來引起“恐懼”與“憐憫”存在三種可能性?!暗谝?,讓人物知道對方是誰而沒有做出來;第二,讓人物做出來,但他做這種可怕的事時不知道對方是誰,事后才發(fā)現(xiàn)他和對方有親屬關系;第三,執(zhí)行者不知對方是誰,企圖做一件不可挽救的事,及時‘發(fā)現(xiàn)而住手。”⑧而亞里士多德認為,較好的是不知對方是誰而把他殺了,事后才“發(fā)現(xiàn)”——這樣既不使人厭惡,又很驚人。
“突轉(zhuǎn)”與“發(fā)現(xiàn)”是情節(jié)的兩個成分,它的第三個成分是苦難。苦難是毀滅或痛苦的行動,這些都是有形的。
《俄狄浦斯王》中的“突轉(zhuǎn)”與“發(fā)現(xiàn)”不僅是同時產(chǎn)生的,而且也把“恐懼”與“憐憫”摻雜在里面。當報信人告訴俄狄浦斯,老波呂玻斯去世的消息時,俄狄浦斯認為自己可以放下預言殺父的事情,同時他還是有些擔心娶母的預言,而報信人得知俄狄浦斯的擔心時,告訴了俄狄浦斯他不是老波呂玻斯的親生孩子。突轉(zhuǎn)與發(fā)現(xiàn)的同時產(chǎn)生了效果。俄狄浦斯對于娶母的恐懼,而觀眾站在上帝的視角,害怕俄狄浦斯接下來會知道自己的身世;當報信人說到俄狄浦斯腳上的釘子,伊俄卡斯忒明白了一切,讓俄狄浦斯不要再繼續(xù)追查下去了,可俄狄浦斯反而誤會是伊俄卡斯忒怕兩人懸殊的身份地位。正是俄狄浦斯的固執(zhí)堅持,執(zhí)意查出真兇還忒拜城一個安穩(wěn)的環(huán)境,不僅是伊俄卡斯忒對俄狄浦斯身世的憐憫,同時觀眾也更加對俄狄浦斯產(chǎn)生憐憫之情。
通過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對《俄狄浦斯王》的情節(jié)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比較標準的悲劇,從正在發(fā)生的事情講起,災難發(fā)生的原因以倒敘的方式來講述,一步一步揭開謎底。這一劇采用閉鎖式的結構,矛盾相對集中,一個地點、一個主要行動、一天的時間,“三一律”的應用。情節(jié)中包括亞里士多德最推崇的突轉(zhuǎn)和發(fā)現(xiàn)。
二、悲劇中占據(jù)第二位——性格
在悲劇的六個成分中,“性格”則占第二位?!靶愿瘛憋@示人物的抉擇;言詞刻畫性格;思想塑造性格;性格推動情節(jié),情節(jié)表現(xiàn)性格。
(一)《詩學》對性格的定義以及言辭刻畫性格
關于“性格”必須注意四點。第一點,也是最重要之點,“性格”必須善良。俄狄浦斯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嗎?在開場中,他十分體恤民眾的苦難,為人很善良,但并不是十分善良,他有在三岔路口殺人的舉動。
第二點,“性格”必須適合。俄狄浦斯是出身高貴的王子。一出生就是忒拜城的王子,雖在科任托斯城長大,但同樣是以王子的身份長大的。他具有王者的霸氣;有責任敢于擔當,敢于與命運作斗爭;在厄運到來之時,接受命運的安排。俄狄浦斯與克瑞翁爭執(zhí)的時候,俄狄浦斯對克瑞翁說的話,表現(xiàn)出他的霸氣與獨斷?!拔衣犃诉@些話,就逃到外地去,免得看見那個會實現(xiàn)神示所說的恥辱的地方?!雹?/p>
第三點,“性格”必須相似。與一般人的性格相似,或者與傳說中的人物性格相似。俄狄浦斯和一般人同樣,當殺害拉伊俄斯的所有矛頭都指向俄狄浦斯時,他還在逃避與自我安慰,求證是一伙還是一個人;當先知說出俄狄浦斯是兇手時,他把矛盾轉(zhuǎn)嫁到克瑞翁身上,認為克瑞翁要謀權篡位;俄狄浦斯在一次次質(zhì)問克瑞翁的時候,克瑞翁要求有平等的話語權,俄狄浦斯說可以,只是不能把他當兇手;當與克瑞翁的矛盾上升時,他要處死克瑞翁;伊俄卡斯忒在安慰俄狄浦斯后,俄狄浦斯更加空虛害怕?!澳惚M管質(zhì)問,反正不能把我判成兇手。”⑩
第四點,“性格”必須一致。即使詩人所模仿的人物“性格”不一致,而這種不一致的“性格”又是固定的,“人物”指傳說中的人物。索福克勒斯塑造的人物都是比較接近現(xiàn)實的人,并且富有獨立自主的精神,但在人與神的斗爭中,神一定是正義的,也就暗示著俄狄浦斯的反抗無論如何都以失敗告終。
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帶著殺父娶母的命運出生,與命運頑強作斗爭,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命運的安排。與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雇酢分卸淼移炙沟男愿袷且恢碌?。索福克勒斯塑造的俄狄浦斯就是一個敢于擔當、敢于承擔責任的形象。
(二)思想塑造性格
“思想”占第三位?!八枷搿笔鞘谷宋镎f出可說、宜說的話的能力,(在對話中)這種活動屬于倫理學或修辭學范疇。一般學者認為,亞里士多德指舊日詩人(例如埃斯庫羅斯和索??死账梗┲械谋瘎∪宋飳儆谏蠈淤F族,他們說的話有政治家風度。”?
“思想”包括一切必須通過語言而產(chǎn)生的效力,包括證明和反駁的提出、憐憫、恐懼、憤怒等情感的激發(fā)(還有夸大或夸?。?。但是,當激發(fā)憐憫與恐懼之情,表示事物的重大或可能時,還須按照這些方式從動作中產(chǎn)生“思想”的效力;區(qū)別在于前者應不待說明即能傳達出來,后者還需由說話的人在其話里表示出來。亞里士多德認為,思想是指劇中人物通過情感的激發(fā)而產(chǎn)生的。
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中對憐憫的定義是“看到他人遭受了不應遭受的痛苦或損失,想到此類不幸之事亦可能發(fā)生在自己或親友身上而產(chǎn)生的痛苦的感覺?!?俄狄浦斯有著敢于擔當?shù)呢熑胃校兄跽叩母呱衅焚|(zhì),對于城邦執(zhí)著拯救,而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使人們對他遭遇的苦難感到同情、惋惜。他在同命運作斗爭的過程中,會使人們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命運觀“冥冥之中注定”,認同事物有著命運的不可抗拒性,使我們感到痛苦惋惜。
“‘恐懼,是一種對不幸之事的預感而引起的痛苦或煩躁的感覺?!?對于俄狄浦斯的恐懼,在自己追查兇手的過程中,自己開始懷疑先知,接著懷疑克瑞翁,當矛頭都指向自己的時候,他開始感到恐懼不安,以及在追查兇手的過程中回憶起自己殺父娶母的預言,使他更加恐懼。
(三)性格與情節(jié)的關系
性格表現(xiàn)著情節(jié),情節(jié)反作用于性格。第一,對于性格表現(xiàn)情節(jié),俄狄浦斯如果沒有責任感,沒有敢于擔當?shù)男愿瘢敲闯前钗烈甙l(fā)生的時候,他可以應付民眾的去查案,而不是執(zhí)著追查兇手;如果他不是一個有良知的人,那么,他在得知自己殺父娶母時,不會因為這樣而遠離自己認為的“親生父母”。第二,情節(jié)作用于性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命運,使得他不能在親生父母那里長大,而是被要求處死。俄狄浦斯長大后,去問阿波羅自己的親生父母,阿波羅并未說他的親生父母,而是說了他殺父娶母的命運,引起俄狄浦斯的憤怒,殺了親生父親,他的聰明使他娶了自己的母親。當俄狄浦斯問及親生父母的時候,阿波羅刻意隱瞞了,并且說出可怕的預言。這樣的情節(jié)安排,是為了情節(jié)的需要,性格的配合。情節(jié)是第一位的,性格是第二位的,性格是為情節(jié)服務的。
三、結語
在亞里士多德《詩學》的基礎上,筆者主要分析了《俄狄浦斯王》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抖淼移炙雇酢非楣?jié)的整一性和普遍性,以及對于憐憫、恐懼、苦難的應用,從《詩學》的角度分析俄狄浦斯性格的塑造,以及性格與情節(jié)之間的相互關系?!抖淼移炙雇酢肪畹那楣?jié)結構安排以及人物的鮮明性格,激發(fā)出強烈的悲劇效果,達到《詩學》中對于悲劇的理論要求,從而使得《俄狄浦斯王》成為希臘悲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詩學》與《俄狄浦斯王》一部理論,一部作品,兩部相互借鑒,為后世的悲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參照。
注釋:
①亞里士多德.詩學[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16.
②亞里士多德.詩學[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19.
③亞里士多德.詩學[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18.
④亞里士多德.詩學[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21.
⑤亞里士多德.詩學[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24.
⑥周寧.西方戲劇理論史上冊[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181.
⑦亞里士多德.詩學[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36.
⑧亞里士多德.詩學[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38.
⑨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367.
⑩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348.
?亞里士多德.詩學[M].羅念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20.
?亞里士多德.詩學[M].陳中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204.
?亞里士多德.詩學[M].陳中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