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菊
古詩有“詩眼”,同樣,課文也有“課眼”,它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師若能緊扣課眼來設(shè)計教學,巧妙提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中心,便可以在課堂上講出精彩,教學就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F(xiàn)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課文《我是什么》為例,談?wù)勛约涸诮虒W實踐中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的。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識性文章。作者根據(jù)水的特點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介紹了水的變化,圍繞“變”字,勾勒出一幅水變化的圖畫,顏色在變,動作在變,地點在變,姿態(tài)在變,性格也在變。
就本文而言,“變”即是課眼。于是,我緊扣“變”字組織教學。教學伊始,我以“變”為切入點,設(shè)計了變魔術(shù)的游戲來導入課文:“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shù)嗎?老師給大家表演個小魔術(shù),瞧!好玩嗎?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小魔術(shù)師,它就藏在我們要學的課文里,看看它會給我們變出些什么呢?”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高漲,那一雙雙眼睛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求。
之后,我以“變”為主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師生搖身一變,把自己當成小水珠,進入角色,開始天地之間的神奇之旅:變成愛美的云姐姐,品味水變成云后的不同色彩之美;變成從天而降的小精靈,或是雨,或成雹,或為雪,或凝露,或結(jié)霜;變成池水在睡覺,做著香甜的美夢;變成小溪,悠閑地散步;變成江河之水,熱情洋溢地奔跑;變成海洋之水,興高采烈地跳舞、唱歌;變成溫柔善良、無私奉獻的水姑娘,發(fā)電、灌溉;變成脾氣暴躁的洪水小子,淹沒莊稼,沖毀房屋……
在這一系列的“變”中,師生一起欣賞水的千姿百態(tài),共同感受課文形象、確切、得體的語言魅力。師生的角色在變、活動在變,不變的是教學的目標和對高效語文課堂的追求。
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小水珠落下來”“小硬球打下來”“小白花飄下來”的變化,我讓學生動手做演示,借助橡皮和白紙體會“落”“打”“飄”這三個動詞的不同用法。學生高高拿起橡皮,手一松,橡皮“落”到了地上;學生把橡皮使勁砸在地上,這是“打”在地上;看著小小的白紙怎樣從手中慢慢地“飄”到了地上。做完演示后,我請學生結(jié)合課文中的雨、雹、雪說一說這三個動詞為什么這樣用,從而使學生在感受水的變化的同時,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和精妙。這樣的學習過程,已經(jīng)把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理性思維融為一體了。
抓住課眼,突出中心,這樣的課堂,學生善思明辨,學習的思路會格外清晰,理性思維也不著痕跡地得到了培養(yǎng)。這樣的課堂才更智慧、更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