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邊壽民是清代中期揚州畫派畫家,連云港市博物館館藏邊壽民干筆小品冊頁一套,筆情墨趣甚為精妙,是難得的藝術(shù)珍品。邊氏干筆畫法繪制的小品畫工于古意,師法自然,獨具匠心,為研究邊壽民繪畫技法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關(guān)鍵詞】邊壽民 冊頁 干筆畫
邊壽民,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卒于乾隆十八年(1752)。初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號綽綽道人,晚號葦間居士[1]。祖籍江蘇淮安,因其善畫蘆雁馳名而又被稱之為“邊蘆雁”。他一生不仕,與畫為友,無拘無束,作畫筆墨干練,野逸又頗有意趣。屬揚州畫派,凌霞、黃賓虹等人曾將其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連云港市博物館收藏邊壽民干筆小品冊頁一套,畫冊為7開,其中干筆小品畫6開,題字1開。此冊頁反映了邊壽民獨特的繪畫特點,為后人提供了研究他干筆技法繪畫的實物資料。
1983年藝術(shù)家蕭平鑒賞此冊時,對此冊予以肯定,并就其干筆繪畫技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題字內(nèi)容如下:“邊壽民為清代中期揚州畫派名家,尤以蘆雁著稱于世。而后人仿效者甚多,因之真贗混雜,頗難辨認。邊氏花果小幀,往往別出心裁、獨具風神。此冊純以枯筆皴擦而成,類乎素描而備筆情墨趣。揚州博物館藏有邊氏類似小冊,亦精妙??即朔N畫法,大約源于元季王若水,又自出新意,加以變化,甚為可貴。癸亥大暑蕭平志。”
雖有“邊蘆雁”之名噪于外,但邊壽民并未將繪畫對象局限于淮間蘆雁,他繪畫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對蔬菜、瓜果、花卉、器皿也多有描繪。邊氏出身貧寒,他所選繪畫題材多為當時文人畫家所不屑于描繪的尋常之物。但邊氏筆下描繪的尋常之物并非粗糙鄙薄,而是細致用心,繪制后輔以他為作品所作題跋與畫面呼應,使得這些畫作不僅頗受達官貴人和文人名士之流青睞,平民百姓亦十分喜愛。
冊頁第一幅圖為《竹筍圖》(圖1)。畫面中兩根竹筍疊倚斜臥,用淡墨勾勒線條,畫面整齊排線,通過墨色濃淡、留白來突出所描繪物品的立體感。整幅圖細膩清晰,竹筍形象飽滿生動,有自然的韻味。畫上題詩云:“東坡與文與可詩,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笨钍稹熬b綽老人”,下鈐篆書白文“壽”“民”。
第二幅是《水仙圖》(圖2)。三株水仙錯落有致,一株盛開,一株橫臥,一株含苞待放,畫面簡潔明快。左側(cè)題詩云:“眉黛口脂消欲盡,額心猶帶一分黃?!鳖}詩與水仙圖左右排列,使畫面更加均衡??钍稹扒⌒廖创憾?,葦間邊壽民”,下鈐篆書白文“壽”“民”。
第三幅為《蛤蜊圖》(圖3)。用筆細致,弧線勻稱細密,墨色深淺變化中突現(xiàn)蛤蜊的立體感。蛤蜊雖簡,但可見畫者用心之細。畫上題詩云:“酒醒柴門江月寒,星星燈火照沙灘。怪他張翰秋風后,不作莼鱸一例看?!?款署“壽民”,下鈐篆書白文“壽民”。
第四幅是《桔柚圖》(圖4)。此幅圖有別于其他五幅,桔柚形態(tài)飽滿,占主體地位,且未使用干筆排線的方式,莖葉以干筆勾線,主體用干筆點染皴擦而成,利用墨色變化表現(xiàn)桔柚本體凹凸不平的塊面感和體積感,而筆觸皴擦之法與寫意相結(jié)合使畫面更有層次感。桔柚頂寥寥幾片葉子,簡潔明快。此畫題字為:“匪規(guī)而圓,不風而馥。”款署“壽民”,下鈐篆書白文“頤公”。
第五幅為《菊花圖》(圖5)。菊花橫臥于罐子背后,一朵盛開,壺口可見一勺柄立于壺內(nèi)。畫面質(zhì)樸但雅趣十足,飽滿的構(gòu)圖使畫面雖簡但并不單調(diào)??钍稹熬b綽老人”,下鈐朱文篆書“壽民”。
第六幅是《梅花圖》(圖6)。點點墨梅盛開,梅枝翻折旁倚,左右橫出,爭奇斗艷,畫面整體明快清新。構(gòu)圖整體偏左,但畫面毫無不協(xié)調(diào)感??钍稹皦勖瘛保骡j白文“頤公”。
從畫上題字、題詩的內(nèi)容上看,圖1《竹筍圖》中“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是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一文中《筼筜谷》一詩。詩文中蘇東坡與文同開玩笑,說文同嘴饞愛食筍,笑他是不是將千畝竹筍食入腹中。這是桌邊趣事,邊壽民將之題于《竹筍圖》上既應情應景,又可見邊壽民的隨性灑脫。在《水仙圖》中,“眉黛口脂消欲盡,額心猶帶一分黃”將水仙比擬作美人,頗有意趣。在圖3《蛤蜊圖》中,“酒醒柴門江月寒,星星燈火照沙灘,怪他張翰秋風后,不作莼鱸一例看”應為邊氏的感慨。酒醒后月影斑駁,看柴門清冷,熠熠星光下,想前有張翰秋風起兮思莼鱸,寧要美食不要做官,后有邊壽民自己,不問仕途,寄情書畫。作者通過詩文題跋來深化作品內(nèi)涵,使字畫并妙,情景交融,使畫面更有深度和層次,反映了作者獨有的文人書畫品味。
從繪畫技法上,邊壽民既有蘆雁的恣意潑墨之趣,亦有別于傳統(tǒng)的干筆淡墨皴擦法。干筆畫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國畫技法,最早興起于元代,在明清時期已廣為流行。對于干濕技法的運用,古人有許多不同的見解,邊壽民在其繪畫技法中呈現(xiàn)的是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在邊壽民繪制的冊頁中也常見干濕畫法并用的方式。此套冊頁未見干濕并用法,而是單純以干筆畫法繪制。邊壽民的干筆畫法用于小品畫中甚為精妙,運筆細密,所描繪輪廓線或明或暗,虛實交替。用淡墨排線,利用線條的濃密、墨色濃淡來表達所描繪物體的體量感,凸顯物品的質(zhì)感。干筆畫法在繪制過程中筆端蘸水少,墨色枯不易暈染。由于干筆畫法墨色暈染程度較緩的特性,其作畫步驟有別于濕畫法。雖未改變傳統(tǒng)繪畫賦筆難收的狀態(tài),但減少了傳統(tǒng)繪畫中水墨暈染過程中銜接造成的緊迫感[2],作者也能更好地逐步完成畫作,并適當停筆審視作品,把握畫面。但因其不可復筆的特性,要求畫家更具耐心、更細致,且在繪制前要對畫面構(gòu)圖、布局、物品形態(tài)表現(xiàn)等方面做到胸有成竹。
邊壽民的干筆畫法是以淡墨勾勒物體輪廓,再利用干筆排線、皴擦,呈現(xiàn)出與西化素描中明暗調(diào)子相近的效果,且兩者都著重于所描繪形象的具象表達。邊壽民通過線束、點染、皴擦等技法,使所描繪對象擺脫了簡單程式化習作的印象,筆下各個物體厚實圓潤,充滿生活氣息,使作品在視覺上更加生動、飽滿而又富有生趣。但干筆畫法又區(qū)別于西畫素描,素描注重對描繪對象光影、遠近虛實的描繪,利用筆觸的描繪將自己眼睛所觀察到的物體形體、意象和具象細微地呈現(xiàn)出來。如果用素描的技法來要求此冊頁,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圖1、圖2、圖3中出現(xiàn)多個物體時,邊壽民筆下物體不存在素描關(guān)系中近實遠虛的變化,圖5、圖6中壺、罐的口與底在透視關(guān)系上也是完全錯誤的。圖2中左側(cè)躺臥的水仙葉子在背景中消失不見,圖6中梅花均只用點線描繪,毫無體量感。所有圖中所描繪物體,看似有明暗之分,但物體光源散亂不來自一處,且均不做投影處理和描繪??梢?,干筆畫法與素描絕不可同一而論,干筆畫法保有傳統(tǒng)中國畫中的意象之美,對光、影及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透視關(guān)系和具體細節(jié)進行淡化處理,甚至忽略。為配合畫面的美感適當刪減和添置,而不是單純對所視物體的重現(xiàn)。此法更注重畫面構(gòu)圖和格局,而不拘泥于現(xiàn)實物象。作者繪圖后利用題跋加深對作品的詮釋,呈現(xiàn)的是作者文人畫的清秀雅逸,而非單純的具象表達。
連云港市博物館所藏的此幅冊頁精美,技法嫻熟,構(gòu)圖考究,冊頁中所使用的干筆畫法亦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但邊壽民該題材冊頁并非僅存一份,且描繪內(nèi)容也非獨一份。如天津市博物館、揚州市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均藏有邊壽民冊頁畫作。其中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的邊壽民《花卉蘆雁圖冊》中一幅《桔柚圖》,與連云港市博物館所藏冊頁中的《桔柚圖》在構(gòu)圖、內(nèi)容、運筆上皆相近似。1965年程曦所著的《木扉藏畫考評》中第56頁收錄了邊壽民一組冊頁,其中兩幅圖的內(nèi)容、構(gòu)圖與連云港市博物館所藏冊頁也有雷同。說明當時邊壽民就同一題材進行了多次創(chuàng)作和再創(chuàng)作。本館館藏冊頁的一頁內(nèi)標有“乾隆辛未春二月”,即乾隆十六年(1751)春,說明此冊頁為邊壽民老年時期作品,此時邊氏繪畫技法純熟,用筆老辣干練,且已成名在外。
1950年徐悲鴻曾為《邊壽民蘆雁花卉冊》題跋,跋中言:“凡在館閣體盛行時代,其作品能不隨波逐流,必有可觀。并非立異,便能超群;志趣不凡,終將絕俗。葦間居士在四王惲吳之后,獨留心江邊沙渚高秋景物,刻意寫之,其胸襟固已曠達,此冊尤為精品。海霞老兄得之,可賀也。一九五〇年九月一日,徐悲鴻題于北京蜀葵花屋。” [3]徐悲鴻欣賞邊氏畫作,稱其不拘泥于刻板的館閣體,多灑脫隨性的文人畫氣息,并認為志趣不凡才可絕俗,絕非是盲目標新立異。由此可見徐悲鴻先生對邊壽民評價很高,稱贊他心胸闊達、志趣不凡,不仿四王惲吳泥古之法,筆下多生活中常見之物,既深得傳統(tǒng)根基,又自成天然風格。
邊壽民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因廣受喜愛而被廣為流傳,仿其畫者眾,贗品雖多但大都呆板無神。連云港市博物館館藏的此干筆小品冊頁為邊壽民真跡,圖文精妙,獨具特色,純以干筆皴擦點染而成,又兼具筆墨意趣,是難得的藝術(shù)珍品。
參考文獻:
[1]金建榮.邊壽民繪畫藝術(shù)研究[J].藝術(shù)百家,2005(3):121.
[2]黃金龍.水彩干筆技法[J].美術(shù)向?qū)В?000(1):38.
[3]雪涌.徐悲鴻論邊壽民畫[J].美術(shù)研究,1983(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