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萍
(江西師范大學(xué) 江西 南昌 330022)
“粉,傅面者也”(《說文解字》),據(jù)此可知“粉”許慎將“粉”釋為涂抹在面上的臉上的粉末。又“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釋名·釋首飾》),故從聲訓(xùn)的角度來說,“粉”是指米碾碎成末的狀態(tài)。這兩個語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均有記錄,有相關(guān)文獻用例。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詩三百首》),“粉”指化妝用的脂粉;又如“輕如松花落金粉,濃似苔錦含碧滋”(《唐詩·李白詩》),“粉”是細(xì)末兒的含義,“五岳俱成粉,須彌一寸山”(《唐詩·寒山詩》),此例中“粉”是用作動詞,破碎成細(xì)末的含義。關(guān)于“粉”的本義可以從其甲骨文字體進行探究。
因此“粉”的本義應(yīng)如《釋名》所釋,最初指將米碾碎使之成末,如“羞:糗、餌、粉、酏”(《禮記》),這句話的意思是羞(饈,即進獻的食物)中含有糗(炒熟的米面)、餌(粉餅)、粉、酏(黍米釀成的酒)。其中“餌”又寫作“□”,從□從耳,“粉餅也”(《說文解字》),是指把米搗碎成末而做成的餅。由此可知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有把米碾碎成粉末,來加工食物的傳統(tǒng)。因此“粉”作為米碾碎的末兒,既有習(xí)俗作為依據(jù),也符合“羞”中四樣事物的共同特點。后“粉”擴大到指糧食作物碾成的粉末,如“羞籩之實,羞餌,粉粢。凡祭祀,共其籩薦羞之實”(《周禮》),“粢”是指古代祭祀用的谷物,故“粉”還可以指谷物的粉末,鄭玄注引鄭司農(nóng)云“粉,豆屑也”。后“粉”泛指任何可碾壓的物體所成的粉末,如“當(dāng)先取武都雄黃,丹色如雞冠,而光明無夾石者,多少任意,不可令減五斤也,搗之如粉,以牛膽和之,煮之令燥”(《抱樸子》)。因此“粉”從米從分分亦聲,為會意兼形聲字。以此為基礎(chǔ)方可以解釋《說文解字》對“粉”的釋義,表示將米研磨成粉末,經(jīng)加工為最原始的女子粉底材料。在《齊民要素》中也有相關(guān)的記載,如“作米粉法: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研制出來即是米粉。
“粉”由細(xì)末兒義引申出淺紅色的意義與“粉”所表示的名詞事物有關(guān),即如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首先“粉”表示所碾碎的粉末,通常隨物體帶有一定的顏色,如“金膏珠粉,既垂摩拂之恩”(《唐文拾遺》),“葉翦紅綃,砌菊遺金粉”(《柳永詞》),此處的“粉”雖然是指菊花花瓣,表示細(xì)微的東西,但是可以看出其帶有顏色的性質(zhì)?,F(xiàn)代漢語表述中往往會加上顏色形容詞表示限定,如“1916年,俄國從海參威運錫到彼得堡途中,錫竟變成了一堆灰色的粉末”(《中國兒童百科全書》),“液體血漿在低溫和真空的條件下,經(jīng)過干燥制成的淡黃色粉末”(《倒敘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代文獻中亦有類似的記載,如“欲作白銀者,取汞置鐵器中,內(nèi)紫粉三方寸匕,或令相得,注水中,即成銀也”(《抱樸子》)。其次在古代“粉”多表示化妝或裝飾所用的粉末,如“威施之艷,粉黛無以加”(《抱樸子》),表示粉黛意義的粉末多為白色。
“粉”淺紅色意義的引申還與女子化妝有關(guān),古代女子好妝扮,除了傅面的白粉、畫眉的黛墨,還會涂抹胭脂香粉,“鋪兩鬢,黑似鴉,調(diào)和脂粉把臉搽”(《話本選集》),因此常用“脂粉”來指代婦女,如“老弟,你只聽聽,十三妹這本領(lǐng),可是脂粉隊里的一個英雄,英雄隊里的一個領(lǐng)袖?”(《兒女英雄傳》)。經(jīng)現(xiàn)代學(xué)者研究古代胭脂的配方中主要使用的是一種染“絳”植物—茜草,偏向于橡皮紅。所以在化妝時,可以“面既施粉,復(fù)以胭脂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妝臺論》),這句話是說在白色的粉底上涂抹上淺淺的胭脂,妝扮出來的顏色就像桃花色一般。又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shù)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東京夢華錄》),因此粉紅色這種顏色與桃花花瓣的顏色相近相似,它最早出現(xiàn)應(yīng)是形容女子白面上撲打紅胭脂而形成的顏色,故古人也說“人面桃花相映紅”,用來稱贊女子的容貌。
所以綜上所述,“粉”由粉末意義向顏色意義的引申發(fā)展,與古代女子化妝的歷史分不開。它的本義是指將米研磨成末兒,可制作成食物,再經(jīng)過加工也可以為當(dāng)時女子化妝所用,將其作為粉底涂抹在臉上,使皮膚變白。后打上胭脂,形成白色與紅色自然調(diào)和的一種色彩,稱其為“粉”色,這種色彩與桃花花瓣的顏色相近,故常用桃花色來指代粉紅色。
注釋:
① 甲金篆隸大字典.有關(guān)“粉”的甲骨文字形:484
[1] [漢]劉熙.釋名[M].北京:中華書局,2016.
[2] [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 劉海明,夏曉飛,李亞蒙.中國古代胭脂中染“絳”的原植物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32,(3/4),33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