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探索、研究和闡述地理科學問題?回答這一問題的要點就是“地理科學研究范式”問題。它是地理科學基本理論問題即元問題之一。“地理科學范式”之“范式”概念,其內(nèi)涵主要源于康德《未來形而上學導論》,其術語主要源于庫恩《科學革命范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富有哲學意識的著名地理學家開始探討和闡述地理研究范式問題,逐漸形成科學主義地理研究范式、人文主義地理研究范式、建構主義地理研究范式和綜合主義地理研究范式等并存的學術態(tài)勢。
綜合主義地理研究范式的“綜合”,并不是對其它主義地理研究范式的綜合,其主要理論知識形態(tài)之一是“地理研究綜合范式理論”。這一理論探索和闡述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下葉,在不斷探索中不斷完善,始終堅持“歷史與邏輯同一”原則。近現(xiàn)當代中外地理實證研究的過程及成果,諸如洪堡、李特爾、赫特納、道庫恰耶夫、黃秉維、周立三、任美鍔、吳傳鈞、鄭度和陸大道等地理學大師的地理實證研究過程和研究結(jié)果,是探索和研究以及闡述并形成系統(tǒng)理論的重要科學案例基礎?!兜乩砜茖W導論》第五章“地理科學研究范式”系統(tǒng)闡述了這一理論。這一理論包括兩部分:地理科學問題和地理研究維度。第一部分地理科學問題,通過科學問題方程、地理科學問題方程以及地理科學研究對象、地理科學研究核心等系統(tǒng)進行闡述:①地理科學問題的構成條件即什么樣的“科學問題”可能成為“地理科學問題”;②地理科學問題的構成原則即如何將“可能構成地理科學問題的科學問題”構成“地理科學問題”;③地理科學問題是地理科學研究起點。第二部分地理研究維度,首先,闡述地理研究的基本維度——地理研究科學維度、地理研究價值維度和地理研究倫理維度。地理科學研究維度主要回答“是/否”等問題,地理研究價值維度主要回答“有用/無用”等問題,地理研究倫理維度主要回答“應該/不應該”特別是今后“應該/不應該”等問題。其次,分別闡述每一個基本維度即地理研究科學維度、地理研究價值維度和地理研究倫理維度。其中,在地理研究科學維度中,分別闡述:①包括分布規(guī)律、分布格局和分布實況在內(nèi)的空間秩序研究維度;②包括變化規(guī)律、變化態(tài)勢和具體變化在內(nèi)的時間序列研究維度;③包括萬能因子方程等在內(nèi)的動因機制研究維度。
恩格斯論述道: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的思維。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產(chǎn)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非常不同的內(nèi)容。遵照這一論述,中國地理科學要站在世界地理科學高峰,中國地理科學家和地理工作者以及地理教育工作者,就要研究、運用和傳承地理科學思維。地理研究綜合范式理論即是這樣的地理思維。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等綱領性文獻,闡述了地理教育對于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其它教育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一重要作用的提升,需要中學地理教育的地理學學科理性的不斷提升。地理研究綜合范式理論在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地理教材和地理課程中的科學運用,對于地理科學教育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潘玉君,二級教授、博導、博后導、“云嶺名師”、云南省“潘玉君名師工作室”首席導師;《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地理學》總編委會委員、《地理學史》副主編、《人種與民族地理學》主編、《中國人文地理叢書》總編委會副主編、《中國民族地理》卷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總編委會執(zhí)行委員、《云南》卷主編、《云南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委員、《地理·生態(tài)》卷主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國家教育科學基金、國家科學技術出版基金和國家高等教育質(zhì)量工程項目12項。獨立、第一作者在《中國社會科學》、《光明日報(學術版)》、《地理學報》等發(fā)表數(shù)十篇論文。主持成果獲全國教育科學研究三等獎、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省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等學術獎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