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鷹
剛剛跨入花甲的門檻,我和先生就與降壓藥打起交道。醫(yī)生告訴我們,以前“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得改改了。這以后我們吃鹽就很謹慎,以前放1小勺鹽,改放0.8勺,后又改放0.7勺。寡淡的味道,對從咸菜咸魚咸肉中走來的我們,是個不小的考驗。在堅持努力之中,我們慢慢地從接受到適應。漸漸地,好處如春雨潤物,綠意婆娑。先生的血壓穩(wěn)定,我的血壓在不吃藥的情況下也能保持正常。
0.7勺的放鹽方式,讓我們嘗到了調度生活的甜頭。其實,生活也如放鹽。生活中,需要自我調適和節(jié)制。就像暮年的我們,不必對每件事都竭盡全力,而是盡七成的氣力就好,剩下的三成氣力,可當做回旋的余地和養(yǎng)精蓄銳的本錢。
我剛退休時,總覺得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方不叫一天閑過,做個大器晚成之人。于是,在老年大學報了5門課。起先我勁頭很足,成就感滿滿,漸漸地就感到力不從心,心神俱累。身體的警告讓我意識到,健康快樂是老年人的首要目標,也是我們全部生活的支點。不管我們的雄心有多大,離開這個支點,一切均會失去光澤,不如放棄兩門課試試。這一試使我的精神集中,學習其他課程更加精力旺盛,成效顯著。學習也如放鹽,滿勺則危害健康,0.7勺則能學著并快樂著健康著。
其實任何的完美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絕對完美。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人活八分飽,花開九分艷”。也就是說,凡事我們都不要做得太滿,要適當為自己留點兒空間。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凡事八分就好,而對老年人來說七分最合適。那三分空白不是空缺,更不是蒼白。它以靜滋養(yǎng)著動,以無提攜著有。它給人的精氣神兒充電,給人的底氣打氣。它是智者故意制造的“人生短路”,而“短路”恰恰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前行。
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追求完美,極其苛刻,使自己陷入困境。記得有一次,我去醫(yī)院看望同學中的“最鐵驢友”,她的關節(jié)因馬不停蹄的行走、爬山損傷嚴重,如不手術換關節(jié)就無法走路,困在病床上的她后悔不已。人生本暗藏玄機無限,許多時候,馬不停蹄,可能對自己是一種傷害,而常走短歇、時斷時續(xù)才是一種智慧的生活方式。
花謝了可以再開,燕子去了可以再來,而生命屬于人生只有一次。暮年的生命又常有不堪一擊的無常,所以,我們在填充生命內容的同時,也要懂得珍惜生命。給生命留三分空閑,攬一份詩意,留一份淡定,多一份睿智,生命方能如詩如畫濃淡相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