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颋晟
摘 要: “慕課”是近年來開放教育領域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在線課程模式,具有大規(guī)模、免費開放、在線互動、大數據支持等特點。2014 年“慕課”開始進入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領域,在一些名校的示范影響下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興起,但是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步體現(xiàn)。作者就高校思政課引入“慕課”教學帶來的深層次問題提出思考。
關鍵詞: 慕課 高校思政課教學 教學改革
“慕課”(MOOC)是一種在線教學方式,也是近年來開放教育領域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課程模式。全稱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通常譯作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大規(guī)模(Massive)指參與者眾多,參與人數以萬人計,課程覆蓋面大;開放(Open)指它通過互聯(lián)網面向全球學習者免費提供教學資源、教學環(huán)境、教學評價體系;在線(Online)強調課程所依賴的網絡信息技術,目前主要指Udacity、Coursera、Edx三大網絡學習平臺。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相比,“慕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課堂角色的變化。在“慕課”模式下,課堂教學沒有班級建制,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取代教師成為課程教學的主體,教師擔負導師的角色。學習內容主要靠學生自選,課程知識趨向分散,考試主要靠學生的自我選擇,同時教師進行監(jiān)控,師生雙方的地位較以往的課堂教學趨于平等。
第二,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在“慕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作業(yè)、討論、考試等學習過程都在相應的網絡平臺完成。依靠現(xiàn)有的互聯(lián)網技術,教師與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實時互動與交流,這就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課堂、時間乃至教學內容等實體環(huán)境相對固定的限制。
第三,教學內容更精巧?!澳秸n”模式通過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課程知識點進行“微課程”、可視化處理,同時對課程交流與考核的形式通過網絡技術進行優(yōu)化設計,使課程內容較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顯得更為精巧,這樣“慕課”模式就更容易被以“95后”為主體的在校大學生群體所接受。
高校思政課教學引入“慕課”主要就是基于上述特點,在某些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已經取得效果,主要表現(xiàn)是增強了思政課的吸引力,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優(yōu)化了課程資源等。在思政課教學取得實效的同時,筆者認為應更多地關注思政課教學引入“慕課”后帶來的一些深層次問題。
一、“慕課”教學形式與思政課課程目標是否有沖突
思政課是我國社會主義大學特有的課程,思政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立德樹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課不僅僅是一門知識傳授的課程,還是一門塑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tài)性,思政課必須反映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思政課的上述課程目標決定了必須有相應的教學體系與之配套,實現(xiàn)思政課的課程教學目標。
目前思政課教學改革有一種觀點認為,思政課教學只要引入“慕課”就能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的價值引領目標,反映思政課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其依據是:“慕課”的主要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微課程”的設計應用方面。教師通過視頻將課程分成若干小的知識點與視頻課程,學生通過自學完成各知識點的學習任務,教師與學生通過網絡交流互動形成焦點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形成的焦點問題組織教學,學生取代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轉變?yōu)檎n堂討論的組織者和召集人。教師與學生的課堂討論過程就是塑造學生價值觀的過程,學生只要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就能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對于這一觀點筆者并不認同。
在思政課引入“慕課”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尤其是在某些高職院校的思政課課堂教學引入“慕課”后,思政課的課堂教學的確出現(xiàn)了較大的變化,主要是課堂上學生參與度提高,教學互動比較熱烈。但筆者認為這種“熱烈”存在娛樂化的傾向。“慕課”模式下思政課課堂教學娛樂化的主要表現(xiàn)是:其一,課堂討論的內容缺乏理論深度,某些問題只關注學生的興趣,如果教師引導不當,討論就會淪為學生暢所欲言的“八卦”。其二,課堂互動交流的形式多采用團體活動的形式展開,有的更是直接采用企業(yè)員工素質拓展培訓的形式開展,課堂互動內容缺乏思想性。從課堂教學形式看,思政課引入“慕課”后的確解決了以往思政課課堂氛圍問題,但這種變化的直接后果是思政課淪為一門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課程,如果不加以重視,思政課課程的原則性、理論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將逐漸被淡化,思政課喪失最重要的特性即意識形態(tài)性。
在“慕課”改革的熱潮中,尤其是思政課的“慕課”改革,不能只重教學形式,而忽視思政課課程目標的神圣性和嚴肅性,更不能搞“一刀切”的推廣,而要根據思政課本身的課程目標,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如何將“慕課”的教學形式與思政課的課程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推進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革。
二、“慕課”教學形式與思政課教學規(guī)律是否相符合
目前研究“慕課”教學和思政課改革的一系列文章有一個共同觀點:“慕課”沖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轉向。特別是“慕課”教學中呈現(xiàn)出來的“微課程”、“翻轉課堂”等表現(xiàn)形式,對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產生了大的影響,促進了教學從原來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的“學”為中心。但是對“慕課”所帶來的思政課課堂教學的轉型是否符合思政課教學本身特有的規(guī)律鮮有研究。
思政課教學屬于廣義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有其特有的教學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為大多數思政教師所接受。思政課教學的普遍規(guī)律是: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的特點,盡可能多地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接觸、互動交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演繹,采用適合學生的方式組織教學。這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規(guī)律。
“慕課”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卻是與這一規(guī)律背道而馳的。表面上看“慕課”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與教師進行不限地點的實時互動,增加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機會,學生和老師的互動頻率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通過視頻媒介進行的,學生與教師面對面的互動非但沒有增加反而近乎沒有,這就割裂了學生與教師的直接聯(lián)系,使思政課教學中原有的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喪失了。教師的課堂講授通過網絡進行,課堂教學主要以課堂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師的角色轉變?yōu)檎n堂討論的主持人,課堂討論的內容主要以學生在網絡學習中提出的問題為中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真正把握學生的思想實際,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導和思想教育。如長期以這種模式展開教學,思政課就逐步變成一門純知識的傳授課程,喪失思政課特有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基本特征。endprint
因此,筆者認為在思政課的“慕課”教學改革中,不僅要重視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還要使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符合思政課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使“慕課”教學真正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三、“慕課”教學形式是否促進了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慕課”對思政課教學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變化,具體做法是:教師將課程的某一教學重點、難點提煉為一組具有遞進關系的問題,通過“微課程”以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這些問題,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聽教師視頻講解,對這些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交流、互動,布置相應的作業(yè)讓學生完成。思政課的課堂教學就變成答疑、討論的過程。目前很多研究認為,這種將“慕課”的“微課程”化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構建思政課“微課程”教學體系,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從根本上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對于這一觀點筆者并不認同。思政課教學的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政治方向,即是否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理論思維,即能否培養(yǎng)學生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科學的理論思維,在生活實踐中能夠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科學的分析和解決自己遇到的實際問題,將理論體系轉化為自己的認知體系。以這兩個目標為判斷標準就會發(fā)現(xiàn)思政課教學引入“慕課”后沒有從根本上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慕課”教學方式最大的特點是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溝通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這一方式替代了原有的教師和學生直接的面對面的互動。就思政課教學而言,如果缺少師生間面對面的互動,學生對某些教學內容的理解就會出現(xiàn)表面化與碎片化的傾向,不利于學生理論思維養(yǎng)成。
2.“慕課”把思政課教學在課堂上相對可控的教學過程變?yōu)榛静豢煽氐木W絡在線教學過程,雖然“慕課”平臺中設計了作業(yè)、提問、交流、互動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控制,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學過程基本不可控的重大缺陷。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直接交流、互動,學生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上課,教學的規(guī)范性、神圣感沒有了,在某些高職院校,有些學生調侃說,我可以在上廁所或者吃飯時看視頻上課。更嚴重的是,對于“慕課”教學平臺中視頻教學、線上作業(yè)、考試,學生可以通過其他技術手段完成,教師在網絡平臺上無法監(jiān)控。如學生只要保持教學視頻處于播放狀態(tài)就表示正在課堂學習,網絡在線作業(yè)、考試,學生可以通過與他人合作完成。
因此,思政課的教學改革如果只依靠“慕課”教學,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對于思政課的教學改革不能一說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就都是不好的,都要成為批評和否定的對象,一說現(xiàn)代的教學模式就一定是先進的。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而要根據不同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實事求是地開展思政課的教學改革。
四、結語
將“慕課”引入思政課教學后,在教學方式上有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是對于思政課“慕課”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尤其是怎么處理好“慕課”與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模式的關系問題,更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另外,還有一個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是“慕課”如何持續(xù)運行?“慕課”目前大多是靠國際或國內大型網絡學習平臺運行的。市場規(guī)律決定了現(xiàn)階段可以不贏利,但不能持久,贏利是公司運行的必要條件?!澳秸n”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否意味著思政課的“慕課”改革要走商業(yè)化運行的道路。誰來承擔思政課“慕課”改革的成本?又由誰來為“慕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這些問題同樣值得深思。
參考文獻:
[1]徐蓉.慕課與思政課教學生態(tài)的優(yōu)化[J].思想理論教育,2014(5).
[2]高地.“慕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zhàn)[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
[3]孟慶寧.慕課熱潮重釋、現(xiàn)實困境、行動邏輯與文化反思[J].江漢學術,2014(4).
[4]陳正.德國高校MOOCs教育利弊得失的經驗與啟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5(3).
[5]盧強.翻轉課堂的冷思考——實證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