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軍+萬艷琴
人物簡介
葉國洪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校友會監(jiān)事會主席、中大博士校友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常委委員教育事務組召集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舊生會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校友會副會長,原香港中文大學校外課程部內地大學講師雙語教學課程兼講師,中大校友博士會籌委會主席。中國幼兒教育家協(xié)會會長、香港創(chuàng)新科技文化教育促進會會長、香港亞太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國際胎教聯(lián)會、國際早期教育聯(lián)會(香港會長),原香港浸會大學疑難為本學習(PBL)教學與研究計劃總監(jiān)、創(chuàng)意文化及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主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根本,民族興旺之標記,一個國家有沒有發(fā)展?jié)摿吹氖墙逃?,這個國家富不富強看的也是教育。
他,一輩子執(zhí)著為教育,培育出萬千桃李;他,致力於教育探索與研究,總結出“十Q”理論;他,崇尚科學教育、疑難為本的教育,為未來之發(fā)展輸送棟樑之才。
一輩子,他只做教育一件事;一輩子,他只為把教育這件事做好。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歷史)——葉國洪先生。
十Q理論:探究親子教育新方向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親子關係作為人生中第一重要的人際關係,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價值觀念形成影響重大。
在教育生涯中,葉國洪博士常常會遇到家長抱怨說現在的教育不好,教育無用,因為可能達不到他們升職加薪的要求,也可能達不到他們獲取權利的渴求,也可能做不到他們希望的外表美麗。那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他認為,這不是教育的問題,而是家長們沒能抓住教育的重點。
從自己的孩子出生起,葉國洪博士就開始致力於親子教育研究,並放棄了幾乎所有的休閒時間,竭盡全力詮釋好為“人父”這個角色。在長期的實踐總結和探索研究下,他總結出了一套教育哲學理論——“十Q”教育理論。所謂的“十Q”,依次排列為:HQ(Health Quotient健康商數)、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數)、BQ(Bonding Quotient親子聯(lián)繫商數)、DQ(Development Quotient發(fā)展商數)、EQ(Emotion Quotient情緒商數)、FQ(Financial Quotient理財商數)、IQ(Multiple Intelligent Quotient多元智商)、NQ(Internet Quotient網絡應用商數)、SQ(Spiritual Quotient靈性商數)、CQ(Creativity Quotient創(chuàng)造商數)。十“Q”,是如何從多元化的角度培養(yǎng)孩子,使孩子具備全方位的能力,任何一“Q”都缺一不可。
採訪中,葉國洪博士一邊繪製“十Q”關係圖,一邊解釋道:“HQ是指健康商數,也是最基本的,沒有了健康,其他一切都等於零。AQ很重要,是要培養(yǎng)孩子應對逆境的能力,作為家長,愛孩子就應該學會放手,培養(yǎng)他們抗挫折的能力。而DQ,發(fā)展商數,聰明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循循善誘,多一點鼓勵,引導孩子一步步發(fā)展。FQ是培養(yǎng)孩子運用一切資源的能力,學會提前做好解難方案。還有SQ,靈性商數,則是指精神層面上的教育,這也應該是十Q裏最核心的?!?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0/21/hrjj201708hrjj20170803-3-l.jpg" style=""/>
具體該如何發(fā)展孩子的“DQ”,葉國洪博士舉了具體的例子。例如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孩子挑食的狀況,家長逼迫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時有發(fā)生。如果能誘導孩子一次比一次嘗試吃多一點,孩子逐步適應食物的口感,慢慢養(yǎng)成習慣,也就能克服挑食的習慣了。他強調說,培養(yǎng)孩子的發(fā)展商數,家長給孩子設定的目標要依據孩子的能力而定,做到適度,目標不宜太難企及,也不能太沒挑戰(zhàn)性。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人的教育哲學體系,影響著歷朝歷代。葉國洪博士認為,發(fā)展哲學教育之於當下社會同樣重要?!艾F在是國家物質條件最好的時候,但心靈條件呢,則不容樂觀。出現吸毒、邪教,甚至反政府的不和諧行為,說到底都是心靈空虛,年輕人沒有信仰是不行的?!比绱?,才能使物質水平與精神水平並駕齊驅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是身心靈全方位發(fā)展的,“十Q”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體系,“十Q”全面開拓,孩子就能得到很好地全面發(fā)展。
疑難為本:關注兒童教育與成長
人們經常會把孩子比喻為孕育著希望的花朵。那麼究竟該如何去培育呢?有些家長小心翼翼,天冷怕凍著,天熱怕曬著,營造出一個溫室,為孩子阻擋了一切的風雨;而有的家長則懂得放手,讓孩子接受自然的陽光雨露滋養(yǎng),接受風雨雷暴的洗禮。相比之下,當遇到極端情境時,往往後者更容易生存下來。從中,葉國洪博士總結了另一套教育哲學,即生命教育。
就如前面所說,溫室裏的花朵更容易凋零,孩子教育也同樣如此,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尤為重要。疑難為本學習(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與研究計劃是葉國洪博士近些年在兒童教育方面的一個研究重點,並著有《疑難為本創(chuàng)意與寫作新嘗試》一書。
在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要訓練他們獨自面對並處理困難的能力,甚至他主張有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增置一些障礙。葉國洪博士有一個孫女,已經五歲了,聰明可愛。爺孫兩個相處的時候,孫女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他教育研究的“試驗品”。求生模擬訓練遊戲是他倆經常玩的遊戲之一。他通過設置障礙,做出情景假設,引導孫女自己去克服障礙和困難,從而訓練她的逃生能力和身體控制能力。比如如何避開設置的“火山熔巖”障礙逃生,在他的循循善誘下,孫女也玩得非常開心。“孫女也有闖關不成功,遭遇失敗受挫的時候,但試多幾次便慢慢找到了門路。最重要的是讓她獨立思考解決,不要去干擾她?!眅ndprint
葉國洪博士認為,學校教育也應注重疑難為本教學,引導學生自己找出合理的方法去解答??荚囃荒苷鎸崣z驗出學生的解難能力,生活實踐才是最真實的課堂,生活中的抗挫折和抗壓能力尤其重要。理論還需實踐去檢驗,在完善理論研究的同時,他曾在半年時間裏做了十幾場研討會。其中,有一場是針對大學生自殺個案增加和自殺傾向嚴重的現象,2015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發(fā)起了一場關於“反自殺”的研討會。進行過疑難為本學習之後,近兩年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的自殺率為零,效果明顯。由此可見,在實踐中疑難為本學習的重要性。
目前,疑難為本學習的理論已在香港的一些幼稚園實踐,推行效果良好,雖然離預期的要求還有差距,還需不斷完善,但葉國洪博士充滿信心。
此外,通過對大腦神經的研究,葉國洪博士發(fā)現,大腦的能力是可以慢慢訓練和強化的。因此,他認為天才都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後天訓練十分重要。這也是他正在研究的課題之一。
科學教育:以史為鑒,求真開放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比~國洪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歷史),對中國歷史頗有研究,並不斷深思,從中分析總結,得出一套有益於香港教育的方法??茖W教育就是他提倡的另一理念。並提出了他對科學教育(STEM)的獨特見解:以行動個案為研究中心;以生命教育切身問題作為背景;以生活疑難為挑戰(zhàn)任務;以益智組合零件為教具;以故事創(chuàng)作串連為主線;以聲光化電為吸引動力;以最原始方法五感體驗考察;以最先進科技進行探索與分析;以多角度多維度多學派去綜合理解;以證據及數學邏輯為推理基礎;以培養(yǎng)科學精神及文化為長遠目標;以系統(tǒng)規(guī)劃及落實培養(yǎng)工程意識;以螺璇式層層遞進提升學習深度;以遊戲競賽作為評核進度之有效方法。
“總之,STEM課程更看重課程和知識的跨學科整合,通過對學生深度學習目標的實現,來促進他們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的創(chuàng)新解難實踐能力?!彼f,任何時候都不能缺乏科學教育。他認為,科學教育其實就是一種科學精神,格物致知、求真開放的精神。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從來不乏科學教育。唐朝的《唐律》奠定了中國法律的基礎;宋代的包青天為了真相可以放棄一切;科技研究方面我們有四大發(fā)明,交通上我們有海陸兩條絲綢之路……中國人是很聰明的。然而明中葉以後,就漸漸下坡,到了清朝閉關鎖國,更是阻斷了與外界的聯(lián)繫,此時歐洲正進行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工業(yè)革命,差距逐漸拉大。其實無論是從道德教育和國民教育角度看,人家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國洪博士講解道。
他強調說,任何時候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求真開放地看待歷史,從失敗中研究總結經驗,將經驗用於實踐。他積累資料,著書成說,如《張之洞的中體西用說:西方文化衝擊儒家思想的歷史個案的回顧》《孫中山先生的文化教育思想探析》《周恩來現代化政策》《中國教育制度》等,一字一句一文,全是他對教育的深思和心血。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葉國洪博士從小在香港長大,他也見證了香港一路來的發(fā)展。“這二十年來,香港回歸可以說是身體(主權和領土)回歸了,但有些人的心(思想)還未能真正回歸。因此,香港屢屢發(fā)生一些擾亂社會穩(wěn)定的現象,關鍵還是在於教育?!?/p>
他認為,解決人心問題,同樣需要用科學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評價一段歷史要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去對待,功過是非都客觀評價。例如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tǒng)治,雖然給中國帶來了屈辱,阻礙了國家統(tǒng)一。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促進了香港與國際接軌。為什麼不利用香港自由的環(huán)境,以一種開放、求真的態(tài)度去研究呢?
科學教育主張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關於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還是靠他自己探索,去發(fā)現。所以為人父母者、為人師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保有耐心和愛心,從孩子發(fā)展需要的角度出發(fā)?!罢娴膼酆⒆?,是愛孩子的未來?!比~國洪博士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受到傳統(tǒng)文化教育,懷抱一腔愛國之志,並年少立下宏愿,要做大學教授。而事實也證明,他實現了夢想,從在內地一所師范大學任講師,到葛量洪教育學院、羅富國教育學院任教,再到1994年於香港浸會大學任助理教授,及後來任香港中文大學校外課程部內地大學講師、雙語教學課程兼任講師,他為教育事業(yè)奉獻了畢生的熱情。
一輩子執(zhí)著為教育的他,當下仍不斷致力於推動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推廣STEM教育。2017年6月10日,“一帶一路”文教拓展挑戰(zhàn)與機遇:STEM+優(yōu)質教育核心價值與高效教學高峰論壇暨北京大學+優(yōu)質教材教具新范式發(fā)佈交流會,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葉國洪博士受邀擔任主持及評論,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反響熱烈。
而另一場為推廣優(yōu)質STEM教學、落實STEM教具運用方法的活動——STEM+教具工作坊也於9月9日開課,葉國洪博士既擔任該活動的召集人,同時也是主持及綜評人員。是次工作坊是為中、小、幼負責STEM校內外課程教師度身設計,旨在提升教師在數理、科學及科技教學的技能,為教研工作注入時代精神元素。
葉國洪博士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時也作為一位家長,他最大的快樂就是看到學生學到了,看到孩子成長了,看到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