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圣濤 姚文菁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上海 200234)
智力障礙兒童對交通標志認識干預個案研究
孫圣濤 姚文菁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上海 200234)
為提高智力障礙兒童對交通標志的認識水平,運用強化、消退等多種方法對3名智力障礙兒童進行交通標志認識的干預研究,結(jié)果表明:(1)智力障礙兒童在對交通標志的識別和理解上均得到明顯提高,干預有效促進了他們對交通標志的認識。(2)智力障礙兒童對交通標志識別方面的干預效果比理解方面效果更好。(3)不同標志之間的干預效果不同。具有簡潔的名稱、具象的圖像元素、圖像與含義關鍵詞的直接聯(lián)結(jié)等特性的交通標志干預效果更好。
智力障礙;兒童;交通標志;干預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醫(yī)學雜志《柳葉刀》上刊文報告,在對全球兒童青少年的致死因素分析后發(fā)現(xiàn),道路交通事故是兒童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5萬名12歲以下的兒童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同時還有數(shù)十萬兒童因此致殘。就我國來說,在2014年,我國有將近8000名小學生因為交通事故而死亡[2]。
交通事故已經(jīng)威脅到兒童的生命。作為兒童的弱勢群體,智力障礙兒童則更易受到交通事故的威脅。要提升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兒童進行交通安全的干預,特別是智力障礙兒童交通安全的干預就顯得十分必要。
當前,我國學者對智力障礙兒童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一些成果,特別是在感知覺、記憶、語言、思維等認知研究方面,但國內(nèi)關于智力障礙兒童教育干預的研究方面還比較薄弱,而在智力障礙兒童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更是少見報道。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三位智力障礙兒童(唐氏綜合癥、自閉癥、普通智力障礙)進行交通標志認識的干預研究,初步探索在培智學校中加強智力障礙兒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有效辦法,提升其交通安全意識及能力。同時也希望以智力障礙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的各種干預方法,為以后在交通工具、交通規(guī)則等方面認識的干預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研究對象。
1.唐氏綜合癥案例。方某,男,三年級,11周歲,智商為50。在孕期已經(jīng)被經(jīng)醫(yī)院診斷出唐氏綜合癥,母親還是決定生下孩子,出生后還被發(fā)現(xiàn)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進入輔讀學校前有幼兒園入園經(jīng)歷。
方某性格溫和,與人親近。與老師同學的關系良好,偶爾會搶其他同學的玩具。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很懶,不愿多動。能聽懂并遵從老師的指令。語言匱乏,通常只說出簡單詞匯,如“媽媽”“爸爸”等,大部分時間不說話,開口常以“啊”來表達。他喜歡毛茸茸的玩具,有一個形影不離的手套玩偶“巧虎”。喜歡與老師一起進行踢球、做操之類的游戲活動,但是限于身體狀況,只能稍稍活動一下。還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夸贊。進入輔讀學校后變得勤快了一點,開始有意愿開口和勞動。
2.自閉癥兒童案例。董某,男,二年級,9周歲,智商為48。董某2歲時,家人發(fā)現(xiàn)他不理睬他人,也不開口,便帶其前往兒童醫(yī)院及精衛(wèi)中心問診,結(jié)果董某被診斷為自閉癥。之后,董某便一直接受訓練,半年后開始開口發(fā)出聲音。進入輔讀學校前在普通幼兒園就學。
董某日常與父母和外祖父母共同居住,平時由外祖父母教養(yǎng)為主。據(jù)外祖父母陳述,他們平日對孩子比較寵溺,基本上有求必應,可能因此導致董某對家人偶有攻擊性行為。董某行為比較刻板,說話含糊不清。平時他有非常固定的喜好,比如,吃飯時只吃白飯,特別喜歡酸奶、美年達等食物。此外,他還有特別明顯愛好的玩具或活動。玩自己喜好的活動往往選擇固定時間、固定地點。董某和他人交流比較困難。進入輔讀學校后,交流障礙稍有所改變。最大的改變是由入學時完全無視老師、同學的存在,變得能部分聽懂并遵從老師指令。
3.普通智力障礙兒童案例。李某,男,二年級,10周歲,智商小于40。3歲時,他因一直沒有開口而被送往精衛(wèi)中心問診,被診斷為典型發(fā)育遲緩,無其他身心疾病。之后便一直接受視、聽、動作等訓練,進入輔讀學校后至今仍是只有上午來校,下午被母親接去做訓練。沒有入園經(jīng)歷,9歲直接進入輔讀學校就讀。
李某平日主要由母親照顧和教養(yǎng),父親工作比較繁忙。李某喜歡活動,受大人影響愛玩輪滑和溜冰,但水平一般。也喜歡音樂,會跟著一起哼唱。具備一定自理能力,有語言,但是發(fā)音上口齒不清,基本能聽懂并遵從老師的指令。李某脾氣較好,樂于與人交流。由于沒有幼兒園經(jīng)歷,以前很少有機會與同齡人相處玩耍。因此,剛進入輔讀學校喜歡與老師等成年人相處而無視周圍同齡人,后來逐漸學會與同齡人交往,現(xiàn)在已能與同學和諧相處。
(二)研究材料。本研究通過查閱資料獲得智力障礙兒童生活中最常用的十多種交通標志對被試進行測評,并把所有標志做成30*30cm等尺寸的彩色圖片并塑封成卡片[3]。依據(jù)干預前的評估結(jié)果挑選出其中八種兒童尚不夠了解的交通標志作為干預材料。這八種交通標志包括“注意危險”“禁止行人通行”“停車場”“注意行人”“加油站”“人行橫道”“人行天橋”“急救站”。
(三)研究設計。
1.測試指標。測試主要從智力障礙兒童對道路交通標志的識別和道路交通標志含義的理解兩個層面進行考察。
(1)對交通標志的識別。根據(jù)指導語選出相對應的交通標志(四選一)。從十多張彩色的交通標志圖片中隨機抽出4張(后測時四張中一定含有選定的8張干預材料中的交通標志),要求被試根據(jù)主試的指導語(標志名稱)從中挑選出那張對應的交通標志。例如:“哪張交通標志是‘靜止行人進入’?”正確記1分,錯誤記0分。
(2)對交通標志含義的理解。根據(jù)場景選出相對應的交通標志(四選一)。每次給被試呈現(xiàn)一張含有相應情境內(nèi)容的圖片,主試通過指導語解釋該情境后,要求被試從隨機的4張標志(一張正確,其他三張隨機)中,選出與該情境相適應的交通標志。正確記1分,錯誤記0分。
2.測評方法。測試在一間安靜的個訓室中展開,由一名主試逐一對所選的被試進行面對面的一對一測試,記錄測評結(jié)果??紤]到智力障礙兒童理解水平有限,測驗中的指導語盡量貼近被試的日常生活,簡單直接。為避免出現(xiàn)各種誤差,在出示測試題時,順序依據(jù)隨機原則。
3.干預實施方法。每周進行兩次干預,每次干預時長為15分鐘左右。每次干預要求努力達到預先設定的基本目標,依據(jù)上一次干預結(jié)果對下一次干預方式進行調(diào)整。干預時長為八周。
干預主要從行為管理、提高興趣與注意、小步子教學三個方面采取具體方法促進智力障礙兒童對交通標志的認識。行為管理主要包括對適宜行為的強化和對不良行為的削弱,幫助智力障礙兒童在干預中強化正確的學習行為,利于對交通標志認識的干預。提高興趣與注意主要根據(jù)兒童的興趣愛好來調(diào)動兒童的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干預中更愿意配合和跟隨。小步子教學即教學過程從簡單到復雜,一點一點進行教學,這種方法貼近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過程和接受能力,提高干預效果。
(1)積極正面,行為管理。當智力障礙兒童的表現(xiàn)符合老師的要求時給予適當?shù)莫剟?,促使兒童保持或提高這種行為的出現(xiàn)頻率,即對該行為進行強化。本研究采用的獎勵方式是游戲活動、食物、玩具等滿足兒童自己嗜好的方式,以及老師的口頭表揚、微笑、小紅花等表達認同鼓勵的方式。在干預時,通過給予智力障礙兒童各種獎勵的方法來鼓勵他們配合干預;如果兒童不夠配合,則通過停止或撤走獎勵的方法來代替批評。
智力障礙兒童常會有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例如,董某在干預中就會出現(xiàn)突然大叫、故意起身走動等不良習慣。這些行為的影響由于不是很嚴重,本研究采用消退的方法,即不去加以理會,等待兒童自己厭倦。消退法可以減少今后在類似情況下出現(xiàn)相同行為的可能性。但是運用這種方法時,需要注意把握好該行為的輕重,使用不恰當可能會使行為變得更壞。本研究使用這種方法時則配合其他干預方法一起使用。
(2)循序漸進,小步子教學。降低難度。智力障礙兒童因其自身的接受能力較弱,經(jīng)常遭受失敗。本研究對教材內(nèi)容重新分解和組織,降低難度,幫助他們尋求正確答案,獲得成功體驗。當三名兒童經(jīng)過一段時間干預后仍然達不到要求時,則將問題更加簡化,幫助他們?nèi)〉贸晒?。只有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才有信心去爭取新的成功[4]。
干預中,針對自閉癥兒童董某自身的實際情況,本研究采取的具體方法是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穿插已經(jīng)學會的知識。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降低自閉癥兒童學習新知識的難度,還能通過較高頻率地使用已經(jīng)學會的知識,降低他們的挫敗感,提高他們學習新技能的動機。而在對董某進行干預時,本研究在一開始就會拿出上次進行干預的交通標志或是董某已經(jīng)學會的交通標志,讓董某先接觸到他已熟悉的干預材料后,再學習新的干預材料,這樣董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都有所提高。
識記困難、鞏固不牢固、再現(xiàn)容易出現(xiàn)錯誤是智力障礙兒童的記憶特征之一。即使是已經(jīng)熟記的內(nèi)容,智力障礙兒童容易受到干擾而中斷,常常出現(xiàn)老師一提問,熟記的內(nèi)容也回答不出的情況[5]。因此,本研究在對智力障礙兒童進行干預時,盡力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提供充分反復練習。首先在新知識的學習中給予反復理解性的指導,然后嘗試在不同的情境中對同一知識進行反復練習。例如,有意在游戲中插入所教的知識,以幫助兒童復習鞏固。在本研究中,每次干預都會對上一次干預內(nèi)容進行復習,每兩周就會進行一次對已經(jīng)學習過的前四張交通標志的系統(tǒng)鞏固。
(3)激發(fā)興趣,吸引注意力。智力障礙兒童了解事物往往通過事物形象等外部特征,難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意義。因此,采用形象化教學的方法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幫助其對知識的理解吸收顯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在干預中,盡量做到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具體,干預材料多借助視聽教材,努力創(chuàng)造豐富多樣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孩子通過外出游玩或參觀等活動實地體驗學習。例如,研究者將學校附近含有干預材料的交通標志及周邊環(huán)境通過拍照或錄像配以說明的方式,使教學更為形象化。
游戲活動既能讓兒童獲得快樂,又能對兒童成長和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的一種活動方式[6]。根據(jù)被試的不同情況,本研究采取了游戲活動對方某和李某進行干預。方某待人親切,情緒表現(xiàn)多為愉快,但是有時也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在干預過程中,也常因為對干預內(nèi)容不感興趣而出現(xiàn)注意分散的情況,研究者則要求他玩玩具或邀請研究者玩戴帽子等游戲。不僅如此,還努力將整個干預活動盡量表現(xiàn)出像玩游戲一樣,當方某不想在凳子上坐著學習時,研究者就陪著方某坐在地上玩一會,然后像是邀請方某玩一種游戲一樣拿出交通標志卡片,進行干預。對李某的干預則是利用干預材料進行角色扮演,借用交通標志卡片的角色與李某對話。李某雖然對干預活動興致昂揚,但是讓他感興趣的是研究者與他一起做干預活動,而不是學習交通標的內(nèi)容本身。通過借用卡片的身份與李某對話,讓李某對交通標志產(chǎn)生興趣,使得干預能夠取得更好效果。
促進多線索反映的方法是給予兒童多線索反應任務,要求兒童對其中的每條線索都反應正確,通過完成這種任務,可以促進兒童的注意趨于正常。自閉癥兒童具有“刺激的過度選擇性”特征,即注意缺陷特征,只能對刺激的某一小部分特征做出反應[7]。例如,董某經(jīng)常會看著教室上方的吊扇或其他地方,即使喊他名字或輕拍他的肩膀也不容易引起他的注意。為促進多線索反應,研究者在董某識別交通標志卡片時,首先一定要在他眼睛看著卡片時(董某能夠維持的時間很短),才說出該交通標志的名稱,然后要求他正確重復名稱。在講解標志的外形時讓董某用手指對其進行描摹,研究者在旁強調(diào)標志特征,要求董某一邊描摹一邊復述研究者的話。
(一)干預前后對交通標志認識的變化情況。通過2個月的干預后,依次對三名被試進行一對一的測評,兩次測驗結(jié)果如下(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對交通標志認識的變化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方某在干預前對交通標志認識的總得分為2分,干預后為13分;董某在干預前總得分為2分,干預后為11分;李某在干預前沒有得分,干預后為7分。三名智力障礙兒童對交通標志的認識水平經(jīng)過干預后都有明顯提高,干預取得成效。
(二)干預后對交通標志認識的提高情況。通過在干預后方某、董某和李某對交通標志認識的提高情況進行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見圖1)。
圖1 干預后對交通標志認識的提高情況
由圖1可以看出,經(jīng)過干預后,方某在對交通標志的識別方面的得分提高了6分,高于對交通標志含義理解方面提高的5分;董某在識別方面提高了5分,高于理解方面提高的4分;而李某在識別方面提高了4分,高于理解方面提高的3分。也就是說,三名智力障礙兒童在交通標志的識別方面的干預效果比理解方面的干預效果更好。
(三)干預前后對不同交通標志認識的變化情況。通過對干預前后三名被試對各交通標志之間的認識變化情況進行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對不同交通標志認識的變化情況
注:標志一“注意危險”;標志二“禁止行人進入”;標志三“停車場”;標志四“注意行人”;標志五“人行橫道”;標志六“加油站”;標志七“急救站”;標志八“人行天橋”
由表3可以看出,在8張不同的交通標志中,有3張交通標志在干預前就已有智力障礙兒童獲得分數(shù),分別為標志五(“人行橫道”)、標志六(“加油站”)和標志七(“急救站”),其余五張標志三名智力障礙兒童則沒有得到分數(shù)。由此說明,干預前三名智力障礙兒童只對交通標志五、六、七僅有一點認識。
干預后,三名智力障礙兒童對標志一(“注意危險”)和標志八(“人行天橋”)的得分均達到最高的2分;得分最低的是標志二(“禁止行人進入”),三人的總成績分別只有1分;其余五張標志至少兩人經(jīng)干預后成績得到提高。可以看出,三名智力障礙兒童對交通標志標志一和八的干預效果最好,對標志二的干預效果最弱,對標志三、四以及干預前就有所認識的標志五、六、七的干預效果居中。
綜合比較干預前后三名智力障礙兒童對8張交通標志的認識變化情況,可以得出,每張交通標志都有一定的干預效果,但是不同標志之間的干預效果存在差異。
(一)關于不同干預材料的結(jié)果分析。干預中發(fā)現(xiàn),如果干預材料中圖像上的特征內(nèi)容能夠直接反應出該標志名稱或含義中的關鍵詞,則易于被干預對象所接受。例如,標志五(人行橫道)中行人腳下的橫道線,既易于辨識,也與標志名稱中關鍵詞“橫道”聯(lián)系起來,研究者在干預中抓住了這個特征元素進行標志含義的解釋,則大大方便了三名干預對象的記憶與理解。同樣,標志八(人行天橋)中行人上樓梯與關鍵詞“上天橋”直接聯(lián)結(jié)起來,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反之,如果材料中圖像特征較為抽象,比如標志三(停車場),標志上的核心特征內(nèi)容就是英文字母“P”,對于不認識這個字母的李某就難以記憶,而能認出字母“P”的董某就很容易記住。其他較為抽象的元素有“注意”(黃色三角形)“禁止”(紅色圓加斜杠)等。還有就是圖像與意義聯(lián)結(jié)不夠直接也會影響學習效果,比如標志七(急救站),圖像上的手綁上綁帶代表受傷,繼而聯(lián)想到醫(yī)院,這個聯(lián)想過程對于發(fā)展水平較弱的李某就比較困難。
干預中還發(fā)現(xiàn),干預材料相互間會產(chǎn)生影響。外型上較為相似或是擁有共同特征元素以及名稱上相近的標志往往會引起干預對象的混淆。例如,標志一(注意危險)、二(禁止行人進入)、四(注意行人)這三張交通標志,讓干預對象三人都困擾了一段時間。
因此,交通標志的設計上,簡潔的名稱、圖像元素、圖像與含義關鍵詞的直接聯(lián)結(jié)都能易于智力障礙兒童的學習。在日后教學中,教師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將抽象難懂的標志改變名稱、挑選更能直接與含義聯(lián)結(jié)的圖像元素進行強調(diào),這樣能夠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二)關于不同干預對象的結(jié)果分析。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干預后,方某對交通標志認識的提高最為明顯,干預效果最好,董某次之,而李某的干預效果最弱。
方某是一名唐氏綜合癥兒童,他是三名干預對象中自身綜合素質(zhì)最好。雖然他語言能力較弱,難以復述,但是方某在干預中表現(xiàn)出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三人中最好的。在干預過程中,他往往能夠較長時間注視及擺弄交通標志卡片。有時干預中他興致非常高,雖然說不出一個句子,但他用“啊”模仿了研究者的語音語調(diào),興致勃勃地把每一張學過的卡片都模仿了一遍。在測試中,可以明顯看出方某的果斷和猶豫,熟悉的標志會果斷選出,有困擾時他就會猶豫很久。這些行為表現(xiàn)反映出方某認真的態(tài)度與切實的干預效果,最終他取得了最好的成績。
董某是一名自閉癥兒童。自閉癥兒童具有的刻板行為雖然是一種行為缺陷,但有時也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干預期間,董某常不受干擾地一個人在玩交通標志游戲,他一邊不斷描摹交通標志的外形,一邊嘴中復述標志的名稱。這種刻板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加深了他的記憶,提高了他的標志識別成績。但是在標志理解方面,干預者則碰到了困難,一旦干預者開始解釋標志背后的含義,董某不是心不在焉,就是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向窗外或吊扇,顯得若無其事。由于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董某一直難以識別和理解部分含義稍復雜的交通標志。
李某是一名普通的智力障礙兒童,他沒有如前兩個兒童那樣表現(xiàn)出特殊的癥狀,但他的智商可能是最低的。在學校提供的智商資料顯示,他的智商小于40。通常小于40智商的兒童都是診斷機構無法準確得到他的準確智商,一般比能測到其智商的兒童智力狀況低下。可能是這個原因,李某學習交通標志時似乎很積極,但是最后的成績卻最低。研究者發(fā)現(xiàn),李某特別容易遺忘,每次干預結(jié)束時的小測試,李某的表現(xiàn)還算勉強,但是下一次干預開始時的復習,李某的表現(xiàn)卻是比較糟糕。
(三)反思與啟示。特殊教育學校要把安全教育當作一種生活常識來抓,把安全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8]。對智力障礙兒童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需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交通安全知識。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各種干預方法是基本有效的,但是在引導智力障礙兒童把安全知識轉(zhuǎn)化為生活實踐中的自我保護能力上仍然有許多可以做的事情。例如,本次研究并沒有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如果學生能在走出校門后,由家長帶領去馬路邊實地看看那些交通標志,因勢利導地在實際的交通環(huán)境中指導孩子對交通標志進行識別及理解,可以讓孩子在實踐中大幅提升交通安全意識和能力。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和練習,可能會獲得更好的干預效果。
(一)智力障礙兒童在對交通標志的識別和理解上均得到明顯提高,干預有效促進了他們對交通標志的認識。
(二)智力障礙兒童對交通標志識別方面的干預效果比理解方面效果更好。
(三)不同標志之間的干預效果不同。具有簡潔的名稱、具象的圖像元素、圖像與含義關鍵詞的直接聯(lián)結(jié)等特性的交通標志的干預效果更好。
[1]馬琳,何平.WHO發(fā)布首份全球青少年死因及道路安全現(xiàn)狀報告[J].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2009(9):62-62.
[2]李建華.我國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措施研究[J].亞太教育,2015(36):29-29.
[3]黎志輝.智力落后兒童對道路交通常識的認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4]小林.智力落后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J].父母必讀,1992(10):21-21.
[5]丑榮之.智力落后兒童教育芻議[J].山東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4):81-85.
[6]謝頌雯.對學齡前智力落后兒童游戲的思考——兼談感覺運動統(tǒng)合療法的游戲性[J].中國特殊教育,2003(2):30-34.
[7]王薇.中、韓、英三國特殊教師對自閉癥兒童教學方法認識的比較研究[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488-494.
[8]莫郭鄭.談特教學校特殊兒童安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2):185-186.
[責任編輯 劉金榮]
G764
A
2095-0438(2017)07-0068-05
2016-12-06
孫圣濤(1966-),男,安徽合肥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特殊兒童心理。
上海市教育科學市級項目“智障兒童對道路交通安全的認識及教育對策”(C-6134-13-0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