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君
(遼寧省東港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東港 118300)
改良兩孔法與常規(guī)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的療效比較
王 君
(遼寧省東港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東港 118300)
目的 探討改良兩孔法與常規(guī)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入選的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五孔法腹腔鏡手術,研究組患者行改良兩孔法腹腔鏡手術,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及安全性。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fā)癥以及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且切口總長度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第1天CRP、皮質醇及IL-6,術后第2天CRP及皮質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改良兩孔法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的手術效果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五孔法腹腔鏡手術,患者疼痛及應激性較輕,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改良兩孔法;常規(guī)五孔法;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手術效果
常規(guī)五孔法是臨床上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的常用方法,但切口創(chuàng)傷較多,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因此臨床上為能更好的達到微創(chuàng)的目的,很多醫(yī)師將會常規(guī)的五孔法改良為減孔操作,以期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及應激反應,促進康復[1-2]。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改良兩孔法與常規(guī)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腸鏡及病理檢查均被診斷為直腸癌[3],且排除有大型腹部手術史、腫瘤直徑4 cm以上或T3期以上、ASA評分Ⅳ~Ⅴ級以及遠處轉移者,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入選的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51~73歲,平均(65.43±3.27)歲;術前TNM分期:Ⅰ期17例,Ⅱ期26例,ASA評分:Ⅰ級10例,Ⅱ級26例,Ⅲ級7例;研究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8~75歲,平均(64.68±3.35)歲;術前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28例,ASA評分:Ⅰ級11例,Ⅱ級25例,Ⅲ級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五孔法腹腔鏡手術,于臍孔上緣取1 cm切口作為觀察孔,右髂前上棘取1.2 cm切口作為主操作孔,右側臍旁腋前線取0.5 cm切口作為主刀醫(yī)師左手輔助操作孔,左髂前上棘取2個0.5 cm切口作為助手的操作孔進行手術。研究組患者行改良兩孔法腹腔鏡手術,于臍部右緣取直徑3~5 cm切口,置入切口保護器,于腹腔外端套入外科手套,分別放置2個0.5 cm及1個1.2 cm trocar,分別作為觀察孔、副操作孔及助手操作孔,建立CO2氣腹,右髂前上棘取1.2 cm切口作為主操作孔。腹腔鏡下探查腹腔后,確定腫瘤分期及轉移情況后,游離乙狀結腸,充分暴露左側生殖血管及輸尿管,采用超聲刀切開乙狀結腸系膜前葉與后腹膜的移行處,逐漸延伸至頭側腸系膜下動脈根部,切斷腸系膜下動脈根部,向遠端游離直腸,在腫瘤下緣3 cm處裸化腸壁,阻斷腸腔。向上翻轉切口保護器外側端,將直腸斷端提出體外,切除腫瘤段,處理近端腸管后放回腹腔,重新建立CO2氣腹,吻合兩端腸管,置負壓引流。術后給予常規(guī)的治療及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近期療效、術后疼痛及應激反應。
1.3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9.0,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性顯著。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fā)癥以及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且切口總長度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h)術中出血量(mL)術后并發(fā)癥(n)切口總長度(cm)住院時間(d)研究組 43 1.98±0.2631.25±15.43 3 5.02±0.138.92±1.58對照組 43 2.01±0.1833.82±14.62 3 7.64±0.219.67±4.52t1.15 1.27 1.52 11.63 1.68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應激反應比較:研究組患者術后第1天CRP、皮質醇及IL-6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2天CRP、皮質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應激反應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應激反應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
組別 時間 WBC(×109/L) CRP(mg/L) 皮質醇(mmol/L) IL-6(ng/L)研究組(n=43) 術后第1天 11.86±3.37 13.26±6.25* 499.3±36.5* 20.14±4.26*術后第2天 11.02±3.12 21.35±6.48# 567.8±41.2# 30.03±5.12#對照組(n=43) 術后第1天 11.52±3.26 22.31±7.32 778.6±53.7 31.02±5.24術后第2天 10.97±3.15 67.53±8.67 667.4±37.2 26.81±5.36
表2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術后24 h 術后48 h 術后72 h研究組 43 4.06±0.83 2.76±0.58 1.89±0.43對照組 43 5.17±1.22 4.02±1.05 2.72±0.96t4.26 5.87 5.83P<0.05 <0.05 <0.05
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直腸癌的常用術式,傳統(tǒng)的五孔操作法不僅會增加切口感染、trocar疝等并發(fā)癥,且切口較多,不夠美觀。近年來,隨著減孔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兩孔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因創(chuàng)傷性小、術后疼痛輕微的優(yōu)點而深受患者及醫(yī)師好評[4]。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切口總長度顯著少于對照組,術后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第1天CRP、皮質醇及IL-6,術后第2天CRP及皮質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種術式均可使機體產生應激反應,但兩孔法影響較小。綜上所述,改良兩孔法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的手術效果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五孔法腹腔鏡手術,患者疼痛及應激性較輕,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 沈薦,李敏哲,杜燕夫,等.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中保留左結腸動脈與否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4,14(1):22-24.
[2] 張宏,凌云志,叢進春,等.改良兩孔法與常規(guī)五孔法腹腔鏡直腸癌前切除術短期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6,36(10):1084-1089.
[3] 李瑞生,王立軍,張富.改良無輔助切口完全腹腔鏡直腸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9):45-47.
[4] 趙智力.減孔腹腔鏡與常規(guī)五孔腹腔鏡直腸前切除術在中高位直腸癌的應用比較[D].鄭州:鄭州大學,2016.
R735.3+7
B
1671-8194(2017)26-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