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怡
(江蘇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學院,江蘇南通226007)
仿真繡的發(fā)展特點與工藝手法淺析
張怡怡
(江蘇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學院,江蘇南通226007)
立足于對南通仿真繡深厚民族文化底蘊及歷史發(fā)展的挖掘研究,在其特有審美形式工藝手段的基礎上,對工藝構成特征及工藝品市場現(xiàn)狀等進行分析,指出仿真繡需要汲取廣泛而多樣的現(xiàn)代文化特點,使其更好地契合時代需求和市場消費。
仿真繡;發(fā)展特點;工藝;手法
2008年,南通仿真繡(沈繡)被正式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近幾年,曾多次作為國禮饋贈國家元首,如圖1所示,仿真繡作品《奧巴馬總統(tǒng)全家福》、《比利時國王夫婦像》、《菲利普全家?!返?,仿真繡成為亞洲第一件進入美國白宮的藝術品。
圖1 《奧巴馬總統(tǒng)全家?!?/p>
1904年,因其貢品《八仙上壽圖》獲慈禧賜“壽”字,得名沈壽。1905年,沈壽赴日考查,受西方藝術影響,創(chuàng)造了以“審勢”、“求光”、“配色”、“肖神”為基本特點的“仿真繡”。1906年5月,“皇家繡工學?!遍_班,這是中國第一所公辦刺繡學校,沈壽任總教習。同年8月,“同立繡校”開設,11月停辦;1910年,結識張謇,沈壽時任“南詳勸業(yè)會”繡品審查官。1911年,京城繡工科停辦(因辛亥革命成功,清廷瓦解)。同年,《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在意大利都朗賽會上獲優(yōu)等獎和“世界至大榮譽最高級之卓越獎”,并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第一金質大獎。1912年,繡成《羅漢圖》四幅,開設“自立女工傳習所”于天津,次年停辦。1914年9月,南通縣立女工傳習所開學,沈壽任所長兼任繡科教員。
1912至1915年,用了近3年的時間創(chuàng)作完成《耶穌像》,榮獲“巴拿馬藝術博覽會”和美國舊金山的“萬國博覽會”一等獎,時值一萬三千美金,后在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分局展出。如圖2所示,只用傳統(tǒng)蘇繡工藝是不可能達到如此效果的。
圖2 《耶穌像》
1916年8月,女工傳習所遷到城南新校址。1918年,《雪宦繡譜》完成,是我國刺繡史上最完整、最實用、最全面的第一部工具書。同年沈壽最后杰作《女優(yōu)倍克》肖像繡赴美展出,時值美金五千元。1920年8月,“南通織繡局”成立,沈壽任織繡局局長。1921年,沈壽病逝。1939年日軍侵華南通淪陷,次年女工傳習所停辦,隨時局起伏,前后25年,共辦15期。新中國成立后,散失在社會上的女工傳習所學員重新組織成立刺繡生產(chǎn)加工組、刺繡生產(chǎn)高級合作社、南通繡品廠。1959年,南通成立工藝美術研究所,采用師徒傳授形式培養(yǎng)人才。1972年研究所得到恢復,大部分藝人又回到刺繡工作崗位,并設立四家南通仿真繡傳承基地。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仿真繡經(jīng)歷了三代傳承:第一代仿真繡的創(chuàng)始人沈壽女士,她對針法、用色、光與用線配色關系進行了創(chuàng)新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展現(xiàn)中西藝術的結合;第二代傳承人張元芳、陳錦、莊錦云等,研究、創(chuàng)制了雙面繡、雙面異色繡、雙面異色異形繡。結合民間的“點彩”“納錦”的技術,將刺繡與現(xiàn)代藝術相結合,成功研制“彩錦繡”。將刺繡藝術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推進。
仿真繡以人物繡最為擅長,源于蘇繡,但別于傳統(tǒng)蘇繡。其獨創(chuàng)針法、根據(jù)畫面染線配色,結合用光、用色的技法,使繡品呈立體效果,物像尤為生動逼真,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與特征。
2.1 仿真繡的創(chuàng)新審美特征
南通仿真繡是刺繡發(fā)展到較高的階段才產(chǎn)生的。仿真繡精品中有的整幅繡品完全看不出刺繡的痕跡,就像是一幅油畫,絲線的自然光澤結合獨特的針法,使顏色典雅華貴,繡面藝術感強,而且從不同角度欣賞,所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都不同,可見用針用線之精細多樣,繡線之細致豐富,刺繡技藝之高超,必須是繡制時間長、精通刺繡工藝、有繪畫基礎的藝人才能繡制。本人在張蕾工作室實踐期間,恰逢一幅觀音像在制作中,此觀音像只現(xiàn)一層底色便已聚集千針萬線,栩栩如生,聽張蕾老師介紹,若要完成此作,需再鋪繡七、八層方可見端倪,讓人不禁感嘆仿真繡工藝的致精致藝。見圖3莊錦云作品《貴妃醉酒》
圖3 莊錦云作品《貴妃醉酒》
2.2 仿真繡的工藝特征
2.2.1 繡品制作的工藝流程
仿真繡為保存其藝術韻味,仍保留從畫稿到裝裱全程手工作業(yè)。首先是選稿,從繡品、繡師、顧客等多角度權衡選稿;其次,選料,底料一般為輕薄結實的塔夫綢綢緞,描述為“水滴布不穿,甩動有金屬之聲”;摹稿,用極細毛筆勾勒于底料,要求手法嫻熟,屬于二度創(chuàng)造的高難度臨??;然后是配色配線,表現(xiàn)精致的光影關系時用一套色來體現(xiàn),要求顏色過渡極致自然柔和,就需要頻率的換線,這也屬仿真繡常見的工藝流程;劈絲步驟中靈活運用絲理,絲線粗細合宜是最基本重要步驟,可以用“和色無跡、均勻熨貼、絲縷分明、毛片輕松”來形容仿真繡劈絲表現(xiàn)物像質感的手法。絲線越細,用工越重,繡品就越昂貴。慎性,細致耐心,自始至終嚴格把握繡制品格。嚴格質檢,由高級工藝美術師嚴格把關仿真繡品成形后期的精髓元素,如絲線的粗細,針腳的長短,底色的厚薄,平鋪的層數(shù)、暈色的深淺,人物的神韻等。裝裱,裝裱又分手裱,機裱和硬裱,要求繡面經(jīng)過裝裱后光滑平整,可以完整地看出整幅繡品的品相以及絲線的光澤。最后完成制框、裁卡等工序。
2.2.2 仿真繡的工藝特點
傳統(tǒng)刺繡要求平、光、齊、勻、和、順、細、密,沈繡把西洋的繪畫、攝影融于刺繡,強調審勢、配色、求光、肖神。其獨特工藝主要表現(xiàn)在用色與針法方面:
1)用色方面
即用線的創(chuàng)新,繡線以畫稿的色調去配色,然后分色階染色繡制,為更加體現(xiàn)仿真繡明亮、立體且豐富的色彩效果,創(chuàng)制了多股線并一針繡制的技藝。其追求光、影、明、暗的光感表達效果,是仿真繡的藝術風格也是對蘇繡的創(chuàng)新,《雪宦繡譜》中對用色的表述極為細致。配色配線,表現(xiàn)精致的光影關系時用一套色來體現(xiàn),要求顏色過渡極致自然柔和,就需要一定頻率的換線,這也屬仿真繡常見的工藝流程。例如,黑人人物肖像繡品《奧巴馬總統(tǒng)合家歡》肖像用天然蠶絲經(jīng)過特殊染色而成色線一百多種。運用傳統(tǒng)的棕色巧妙地來表現(xiàn)奧巴馬全家人的膚色。底色到表色分別是肉色、棕色、淺咖啡色、深咖啡色。再加上絲線的光澤,使作品中人物的膚色更加明亮生動。
2)用針方面
獨特的用針和用線技巧的完美結合,“三分畫、七分繡”是仿真繡最大的特色。其刺繡技藝、藝術思想與創(chuàng)新審美通過各種細節(jié)體現(xiàn),且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平鋪直套針法局限。如在《奧巴馬總統(tǒng)全家福》作品中,即在沈繡原有的搶針、齊針、肉入針、單套針、扎針、雙套針、刺針、刻鱗針等十三種常用針法,和散整針、劈針、旋針、虛實針、施針等五種仿真繡針法的基礎上,又創(chuàng)新增加了發(fā)繡針、肌肉針、滾針等純仿真繡技法。針就分長短粗細十幾個號型根據(jù)物象靈活選用。
不同針法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特點,又運用旋轉絲理,并根據(jù)肌膚紋理運針,用散套針、絲針、雙套針、旋針處理,達到了作品線條粗細均勻、繡工精巧細膩、絲理圓轉自如、濃淡合度、色彩調和的藝術效果。對奧巴馬夫人手臂和膝蓋處更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肌肉針,使其顯得更加矯健美麗。仿真繡技法對于人物眼睛的處理,運用了眼珠的反光點用劈成僅有頭發(fā)絲四分之一細的線分批繡制,整個畫面不但顯現(xiàn)出立體感,更有質感、光感,讓人物的神態(tài)神韻細致傳神,真有“亂真”的效果,“仿真繡”的特質顯露無疑。
以旋針舉例,刻畫物象結構,根其形體順勢回旋的紋路用短針、盤針表現(xiàn),針法勻密而不露針腳,《耶穌像》是旋針技法運用的典型范例。散錯針,多種針法變化運用,陰陽濃淡適度,力求所繡的形體逼真。書法繡,多以虛實針體現(xiàn),與書法傳承藝術的精髓相得益彰。彩錦繡,形式感強,是實用刺繡的傳統(tǒng)方法大膽運用于刺繡藝術新商品的成功案例,集“點彩”與“納錦”針法于一體,組成變化萬千的幾何紋樣刺繡。
仿真繡針法中為生動逼真地體現(xiàn)物象而不斷創(chuàng)新,施毛針、散整針、虛實針等都是其創(chuàng)作手段的表現(xiàn)。繡師們不斷研究新的仿真繡表現(xiàn)方法,并繼發(fā)繡、雙面繡之后,相繼成功地創(chuàng)造雙面異色繡、雙面異色異樣繡等新作。
總之,隨著社會發(fā)展,仿真秀在受到積極保護的同時,也面臨許多問題,如何發(fā)展與傳承仿真繡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重要難題。應從新的視角來探求仿真繡的傳承和發(fā)展,使仿真繡這民族瑰寶得到更好的保護,并與時俱進。
A
1671-3389(2017)03-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