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珍
在中國戲劇舞臺上,戲曲旦角是扮演女性人物的一個行當。根據(jù)扮演女性的年齡、身份、特點不同,旦角行當分為閨門旦、青衣、老旦、花旦、潑旦、武旦、彩旦、刀馬旦、花衫(融青衣、花旦、刀馬旦為一體)等。青衣扮演沉穩(wěn)的中年女性,重唱功;花旦扮演天真活潑的青年女性,重做功和說白;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重武打;刀馬旦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女性,武打不如武旦激烈,重唱做和舞蹈;老旦扮演老年婦女,重唱功;花衫則融青衣、花旦、刀馬旦三者之長。
我是鶴壁市豫劇團的一名專業(yè)演員,主攻青衣、老旦。在10多年的藝術(shù)實踐中,我曾飾演過《七品芝麻官》中的誥命夫人(青衣、潑旦)、《打金枝》中的國母(老旦)、《花槍緣》中的姜桂枝(老旦、刀馬旦)、《清風亭》中的賀氏(老旦),這幾個人物雖然都是屬于旦角行當,由于年齡不同、身份不同、處境不同,她們的性格各異、言談舉止各具特色。因此,在塑造這些行當時,在唱腔、表演等方面需要把握不同的要點。下面以《七品芝麻官》中的誥命夫人、《清風亭》中的賀氏為例,談談我塑造旦角行當?shù)囊恍w會。
豫劇《七品芝麻官》講述了明嘉靖年間,定國公副將杜士卿前往保定,查訪奸臣嚴嵩之妹、一品誥命夫人嚴氏的罪惡行徑。途遇嚴氏之子程西牛強搶民女林秀英,并殺死其兄林秀生。杜士卿拔刀相助,格斗中,程西牛的管家程虎誤殺了主子。誥命嚴氏率眾家丁來到林家逞兇,打死林秀英的父親。清苑縣知縣唐成,為官清廉,他一上任,就下鄉(xiāng)查看民情,林秀英攔路告狀。因正逢巡按在此地視察,唐成去按院秉報,誥命夫人大鬧公堂。唐成為民作主,秉公執(zhí)法,以確鑿的人證物證,將蠻橫不可一世的誥命夫人懲辦。
《七品芝麻官》中誥命夫人,是身居權(quán)貴高位的官太太,她生性心高氣傲,行為專橫跋扈,縱容兒子依權(quán)仗勢,欺男霸女,搶奪民女。在戲曲行當中,誥命夫人這一角色屬于青衣、潑旦混合的行當。因此在表演、唱腔上綜合了兩個行當?shù)奶攸c。既有青衣的沉穩(wěn),又有潑旦的潑辣。當?shù)弥獌鹤颖还芗艺`殺后,誥命夫人看到兒子身上插著一把刀時,她一邊呼天搶地大哭死去的兒子,一邊唱出“我的兒??!我的兒高高興興去把親迎,回來這肚子上迎來一個大窟窿,這才是一夢黃粱成泡影,竹籃打水一場空?!罂吡?!補也沒法補,縫也沒法縫!”的唱段,雖然表達了她痛失兒子的悲痛心情,但觀眾有一種的“惡人有惡報”非常解恨的快感。這段表演和唱段,有青衣行當?shù)奶厣?/p>
“審誥命”一場戲,是全劇中的重頭戲,既是誥命夫人潑辣、蠻橫性格的大爆發(fā),也是這一角色以潑旦行當表演的集中體現(xiàn)。在公堂上,誥命夫人看到狀告她的林秀英后,惡狠狠地唱道:“黃毛丫頭你太膽大,你竟敢虎頭來拔牙,恨上來一棒打死你!”當她舉棒打人時,被唐知縣攔住后,誥命夫人傲慢地說:“你官小職微露水大的前程,哪里有你說的話?呸!”當幾位大人害怕得罪誥命夫人相互推諉,不敢受理案件,最后推到唐知縣時,誥命夫人顛倒黑白,大鬧公堂。“我頭戴金冠,身穿誥服,哪個敢近我,雙腿損折?!边@句道白,表現(xiàn)了她的目中無人、傲慢無禮。誥命夫人躍身坐在公案桌上,輕蔑地冷笑道:“嗯、嗯……我好比猛虎震山崗,你比草窩里的黃鼠狼,膽敢虎頭來蹭癢,一口吞你見閻王?!辈⑺簹Ч?、咆哮公堂,充分表現(xiàn)誥命夫人蠻橫無賴的囂張氣焰。七品芝麻官唐成以確鑿的人證物證,駁得誥命夫人理屈詞窮。蠻橫、狂傲的誥命夫人終被扣押赴京。大快了人心,伸張了公理。誥命夫人這一角色把潑旦行當潑辣、蠻橫的特點發(fā)揮到極致。這一反面人物的成功塑造,反襯了七品芝麻官唐成的秉公執(zhí)法、清正廉明,因此,深受到老百姓的稱贊。
《清風亭》講述的是薛榮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拋在荒郊,被以買豆腐為生的老人張元秀、賀氏夫婦拾得收養(yǎng),取名張繼保,二老含辛茹苦13年撫育成人。13年后,張繼保在清風亭被生母周氏相遇認走。張元秀夫妻思兒成疾,四處尋找,每日到清風亭盼子歸來。張繼保得中狀元,路過清風亭小憩。張老夫妻前往相認,但張繼保忘恩負義,不肯相認,只給他們二百銅錢。賀氏悲憤已極,把銅錢摔在他臉上,碰死在清風亭前,張元秀悲憤交加,氣絕身亡。張繼保也被暴雷殛死。它揭示了封建社會富貴、貧賤的對立,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道德觀。全劇以“雷殛”結(jié)束,也表現(xiàn)了古代人民懲治惡人的強烈愿望。
《清風亭》中的賀氏,是屬于老旦行當,賀氏是一個窮苦人家的老婦人,她心地善良、純樸、樂觀、倔強。為了好塑造賀氏,必須要了解、分析、體會到劇情發(fā)展的幾個重要過程。
第一,“拾子”。人物的第一次出場,賀氏和老伴張元秀剛看完花燈,相互攙扶著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舒暢,步履輕盈,說話風趣幽默,雖膝下無兒女,但生活也算幸福。在走到清風亭休息時,撿到遺棄的孩子時,讓他們喜出望外,這場戲充分表現(xiàn)了他們老年得子的喜悅,并用細微的動作來表現(xiàn)了心疼孩子,把孩子貼在胸口,寧肯自己忍受寒冷,也要用衣服裹住孩子,為孩子擋避風雪,讓觀眾看到這對老夫妻善良、樂觀、詼諧、相親相愛的一面。
第二,“養(yǎng)子”。時隔13年,賀氏從形體和聲音都有所變化,在表演上盡量要有情趣。他們疼愛孩子,掩飾不住對孩子的關愛之情,讓孩子吃面條、肉包子,老兩口吃豆腐渣。雖然生活清貧,但是他們沒有感到苦,而是由衷地高興和欣慰,對生活的極大滿足。讓觀眾也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三,“尋子”。在孩子被親生母親帶走后,兩位老人失去了精神寄托,賀氏失魂落魄,幾近崩潰。老兩口相互埋怨,產(chǎn)生爭執(zhí),相互打斗,尤其是賀氏一頭撞到張元秀,抱著互相打,兩人打累了,抱在一起哭泣。讓觀眾含著淚笑。然后賀氏踉踉蹌蹌地追趕孩子,摔倒在地上,哭瞎了雙眼。此時此刻,讓觀眾潸然淚下,心痛不已。
第四,“認子”。為了尋找孩子,兩位老人顛沛流離,淪落為乞丐。數(shù)年后的他們已經(jīng)彎腰駝背,拄著拐杖,步履蹣跚,衣衫襤褸,面容憔悴,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受到極大的摧殘。當聽到養(yǎng)子張繼保金榜得中狀元后,老兩口驚喜萬分,總算盼到與兒子相認之時,沒想到張繼保不肯相認,賀氏的一段“兒啊兒連聲喊”唱段,唱得催人淚下,剛開始含著唱,講述13年養(yǎng)育的辛苦、尋子的艱辛,唱到“你居官變心把臉翻”時,聲音和節(jié)奏都沖上去,令觀眾為之動情。不料張繼保扔二百銅錢打發(fā)老人,把矛盾推向了頂峰。賀氏的大怒、大悲、大恨在此刻徹底爆發(fā)出來。直到最后“你不怕五雷劈了你這不義男!”憤怒的感情爆發(fā)到了極致。賀氏痛罵張繼保,并撞柱而死。每次演到這里時,觀眾的情緒都會格外高漲,義憤填膺。賀氏這一角色把老旦行當?shù)谋硌?、唱腔的特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以上對《七品芝麻官》中誥命夫人和《清風亭》中的賀氏這兩個不同人物性格、唱腔、表演的分析,也是我多年戲曲舞臺實踐的總結(jié)和體會。愿旦角行當使戲曲舞臺上更加豐富多彩,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