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馬可·波羅游歷成都時,只見城外江河環(huán)繞,城內(nèi)水渠密布,橋梁眾多,河上舟楫穿行,交通繁忙。然而在李冰修都江堰,開通玉壘山,將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前,成都卻不是一個可以直接通江達海的城市。
公元前272年,秦王派李冰任蜀郡太守。李冰分岷江水流向成都平原,形成郫江和檢江。兩江分別自北和西繞城,在成都東南隅匯合。自此成都便可“泛舟順流,舶臚千里”。之前秦國舉兵滅蜀時,曾計劃從岷江上游順流入長江,南下攻打楚國。公元前280年,秦將司馬錯發(fā)兵攻楚,但大軍進至重慶,因糧草無法及時補充不得不停頓下來。當時,成都的戰(zhàn)備物資要輾轉(zhuǎn)陸路50多公里才能在岷江上船。通航后不久(公元前223年),秦百萬大軍得以從成都直接上船順岷江和長江而下,一舉滅掉楚國,并于兩年后統(tǒng)一中國。
成都的水環(huán)境持續(xù)得到改善。唐代時,江河繞城,流水穿街過市,詩人杜甫因此把成都稱之為“江城”。
四川向北的道路,“難于上青天”,但成都周邊平原卻河網(wǎng)密布,水運發(fā)達。戰(zhàn)國時,張儀就描述說:“秦西有巴蜀,方船載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余里。舫船……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不費牛馬之勞。”岷江流成都后,成都的河網(wǎng)便上通山區(qū)峽谷,中串平原各州縣,下續(xù)長江萬里。蜀商把蜀錦等貨物販運到荊州,轉(zhuǎn)運至江南;又載運吳鹽和海貨返川。唐代詩人盧綸贊成都“水程通海貨,地利雜吳風”(《送何召下第后歸蜀》)。三國時,費祎出使東吳,在成都南城門外的橋邊乘舟,丞相諸葛亮臨別贈言:“萬里之行,始于足下”,此橋因而被稱為“萬里橋”。到詩人杜甫那個年代,成都仍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從成都南城門外的府河往下約50公里,船便在彭山江口進入岷江主道,飄過風景旖旎的眉山和樂山,到宜賓就進入浩渺長江萬里流。600多公里的岷江流域文明厚重,人才輩出。古人稱:“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蘇東坡過岷江、游嘉陵江,登凌云寺,觀大佛,忘情地寫下了:“生不愿封萬戶侯,亦不愿識韓荊州。但愿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云游?!蹦菚r,樂山別名“嘉州”,“山川秀發(fā),商賈喧闐”。
江口溯岷江數(shù)十里便到了新津。新津是串起川西平原多條航運河道——楊柳河、羊馬河、西河、南河以及岷江的樞紐,是岷江上游的物資集散中心和通達成都市內(nèi)各碼頭的重要節(jié)點。古人描寫說,新津碼頭“船只櫛比,帆檣如林,舟楫往來”,每日??看徊幌?00多艘。州縣的大米、食油、鹽,成都的百貨、五金、絲綢,山區(qū)飄來的木材、山貨都經(jīng)此在成都周邊流轉(zhuǎn)。
環(huán)繞成都的府河、南河分布著柴、米、油、鹽、棉、絲和藥材等物資專運碼頭超過12座。北門大橋是柴碼頭。每年夏秋,岷山上的伐木順水漂下,碼頭工人在洶涌的江水中把木頭鉤撈上岸,場面十分驚險。北門的木材綜合加工廠和木材市場10多年前尤存。南門大橋是主要的米碼頭,產(chǎn)自雙流、溫江、新津一帶的米在這里儲藏、分銷。東門有藥材碼頭、絲碼頭、棉碼頭。九眼橋一帶則是碼頭搬運、物資倉儲轉(zhuǎn)運的集中區(qū)。碼頭兩岸客商云集,歌樓酒家鱗次櫛比,船工纖夫在煙館青樓吞云吐霧。直到20世紀60年代,南門大橋岸邊染靛街仍然餐館林立,商鋪櫛比,橋旁還常??恐敬?。古代,萬里橋頭也是客船遠航的起點。舊時的客船一般有10多米長,2、3米寬。岷江及其主要支流的貨船載重3-20噸不等。成都城內(nèi),大小不一的船作為交通運輸工具在街巷間的河流上穿行,不僅運客,有些又作為流動商船,售買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難怪馬可·波羅游成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鄉(xiāng)水城威尼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