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時令三題
孫麗麗
立冬一來,就馬上給人們點顏色看看。
放眼望去,原野鋪了一層霜,像下了一場小雪,滿目荒涼。踏著經(jīng)霜的枯草,腳下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輕微聲響,一棵狗尾巴草在寒風(fēng)中搖擺,天與地是一派空曠闊寂,一只瘦瘦的鳥兒在落了葉的枝條上鳴叫幾聲,轉(zhuǎn)而飛向了遠處。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園林盡掃西風(fēng)去,惟有黃花不負秋?!边@是宋人錢時的《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其實秋天的影子還沒有遠去,菊花依然在燦爛,草叢間的蟲鳴剛剛銷聲匿跡,滿樹的金黃,滿地的落葉,柿子樹上還掛著紅彤彤的柿子,一切還是晚秋的景色。立冬似一位老人,初入老,還有余力。
在古人眼里,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熱情終是有期限的,人類如此,自然界的萬物也是如此。走過春的繁華、夏的蔥籠、秋的蕭瑟,到了冬天該收斂的收斂,該歇息的歇息。我國過去是個農(nóng)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古人有賀冬和拜冬的習(xí)俗?!秴问洗呵铩び鄱罚骸笆窃乱玻粤⒍?。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熳幽她S。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惫湃肆⒍@天一早,皇帝率領(lǐng)文武百官出郊迎冬,賜群臣冬衣,撫恤在戰(zhàn)爭中失去親人的孤寡老人,在京城的北郊設(shè)壇祭祀飲宴、卜歲。民間百姓則展開一系列送秋迎冬的活動,漢朝人會備好佳釀酒肴,拜謁君師耆老;宋朝人則更換新衣,慶賀往來,禮節(jié)之盛,一如新年。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贝斯?jié)氣水已經(jīng)能結(jié)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jié);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边@是宋人仇遠的立冬詩句。一場秋雨一場寒,庭前院落里的樹葉半青半黃,南國的冬天總要比北方來得晚一些,立冬了,仍是濃郁的秋色。在北方,此時則早已萬物蕭條、落葉翩飛,雁影無蹤、蟄蟲無痕,凄風(fēng)冷雨、寒霜冰雪了。
立冬過去幾天了,窗外呼嘯著風(fēng)聲,風(fēng)聲里裹挾陣陣寒意,風(fēng)是不見蹤影的,只見樹枝使勁搖晃著,似乎要把樹上顏色各異的樹葉搖盡,然后一股風(fēng)帶走。前幾天,我還驚異于眼前幾株楓樹上的紅葉之美,卻不知不覺立冬來臨了,一夜的寒風(fēng)讓小城換了季節(jié)。
王維登《立冬》詩中:“秋風(fēng)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笔前?,立冬了,秋風(fēng)吹盡了舊庭院的枝蔓莖葉,冬就來了,心中開始薄涼,滿眼的枯黃在消失,天空之下呈現(xiàn)的是灰白的物象,讓人的心境也先寒三分。樓前幾株高大的杉樹上,一大早便來了兩只烏鴉“呱——呱——,嘎——嘎——”,讓人不由悚然向天空望去,只見其中一只烏鴉張開兩翅,一挫身,直向著遠處的天空,箭也似的飛去了,另一只也緊跟著飛去。那叫聲讓人心慌,告訴你萬物蕭殺的冬天到了。人們已在紛紛準備著過冬的物資,冬天的棉衣、越冬大白菜和成袋的紅薯蘿卜等帶回家,各種動物也紛紛躲藏起來準備冬眠。
老百姓過冬,也有老百姓的雅興,辛苦一年的人們會在立冬這天,好好歇息一下,吃頓餃子犒勞一下自己。鄉(xiāng)村有立冬包餃子的習(xí)俗,俗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餃子,就是交子之時,新舊交接的時辰,所以要吃餃子。老百姓粗糙生活里,有著熱氣騰騰的歲月,有著塵世煙火味的溫情,一碗香噴噴的餃子吃下去,渾身暖烘烘的,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這是冬天里最溫暖的一抹場景。要比古人幸福多了,宋人方回的“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半夜風(fēng)翻屋,侵晨雪滿船。非時良可怪,吾老最堪憐。通袖藏酸指,憑欄聳凍肩??菽c忽蕭索,殘菊尚鮮妍。貧苦無衾者,應(yīng)多疾病纏。”古時的窮人最怕過冬,衣食都是愁事。
天空中飄起一場雨,這雨似乎是平緩的過渡。立冬了,秋天也就走到了盡頭。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得梅花便不同。冬天雖然風(fēng)刀霜劍,是寒冷的,但能溫暖心靈的事情,卻如繽紛落葉一樣多,冬夜里抱一本書,安靜美好如長河靜靜流過的平野;一位老友不約而至,一只紅泥小火爐,燙一壺美酒,細細閑談,漫長的冬夜溫潤而美好,時間在深處,安靜而從容。
不管怎么說冬天來了,青山會不會罩上厚厚的雪衣,河水會結(jié)冰嗎?一切都不可知。一只鳥,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樹上的黃葉零星地掛著幾片,枝條突兀地伸向天空。
冬天有小雪,淡妝若伊人。
小雪,小雪……怎樣優(yōu)雅地呼喚你的名字,猶如呼喚著一個喜歡的人,心若雪花般柔軟。
小雪到了,真正的冬天也來臨了,如果說立冬是冬天的敲門聲,那么到了小雪,冬天真正地進門來了。朔風(fēng)乍起,寒意一天比一天深,那從天而降的不再是雨水,而是漫天雪花兒。
這時放眼望去,田野一派枯寂,村莊色調(diào)越來越黯淡了,小雪中的村莊像一幅版畫。天空寒云漫漫,陰霾如影相隨,小雪如粉,霏霏從半空中落下。清瘦的蘆葦頂著雪花,一片沙沙的聲響,有一種荒涼,從靈魂深處冒出來。菜地里,有一位老婦人,躬著腰在摘小青菜,那綠意里有一抹溫暖。
從立冬到小雪,不知不覺已經(jīng)轉(zhuǎn)入嚴寒的天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眲游镞M入洞穴冬眠,河水將要結(jié)冰,魚兒潛入水底,只有不怕冷的麻雀在樹上嘰嘰喳喳喧鬧。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凌霜枝”,小雪節(jié)氣一到,到處都是初冬的景象,偶見天空紛紛揚揚,卻不見地上碎瓊亂玉。這場小雪太柔弱了,裊娜地在空中飄著,有的還沒落下來,就化為淡淡的水跡。落在地上也是淡淡的一層,一腳踏上去,鞋底把薄薄的雪毫不客氣地粘走,道路又恢復(fù)了原本的顏色。古籍《群芳譜》中也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懷念少年光陰里,在雪地里摘菜,如芫荽,如蒜苗,如小青菜,如蘿卜,經(jīng)了霜雪的蔬菜最是美味,是霜雪賦予了它們醇厚,回味里有一種甘甜、綿柔的芳香,有著歲月歷練的深度和韌勁?!靶⊙┒锵坛?,大寒而物畢藏。”這話出自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進入了小雪,果農(nóng)開始為果樹修枝,大白菜、蘿卜、洋蔥、茭白、土豆等都下到地窖里。
在冬日里,有朋友相伴的日子,有一種說不出的暖意。“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窗外是一場疏落的小雪,室內(nèi)紅泥小火爐燒得正旺,小酒杯里盛著新醅的酒,喜歡這煙騰火氣的生活。冬日,有人牽掛著也是一種溫暖,《世說新語》載有一段頗具情味之故事,說是王子猷雪夜欲訪戴安道,行至門前便返回。人問之,他答道:吾本乘興而來,興盡何必見戴?一片名士風(fēng)度,瀟灑自適,令人神往。
冰冷的日子里,倘若心里住著一個人,也就溫暖了。厚厚的棉衣溫暖的只是身體,而內(nèi)心深處的冷,還需要一個可以思念的人來溫暖。有個人住在心里,真的不易,好似遠處小屋透出的一點橘黃燈光,遙遠難求,卻未至絕望,總勝過煙花般的寂寞,總勝過斷涯獨坐。愛如雪花,可不知哪一瓣會落到自己身上?
初冬時節(jié),飄泊在外的旅人,看見飄落的雪花兒,不由念起家的溫暖,心中是悲涼的、落寞的?!凹帕刃⊙╅e中過,斑駁新霜鬢上加?!边@幾天,也不知什么緣由,總是心里很荒,荒蕪的荒,一如這冬日大地的表象。
老舍先生說: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啊。山因小雪而嫵媚,水因小雪而秀麗……
小雪飄飛的日子,突然想起了林和靖,一個梅妻鶴子的隱者,江南微雪的日子里,他去賞手植的梅花,小雪是一份淡淡的含蓄,梅花是疏朗的,暗香飄渺,于是詩人就寫出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句子。想來宋代的西湖還是一個清靜的去處。
入夜,推開窗,無月,只見地上有一層薄雪,燈光是兩扇窗,好似翻開的書頁。這夜,因為雪變得不尋常了。歲月是有情有義的,歲月又寡情薄義。嬌媚如花的女子,隔了些年再看,面容積滿塵世的煙火。而雪的美,自始至終,都是潔白的,雪是極具風(fēng)骨的,雪是有情有義的,你若暖它,它會立時為你融化。
喜歡雪,她總是一身干凈的素裝,落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潔白。喜歡雪,喜歡她的安靜,悄無聲息,從不擾天,不擾地,不擾人,靜靜地來到你身邊,像一位安靜的少女。
金圣嘆以為在雪夜里關(guān)緊了門,讀一本禁書,是人生至樂。在寒冷的日子,泡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沖淡這釅釅的寒氣,冬天的好處在于,遠離紛紛擾擾的生活,一個人躲在冬天的深處,寫一些閑散的文字。
“簾外雪初飄,翠幌香凝火未消,獨坐寒夜人欲倦,迢迢,夢斷更殘倍寂寥?!倍盏男⊙┯幸环N落寞的安靜,一種清冷的低調(diào),人生需要這樣一種低調(diào)。
小寒一到,這幾天老天爺一直陰沉著臉,像是在跟誰慪氣似的,一臉灰暗陰霾,太陽躲到厚厚的云層后,也少了暖融融的感覺。
今天天氣驟冷,那醞釀幾天的情緒終于發(fā)作了,黃昏時分,漫天灑下的細細雪粒,鹽一般,隨處可聽到“沙、沙、沙”的聲響。地上的小草不久就呈現(xiàn)白絨絨的一片,一只不知名的小鳥停在地上,烏黑的小眼珠靈動地轉(zhuǎn)著,四下瞅瞅,沒有人的跡象,便拖著細長的尾巴在地上跳躍前行,用尖尖的嘴啄細細的雪霄,片刻又展翅飛起,箭頭兒一般飛進旁邊的樹林里。
俗話說:“大寒不冷小寒冷,一年最冷是小寒。”小寒勝大寒,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jié)氣?!对铝钇呤蚣狻罚骸笆鹿?jié),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至,氣溫驟降。此時將進入三九,百花凋零,故古詩云: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枝頭春一枝。
小寒,是小小的寒意?非也,零下好幾度的低溫,二九寒于三九天,怎么也不是“小”字說得清。凍得人直跺腳、搓手,不時地往手上哈熱氣取暖,天寒得讓人有點無可奈何。
“三九四九的天,凍死人不償命。”母親去地里挖青菜,母親說經(jīng)霜雪的青菜最耐嚼,是霜雪賦予了它們醇厚的味道。那青菜上面沾著冰霜,一放進來,屋內(nèi)多了一股清冽的寒氣。此時爐火燒得正旺,我們忙著烤花生,烤蠶豆,屋里處處彌漫著誘人香味兒。
小時候,我們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寒冷,下雪了,我們?nèi)パ┑乩锒蜒┤?;河里結(jié)冰了,三五成群邀在一起去滑冰,或蹲在冰上玩陀螺,或打冰飄,比賽著誰打得更遠。小伙伴們像一群麻雀一般嘰嘰喳喳,吵熱了冰冷的空氣,吵醒了寂靜的原野。那時屋檐下,總是掛著冰凌,長長短短,像倒掛的匕首,尋常的屋子也變成魔幻般的水晶宮般。
夜晚,在這樣天寒地凍的日子,我們躺在暖烘烘的被窩里,聽著外面呼呼的北風(fēng)聲,想象著河面上又緩緩地合上了一層冰蓋,愈結(jié)愈厚,屋檐下的冰凌在拔節(jié)生長。清晨醒來,猴急地鉆出被窩,看冰凌又長了多少,那黑洞洞的屋門敞開著,像是一個巨大的怪獸張開大嘴,冰凌好似白森森的牙齒。
小寒時節(jié),蘆葦已成冰雕似的,早霜把蘆葦凝成朵朵白花,像是換了另一套衣衫。河岸邊的樹,因一身的霧氣而變得玉樹瓊枝,晶瑩剔透。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xiāng),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第三候“雉鴝”,“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古人寫小寒的詩不多,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一首:“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边@首詩離杜甫去世半年多,杜甫失去朝廷官職,生活在困頓漂泊中,在小寒時節(jié),勉強吃一點飯,病懨懨地靠著烏皮幾上,他這時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長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驀然生愁。
小寒節(jié)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那就是吃臘八粥?!堆嗑q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小寒時節(jié),一碗熱氣騰騰的粥喝下去,暖胃又暖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yǎng)脾胃、治虛寒?!?/p>
天氣是寒冷的,這時圍著火爐喝茶、讀書,是一種莫大的享受。紅樓夢里有妙玉煮雪烹茶的故事,妙玉招待黛玉寶釵寶玉喝體己茶,黛玉問她:這也是雨水煮出來的?妙玉冷笑道: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隔年的雨水哪有這樣清淳。把那一團團晶瑩之物一勺勺舀入茶壺,置于火紅的泥爐之上,看著滿滿的瑩白一點點地矮下去,爐火正旺,雪漸漸化為水。
茶壺裊娜地冒出了白白的水汽,在靜靜的期待中,那細小的壺嘴里的白汽越來越濃,傳出咕嚕咕嚕水煮沸的聲音。提下壺,冷卻一會兒,沖茶要不得沸水的,稍停注入杯中,香氣裊裊,雙手捧著茶,品著茶的微苦與清香,窗外,雪花一大朵一大朵地落下,很是陶醉。室內(nèi)圍爐而坐,賞著潔白的雪,有一種與塵世隔得很遠的感覺。古人有窗含西嶺千秋雪,今有門泊書屋一閑人。
小寒大寒,準備過年。進入小寒年味越來越濃了,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lián)、剪窗花,趕集買年畫等,為過節(jié)做準備。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換年芳,春天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本文圖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