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病人的人物像探微

2017-09-30 02:59段奧曼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27期

摘要:武田泰淳作為中國文化研究的一員,癡迷于中國文學典籍;后又奔赴中國戰(zhàn)場,不得不直面復雜的中日關系。他一生筆耕不綴,留下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厄笊叩暮笠帷纷鳛槲涮锏拇碜髦唬l(fā)表于戰(zhàn)爭初期,是以自己在上海迎來戰(zhàn)敗的經驗為基礎寫成的。作品中承載著武田自身對人性的諸多思索和認知。厘清武田在戰(zhàn)爭前后自身的經歷和創(chuàng)作歷程,著眼于作品中病人暗黑的內心世界并審視極限狀態(tài)下的利己主義,從新的視點出發(fā)對文章進行解讀即為本文之題旨。

關鍵詞:武田泰淳;《蝮蛇的后裔》;病人的人物像;無常觀

武田泰淳于1912年出生在東京市本鄉(xiāng)東片町的潮泉寺,是大島泰信的第三個孩子。隨后作為大島泰信的師傅——武田芳淳的養(yǎng)子,改名為武田泰淳。武田泰淳癡迷于中國文學文化,喜讀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并飽讀魯迅、胡適等中國作家的作品,青年時期便在心里扎根起了難以割舍的中國情結。可以說“武田的文學發(fā)端是在下述三個介質下形成的:宗教家庭背景,歷史知識熏陶和中國文學專業(yè)的介入?!盵1]《蝮蛇的后裔》是武田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以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前后的上海為舞臺,描寫了滯留在上海的來自戰(zhàn)敗國的幾個居民之間的愛憎糾葛。筆者擬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深刻解讀,并深入挖掘作者在戰(zhàn)爭年代所忖思的真正用意。

一、戰(zhàn)爭前后的武田泰淳

20世紀30年代正值動亂之際,青年武田參加各種讀書交流會,并加入了左翼反帝組織。因參與左翼運動武田兩次被逮捕,之后被迫轉向。1932年,武田從東京帝國大學退學。1934年,武田走上戰(zhàn)場之前,與竹內好、岡崎俊夫等人,聯合創(chuàng)立了“中國文學研究會”。1935年又因謝婉瑩的關聯陷入牢獄之災,第三次被當局逮捕??梢哉f,又一次入獄給了武田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折磨。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成為中日戰(zhàn)爭交戰(zhàn)的導火線。作為輜重補充兵的武田以侵略者的身份奔赴于中國戰(zhàn)場。這時候的武田以一種特殊的身份直面中國,其內心自然是矛盾復雜的。他身歷戰(zhàn)爭帶來的苦痛和精神上的幻滅感,有了對戰(zhàn)場的直接體驗。這些體驗成為了武田書寫戰(zhàn)爭經歷的最重要的素材來源。值得一提的是戰(zhàn)爭中的武田開始沉思于對《史記》、《報仁安書》的構想。

1938年,日本內閣情報局與文學家召開懇談會并要求他們參加漢口攻略戰(zhàn)。此時,宣稱“職域奉公”的筆部隊便成了作家從軍作戰(zhàn)的伎倆。當局宣布從軍作家抒寫見聞時要避開如下文學禁忌:一、不得寫日本軍隊的失?。欢?、不得涉及戰(zhàn)爭中必然出現的罪惡行為;三、寫到敵方時必須充滿憎恨和厭惡;四、不得表現作戰(zhàn)的整體狀況;五、不得透漏部隊的編制和名稱;六、不得把軍人當作普通人來寫。[2]石川達三的《活著的士兵》因在中國戰(zhàn)線取材,并描繪出日軍的暴虐行徑而遭到發(fā)禁處分。因此筆部隊的大部分作家都走上了“戰(zhàn)爭協(xié)力”的道路。當時,筆部隊作家之外的武田,已經站在了人性的高度上來審視戰(zhàn)爭,并于1938年發(fā)表了《土民的表情》短文。1939年9月28日,武田作為上等兵回到了第一旅團近衛(wèi)步兵第二連隊。武田在1939年10月退伍后,即著手構思《司馬遷論》,并開始撰寫《瀘州風景》。武田在既定秩序和價值觀崩壞的戰(zhàn)亂年代仍嚴守旨在揭露殘酷社會和人性本質的文學使命,應該說武田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文人。1943年,《司馬遷論》被刊行。1944年,武田再次來到中國,就職于中日文化協(xié)會上海分會,不久在上海迎來了日本的戰(zhàn)敗,于1946年歸國。之后他直面戰(zhàn)爭的罪惡,反省戰(zhàn)爭責任,發(fā)表了一系列中國題材的小說。作品中也影射著對文人借用文學手段進行戰(zhàn)爭助力的深刻批判??梢哉f武田的大部分作品都聚焦于人性的本質,取材于社會現實問題。1947年,武田代表作《審判》《蝮蛇的后裔》相繼刊行。

二、《蝮蛇的后裔》故事梗概

在日本戰(zhàn)敗前后的上海,主人公杉是日軍某文化組織的文人,靠給滯留在上海的日本人代寫文書為生。某天,一位女人前來找杉代寫文書。隨后,杉深受女人的吸引陷入愛戀之中。辛島在戰(zhàn)爭中任職于日軍宣傳部,是宣揚日本侵略精神的壞人。日本戰(zhàn)敗后,中國當局下令逮捕辛島,并將之處于死刑。他儀仗自己的權利搶奪女人并長期占有,之后又打算將女人帶到法租界。而文中的病人則是女人的丈夫,也是辛島的部下。他被上司辛島派往華中戰(zhàn)場,回到上海后因患痢疾而臥床不起,受盡辛島的侮辱。處于底層的病人和女人沒有絲絲氣力反抗,但是他們都從心底里埋下了仇恨辛島的種子。之后女人委托杉暗殺辛島。杉下定決心后,在一天夜里帶上斧頭前去暗殺辛島。當杉伺機用斧頭襲擊辛島時,卻發(fā)現了辛島背部被人用菜刀行刺的傷口。昔日出盡各種風頭的日本軍官就這樣慘死在路邊。之后,杉、女人和病人搭乘著船只回國。在回國的船上,病人的病情開始惡化。

三、病人的人物像

(一)悲劇的病人

前面已經談到,文中的登場人物主要有四人:杉(我)、病人、女人、辛島。文章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進行敘事,有著大量的的表情與對話描寫。小說中這四個角色相互聯系產生糾葛,都有其鮮明的性格特征。而這些角色中,病人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卻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走向必不可少的一位。表面上而言,病人身居底層,飽受欺凌壓迫,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悲劇的人物。他與其他三人都有著不易名狀的糾紛。而正是這些糾紛才使他們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更加飽滿深刻。

最初,病人是經女人的口吻間接出場的。一天,女人委托杉代寫文書:“辛島命令丈夫去了漢口。丈夫即便在終戰(zhàn)時,也不得不待在那里……丈夫患了長江痢疾,回到上海時已瘦得不成人樣。被人從卡車上抬下來之后便臥床不起了?!盵3]這句話交代了女人和病人的關系,又說明了病人目前的凄慘的情狀。我們可以看出,病人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堪,全然沒有見好的趨勢。由此,一個過著窮境生活的,存在感稀薄的病人形象便浮現在眼前??梢哉f一開始病人便是聯系其他三人的媒介。在大年夜,杉去了女人的公寓里去看望病人,之后便開始了病人與杉的直接接觸。那時的病人已經極度瘦弱了。皺紋堆滿了額頭,臉頰也開始丑陋地泛著紅色。此時進入杉眼中的是與強者無緣的可憐的小人物形象。病人看起來像是即將處于瀕臨死亡的狀態(tài)。病人告訴杉,自己沒有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病人看似與杉進行了一番知心交流。后來,女人把自己愛戀杉的事告訴了病人,兩人大吵起來。這時,困惑和沉悶將他的身體包圍起來,內心也在一點點受到擠壓。病人已經是在茍延饞喘,忍辱地生存了。接著,病人把“即便辛島也是,你們都有了不能脫離的關系?!边@句話無情地拋給了杉。此時的病人對杉的態(tài)度已經發(fā)生了轉變,他把對辛島的恨毫無保留地轉移到了杉身上。并且他也在以一種卑微地位的可憐的身份把一種無形的壓力和責任推向了杉。當他以為杉殺害了辛島時,便說道:“實際上,這對我來說,是沒有責任,推卸他人的自私行為……是恬不知恥的……我想要帶著責任去行動。”[4]“責任”“恥”等字樣出現多處。病人因為病重不得不靠著杉才得以與外界聯系,病人看似感激涕零,飽受恥辱。最后,他卻來個態(tài)度上的大轉變。在回國的船只上,病人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他對杉說:“你肯定在想:我死了,自己卻能輕易地活著,這是多么奇妙啊?!盵5]此時,病人的假意與偽善開始從他惡臭的皮膚上滲透出來。他的假面——偽善、利己的丑陋假面漸漸地被剝落下來。endprint

(二)利己的病人

文中,病人孱弱不已,他的生活像一灘死水,毫不生動,了無趣味。他想要沖破被苦難和屈辱重重包圍的人生,試圖生存下去??梢哉f生存本身就已經成了他的難題。但是細讀文本,他又是非常狡猾自私的家伙。他是濫用各種權利的辛島的手下,依靠權利的庇護奪取利潤。期間,肯定做過不少傷天害理的事情。當辛島被判處刑法,妻子又被辛島奪取占有的時候,病人開始表現出莫大的苦痛和極強的厭惡感。鏟除辛島的想法日漸強烈。后來,病人開始試圖接近杉,卻沒想到自己的妻子愛上了杉。在與杉不間斷的接觸中,他采取了欺瞞不誠的態(tài)度,以自己的身體的殘疾為由,把一切責任推脫給杉,偽裝成無辜可憐的人。這種手段是巧妙卑劣的。遇到諸多坎坷,一籌莫展時,他渴望尋找到能代替辛島保障自己生活的人。那人便是杉。無論是戰(zhàn)中還是戰(zhàn)后,病人都處于一種依賴人存活的奴隸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影響著他的判斷進而表現在行為上。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文章的標題——蝮蛇的后裔有著極其微妙的感覺。松本邦夫在其文學評論中指出,“如同圣經中遷怒于神難以逃脫的偽善者和法利賽人似的后裔?!盵6]眾所周知,舊約圣經中,記述著罪惡的蛇引誘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蛇使亞當和夏娃觸犯神的禁忌,最后自己也深受刑法。如果病人是蛇的話,杉便是被引誘而觸犯禁忌的夏娃或者亞當。病人是無知蒙昧的,他用自己未開化的思想設法達成自己的目的,恬不知恥地利用杉,最后也瀕臨死亡。他的那種利己自私的丑態(tài)恰恰與蛇的愚昧思想吻合貼切。將蛇的獸欲和人的思想做對比,這是何等的諷刺。而法利賽人是猶太人一個突出的宗派,有些人反對耶穌基督的福音信息。在守法問題上頂撞耶穌。耶穌曾經對他們說:“你們這假冒偽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里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表面顯示出公義來,里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情。”[7]這也是對病人假冒偽善進行的批判。

病人最初厭惡憎恨辛島,伴隨著辛島的死亡,他漸漸把這種情感轉移到了殺害辛島的杉身上??梢哉f連續(xù)的罪惡和利己在病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偠灾?,病人極富悲劇色彩,他與杉,女人,辛島相互聯系又相互否定進而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表明上來看,病人是戰(zhàn)爭時代戰(zhàn)敗國民在夾縫中求生的可憐蟲形象;但深刻剖析人物內心,其背后的偽善和利己所帶來的撼動并不弱于文章起始時人們對病人的同情之感。病人迎來了辛島的死亡,最后也陷入危篤。這種無人預料的結局增添了病人的悲劇色彩。小說中悲劇人物的設定是基于武田泰淳的無常的存在觀念?!耙磺械拇嬖谡撸苤T多條件和原因而起,相互依存,變化莫測??梢哉f這種佛教哲學里面的諸行無常的觀念從根本上支撐了武田泰淳的存在觀念。”[8]

四、武田泰淳的無常觀

武田泰淳出生后,以武田芳淳養(yǎng)子的名義,被取名為武田覺,并繼承武田家的佛教衣缽??梢哉f,武田泰淳一開始便過著宗教色彩極其濃厚的僧侶生活。據川西政明考證,武田泰淳的父親——大島泰信是個寡言少語的人,經常呆在一旁緘口不言。1932年以后,被迫轉向的青年武田從東京帝國大學退學,寓居長泉院。在此期間,大島泰信讓武田接受了剃度、受領度牒、謹遵戒律,這使十九歲的武田真正意義上走向了僧侶之路。武田對父親有一種復雜的情感,確切的說,是對其背后的僧侶生活有種別樣的情感。他雖然并不反對佛教的教義,但卻對寺院漸漸接受“布施”、夫妻生活的行為感到反感。武田認為這種行為顯露出違背佛教宗旨的欺騙性,是一種恥辱。這種羞恥感正是來源于佛教的教義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矛盾。之后,他把這種情感與文學結合起來,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快樂》?!皠趧由€是乞食僧?變成勞動者還是乞丐?這兩條道路不是稍稍被允許的僧侶的生活態(tài)度嗎?勞動者中自然也必須包括農民。農業(yè)僧或許才是最理想的形式。”[9]武田并沒有桎梏于墨守成規(guī)的清規(guī)戒律,而是從新的視角追問人的存在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武田的舅舅渡邊海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宗教思想。渡邊海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佛教學者,通曉多種語言,對佛教典籍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并在近代日本佛教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經歷關東大地震,認為人生變幻無常,世事難料不定。萬物有滅亡和終結的一面,也有生長與發(fā)展的一面。這與武田的“萬物相互聯系,皆在變化”的無常觀念不謀而合。這種無常觀是積極的,正是由于萬物的不定,才使得事物得以不斷地發(fā)展和進步??梢哉f,正是有了事物演進中產生的諸多矛盾,才使得武田重新審視并逐漸建構起自己的世界觀。而這種別樣的世界觀正是支撐武田對人生不斷思索的無常觀念。

《蝮蛇的后裔》是武田泰淳的代表作之一。武田在上海迎來日本的戰(zhàn)敗,開始重新思索人生存的本質。文章深入作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冷徹分析充滿矛盾和惡態(tài)的自我意識,進而尋求自我生存之道。病人作為特殊的存在者,可以說極限狀態(tài)下所產生的利己主義便是他生存下去的推動力。通過深度挖掘個體的惡來表現暗黑的人物像;通過對人性泯滅的批判來指責戰(zhàn)爭的殘酷。這是武田泰淳文學的一大特征。在世事萬物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武田也在不斷地洞察和凝視新事物。武田的無常觀念推動著他的越界思想。可以說他從新的維度出發(fā),對歷史和人類的存在方式進行闡釋。正如立伯石所言:“武田氏思想的核心在于對人類存在方式、宗教與政治關系的徹底的審視與觀照”。[10]

參考文獻:

[1]王偉軍.武田泰淳的文學發(fā)端[J].外國問題研究,2014(2):65.

[2][日]淺田隆.石川達三·生きている兵隊考-評価の妥當性にふれて[J].奈良大學紀要,1980(9):26.

[3][日]野間宏·武田泰淳.現代日本文學大系81:野間宏·武田泰淳集[M].東京:筑摩書房,1972:288.

[4][日]野間宏·武田泰淳.現代日本文學大系81:野間宏·武田泰淳集[M].東京:筑摩書房,1972:313.

[5][日]野間宏·武田泰淳.現代日本文學大系81:野間宏·武田泰淳集[M].東京:筑摩書房,1972:315.

[6][日]松本邦夫.武田泰淳·蝮のすえ[EB/OL].http://m-bun.com/sakka/sakka05.html,2013-09-02/2017-08-09.

[7]坎伯·摩根.馬太福音[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1:27-28.

[8][日]服部一希.武田泰淳の戦後初期の文學的思索をめぐって[J].日本文學誌要,1987(37):107.

[9][日]立石伯.武田泰淳論[M].東京:講談社,1977:138-139.

[10][日]立石伯.武田泰淳論[M].東京:講談社,1977:141.

作者簡介:段奧曼(1991-),女,山東魚臺人,曲阜師范大學2016級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日本文學與翻譯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