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雙城記》中幾個動人情節(jié)里真情實感簡析

2017-09-30 17:51李凌帆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27期
關鍵詞:雙城記狄更斯動人

李凌帆

摘要:1859年,世界名著《雙城記》問世,在這部作品中,英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狄更斯以陰郁沉重的筆調(diào)刻畫了以厄弗里蒙得為代表的驕奢淫逸的法國貴族和以馬奈特大夫為代表的淳樸善良的法國底層民眾,表達了對法國大革命的贊頌和對革命期間失控局面的深刻思考。狄更斯力圖通過這部小說,告誡當時的英國當權者吸取法國大革命經(jīng)驗教訓,緩和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彌合日益擴大的社會裂痕。本文選取作品中的幾個場景,與讀者分享其中動人的真情實感。

關鍵詞:狄更斯;《雙城記》;法國大革命;動人

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國正值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雙城記》問世之時正值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前夕,英國的綜合國力與日俱增,海外殖民地不斷擴大,英國成為真正的日不落帝國。社會生產(chǎn)力不斷發(fā)展的同時,工人階級與資產(chǎn)階級的對立也逐漸尖銳,狄更斯把對當時英國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傾注筆端,通過《雙城記》中對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前后法國社會的描寫,影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社會危機,從而警示英國執(zhí)政者以此為鑒。作品的情節(jié)是虛構的,卻飽含動人的真情實感,本文選取《雙城記》中幾個情節(jié)為例,為讀者全方位展示其中的動人之處。

一、狄更斯的人生經(jīng)歷與所處的時代背景

小說《雙城記》是一部飽含真情實感的作品,其中不乏對底層民眾的同情和對上層階級罪惡的揭露,這樣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狄更斯的人生經(jīng)歷密切相關。

1812年2月7日,一個寒冷的冬日,英國樸茨茅斯郊區(qū)一棟不氣派的房子內(nèi),約翰·狄更斯迎來了第二個孩子的降臨,這個孩子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狄更斯的家庭并不富裕,祖父祖母都是仆人,父親在樸茨茅斯的海軍軍需處擔任普通職員,后因債務問題鋃鐺入獄。家庭的變故和當時倫敦物資的匱乏使狄更斯很早就認識到人世的艱辛,幼年狄更斯曾在倫敦托特納姆街居住,附近毗鄰農(nóng)村地區(qū),他在附近散步時因看到附近民眾艱難的生活而流下淚水。幼年時的狄更斯被這樣評價:“一個活潑外向的孩子,性情善良、友好、坦率,不像大多數(shù)孩子那樣有時愛吵嘴拌嘴?!背赡旰?,在英國議會下議院記者席工作期間,他的同事這樣評價他:“一個充滿活力、帥氣、溫良的年輕人”。有一次,狄更斯和同事一起經(jīng)過一家市場時恰好跟在一名拉煤工后面,工人肩頭背著膚色紅潤的孩子,狄更斯于是順手買了一些櫻桃,然后邊走邊把櫻桃一顆一顆遞給這個小家伙,狄更斯好像和那個孩子一樣開心。②通過這些細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狄更斯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作家。

1870年,狄更斯撒手人寰,被下葬在倫敦的“詩人之角”,與莎士比亞、彌爾頓等英國著名詩人和小說家一起守望不列顛民族的精神家園。一批又一批民眾走過他的墓前,向棺木投去鮮花③,就連田里勞作的百姓也為失去他而無比悲痛,他們感到狄更斯是真正理解普通民眾的人,他的離去對老百姓意味著失去了一位知己。

二、《雙城記》中的幾個動人場景

(一)對底層民眾的同情

作者在小說開始,通過巴士底獄附近平民居住區(qū)令人驚訝萬分的場景描寫,揭示了革命前夕法國底層民眾生活的水深火熱,暗示革命風暴正在聚集能量,蓄勢待發(fā)。小說第一卷《起死回生》第五章《酒鋪》④描寫了這樣一個發(fā)生在巴士底獄附近的場景,一只裝酒的大木桶在裝卸過程中不慎摔碎,桶中的酒流了一地,卻引來附近貧民發(fā)瘋似的舉動,“一些男人跪在地上,用兩只手捧著呷酒,或是乘酒還沒有全從指縫中間流下去的時候,幫著從他們肩膀上伸過頭來的女人呷酒。另外一些人,有男有女,用破破爛爛的土陶杯子舀,甚至用女人頭上摘下來的頭巾蘸,然后往小孩子們的嘴里擠”。長期的饑餓與貧困讓底層民眾對食物的渴望達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沒有搶到酒喝的人直接舔舐讓酒浸泡過的木桶碎片,有的人甚至直接去咀嚼被酒漚過的木桶片。通過這些細致入微、觸目驚心的文字,可以看出18世紀下半葉法國底層民眾的悲慘處境,貧窮與饑餓已經(jīng)讓它們放棄了最后一絲人格尊嚴。狄更斯生活的時期,英國正從農(nóng)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過渡,大量農(nóng)田被大地主和農(nóng)場主兼并,失地農(nóng)民涌入城市,成為無產(chǎn)階級后備軍,作者通過對大革命前巴黎街頭貧民“搶酒喝”這一場景描述,暗示了當時倫敦貧民窟貧民生活的慘狀。

(二)對貴族階層的憤怒

相對于底層民眾的水深火熱,法國貴族的生活卻是另一番境況?!峨p城記》第二卷《金色之線》第七章《大人進城》⑤中,法國貴族厄弗里蒙得返回巴黎的府邸參加宴會途中,一路橫沖直撞,絲毫無視底層民眾的生命安危,街道上驚慌失措、四處躲避的民眾卻讓這位貴族顯得開心興奮,面對民眾的驚恐,他絲毫不收斂,猖狂無比,狄更斯這樣寫道:“他看到那些尋常百姓在他的馬前四散奔逃,而且常常險些被撞倒,似乎顯得十分開心。他的車夫像對敵猛沖似的趕著馬車,而此人這樣肆無忌憚地橫突直撞,主人的臉上或嘴上都未以任何示意加以制止。”法國世襲貴族游獵式的通行常常導致平民傷亡,民怨時有發(fā)生,他們卻當耳旁風,就在馬車拐到街角之時,一個小孩子不幸命喪輪下,狄更斯這樣描述貴族的冷血:“‘出了什么毛病?老爺鎮(zhèn)定自若地朝外看看河道。一個戴睡帽的大漢從馬蹄中間抬起一捆東西來,放在了水池基座上,在污泥濁水中間,像個發(fā)了瘋的野獸,趴在那東西上面嚎啕大哭?!边@個帶睡帽的大漢,應該是小孩的父親或是很親近的人,面對意外死去的孩子,他只有發(fā)瘋痛哭的能力。歷史以鐵的事實證明,當千千萬萬類似經(jīng)歷的人發(fā)出痛哭之時,時代將為貴族的殘暴敲響喪鐘。1793年,在波旁王朝被推翻的第二年,昏庸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揮土如金的王后先后被歷史送上了斷頭臺。

在描寫法國貴族厄弗里蒙得侯爵飲用當時歐洲流行的巧克力飲料時,作者在書中第二卷《金色之線》第七章《大人進城》⑥中這樣寫道:“要把那榮幸的巧克力送入大人口中,得用四條漢子……一個身穿制服的仆人先把巧克力罐送進那神圣的尊前;第二個拿著專用小工具攪拌,讓巧克力起泡沫;第三個獻上那備受恩寵的餐巾;第四個(就是有兩只金表的那個)把巧克力倒出來。”為了喝到巧克力飲料,法國貴族需要四名仆人,每一名仆人分工細致并且不可缺少,可見革命爆發(fā)前,法國貴族生活的窮奢極欲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越是深陷物欲的旋渦,革命的風暴就越是兇猛。狄更斯通過對法國貴族行為舉止的描寫,暗示了當時英國資產(chǎn)階級與工人階級的尖銳矛盾。1832年,英國頒布實施《1832年改革法案》⑦,工商業(yè)資產(chǎn)者代表進入議院,英國資產(chǎn)階級政治勢力增強,財富日益集中,社會兩極分化日趨嚴重。自19世紀30年代末至50年代,英國出現(xiàn)了三次工人運動高潮,前后經(jīng)歷二十余年,對英國社會產(chǎn)生強烈震動,這為狄更斯關注社會問題提供了現(xiàn)實依據(jù)。endprint

(三)對人間真情的贊頌

在陰郁的歷史背景下,人間真情是永不熄滅的火焰,它給人間帶來溫暖,給人以希望和向往。真情是《雙城記》中貫穿全文的線索。狄更斯童年時代一半時間都是在擁擠逼仄的閣樓里度過的⑧,閣樓狹小的空間曾經(jīng)承載了他與父母共同生活的經(jīng)歷,是一處可以激起對親情回憶的地方,因而作者也將閣樓寫進小說,使之成為馬奈特父女闊別18年后相逢的地點。第一卷《起死回生》第六章《鞋匠》⑨中,在巴黎的一棟陰暗破舊的閣樓里,馬奈特大夫與女兒露西分別18年后在此重逢。18年前,馬奈特大夫因揭發(fā)厄弗里蒙得兄弟殺害農(nóng)民的罪行而身陷囹圄,因長時間迫害,馬奈特大夫一時竟辨認不出已長大的女兒,露西竭盡全力呼喚老父親曾經(jīng)的記憶,“如果你在我的語聲里聽見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聽見了,但是我希望是聽見了——如果你在我的語聲里聽見一種聲音,和你過去聽來像是美妙音樂一般的聲音有些相似,那你就為這個哭吧,為這個哭吧!”女兒露西試圖通過孩提時代與父親相處的細節(jié)拂去記憶深處的厚重塵土,“如果你撫摸我的頭發(fā)的時候,產(chǎn)生了某種感覺,讓你想起你年輕而自由的時候躺在你懷里的那可愛的頭,你就為這個哭吧,為這個哭吧!”作者以哀傷感人的話語表達了女兒對父親長期的思念之情和久別重逢后內(nèi)心的激動與哀傷,作者謳歌人世間深沉的父女情誼的同時,也從側面揭露了法國貴族厄弗里蒙得踐踏法制,迫害無辜的暴行。18年的牢獄生涯把馬奈特大夫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獄中服刑期間,馬奈特大夫發(fā)誓要將這個罪惡的貴族家族控告至最后一人,這為后來貴族厄弗里蒙得侯爵之侄查爾斯·達奈放棄貴族頭銜,沖破家族仇恨的隔閡勇敢追求露西埋下了伏筆。

第二卷第十章《兩相許諾》⑩中,法國貴族厄弗里蒙得的侄子達奈親自找到馬奈特醫(yī)生,表達了對其女兒露西的愛慕之情。達奈的家族罪惡滿盈,曾殘忍殺害農(nóng)民一家四口,曾游獵式驅車經(jīng)過居民區(qū)并奪去一名孩童的生命,為飲用巧克力飲料不惜動用四名分工細致的仆人,為隱瞞迫害平民百姓的罪惡將馬奈特大夫打入牢獄18年,而又有多少惡行沒有曝光。達奈為了與罪惡家族劃清界限,放棄了貴族頭銜和財產(chǎn)繼承權,勇敢地沖破家庭仇恨的隔閡,恭恭敬敬地向馬奈特表露對露西的愛慕:“親愛的馬奈特大夫,我深情、熱切、無私、誠摯地愛著你的女兒,只要說世上有愛情,那就得說我愛她。你自己也曾愛過;讓你往日的愛情為我說話吧。”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如冬日的陽光,融化冰雪;如炎炎夏日的清泉,滋潤大地。愛情總能打動任何時代的讀者。在動蕩不安的年代,愛情是讓飽經(jīng)創(chuàng)傷的心靈得到喘息安慰的最好補給。

(四)對革命的期盼與深刻思考

狄更斯對法國大革命的描寫,是為了警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當權者對社會危機的重視,以便采取措施防止類似革命運動的發(fā)生。作者在第一卷《起死回生》第五章《酒鋪》!中描寫巴黎街道時憑借非凡的想象,從街道上搖晃的燈光聯(lián)想到風雨飄搖的海船,進而聯(lián)想到整個大革命前夕的國家。“從條條長街的一頭到另外一頭,每隔很遠,有一盞粗陋的街燈,用繩子和吊輪滑著;到了晚上,點燈的人把這些燈放下,點著,再把他們吊上去,一束微弱的燈光就在頭上半死不活地搖來晃去,仿佛是在海上。它們確實是在海上,而那只船和全體船員正面臨風暴的危險。”革命真正到來時,作者用激昂的文字如是寫道:“深壕溝,雙吊橋,高厚堅固的石頭墻,大炮,火槍,烈火,濃煙。沖過烈火和濃煙,沖進烈火和濃煙,人海把他沖到了一門大炮眼前,于是他立即變成了一名炮手-酒鋪的德發(fā)日干得像一個勇猛的士兵。兩小時浴血奮戰(zhàn)?!睆纳鲜鰧Ω锩^程具體而細化的描寫可以看出狄更斯對于革命是期盼和頌揚的,他贊頌了人民反抗暴政的革命精神,但對革命后期濫殺無辜的失控局面,狄更斯又是不贊成的。

第三卷第十三章《五十二個》@,為了成全露西的幸福,律師卡屯買通獄卒替達奈走向斷頭臺,在52名被押往刑場的囚犯中,有一位瘦弱可憐的女裁縫不得不引起讀者注意。這名瘦小的女裁縫,正是那個特殊年代被推向斷頭臺的無辜平民的代表。小女裁縫如是說:“我是個可憐的女裁縫,和你一起蹲過拉弗斯監(jiān)獄?!碑斂ㄍ蛦査秊槭裁磥淼竭@里時,女裁縫答道:“陰謀。不過公正的老天爺知道,我什么罪也沒有。哪里可能呢?誰會想到來跟我這樣一個可憐、軟弱的小東西一起搞陰謀呢?”臨刑前,女裁縫依舊保持清醒頭腦,她其實一開始就識別出所謂的厄弗里蒙得家族的達奈早已被替換,她十分欽佩卡屯的勇氣并對他說:“你對我的安慰太大了!我是這么無知。我現(xiàn)在可以吻你嗎?時辰到了吧?”“是的。可以。”兩個無辜的人,在人間與冥界的分界,以互相親吻的方式作臨終告別,場景凄美動人。小女裁縫作為第22名囚犯奔向了幸福的天堂,卡屯是第23個,他為自己無悔的選擇獻出了寶貴生命。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固然是正義的、合理的,但在斗爭過程中和勝利后,若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暴行,那就失去了正義性、合理性。狄更斯由此得出結論:革命是要的,但重要的不是制度的變革,而是心靈的革命。#狄更斯不希望當時的英國人民也效仿當年的法國人民也起來革命,而是希望統(tǒng)治階層以法國大革命為教訓,改良執(zhí)政方法,緩解社會矛盾。

三、總結

文學作品中的情節(jié)會受歷史年代的局限,但情節(jié)中蘊含的動人情感卻能穿越時空的阻隔,撥動代代讀者的心弦。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描述了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前貴族階層的驕奢淫逸和普通民眾的悲慘命運以及革命期間人民反抗暴政的英雄氣概。小說以虛構的情節(jié)再現(xiàn)法國大革命前后真實的歷史場景,以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全景展示了風云激蕩年代不同階層人物的命運。小說通篇浸透了一個“情”字,有對冷血殘暴的法國貴族的憤怒之情,有父女久別重逢時那任憑時光消磨卻無法消失的親情,有貴族后裔追求平民女子的真摯愛情,有為了成全他人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大無畏之情,有勞苦大眾勇敢拿起武器反抗暴政的革命之情,正是這些樸素而動人的情感使《雙城記》在名著林立的歐洲以獨特視角占據(jù)一席之地,照亮了世界,溫暖了人心。

“那是最昌明的時世,那是最衰微的時世;那是睿智開化的歲月,那是混沌蒙昧的歲月;那是信仰篤誠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陽光燦爛的季節(jié),那是長夜晦暗的季節(jié);那是欣欣向榮的春天,那是死氣沉沉的冬天”。狄更斯在小說起始寫下的這段流傳至今的名言是對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社會的精辟概括。1851年,首屆萬國博覽會在倫敦舉辦,當時的英國陸地交通出現(xiàn)了火車,江河上出現(xiàn)了汽船,英國社會的現(xiàn)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然而工人階級與資產(chǎn)階級的尖銳對立等社會矛盾引發(fā)了狄更斯對英國社會的深深憂慮。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的時間距狄更斯生活的年代并不遙遠,他自然不會錯過對所處時代如此有警示意義的歷史事件。狄更斯一方面從法國大革命的風暴中看到了革命摧枯拉朽的驚人力量,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以暴制暴的負面效應,這反映出作者對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社會大繁榮大發(fā)展背后社會危機的深切憂慮,希望統(tǒng)治階層以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彌合社會裂痕,消弭社會矛盾。

《雙城記》迎合了維多利亞時代的需求,精神的失落,心靈的空虛,道德的衰退,使狄更斯自覺肩負起時代重任,“提升他的國家的人民的精神面貌是他的創(chuàng)作偉大的、最后的目的?!?狄更斯通過《雙城記》成為那個時代英國人民的精神導師,這是狄更斯成為莎士比亞后英國最偉大作家的奧秘所在。

注釋:

①狄更斯:《雙城記》張玲、張揚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

②彼得.阿克羅伊德:《狄更斯傳》包雨苗譯,覃學嵐校譯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③彼得.阿克羅伊德:《狄更斯傳》包雨苗譯,覃學嵐校譯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④狄更斯《雙城記》張玲、張揚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

⑤狄更斯《雙城記》張玲、張揚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

⑥狄更斯:《雙城記》張玲、張揚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

⑦賴干堅:《狄更斯:為人道而戰(zhàn)的偉大作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

⑧彼得.阿克羅伊德:《狄更斯傳》包雨苗譯,覃學嵐校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

⑨狄更斯:《雙城記》張玲、張揚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

⑩狄更斯:《雙城記》張玲、張揚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

!狄更斯:《雙城記》張玲、張揚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

@狄更斯《雙城記》張玲、張揚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

#賴干堅《狄更斯:為人道而戰(zhàn)的偉大作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

$W·沃爾特·克羅奇《狄更斯的秘密》,紐約:赫斯凱爾·豪斯有限出版公司,1972年

參考文獻:

[1]狄更斯.雙城記[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

[2]斯塔爾夫人.法國大革命史[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

[3]彼得·阿克羅伊德.狄更斯傳[M].包雨苗譯,覃學嵐校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賴干堅.狄更斯:為人道而戰(zhàn)的偉大作家[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歡
雙城記狄更斯動人
電視雙城記:川渝主播共護長江源
愛拍攝?從明艷動人的你開始!
動人只在庸常處
《雙城記》中的人道主義思想
《雙城記》
狄更斯釣魚
你能變好,我則安心
真摯的情感,動人的細節(jié)
狄更斯詭證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