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富國
摘 要:經(jīng)典作品之所以經(jīng)典,在于它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對讀者產(chǎn)生的永久感染力。魯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其濃烈的情感和出神入化的景物描寫真正做到了“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作品第二段文字樸素雋永,描繪形象逼真,狀物寫景繪聲繪色,從選景的奇妙,繪景的有序,到寫景的詳略得當(dāng),各種感覺器官相互作用。語言傳神簡潔,修辭使用恰到好處等幾方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xué);散文作品;寫景賞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于1926年寫的一篇妙趣橫生的回憶性散文,選自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diào)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觀: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先寫百草園,突出“樂園”的特點,采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充滿顏色和聲音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有動有靜,詳略兼顧,趣味無窮。而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里受到很多束縛。但作者并沒有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園戲圖”“讀書圖”和“課嬉圖”三幅明麗圖景的描繪,透出一股親切和諧的氣氛,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xiàn)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一、選景奇妙
百草園“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因而“充滿了無限的趣味”“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烏藤,木蓮,覆盆子”等,作者所選取的這些景物大人對它們都熟視無睹,不以為然,但是兒童們卻視它們?yōu)樯?,為好友,這些景物都有鮮明的特點,都有神奇的色彩,都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色彩繽紛、生機盎然、其樂無窮的百草園,因為在這里,活躍著一顆童心,洋溢著一股童趣。
二、繪景有序
在百草園里,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菜花、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烏、木蓮、覆盆子這么多景物,這些景物作者并不是像流水賬一樣毫無章法地羅列在一起,而是生動、細膩、有序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先用兩個“不必說”寫散景,再用“單是……就……”突出“泥墻根”周圍之景,即“先散后聚”。具體而言,“不必說”寫靜物,由低到高;“也不必說”寫動物,由高到低,“泥墻根”周圍先寫動景,再寫靜景。先整體從植物寫到動物,再局部從動物寫到植物,寫景序列有度,變化多姿。
三、詳略得當(dāng)
百草園里的景物有好多種,既有各種各樣的植物,也有各種惹人喜愛的小動物,既有天上飛的(如叫天子),又有地上爬的(如蜈蚣等),還有深埋于地下的(如何首烏根),然而我們讀起來卻感到有條不紊,雜而不亂,這主要得益于作者寫景時的詳略安排非常恰當(dāng)。寫散景較略,而“泥墻根”周圍較詳,詳中有略,略中帶祥;“不必說”一筆帶過,而“也不必說”刻畫動作和姿態(tài)較詳;寫動物較略,但又突出斑蝥而略敘蜈蚣;略寫木蓮和覆盆子,而詳敘何首烏,這些都符合兒童的認知心理、幻想特征,讀來富有情趣。
四、調(diào)動各種感覺器官相互作用
作者調(diào)動了各種感覺器官,使景物描寫有聲有色,鮮活生動。既有賞心悅目的視覺之景: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狀顏色;黃蜂的“肥胖”“伏”,云雀的“竄”,皂莢樹的“高大”,何首烏根的“臃腫”和覆盆子“珊瑚珠攢成的小球”,狀形態(tài)。也有悅耳動聽的聽覺之景:鳴蟬的抒情曲,油蛉的浪漫歌,蟋蟀的天籟音;既有觸覺之感:石井欄的光滑,覆盆子的刺手;也有親口品嘗的味覺之景:桑葚的甜味,覆盆子又酸又甜;還有嗅覺之景:斑蝥后竅噴出的煙霧。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滲透在繪聲繪色、有滋有味的景物描寫中。
總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既傳統(tǒng)又經(jīng)典的文章,可以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貫穿于全文的是甜美、歡樂的回憶,是一顆天真、調(diào)皮的童心,那里留下了作者天真無邪的童心、純真自由的人性,其中飽含著童年時代魯迅心目中的情趣向往。作者用一大段優(yōu)美的景物描繪,把這種情感深深地蘊含在其中:百草園里的菜畦是碧綠的,石井欄是光滑的,皂莢樹高大,桑葚紫紅,何首烏根牽連不斷,履盆子又酸又甜;還有惹人注目的鳴禽飛蟲,夏蟬在樹葉里長吟,黃蜂嬌憨地伏在菜花上,輕捷的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云雀何等得輕靈自由,并且“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边@是何等的童趣和純樸。兒童最大的心理就是好奇,自然界的任何形態(tài)、情調(diào)、聲音,必然會萌發(fā)他們的無限興趣,勾起他們的無窮聯(lián)想。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文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真可謂“情景交融,水乳難分”。
參考文獻:
陳黎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J].中國校外教育,2012(22).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