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勝華
摘 要:有人曾經(jīng)質(zhì)疑:二年級寫作文,是否拔高了要求?二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習作思維,是真的拔高要求嗎?經(jīng)過將近10年的不斷摸索,可以肯定,二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習作思維是必須也是必要的。
關(guān)鍵詞:觀察體驗;習作興趣;培養(yǎng)
經(jīng)常聽到老師和家長抱怨,很多孩子不會寫作文,也害怕寫作文。也經(jīng)常有家長上門求助,你能不能幫我孩子補習一下作文。我接觸到的這些孩子,他們的確害怕寫作文,原因是他們沒有可以寫的東西,即所謂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再分析,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害怕寫作文大約是在四年級以上這個學段。我們分析教材就會清晰地看到:大綱要求在一二年級時訓練寫幾句話,三年級開始訓練寫一段話,到了四五年級的時候才開始寫一篇完整的作文。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覺得要寫作文應該從三年級開始寫,一二年級很簡單,幾句話嘛,孩子都能寫。在長期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真正學寫作文的時候是孩子開始動筆寫話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培養(yǎng)孩子寫作能力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了這個最佳的時候,孩子的成篇作文訓練就會成為一個頑固疾癥,難以根治。
在長期的作文教學的探索中,我是這樣來摸索的:從低段孩子的觀察和體驗入手,培養(yǎng)孩子的習作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他們對周圍所有的新事物都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周圍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產(chǎn)生興趣,因有興趣而樂于觀察。興趣是情感的體現(xiàn),是促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機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興趣是直接推動兒童作文的一種強大的內(nèi)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集中在學習對象上。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呢?
一、從感覺入手,培養(yǎng)學生敏感的觀察新體驗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魯迅先生說過,作文的起源是人類的勞動生活。即所謂的“呼兒嘿喲”作文起源說。孩子的作文最初是從嗅覺、聽覺、味覺、視覺等感覺器官的直接作用開始的。所以最好的作文起步就是從孩子的這些感覺器官入手。在這里我例舉從首次作文訓練的題目入手:
《硬幣》
首先,每個孩子準備一枚小硬幣,和孩子一起玩硬幣。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對玩兒是很有講究的,可以打旋兒,可以滾,可以彈跳等等。
玩兒到一定的時候,老師提問:硬幣好玩兒嗎?
孩子回答:好玩兒。
老師再問:我們寫寫小硬幣好不好?
孩子回答;好!
有了興趣以后,老師提出要求:每個孩子對硬幣提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解答。
很快問題就出來了:硬幣是什么顏色的,硬幣是什么形狀的,硬幣用手摸是什么感覺,硬幣用牙齒咬是什么感覺,硬幣跳起來的時候是什么聲音,什么樣子的,硬幣可以用來買什么。很快老師再幫助提一個問題放在前面:硬幣是誰給你的?
把這些問題整理好以后,我們就從孩子的感覺入手,讓孩子去體驗,這樣孩子就能告訴你,他感覺到的硬幣是怎么樣的。把這些問題一一回答以后,再根據(jù)回答把問題擦掉,好了,一篇作文就出來了。
這是一篇二年級的例文:
我有一枚小硬幣,它圓圓的,它是銀色的,它在陽光下會閃閃發(fā)光。用手一摸它硬硬的,難怪它叫硬幣呢!再用手一摸,它涼涼的,它滑滑的。摸的時間長了,它由粗糙還變熱了,真奇怪。用牙咬,牙都疼了,它還一動不動的。它掉在地上會蹦起來,它可能疼了,還發(fā)出丁鈴鈴的聲音,它可能在哭,還在地上打滾。我連忙把它撿起來,我可喜歡我的硬幣了。
之后讓孩子回去接著玩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就能從興趣入手,從感覺中去習作。
孩子的視角是新鮮而純真的,這其實就是老師所需要的習作開始的第一步:從感覺入手,得到觀察的新體驗。在視覺的顏色和聽覺的聲音中,孩子的體驗也是特別的:從習作《我最喜歡的一種顏色》中就可以看出不同:
我最喜歡綠色。
我的故鄉(xiāng)在西昌,這里的樹木的葉子綠得像一個個綠寶石。
那年的星期六,天氣晴朗,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火紅火紅的太陽高高地掛在東邊。
我和爸爸、媽媽去爬瀘山,瀘山上的花草樹木可多啦!特別是樹木最多,我看著這些樹木都呆住了,而且我把樹葉都當成了綠寶石了?!皨寢?,給我摘一個‘綠寶石。”我邊看邊說,媽媽和爸爸哈哈大笑著說:“孩子,那不是‘綠寶石,那是樹葉!”我聽了媽媽和爸爸的話,我揉了一下眼睛,看看樹葉,說:“還真是樹葉?!眿寢尯桶职诌€有我在樹下休息了一會兒,又接著走,爸爸邊走邊問我:“你怎么把樹葉當成綠寶石了?”“因為我太喜歡綠色,而且太陽光照在葉子上閃閃發(fā)亮,所以,我把葉子都看成綠寶石了。”我回答。爸爸聽了哈哈大笑,但是,爸爸這次也沒說什么。我們走著走著就看見一個小嫩芽,小嫩芽的有一片葉子枯萎了,我就給它澆了些水,然后,小嫩芽掉了一片綠色的葉子,好像在說:“謝謝你,我把我的嫩葉給你,我知道你很喜歡綠色?!蔽夷闷鹑~子說:“謝謝你,小嫩芽!”我回家以后把它夾在一本書里,我永不會忘記這片綠色的葉子。
我喜歡綠色,因為綠色給人帶來涼爽的氣息。
二、熱愛生活,學會觀察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盡。這段話概括出了作文與生活的關(guān)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讓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的大環(huán)境中觀察、認識、體驗,才能在寫作時“下筆如有神”。為了激發(fā)孩子的習作興趣,我們組織了一次七里壩之行,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在旅行之前,必須要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觀察任務和目的。為了不增加孩子的游玩負擔,我們著重對路線進行了安排,對一路的任務進行板塊觀察:平路上看到什么?田野。山路上看到什么?樹木。山頂上看到什么?樹木。兩者的區(qū)別。到了七里壩看到什么?藍天、白云,草壩。這樣一觀察,回到課堂中就能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在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組織了一次西昌本地的游玩體驗活動——欣賞安哈的梨花。學生回來以后的體會顯得豐富多彩:endprint
春天來了,我和同學們?nèi)グ补蠢婊ā?/p>
爸爸開著車飛快地奔向安哈。在路上,我們偶爾看見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微風一吹,柳樹就梳著長長的辮子,就像在跳舞一樣。粉紅的桃花開了,粉如霞。田野里,翠綠的麥苗就像鋪上了一層地毯。
不一會兒,我們到了仙人洞口,仙人洞可深了,往下一看,嚇人一大跳。仙人洞可窄了,只能走下一個人。洞里的巖石奇形怪狀,有的像一個大手掌、有的像一只烏龜,背著兩個桃子,有個桃子是大的,有個桃子是小的。有的水是綠色的,燈光照在水中,這個水非常奇怪。
出了洞,我們?nèi)タ蠢婊?,小路邊、小河邊、門前,到處都是梨花。風一吹,花瓣落了,就像一只只美麗的白蝴蝶在空中飛舞。我看見每朵花上都有五朵花瓣。有一顆梨樹非常奇怪,它的花是黃色的,葉子是綠色的,看上去非常舒服,很多人都在照相。
吃過午飯后,就坐自己的車回家了,我坐在車上,都舍不得離開安哈,安哈真美麗?。∥颐髂赀€會來的。
三、讓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進行觀察
孩子在生活中學會了觀察,這就解決了孩子在寫作過程中的內(nèi)容空洞的毛病??啥鄶?shù)學生在活動之后,寫的文章卻條理不清,內(nèi)容一團糟。因此學生在明確了觀察的目的和任務之后,還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抓住特點進行觀察。讓學生明確觀察的順序,要根據(jù)不同的觀察對象、觀察目的確定。觀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間順序,可以定點觀察,也可以移步換景;觀察人物,可以從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等方面去觀察,觀察物件、動植物可按事物構(gòu)成的幾個方面去觀察;觀察運動著的事物,則應注意運動的全過程,注意時間上的變化。除此之外,還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重點觀察。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先要對事物的全貌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然后從諸多方面考慮什么才是事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學生既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又能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寫作時就能得心應手。在孩子進行寫作的時候,先從觀察孩子最感興趣的鳥——鸚鵡入手。
這之后訓練的觀察人物就顯得生動和有趣多了,孩子對于自己熟悉的親人的觀察不得不讓人佩服。如習作《貪玩的爸爸》:
有許多種臉,比如國字臉、圓臉……我爸爸的就是國字臉,那種臉主要出現(xiàn)在男子漢的身上,十分特別。
還有許多種眉毛,例如柳葉眉、劍眉……我爸爸的眉毛很特別,是金鉤眉,這種眉毛像一個鉤子,彎過來彎過去,很奇特。
我爸爸非常貪玩。
有一次,我媽媽正在做飯,我在做作業(yè),無事可做的爸爸拿出手機悄悄地玩了起來,刷,刷,在手機屏幕上比劃著,眼睛緊緊地盯著手機屏幕,忙得不可開交的媽媽叫爸爸過來幫忙,爸爸回答道:“好,馬上就到。”爸爸又開始玩手機了。過了一會,媽媽再次叫爸爸過來幫忙,爸爸還是回答道:“好,馬上就到?!卑职诌€是在玩手機。又過了一會,媽媽發(fā)火了,爸爸連忙去幫媽媽做飯,吃飯了,爸爸還是想著玩手機,媽媽說:“你以后再敢玩手機,我就把它給丟了?!卑职忠院笤僖膊桓彝媸謾C了。
這就是我貪玩的爸爸。
四、老師幫助解決孩子寫的難題
二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很多字不會寫,寫的條理也不夠清晰。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第一步,先不要忙著讓孩子去寫,而是要由老師帶著寫,既解決難字問題,又解決了條理不清的問題。但是這一步卻不能一味帶,而要扶著寫,先講清楚再開始寫。遇到過渡不清楚的時候也要幫孩子解決,這樣一步步扶著走,再一步步放手,等到孩子識字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的習作就能水到渠成,給人驚喜。在解決寫的難度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規(guī)范自己的寫作語言,讓文章盡量得美,語言一定要規(guī)范,做到真實美。這樣孩子在跟隨老師寫作的時候,既能訓練寫作,又能達到美文賞析的雙重效果。
隨著觀察體驗的深入,孩子的體驗就更加特別,除了語言稚嫩的童真以外,還透著濃濃的愛意。比如習作《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她胖胖的、高高的、耳朵大大的、嘴巴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扁扁的、頭發(fā)長長的、手粗粗的,像一個大力士。
我有一個好奶奶,她對我很好。從我讀幼兒園到一年級為止,她每天準時接送我上學。夏天,天氣很熱,她為了節(jié)省一元錢,堅持每天從家里走路到學校,看著奶奶這么辛苦,可我卻無能為力,我只有好好學習,報答奶奶。
奶奶的視力非常差,看不清楚小的東西,媽媽說:“奶奶年紀大了,這是正常的,叫老花眼?!钡?,奶奶很喜歡繡花???!那墻上掛著一幅美麗的牡丹花,那是她前幾年繡的?,F(xiàn)在,她已經(jīng)看不見繡花了,我很想給她買一副“老花鏡”,讓她能繼續(xù)繡出美麗的畫!
奶奶每天七點出發(fā)去掃地,十二點才回來吃飯,下午一點她又要去掃到三點二十回來,真辛苦!
我愛我的奶奶,她真是一個好奶奶?。?/p>
孩子習作的素材和例子還很多很多,這里只是例舉其中的幾個課堂實例作為參考,而孩子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步一個臺階,循序漸進,千萬不可把習作的結(jié)構(gòu)肢解教學,這樣只是教給孩子一種寫的技能,而缺少了作文教學的實踐靈魂,到頭來只會走入一條死胡同??傊?,我們要從觀察和體驗入手,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并及時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觀察中積累寫作素材,積累語言,積累寫作方法,積累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
一句話,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時,要讓他們不善觀察的眼睛變成愛觀察的眼睛,從課內(nèi)到課外,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感受生活的真諦,感受人間的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這樣的低段訓練,讓孩子的作文起步?jīng)]有負擔,好玩又好學,作文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1]王敬格.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興趣,讓學生愛上作文[J].學周刊,2014(7).
[2]童水英.為習作打好觀察的“基石”[J].吉林教育,2011(2).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