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婷
摘要:作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是落實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我國公民文化程度的標志之一。然我國初中學生道德、學習、健康、衛(wèi)生等習慣令人堪憂。如何更好的進行養(yǎng)成教育,作者根據(jù)當今初中生的表現(xiàn)、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以饗讀者!
關鍵詞:養(yǎng)成教育;習慣;原因;解決方法
一、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
養(yǎng)成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學生能否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能否健康成長,長大后能否處理好更廣泛的各種利益關系。這一切都與養(yǎng)成教育有直接關系。同時,養(yǎng)成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我國公民文化程度的標志之一,關系到中國國際聲望。因此,養(yǎng)成教育對于學生、對于家庭、對于國家而言都非常重要。
二、當今初中生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當前初中學生的道德習慣、健康習慣、學習習慣、衛(wèi)生習慣等狀況難令人滿意。由于家庭、社會等各方面沖擊了學生尚未健全的身心,致使學生在愛惜糧食、愛護公物、排隊打飯、文明禮貌、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等基礎性文明行為方面減弱了。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脫節(jié),環(huán)境和教育的脫節(jié),致使學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首先,學生行為習慣反復性強,教育程度增大,生活上,睡懶覺、不疊被子、抽煙喝酒、踐踏草坪、攀折花木、隨地亂扔垃圾。其次,物質上,重名牌、搞攀比、高消費。第三、思想空虛、意志脆弱。所有這些都是中學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實際能力的表現(xiàn)。學生中不良現(xiàn)象嚴重,壞習慣根深蒂固,阻礙了學生發(fā)展。許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是上學之前形成某些不良習慣,如隨口說臟話、見人愛動手動腳,大聲喊叫,亂扔垃圾,喜歡買零食吃、頂撞老師、不接受批評等,雖經老師反復教育,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愿意改正。還有的學生觀念模糊、缺乏正義感。有的同學把遵守紀律看成軟弱怯懦,把尊敬老師看成溜須拍馬,把損壞公物看成英雄行為,把幫助同學打架看作“行俠仗義”,對好友的違紀行為不僅不加勸阻反而提供方便,“嬌、驕”二氣嚴重,任性執(zhí)拗妄為。由于現(xiàn)在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大多數(shù)家庭經濟較好,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由于家庭條件較好,家長過分溺愛,致使學生嬌生慣養(yǎng),只會關心自己,不管他人感受。一不順心就會摔打東西、大哭大叫、耍小脾氣,弄得雞犬不寧,有的學生甚至以不讀書要挾家長和老師。還有的學生有一點感冒就想請假休息,一點小傷就不愿跑操,遇到挫折只知道哭,不會動腦思考,如何從挫折中解放出來。還有的學生不講學習,只講吃穿,認為父母本領大,掙錢多,自己不愿努力,不思進取。特別是不少“小皇帝”在家受寵,為所欲為,漸漸地養(yǎng)成“不拘小節(jié)”的習慣;有的出口罵人、滿口臟話;有的目無師長,缺少應有的禮貌……中華民族許多良好傳統(tǒng)禮儀道德正面臨缺失。
三、造成學生不良現(xiàn)狀的原因
造成這種狀況不外乎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原因。主觀原因就是學生自身原因,主要是進入中學后自我意識出現(xiàn)和自尊心增強,還有學生出現(xiàn)青春期逆反心理,使他們形成了不正確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導致他們對來自家長、老師和社會的教育和批評都會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行為,這從內心深處為他們形成不良行為習慣準備了內在心理基礎??陀^原因主要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大方面的不良影響。家庭方面有的是父母、長輩行為不良、舉止不雅、言傳身教所致,有的是父母及其長輩教育方法不當,嬌寵縱容或粗暴教育導致的;有的是家庭結構缺損、父母不和、或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缺少應有的教育和關愛的結果。社會方面主要是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和外來思想文化沖擊所形成的不良社會風氣、文化氛圍、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對其價值觀的影響。學校在學生養(yǎng)成教育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一些學校多年來教育措施不到位,只重視文化知識教育,忽視道德品質、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在教育方式上,重視課堂輕視社會實踐活動。加之一些教師教育思想不端正,也導致或助長了學生形成不良行為習慣,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脫節(jié),致使學生道德水平下降。
四、學校如何做好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這項工作
首先,養(yǎng)成教育要以思想教育為前提基礎。養(yǎng)成教育要靠廣大教職工達成共識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其中有三個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課、日常思想教育、時事政治教育。在政治課上,教師應在傳授基本政治知識的同時,恰當?shù)芈?lián)系學生思想實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日常思想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由共青團、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師共同完成,要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中堅作用。通過這些教育從引導學生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行為,適應國家社會發(fā)展需要。時事政治教育應以當前國內形勢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主結合當?shù)貙嶋H和優(yōu)秀人物事跡進行教育。
其次,養(yǎng)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從點滴抓起。在日常生活、教學工作中通過科學管理、嚴格要求來養(yǎng)成。建立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是使養(yǎng)成教育規(guī)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主渠道。在操作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師表垂范。老師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教師要以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莊重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表率,使學生潛移默化。
2.結合學校管理實際,根據(jù)《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及學校相關規(guī)定,從學生服裝發(fā)式、課堂紀律、衛(wèi)生習慣、課外活動等入手制定行為要求,讓學生嚴格遵守。對學生養(yǎng)成教育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從而逐步使習慣成自然。
3.運用強化手段。習慣是后天獲得的條件反射,只有反復訓練、示范、矯正才能鞏固。這種行為訓練或矯正是學生思想認識內化和強化的過程。
4.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主題活動,營造一種互相關愛、自覺守紀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從而推動養(yǎng)成教育不斷深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