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
一、我的教學風格
教師的教學應有自己的風格,沒有教學風格的教師,個性和格調在教學中沒有體現,教學就沒有吸引力!
教學風格是教師的“個人標簽”或品牌,能充分體現每位教師的風格、特色和水平。它通過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語言、個人氣質等一系列內在與外在因素表現出來,體現教師的思想、教學觀念,帶有強烈的教師個性趨勢。簡言之,教學風格就是教學過程中,體現教師個人特點的風度和格調,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藝術特點的綜合表現。
我也問了學生我有什么風格,學生們不約而同地說:“你很幽默!”其實我覺得自己還不只是幽默,有時還很有激情。有學生就問過我,你教這么多班,同一個內容講幾遍,為什么每一次都講得這么有勁呢?我想,作為教師不應是單一的風格,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風格。因此,我大膽地把自己追求的教學風格定為:“四多”教學風格
多一點幽默,讓課堂充滿笑聲;多一點學識,讓學生充滿
敬意;多一點啟發(fā),讓物理聯系實際;多一點興趣,讓知識留下
印記。
二、我的教學范例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片段
(1)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彩,單是我們所能聽到的聲音就已經是千種萬種。上課之前,老師想先考考大家,讓大家來猜猜那是什么聲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大屏幕顯示“看圖片,聽聲音”,先依次播放幾種不同的鳥的鳴叫聲、器樂聲、海浪的聲音、電閃雷鳴的聲音。然后讓學生講一講聽到了什么,以及聽到這些聲音時所聯想到的。再讓學生模仿發(fā)聲,并用手摸喉部感受喉部的震動,抽學生總結出發(fā)聲體的特點——振動。
之所以挑選這幾種聲音,是因為它們都源自動物、自然現象,更因為其中任何一種都是美好的聲音(有優(yōu)美的、有壯美的),都能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定然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去感受這種聲音獨有的韻味,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領入了學習的情景當中。
結合教學內容,我有時也選擇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聲、光、影等綜合的感官效果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印象,更能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時的多角度體驗。我在講電學時還為他們下載了一個“電學實驗室”的課件,使用起來非常有趣和方便,他們紛紛拿來U盤拷回家練習,還有學生要我出證明才能回家使用電腦。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越來越濃厚了。
(2)演示實驗
我在演示液體傳聲時用了手機鈴聲來做發(fā)聲體,用塑料袋包著手機浸入水中,來觀察水是否可以傳聲,這讓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塑料袋破裂進水,惹得學生哄堂大笑。不過笑過之后他們很感動:老師,你為我們作出太大的犧牲。當然,我的手機是防水的。
有時我也抓住課堂的突發(fā)事件幽它一默,一次做電學演示實驗時,我閉合開關,演示電鈴響了,一名學生說:下課啦。頓時就有部分學生的精力分散了。這時,我并沒有批評這名同學,只是把開關斷開,稍作停頓又閉合開關,同時說:又上課了。同學們發(fā)出了會心的笑聲,精力又集中了。
做實驗是物理教學不可或缺的手段,它能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千言萬語說不清,一看實驗就分明。做實驗也能培養(yǎng)學生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風。同時,實驗也給學生帶來快樂和興趣。我們提供給學生的器材就是身邊的一些常見物品,他們下去之后就能自己動手做一些小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3)知識延伸
結合教學內容,我也會給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課外知識。比如:“會跳舞的草”,在我國云南生長著一種神奇的“跳舞草”,每當音樂響起,它的葉子就會隨著音樂旋律的高低快慢而上下跳動,因為這種草對聲波刺激非常敏感。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啊。又如許多學生對蟬的鳴叫原因搞不清楚,各種資料的介紹又不一,為此我專門查找了資料,終于弄清楚原來只有雄蟬才會鳴叫,它的發(fā)聲器在腹部,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叫聲特別響亮。學生們說:“老師你真了不起,這些都知道?!碑斎煌瑢W們的感情很純真,他們說你了不起,你還不能說我沒什么了不起的。
我還大膽地把詩歌引入物理教學中,比如“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就深刻揭示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加深了學生對“參照物”的理解。唐代詩人孟浩然在《彭蠡湖中望廬山》詩中寫道:“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這里詩人不僅記錄了虹這種自然現象,還揭示了產生虹的兩個因素:光和小水珠。詩人在對自然界形象的觀察中,充分運用了形象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勾畫出幅幅美妙的圖畫,完成了一個個巧妙的比喻。
詩歌使學生從形象、直觀的角度理解、認識世界,物理學常從抽象的角度把握世界,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呼應,使課堂教學做到情、理交融。詩歌還會以其優(yōu)美的語言、感人的藝術魅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其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
《簡單的磁現象》教學設計片段
激情——情為學習之“魂”
在講課之前,我先提問:有誰知道中華古國的“四大發(fā)明”?這可問到了點子上,學生們紛紛舉手,甚至有人干脆直接喊出來了,因為他們太引以為自豪。接下來我又說到,既然我們發(fā)明了指南針、火藥,那么清朝時“八國聯軍”又是用什么敲開我們的國門的呢?這下一下安靜了,他們不知道我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稍作停頓,我沉痛地說:侵略者們正是靠了指南針和火藥打到了我們的北京,大肆燒殺搶掠,至今仍有不少國寶流落海外。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這時真是義憤填膺,大罵“八國聯軍”。我說:“同學們不要激動,侵略者固然可惡,而腐朽的清政府更是罪不容赦,不重視科學技術,落后就要挨打?!苯Y著我話鋒一轉,現在的中國無比強大,不懼怕任何外來侵略者,靠的是什么呀?“科學技術”——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那我們現在應該怎么辦?相信同學們能作出正確的回答。好,下面我們開始上課。
上面的過程要花去五分鐘的時間,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激起了他們學習的責任感,學習的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經常進行這樣的激發(fā),對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好的效果。加強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重視人文精神的滲透本身就是物理教學的一項任務。我還鼓勵學生去探究一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比如:“嘗試對環(huán)境溫度問題(如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等)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討論如何節(jié)約用電?”現在我國對“超導體”的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如果你去探究這個問題,很可能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是你……
激趣——趣為學習之“源”
磁場是比較抽象的,初中生理解起來困難,我采用細鐵粉來形象地顯示磁場的分布,并用投影機投影到大屏幕上。實驗時,放好磁鐵,蓋上玻璃板,撤下細鐵粉,輕敲玻璃板,細鐵粉像受到了魔力的召喚,幻化成美麗的曲線,實在是妙不可言哪!這個實驗的效果非常震撼,學生說:“老師你是在表演魔術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這時我再加以引導,耐心而細心地講解磁場的有關知識,通過練習,學生逐步突破了磁場的難點。
為了加深對地磁場的了解,我給學生出了一個趣味問題:信鴿能夠飛越千里,這種驚人的遠距離辨認方向的本領是什么原因呢?我并不要求學生馬上回答,而是鼓勵他們下去查閱資料。終于弄清楚是信鴿體內有磁性物質,使它能借助地磁場來辨別方向,而并不是信鴿記憶力特別好。這樣的探究讓學生覺得很有趣,也讓他們學會去查閱資料,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作為教師,在課內課外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力,是教學的根本??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笨梢姡谟谒伎紝τ谇笾嵌嗝粗匾?。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道“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彼?,我們要學會勤于思考,不做思想懶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