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設
[摘要]在走私罪的訴訟過程中,作為偵查機關的海關出具《海關核定證明書》具有權威的證明效力。文章認為,隨著相關法律條文的變化,《海關核定證明書》的法律地位有待規(guī)范?!逗jP核定證明書》應從原有的證據類別“鑒定結論”轉變?yōu)椤拌b定意見”,指出《海關核定證明書》同樣適用鑒定意見的審查原則,由“以審判為中心”的法官確定其證據效力,保留《核定證明書》的同時,應該加強鑒定人員的注冊和管理,允許不服《海關核定證明書》時,由第三方機構重新鑒定。
[關鍵詞]走私罪;海關核定證明書;法律地位;合法性
《海關核定證明書》在走私罪整個訴訟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因為它是確認走私貨物價值以及逃避關稅數(shù)額的唯一標準?!逗jP核定證明書》是指海關在涉嫌走私罪偵查階段對犯罪嫌疑人走私貨物、物品的數(shù)量和價值,以及由此逃避的關稅、增值稅予以計算和核定,并以書面形式表現(xiàn)的證明報告。此證明書對后面的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法院審判階段均有著重要的證據效力。
關于《海關核定證明書》的研究,除了唐紅寧的《<涉嫌走私的貨物、物品偷逃稅款海關核定證明書>的審查認證》,以及王軍、董勁松的《論<海關核定證明書>的審查》之外,尚未有更多深入和后續(xù)研究。隨著新《刑事訴訟法》的頒布以及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出臺,《海關核定證明書》的法律地位開始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本文通過分析規(guī)范《海關核定證明書》的法律條文的變化,結合“以審判為中心”的新形勢,對其法律地位予以重新認識。
一、《海關核定證明書》法律條文的變化
《海關核定證明書》是走私罪訴訟過程中的主要證據之一,因此,有關其內容的規(guī)定多見于走私罪的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
首先,明確將《海關核定證明書》作為證據的規(guī)定,詳見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30號)(以下簡稱“法釋[2000]30號”)?!胺ㄡ孾2000]30號”第六條規(guī)定,“走私貨物、物品所偷逃的應繳稅額,應當以走私行為案發(fā)時所適用的稅則、稅率、匯率和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計算,并以海關出具的證明為準?!贝藯l所謂的“海關出具的證明”,正是《海關核定證明書》。
其次,確定《海關核定證明書》證據效力規(guī)定,進一步詳見于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法[2002]139號)(以下簡稱“法[2002]139號”)。“法[2002]139號”第三條規(guī)定,“在辦理走私普通貨物、物品刑事案件中,對走私行為人涉嫌偷逃應繳稅額的核定,應當由走私犯罪案件管轄地的海關出具《涉嫌走私的貨物、物品偷逃稅款海關核定證明書》。海關出具的《核定證明書》,經走私犯罪偵查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審查確認,可以作為辦案的依據和定罪量刑的證據。”此條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明確走私罪的偷逃關稅的核定,“應當”是作為偵查機關的海關作出的《海關核定證明書》;第二部分說明《海關核定證明書》經偵查、起訴、審判三方確認,可以作為辦案依據和量刑證據。很明顯,第一部分的“應當”,說明《海關核定證明書》是唯一的核定依據。即使對作出的《海關核定證明書》不服,根據該條文規(guī)定,仍然由海關重新核定,而不是更換鑒定機構。至此,《海關核定證明書》成為法定證據之一的“鑒定結論”,成為法院對走私罪定罪量刑的主要證據。
然而,正是隨著司法實踐的深入,《海關核定證明書》的缺陷日益凸顯。第一是證據效力一家獨大,導致司法機關無法對《海關核定證明書》進行徹底審查。主要原因是法律雖明確對《海關核定證明書》的救濟途徑,但是沒有破除海關原有的鑒定循環(huán)模式,反而令救濟無效。第二,《海關核定證明書》掩蓋了鑒定證據的實質。技術鑒定主要體現(xiàn)鑒定人員的專業(yè)性,而《海關核定證明書》主體更強調海關機構本身,從而形成公權力機關主導審判的局面。第三,《海關核定證明書》導致證據選擇沒有達到最優(yōu)結果。因為《海關核定證明書》法定的壟斷性,比當事人異議、專家意見等證據更具效力,不利于眾多證據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從而有可能推導出合法不合理的審判結果,沒有體現(xiàn)法律公平。
2012年3月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次修正,關于走私罪的司法解釋也有了新發(fā)展。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4]10號)(以下簡稱“法釋[2014]10號”)?!胺ㄡ孾2014]10號”和“法釋[2000]30號”兩個關于走私罪的司法解釋,對《海關核定證明書》有明顯不一樣的規(guī)定(見表)。
“法釋[2014]10號”明確規(guī)定以《海關核定證明書》為證明標準,而“法釋[2000]30號”沒有關于《海關核定證明書》內容的規(guī)定。更為重要的是,“法釋[2014]10號”司法解釋第25條規(guī)定,“本解釋發(fā)布實施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30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06]9號)同時廢止。之前發(fā)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币虼?,2014年司法解釋發(fā)布之后,《海關核定證明書》的法律地位變得不明確。
2000年的司法解釋規(guī)定以“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計算,并以海關出具的證明為準。”2002年的司法解釋即出自于此。然而,2014年的司法解釋已經將海關審定和海關出具證明刪除。但是,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法[2002]139號)沒有在廢止之列。原因是“法釋[2014]10號”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發(fā)布的,無權取消海關總署參與發(fā)布的“法[2002]139號”《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盡管許多學者認為意見與“法釋[2014]10號”規(guī)定不一致,但司法實踐中依舊采納《海關核定證明書》作為走私罪的定案依據。endprint
二、認定《海關核定證明書》證據效力的原則轉變
如前所述,目前《海關核定證明書》依然在司法實踐中適用,然而,隨著我國刑事訴訟證據種類和規(guī)則的變化,其證據效力的原則也隨之轉變。
(一)證據種類的轉變
《海關核定證明書》從原有的“鑒定結論”類別變?yōu)椤拌b定意見”。司法領域的鑒定,是指由專業(yè)領域的專家就訴訟活動中某一問題,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手段進行鑒別和判斷,并做出相應鑒定意見的活動。“鑒定結論”從名稱上看,即給人一種最終的權威結果。事實上,鑒定活動基于不同專家不同手段在不同時空會做出差別很大的結果,并且不排除鑒定人操作錯誤的機率,以及現(xiàn)有科學技術水平的局限。因此,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將原法定證據類別“鑒定結論”,轉變?yōu)椤拌b定意見”。2012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正及其相關司法解釋,同樣將“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雖然是兩字之差,卻體現(xiàn)證據效力的重大變化,即“鑒定意見”的效力不再如“鑒定結論”具有唯一性。也正是“鑒定意見”要和其它證據進行競爭,從而導致證據效力認定原則的轉變。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對鑒定意見做出明確而相對嚴格的審查標準。其中第八十四條規(guī)定,對鑒定意見應當著重審查以下內容:(一)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是否具有法定資質;(二)鑒定人是否存在應當回避的情形;(三)檢材的來源、取得、保管、送檢是否符合法律、有關規(guī)定,與相關提取筆錄、扣押物品清單等記載的內容是否相符,檢材是否充足、可靠;(四)鑒定意見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備,是否注明提起鑒定的事由、鑒定委托人、鑒定機構、鑒定要求、鑒定過程、鑒定方法、鑒定日期等相關內容,是否由鑒定機構加蓋司法鑒定專用章并由鑒定人簽名、蓋章;(五)鑒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有關規(guī)定;(六)鑒定的過程和方法是否符合相關專業(yè)的規(guī)范要求;(七)鑒定意見是否明確;(八)鑒定意見與案件待證事實有無關聯(lián);(九)鑒定意見與勘驗、檢查筆錄及相關照片等其他證據是否矛盾;(十)鑒定意見是否依法及時告知相關人員,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無異議。
根據上述十條審查標準,《海關核定證明書》讓人存疑之處首先在于鑒定人員的資質和回避兩個方面?!逗jP核定證明書》從字面來看更多著重于“海關”,而鑒定意見書是以鑒定人為中心的,那么,《海關核定證明書》的鑒定人只是海關的工作人員,還是擁有資質的專家;參與鑒定的海關工作人員是否具有執(zhí)業(yè)資質,這些疑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得到透明公開的答案。同時,海關是走私罪的偵查機關,而又做出《海關核定證明書》,可謂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是否違反了回避制度的規(guī)定。這個問題同樣沒有得到明確解決。
(二)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證據審查原則,是從職權主義向當事人主義的證據規(guī)則轉變
前者由公權力機關主導,如海關在走私罪中的證據,而后者強調控辯雙方可以通過各自舉證進行對抗,當庭對證據質證。“以審判為中心”原則,指在訴訟的各個階段,以法院庭審和裁決關于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要求和標準進行,確保案件質量。有學者認為,要做到堅持對抗式訴訟模式?!逗jP核定證明書》不再是唯一的證據,當事人可以通過提出疑問、舉證抵銷其證據效力,同時也顯示出我國刑事訴訟逐漸從“法定證據”向“自由心證”的證據認定規(guī)則過渡,雖然目前尚未達到“自由心證”階段。法定證據是審判人員根據法律證據的不同形式及其效力,做出判決的證據認定制度。而自由心證原則,并非完全不顧法定證據,而是在法定證據的基礎上,從良心內部排除案件的合理懷疑。
三、完善《海關核定證明書》證據效力認定的措施
(一)合法性問題
《海關核定證明書》存在是否還有合法性?撇開客觀現(xiàn)實,單從法律依據而言,《海關核定證明書》所依據的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法[2002]139號)還沒有廢止,但與“法釋[2014]10號”以及2012年《<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有沖突。因此,對此疑問,最好的解決措施就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海關總署三家聯(lián)合做出新的司法解釋,或者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釋法。
(二)合理性問題
《海關核定證明書》存在有其客觀原因。如果取消《海關核定證明書》,那么在走私罪偵查過程中,走私貨物、物品的數(shù)額價值以及關稅的核定,必將由第三機構進行,由此將會帶來兩方面的影響,第一,會拖延時間;第二,涉及機密案件可能會向第三方泄露。因此,就目前狀況而言,對于《海關核定證明書》的去留仍然舉棋不定,可見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如果依舊保留《海關核定證明書》作為證據,那么除了按照《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審查標準進行審查外,還要完善鑒定人制度。《海關核定證明書》重海關機構不重鑒定人,恰好與鑒定意見的性質相悖,因此,海關的鑒定機構必須取得鑒定資質,并與海關緝私機構保持獨立。海關的鑒定人員必須取得鑒定資格,并經過有關機構的登記,還要對其資格進行公開,接受質詢。同時,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在庭審時鑒定人員必須出庭接受質證。
(三)引入第三方鑒定
由機關本身做出的鑒定意見并非無先例可循,一般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機關的鑒定意見有主要證據效力。如公安機關做出的人身傷害的鑒定,對其認可在司法實踐中并無很多爭議。因為,人身傷害的鑒定涉及受害人和致害人兩方,即使是由偵查機關的公安機關做出的,也不會存在回避的情況。而《海關核定證明書》則是海關與走私犯罪涉嫌人雙方,容易造成海關濫用權力。二是如醫(yī)療事故的鑒定,醫(y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做出鑒定之后,根據《侵權法》的規(guī)定,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是當事人在審判過程中不服的,可以申請重新鑒定,法院予以允許。筆者認為,應借鑒醫(yī)療事故鑒定的做法,《海關核定證明書》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是被告人不服,應引入第三方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不能僅由海關重新鑒定并再次出具《海關核定證明書》。
(四)完善“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
“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要求控辯審三種職能都要圍繞審判過程中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的舉證和質證,審判人員直接聽取控辯雙方意見,依證據裁判原則作出裁判。這個制度的完善可以保障辯護律師有效辯護、實質辯護,減少權力機關以《海關核定證明書》等形式干預審判。
[責任編輯:農媛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