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飛莎 吳美萱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
近十五年外宣翻譯的研究發(fā)現與反思(2003-2016)
——以CSSCI期刊為例
呂飛莎**吳美萱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
本論文將選取2003-2016年發(fā)表在CSSCI的有關外宣翻譯的研究論文進行描述性研究。CSSCI作為中國大陸最權威的核心期刊,其所發(fā)表的論文質量可見一斑。筆者將以“外宣翻譯”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檢索,將從主體、理論依托、發(fā)展前景等方面運用歷時與共時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外宣翻譯近十五年的總體趨勢以及研究熱點及其存在的發(fā)展不平衡現象。以期能為今后外宣翻譯的研究提供借鑒。
外宣翻譯;研究趨勢;研究熱點;研究不足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成為大勢所趨。對外傳播“中國文化”成為一個比較有效地途徑。而能夠使得中國文化在異國文化中贏得一席之地的關鍵,便是翻譯。所以對外宣傳的翻譯成功便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因此,筆者將通過分析近十五年來的C刊論文,來探究外宣翻譯的總體研究趨勢是什么,研究聚焦在什么地方,以及研究是否存在不平衡或發(fā)展滯緩的現象。
整個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針對近十五年外宣翻譯的研究進行客觀描述。其次,筆者將運用歷時以及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外宣翻譯的總體發(fā)展趨勢是什么。接下來,筆者將會匯總2003年至2016年每一年的研究主要內容是什么。然后,通過研究內容再次分析外宣翻譯研究是否存在局限性。
在中國知網上,點擊期刊的高級搜索,檢索條件分別為:“關鍵詞”為檢索項,“外宣翻譯”為檢索詞,時間設定不限,排序為“發(fā)表時間”,共獲得86篇期刊信息,分別是2003年-1篇,2004年-2篇,2005年-1篇,2006年-0篇,2007年-3篇,2008年-4篇,2009年-3篇,2010年-5篇,2011年-12篇,2012年-13篇,2013年-17篇,2014年-11篇,2015年-9篇,2016年6月止-5篇。為了更好地研究外宣翻譯研究的總體趨勢,以及研究熱點,筆者將從研究內容以及理論依托方面進行分類統(tǒng)計。
在研究外宣總體趨勢時,筆者借用了excel以及SPSS來解讀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于外宣翻譯的研究便越多。
而在研究內容和理論依托方面,將所有文獻按照年度依次轉化為Refworks格式(詳見附錄1),并導出文獻保存。之所以以Refworks的格式導出,是因為其包含了筆者統(tǒng)計所需要的內容:文章題目,關鍵詞,發(fā)表日期,摘要等信息。通過這種方式,筆者即可分析每篇論文的研究主題,研究對象以及理論依托等。在附錄中,筆者用紅色字體表示研究內容,綠色字體表示研究對象,藍色表示理論依托。接下來,用表格形式將每年的研究主題以及理論依托進行分類。
(一)外宣翻譯研究總體趨勢
從上圖1可以看出,總體上呈上升趨勢,為了更直觀地了解是否隨著時間推移,外宣翻譯研究越多,筆者將再次運用SPSS對年度與研究數量是否存在相關性進行檢測。首先將數據輸入SPSS中,做出假設:1)原假設H0:年度與發(fā)表篇數之間并無相關;2)備擇假設H1:年度與發(fā)表篇數之間具有顯著性相關。
圖1 外宣翻譯發(fā)展總趨勢
選擇SPSS中的相關性檢驗得出結果為下圖2所示:
圖2 相關性檢驗
**在.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社會學中判斷是否有顯著相關的標準值為P=5%,若小于此值,則表明兩者間顯著性相關(周世界,2013)。經檢驗得,顯著性(雙側)即sig(two-tailed)等于0.004,小于0.05,則表明年度與篇數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再者pearson相關系數為正的0.718,所以年份與篇數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即,隨著時間地推移,外宣翻譯研究論文數量不斷增加。
綜上所述,筆者可以得出,2003-2016年間,對于外宣翻譯的研究越來越多,關注的人也越來越多。
(二)外宣翻譯的研究熱點
表1 研究熱點
從歷時來看,自2003年起直至2016年,反復探討的主題便是外宣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從2008年起,研究開始轉向外宣翻譯的策略。盡管翻譯策略研究相較于問題研究起步較晚,但研究數量卻不比問題研究要少。
表2 外宣翻譯C刊論文研究內容分類
注:譯者包括:譯者主體性研究以及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其他指關于一些翻譯會議的通知,以及綜述研究。
關于外宣翻譯的問題及策略研究分別達到了22篇,大約占總數的26%,而策略的論文數量為36篇,約占42%??傆嬈獢禐?8篇,百分比為68%。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外宣翻譯領域研究近十五年來的熱點是外宣翻譯中的問題及策略。而且,2016年半年間發(fā)表的論文均是關于這兩個問題的。
另外,自2010年起,論文的主題不在局限于策略和問題,譯者、傳播效果以及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開始引起關注。這說明雖然外宣翻譯的研究聚焦在其在翻譯中出現的問題和運用何種方法進行翻譯上,但其研究內容也開始不斷朝多元化發(fā)展。
(三)研究發(fā)展
隨著外宣翻譯研究的深化,學者們對于其特點和規(guī)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在不斷拓展,開始嘗試依托其他理論或視角來進行研究。同樣地,也開始在不同領域針對不同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1.外宣翻譯中的理論依托
通過篩選86篇文獻,發(fā)現自2007年,學者們開始嘗試在某種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外宣翻譯研究。理論依托繁多,說明外宣翻譯研究開始尋求同其他學科的聯系,但各理論間并未有太多重合的地方,像操縱論,目的論,順應輪,生態(tài)翻譯學,模因論,關聯理論,修辭學,文化轉向,建構主義等,其中運用最為頻繁的便是修辭學與目的論,分別為3篇和2篇。詳情見表3。
表3 理論依托
注:功能主義中涵蓋了具體的:感官功能,功能對等以及政治等效。
修辭學中包括中西修辭理論以及傳統(tǒng)修辭
文化包括文化轉向以及跨文化傳播
語言學只包括認知和語用
2.外宣翻譯中的研究對象
從2003年的漢語新詞英譯研究逐漸擴大到各個領域,比如企業(yè)外宣,政治外宣等。而且不僅僅局限詞的層面,開始逐漸探討翻譯成品的功能及效果。
在檢索所得的86篇文本中,共有具體研究對象37個,如表5所示,其中政治文獻翻譯居多,共5篇,像2008年的政治文獻中的中國特色詞匯翻譯,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11年的時政外宣等。其次便是文化翻譯居首,共計6篇: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翻譯,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民俗,少數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網絡外宣,以及中國文化特色詞匯。接下來旅游資料的翻譯,共計3篇:紅色文化旅游資料,寧夏旅游景點,以及云南旅游景點。還有對外新聞翻譯,經濟區(qū)發(fā)展,公示語,標語或者口號等。由此可見,研究對象在不斷擴大,學者們對外宣翻譯的理解不斷加深。
表4 研究內容
注:其他包括圖片說明一個,文學作品兩個——《中國園林》和少數民族文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fā)展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經貿外宣以及文化外宣,及旅游外宣等在今后一段時間可能會呈現持續(xù)增長。
總而言之,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國家的不斷開放,外宣翻譯研究也在不斷壯大中。然而,筆者通過上述分析發(fā)現其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以下不平衡現象。
(1)外宣翻譯研究數量較少。雖然,外宣翻譯研究總體上成上升趨勢,但發(fā)展不穩(wěn)定,從圖一可以看出,直到2003年,才有第一篇關于外宣翻譯的論文被刊登在C刊上,相對于翻譯研究的整個歷史來說,國內的起步很晚。再者2004年到2010年,發(fā)表數量未突破10篇,并且在2006年出現了斷層,0篇。2011年-2014年應是外宣翻譯研究的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最高17篇,未突破20篇。接下來一年,反而比前一年要少(2015年9篇)。所以,外宣翻譯研究仍然屬于新型的研究領域,需要各個學者不斷努力來促進其健康發(fā)展。
(2)研究內容單一化研究。通過表一,可以看出,一直以來,外宣翻譯的研究關注在問題和翻譯方法,雖然對象可能不同,但內容仍沒有太大變化。而且存在很多機械性地重復研究,比如“外宣翻譯的不足和成因分析”有將近10篇,毫無意義。而且,研究是針對的外宣翻譯,而對什么是外宣翻譯這個最基本的概念鮮有人研究。在所選的論文中只有兩篇是針對外宣翻譯的名與實進行研究的,其次大多為通過實踐來進行問題的探討。如果外宣翻譯應如何界定都沒有很清晰的話,何談翻譯策略呢。再說,雖說實踐理論不分家,但理論與實踐應齊頭并進,最終達到最美契合點。而不是只談實踐,而無外宣翻譯的理論架構。
(3)研究角度不夠多樣。外宣翻譯是“把大量有關中國的各種信息從中文翻譯成外文,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及國際會議,對外發(fā)表和傳播”。因此,外宣翻譯的范圍甚廣。當然研究最多的便是文化遺產,政治外宣,企業(yè)外宣,旅游景點外宣等,而在C刊中對像中國其他的文化,比如中醫(yī),武術等外宣材料研究并未發(fā)現。這說明可能有這方面的研究,但研究深度不夠,并未選入C刊中,另外也有可能是缺項即無人研究。筆者以為前者可能性很大,深度廣度不夠。
外宣翻譯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在全球化以及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更好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便是外宣翻譯的重中之重。這也就要求我們在肯定外宣翻譯取得很大進展的同時,也要意識到外宣翻譯研究的問題。筆者認為,研究層面可以相對多元化,不只拘泥于策略,也要考慮傳播效果,受眾是否認同。而且加強對外宣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研究,翻譯的主體是譯者,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外宣翻譯質量。因此,我國外宣翻譯研究仍需加強深度挖掘,廣度擴展,扎實穩(wěn)妥地向前推進。
[1]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4(6).
[2]徐建國.外宣翻譯的名與實:20世紀90年代以后研究述評[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3]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論文,2010.
[4]周世界.語言統(tǒng)計理論與實踐[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3.
呂飛莎(1992-),女,漢族,河北邯鄲人,大連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吳美萱(1992-),女,漢族,遼寧丹東人,大連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F
A
1006-0049-(2017)18-0025-02
大連外國語大學校級項目“翻譯倫理視角下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譯(YJSCX2016-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