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玲
摘要:閱讀是人們拓寬知識面的重要渠道,也是外語專業(yè)學生必備的重要技能。但目前的韓語閱讀課存在課型把握不準確、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等問題,無法很好適應教學要求。本文分析了韓語閱讀課的重要性,闡述了韓語閱讀課存在困惑,并對韓語閱讀課如何教學提出了幾條建議。
關鍵詞:韓語;閱讀課;教學困惑;建議
人們通常把語言學習分為聽、說、讀、寫四種技能。其中閱讀是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大量的外語文字輸入,可以不斷擴大語言知識儲備,增強語感,提高外語能力素養(yǎng)。因此,閱讀能力作為衡量一個人外語水平的重要因素,往往在筆試中也占據(jù)較大比例。改革后的韓語等級能力考試(TOPIK),也由原來的聽力、詞匯語法、閱讀、寫作四部分改為聽力、閱讀、寫作三部分,足以看出閱讀部分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韓語閱讀課教學水平,保證韓語閱讀課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但目前的韓語閱讀課仍舊存在很多困惑,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我們需要討論的重要課題。
一、韓語閱讀課存在困惑
作為一名韓語閱讀課任課教師,面臨的最常見的三個困惑,就是“閱讀課該怎么上?”、“上閱讀課是為了干什么?”“閱讀課上什么?”。這三個困惑也暴露了目前韓語閱讀課存在的問題,即課型把握不準確、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材料選取不恰當。
1、課型把握不準確。很多教師對閱讀課型把握不準確,不知該采取何種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從而忽略了閱讀課核心——“閱讀”二字,將授課重心放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單詞和語法上,或者過分注重學生對文章中每句話的理解上,使得閱讀課出現(xiàn)兩種傾向,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精讀課”或“翻譯課”。這種現(xiàn)狀使學生們將閱讀重心主要放在詞匯和語法的學習上,忽略了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也忽視了“精讀”和“泛讀”兩種閱讀能力的共同培養(yǎng)[1]。
2、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任何一門課程,都需要有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只有目標明確,且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果達到預期。但目前,很多教師對閱讀課的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不清楚通過閱讀課的設置,希望學生掌握何種技巧、具備何種能力,從而導致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邏輯不清、課內外材料使用比例不當?shù)葐栴}。就學生而言,也不知道自己在閱讀課上的能力該達到何種水平,找不到適當?shù)膶W習方法,從而使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
3、材料選取不恰當?!伴喿x課讀什么?”很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看法不一。有的老師認為,閱讀要“廣”,即讓學生廣泛涉獵,開闊視野;也有的老師認為,閱讀要“精”,即讓學生對某一體裁或領域進行深入閱讀。但閱讀材料的選取問題,絕不是片面地只考慮“廣”與“精”的問題,只注重材料的某一方面,忽視了閱讀對象、篇幅長短、難易度等因素,很容易選到不恰當?shù)牟牧希灿绊懖牧系氖褂脙r值。
二、韓語閱讀課教學建議
針對韓語閱讀課存在的困惑,筆者結合課堂實踐,認真分析,將韓語閱讀課教學建議概括如下:
1、明確培養(yǎng)目標。明確閱讀課的培養(yǎng)目標,即教師應明確通過閱讀課,學生應掌握何種閱讀能力。筆者認為,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基礎語言能力和篇章整體掌握能力兩部分?;A語言能力包括理解詞匯語法意義、理解句法結構等,篇章整體掌握能力包括根據(jù)前后語境推測詞匯語法意義、分析修辭手段、理解前后文邏輯結構、掌握材料主旨大意、掌握材料文化背景及文化信息等能力。閱讀課培養(yǎng)的是由“基礎”到“綜合”,由“低層”到“高層”的閱讀能力,絕不能僅停留在語言表層結構,而更應注重理解篇章的整體意義[2]。
2、準確定位課型。閱讀課課型具有綜合性、技能性、雙重性、多樣性的特點。綜合性,即閱讀課集精讀課、翻譯課、韓國社會文化等課型特點于一身,需要理解詞匯語法意義、句子意義、材料背景知識等;技能性,即閱讀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非一味讓學生“自上而下”式閱讀;雙重性,即閱讀課要兼顧學生基礎語言和篇章整體掌握的兩種能力;多樣性,即閱讀材料多樣性、閱讀方式多樣性、檢測手段多樣性。教師需要準確定位閱讀課課型,并根據(jù)課型特點,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
3、合理選取材料。在選擇閱讀材料時,首先要考慮閱讀對象。根據(jù)閱讀對象的水平,來考慮閱讀材料的長短和難易度問題,選取真正適合閱讀對象去讀的材料;其次,閱讀材料的類型要豐富多樣,可包括小說、新聞、記敘文等多種體裁,涉及文化、經(jīng)濟、社會多個領域,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第三,閱讀材料的內容要有新意、有深度。“有新意”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真正做到“帶著興趣去讀”,“有深度”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材料隱含的意義,讓學生真正做到“由點及面”的思考。
4、豐富教學環(huán)節(jié)。閱讀課教學,應改變枯燥的“學生讀-教師講”模式??上纫砸曨l、圖片等形式進行背景導入,讓學生們了解閱讀材料相關的社會知識或文化差異,增強學生文化意識;閱讀過程中,可通過“問題式”、“概括式”、“推測式”、“討論式”等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提高閱讀效率;讀完之后,可讓學生概括主旨大意,闡述作者觀點,既培養(yǎng)了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又鍛煉了口語表達。教師還應注重閱讀材料的延伸拓展,引導學生在把握課上閱讀時間的同時,注重課外閱讀時間的高效利用[3]。
三、結語
閱讀是語言輸入和語言積累的主要來源。韓語閱讀課,在韓語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但目前的韓語閱讀課,仍存在困惑和不足。教師需根據(jù)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打牢語言基礎,增強跨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 劉潤清,韓寶成.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2] 陳新仁等.語用學與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3] 韓戈玲.外語閱讀教學和文化語境的“點睛”作用.[N].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7).1.,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