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芳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中醫(yī)院普外一科,廣西 欽州 535400)
復方大承氣湯加減結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粘連性腸梗阻28例臨床分析
梁成芳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中醫(yī)院普外一科,廣西 欽州 535400)
目的 探討采用復方大承氣湯加減結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 選擇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2月住院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56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8例,比較胃腸恢復情況。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85.7%,對照組57.1%。結論 復方大承氣湯加減結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粘連性腸梗阻療效滿意,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復方大承氣湯;足三里穴位注射;粘連性腸梗阻
粘連性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病及多發(fā)病[1],常由于腹腔內(nèi)手術、炎癥、創(chuàng)傷、出血、異物等引起,臨床上以腹部手術后引起的粘連性腸梗阻最多見[2],中醫(yī)學認為,粘連性腸梗阻屬于“腹痛”范疇,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大多采用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減壓、對癥支持治療,自2010年9月以來,我科共治療粘連性腸梗阻56例,其中行采用復方大承氣湯加減結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粘連性腸梗阻28例。復方大承氣湯具有通里攻下、行氣活血為主效,足三里穴位注射具有通調(diào)腑氣、緩急止痛功效,與傳統(tǒng)單純西醫(yī)治療28例比較,收到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2月以粘連性腸梗阻56例收入住院病人,其中選擇采用復方大承氣湯加減結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3]為實驗組,年齡18~67歲,男18例,女10例;不完全性梗阻15例,完全性梗13例;手術引起梗阻21例,炎癥性梗7例;發(fā)生于術后三周至六個月13例,發(fā)生于術后六個月以上15例。選擇傳統(tǒng)單純西醫(yī)禁食、胃腸減壓28例為對照組,年齡19~63歲,男15例,女13例,不完全性梗阻17例,完全性梗11例;手術引起梗阻19例,炎癥性梗9例;發(fā)生于術后三周至六個月9例,發(fā)生于術后六個月以上19例。兩組在年齡、性別、梗阻發(fā)生時間、梗阻程度、梗阻性質(zhì)選擇等一般情況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減壓、補液、抗感染及對癥、支持治療,根據(jù)病人情況,補足生理需要量及額外損失量。
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復方大承氣湯加減:厚樸15 g,枳實6 g,赤芍10 g,桃仁10 g,萊服子15 g,木香10 g,烏藥10 g,番瀉葉10 g。惡心明顯者加生姜10 g,藿香15 g;神疲氣短、乏力倦怠者加黨參20 g,云苓20 g,白術20 g。每劑加水500 ml水煎,分兩次口服或行胃管內(nèi)注入(梗阻癥狀較重),每次250 ml,注入中藥后每次夾胃管2~4小時后放開引流,每天1~2劑。術后當天即給予維生素B1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各50 mg,每天兩次,至胃腸功能恢復,腹脹痛癥狀消失。
1.3 觀察指標
胃腸恢復時間(排氣排便)、腹脹痛癥狀消失時間、中轉手術例數(shù)、總治療有效率。
從胃腸恢復時間(排氣排便)、腹脹痛癥狀消失時間、中轉手術例數(shù)、總治療有效率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具有胃腸恢復時間(排氣排便)短,腹脹痛癥狀消失時間短,中轉手術例數(shù)少,總治療有效率高。見表1。
表1 兩組比較
粘連性腸梗阻目前尚無確實可行的治療方法[4]。對于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西醫(yī)多采用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減壓、補液、抗感染及對癥、支持治療,但具有胃腸恢復時間(排氣排便)長,腹脹痛癥狀消失時間長,中轉手術例數(shù)多,總治療有效率低。復方大承氣湯主要作用機理:改善腸道運動及腸血流量,影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并有抗菌和利膽作用,同時還可促進腹腔內(nèi)血液吸收,預防手術后腹腔的粘連,并有利尿、降壓、降血脂等作用[5]、應用中西醫(yī)結合非手術治療腸梗阻,避免再次手術的痛苦,復方大承氣湯能避免粘連性腸梗阻的形成及手術-粘連再手術再粘連的惡性循環(huán)。復方大承氣湯主要功能是:通里攻下,行氣活血。大中醫(yī)方面腸梗阻屬陽明腑實癥,且氣脹明顯者。腸梗阻的治療以通里攻下,行氣活血為主。
本方中厚樸下氣能寬腸行氣化滯除“滿”;枳實破氣行氣散痞除“痞”;赤芍清熱涼血,祛瘀止痛;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萊服子長于消食除脹;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和胃;烏藥順氣止痛,溫腎散寒;番瀉葉結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通過具有通調(diào)腑氣、緩急止痛功效
本組結果顯示,實驗組有效率85.7%,對照組57.1%,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以上結果表明:采用復方大承氣湯加減結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療效滿意,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且方法簡單實用,在各級醫(yī)院均可廣泛開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 宇,劉曉紅.復方大承氣湯治療粘連性腸梗阻58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7,39(1):13-14.
[2] 金萬亮.大承氣湯對腹部術后腸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0,6(5):326.
[3] 朱亞民,寧曉陽,張 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腸梗阻40例[J].吉林中醫(yī)藥,2006,26(5):47.
[4] 何三光.中國外科專家經(jīng)驗文集.沈陽:沈陽出版社.2000,467-471.
[5] 魏 忠.中西醫(yī)結合非手術治療急性腸梗阻120例臨床觀察.新中醫(yī),2002,34(10)41-42.
本文編輯:吳 衛(wèi)
R574.2
B
ISSN.2095-8242.2017.22.43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