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西湖·中國新銳文學獎”從2017年1月啟動,經過近半年的初評,從《西湖》和全國各文學刊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發(fā)表的中短篇小說中選擇了六部進入終評,這六部小說是:舊海棠的中篇《新年》、池上的短篇《無影人》、張玲玲的中篇《平安里》、陸源的短篇《省城雙姝》、孟小書的中篇《猴子紋身》、徐衎的中篇《心經》。經過施戰(zhàn)軍、孟繁華、程永新、林那北、程德培、洪治綱、艾偉等終評委的評選,舊海棠的中篇《新年》、池上的短篇《無影人》、孟小書的中篇《猴子紋身》獲第六屆“西湖·中國新銳文學獎”。2017年7月5日,頒獎在杭州舉行,同時舉辦了第六屆“西湖·中國新銳文學論壇”。本屆論題是:“何為‘傳統(tǒng)文學?”
獲獎作品:
舊海棠《新年》
池 上《無影人》
孟小書《猴子紋身》
(注:排名不分先后)
入圍作品(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舊海棠《新年》(中篇)
池 上《無影人》(短篇)
張玲玲《平安里》(中篇)
陸 源《省城雙姝》(短篇)
孟小書《猴子紋身》(中篇)
徐 衎《心經》(中篇)
評委名單(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馬小淘:《人民文學》編輯部副主任
王 干:《小說選刊》副主編
車槿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文 珍: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
艾 偉:杭州市作協(xié)主席
石一楓:《當代》社長助理
朱小如:原《文學報》評論部主任
吳 玄:《西湖》主編
陳東捷:《十月》主編
林那北:《中篇小說選刊》主編
孟繁華:沈陽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胡殷紅:原中國作協(xié)辦公廳主任
施戰(zhàn)軍:《人民文學》主編
洪治綱: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賀紹俊:沈陽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教授
徐則臣:《人民文學》編輯部主任
黃詠梅:浙江文學院副院長
程永新:《收獲》主編
程德培:評論家
戴 來:作家
魏 微:廣東文學院副院長
授獎辭
舊海棠《新年》
《新年》有某種閱盡滄桑般的蒼涼口吻。一個十七八歲的農村女孩在長輩張羅下茫然地結婚、生子、被拋棄,在別的小說家那里可能足夠敷衍成一篇小說了;而在《新年》里,這只是阿風與蔣健故事開始前的“前情”。耐人尋味的是,在這兩人的情感關系中,阿風始終自居于卑微的地位:她以蔣健的要求為自己的要求,在蔣健婚后依然沉默無望地等待著。是文化傳統(tǒng)對女性“溫柔敦厚”要求的自我內化,還是阿風的自卑造成了這一點?舊海棠意不在解答問題,她敏銳而深入地捕捉到了向現(xiàn)代轉型過程中,某種程度上背負著傳統(tǒng)、又探索自我的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她用蒼涼的口吻講述因長期壓抑而蘊藉的情感,二者的張力讓情感表達隱忍又綿長,特別動人。鑒于上述特點,評委會特授予第六屆“西湖·中國新銳文學獎”。
池上《無影人》
《無影人》中的陳裕民是一個“自我缺失者”。陳裕民的一生可用渾噩形容。在搶劫被抓的一瞬,他似乎發(fā)現(xiàn)做一個罪犯才是他想要的擺脫乏味人生的途徑,但他很快又加以否認——金錢、情欲、暴力,一切都是徒勞。在自我認識的道路上他既沒有熱情,也沒有力量。這不是通常意義上“努力、奮斗”的人生,這是對人生的另一種“發(fā)現(xiàn)”。鑒于上述特點,評委會特授予第六屆“西湖·中國新銳文學獎”。
孟小書《猴子紋身》
這是一篇關于“移情”的小說。小說最出彩的地方是寫出了人心的搖擺游移。男主角在離婚失意的怨憤中意欲強暴過路的女孩,卻在對她的偷窺中一點點重溫戀愛時對前妻的激情,直至像“田螺姑娘”一樣悄悄為女孩收拾房間……而這個“北漂”女孩從對現(xiàn)實的恐懼抑郁,到對一個潛入她住處、為她做這做那的“陌生人”產生好奇,漸漸獲得安全感,直到發(fā)現(xiàn)他便是曾意圖“強暴”的人……小說里,女孩報了警,而當他被帶走,女孩有種“白茫茫大地”般的心情……作者寫人物心理細致自然,心境的遷移既變化多歧又時時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引人思索。作者精心結撰,小說兩個人物的八段敘述,三十余處不同時間節(jié)點的情境轉換,全都銜接得不著痕跡。鑒于上述特點,評委會特授予第六屆“西湖·中國新銳文學獎”。
獲獎感言
舊海棠、池上、孟小書
在小說里演習人的一種
舊海棠:
我喜歡汪曾祺,喜歡他的一些觀點與主張,比方“文學就是人學”,比方“世故而天真”,比方“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外部的”,比方“語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語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養(yǎng)”。
剛好最近我也著迷賈樟柯,之前印象中“他總向國際揭露國家存在的某些問題,總愛拍國家窮鄉(xiāng)僻壤的地方,總離不開煤礦”,因此對他有些小警惕。但有次見他跟日本導演北野武合作,根據鏈接看了他一段訪談,一下子就喜歡上他。如果說李滄東在講述當下的韓國、是枝裕和在講述當下的日本,那么,中國能與之并驅的我想只能是賈樟柯了。他說過一段話,他說:“我覺得電影最主要的觸發(fā)點是發(fā)現(xiàn)一種人物,發(fā)現(xiàn)一種生存狀態(tài),發(fā)現(xiàn)一種情境中的獨特的、熒幕上文學中未曾描述過跟關注過的人物。”
賈樟柯也寫小說,我找來他的小說看過,他是太懂文學了,他說電影的這句話拿來說小說一點也不會顯得外行。
賈樟柯也好,汪曾祺也好,說是發(fā)現(xiàn)一種人物也好,說文學就是人學也好,其實都在說一個作者應該具備對時代觀察的能力,對生活了知的能力,對生命體悟的能力,以及對命運理解的能力。
我現(xiàn)在是一個十歲孩子的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些年我?guī)缀跏菑念^成長了一回,我以前的是非觀很強,對錯要分明?,F(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對與錯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用了什么方式。對錯是人類社會往前走發(fā)明的一種稱之為“文明”的產物,是方便劃分人群與方便社會管理的。相當于你要玩一種叫作文明社會的游戲你就得遵守它的規(guī)矩。這個規(guī)矩也叫制度,也叫法律,也叫道德,又或者說叫其他的什么。但實際上,這樣的規(guī)矩在人類社會中的一些時候是失效的,并不對應人們在特定情況下內心的需要、思維和感受,這時我們就需要重新思考和打量我們身處的情境,如何以妥帖之思以妥帖之情來關照我們的情感。在文學中這種關照可能會使人物的行為脫離“規(guī)矩”,脫離是非對錯,形成與現(xiàn)實社會不那么統(tǒng)一的人物形象。但這正是文學應該來擔當?shù)?,使各種規(guī)矩下遭受苦難的人們一時擁有可以喘息的機會。因而當我們在小說里發(fā)現(xiàn)了這個就相當于發(fā)現(xiàn)了一種人物,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存狀態(tài),發(fā)現(xiàn)了一種情境中可以樹立起來的人物形象。endprint
但即使這樣,我們在小說中書寫這個人物的對錯時參照的依舊是現(xiàn)實社會的倫理,所以小說中的人物不管怎么發(fā)展,它最終也沒能擺脫現(xiàn)實,它依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與現(xiàn)實并行,又在并行中嘗試脫離與停駐。這個“脫離與停駐”也是產生另一種“是非”的可能。說到這里我們再回頭看汪曾祺的話說文學就是人學,心里一下子就欣慰了,一種對應與清明的欣慰。“文學就是人學”這句話也沒有看上去的那么簡單了,除了參透現(xiàn)實生活的人學,還要理解現(xiàn)實之外可能有的人學。這時的人是原始之人,是是非之外的人,是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矩”中有效與失效的人。
感謝《西湖》雜志給我這個新銳獎,我1979年出生的,你們不嫌棄一個將近40歲的人來做新銳,我也蠻不嫌棄的,不以年紀論新銳真的還蠻鼓勵人的,好像在說寫作什么時候都不會晚,這是一種最可貴的辦刊精神?!缎履辍肥俏覍W習小說寫作中的第一個中篇,是摸索中的一個不完滿的產物,感謝各位評委給我這個鼓勵。這里還應該感謝為這篇小說寫評論文章《惜人如惜物》的王繼軍老師。在這篇評論中他把我和汪曾祺前輩來比了,把說了“文學就是人學”大徹大悟的汪曾祺有的“惜物”之心來襯托我這一個魯莽之輩了。王繼軍老師這樣來抬高我,也是對我的一種鼓勵,希望這篇評論中說我好的部分是十年后的我、是二十年后的我能做到的。
繼續(xù)寫,繼續(xù)愛
池上:
大家上午好。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寫作者,最初的寫作,完全只是一種個人情緒的宣泄。當時的我,是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類似于一只初生牛犢,僅憑著一股熱情和蠻力死命地往前沖。慢慢地,當我接觸到了更多的寫作者,閱讀到了更多的經典作品,我才驚覺,原來寫小說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是的,如果把寫作比作一個窄門,那么身處現(xiàn)在這個時代,這道窄門只會比過去更窄,更難進入。一方面,那么多的經典高峰立在那里,那么多的文學思潮一浪接一浪地過去,留給我們可創(chuàng)新的空間實在是越來越小。另一方面,我們所處的時代使得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莫大的難題,即經驗的同質化。
馬爾克斯曾在《番石榴飄香》里提到:“拉丁美洲的日常生活里充滿了奇特的事物。不管是蕾梅黛絲飛上天空,還是黃蝴蝶纏著馬烏里肖·巴比倫,都有著現(xiàn)實根據?!睋Q言之,我們所說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在他看來不過是他所生活的拉丁美洲帶給他的特殊經驗。再反觀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二月,全世界的人都在過情人節(jié);十一月,是萬圣節(jié);十二月,則是圣誕節(jié)。不管何時何地發(fā)生了何事,下一秒鐘,它也許就會被發(fā)到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網絡上,為所有人知曉。從表面上看,我們的信息似乎是更加豐富、蕪雜了,但同時,我們也是在越來越趨于同一。同樣的生活,同樣的題材,我們又怎么寫出屬于自己特質的小說呢?
《無影人》這個小說大體上就是在這樣一個狀況下寫出來的。在寫這個小說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被前面這個問題困擾著,無從下筆。有一天,我的外甥女告訴我,她在路上撞見了一個人。那個人披著件軍大袍,腳上著一雙套鞋,滿臉胡須,簡直像是從六十年代穿越過來的。起先,她還和同伴一起對那人指指點點,后來,她覺出不對勁了。因為那個人不是別人,恰恰是她的舅公,我的伯伯。她感到了莫大的屈辱,拉起同伴就往反方向走,生怕遭到同伴的恥笑。
誠然,恥笑是正常的。我這個伯伯年輕時不好好工作,也不結婚,一個人生活在一間很小的房子里。我曾不止一次聽到大人談起他,說,他是活該。又或者,連講也不講,只一個鄙夷的眼神,便表明了立場。我還想到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無一不是要努力,上進,活出個人樣來。這當然是一種生活方式,可難道就沒有別的了嗎?我記起我曾去看過他一次。在那間黑黑的小屋子里,他和我討論了關于這個社會的一些想法。我既訝異于他的記憶力,更訝異于他竟然有這樣獨到的見解?;蛟S,一切并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也就是那時,我決定要寫他。
在寫這篇小說的過程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因為要寫一個過去我所不屑的人,要去除掉女性作家的身份,但我最后還是將它完成了。我不能說他有多完美,但是于我而言,我是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然后,長出屬于他自己的骨骼,血肉,還有經脈。
也就在完成這個小說的同時,我很清楚之前的種種糾結已然不攻自破。因為寫本身就是最好的方式,還因為寫什么固然重要,但真摯的,觸動到你最最敏銳的那根神經的情感,永遠是第一位的。
最后,再次感謝杭州市文聯(lián),《西湖》雜志社,還有在場的各位老師,朋友,而感謝的最好方式就是繼續(xù)寫,繼續(xù)愛。
欄目中的現(xiàn)實主義
孟小書: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杭州市文聯(lián),感謝《西湖》雜志、以及各位師友。這是我寫作以來獲得的第一個有關文學的獎項,對我這個業(yè)余寫作者來說是莫大的鼓勵。我曾經十分痛恨寫作、甚至痛恨文學,覺得那些毫無用處。這源于上小學時,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有關放風箏的作文。父親帶著我跑了三個小時,可風箏仍未放起,于是我便寫了一篇關于風箏沒有放起來的作文。老師讓我重寫,原因是風箏必須要放起來。從這以后我便不會寫了作文。我開始排斥起文字??墒窃诼L而寂寞的留學期間,我突然發(fā)現(xiàn)人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重要,我開始讀書和嘗試寫作。2014年,《西湖》雜志發(fā)表了我的一篇不成熟的小說,令我感動至今。
《猴子紋身》這篇小說源于《法治中國60分》中的一起犯罪案例,一名男子在街上突襲一名女子,企圖實施強暴??蓮漠嬅嫔峡梢钥闯?,那名男子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他的行動是沒有計劃性的。我推想,這一切的背后也許有它自己的故事。于是便有了這篇小說。小說中的男主人公以偷窺的方式來填補自己生活中的空虛與寂寞,偷窺使他對生活又有了另一種期許。而當女主人公發(fā)現(xiàn)自己被偷窺時,她除了恐懼還感到了一絲的欣慰,似乎找到了存在的意義。當女主人公沉浸在這一切看似是粉紅的光團中時,她發(fā)現(xiàn)那個一直“關懷”自己的男人,居然是當初企圖強暴自己的人,世界再次陷入一片黑暗。小說的初衷是想借助這二人來闡釋都市生活中的困境與無助感。而當下的這些問題與困境是光怪陸離的,作為一個年輕的、沒有過多社會經驗的寫作者來說,無法對它們做出更深刻的闡釋。
《西湖》雜志多年致力于培養(yǎng)年輕作家,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在各位師友的批評和鼓勵下,我會繼續(xù)努力寫作,來回報這份知遇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