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魏微打電話,不能用“喂”打頭,不然就變成了“喂喂喂”,感覺很急促,似乎發(fā)生了緊要的事。
我們的通話經(jīng)常是這樣開始的:
哎,魏微。
哎,戴來。
挺好的?
挺好的。你在干什么?
什么也沒干。正在想是不是該干點什么。這么想想,一個上午就過去了。
你可真夠無聊的。
你呢?你在干什么?
我也是什么也沒干。
挺好。這樣挺好。望保持!
神經(jīng)??!
我朋友不多,一個行當里的朋友就更少了,不是我挑剔,性格使然。
第一次見魏微是2002年的春天,北京。我倆都是性格內(nèi)向容易羞澀的人,不會主動和陌生人講話。區(qū)別在于,她看上去的確羞澀內(nèi)向。那一次見面,我們總共沒說幾句話,就那三兩句也是被別人張羅著說的。這是魏微。我覺得耳熟,心里想,應該不是那個中學課本里的魏巍。你好!你好!倆人相視一笑,然后就沒了下文。旁邊的人又補了一句,她也是江蘇人。江蘇哪里?淮安。哦,淮揚菜好吃的。這差不多就是那天我倆所有的對話。當時飯桌上有一條死樣怪氣的鱸魚,翻著渾濁的白眼,一副死得很冤屈的樣子。它或許也在怪怨廚師,它都離世這么久了,竟然還敢清蒸。魏微也在看那條魚。天哪,她的眼睛真大啊。
小時候背古詩詞,因為偷懶,還老出錯,不知道挨了大人多少罵。唯獨對那些頌贊美食的,天生有興趣,背得快,而且準確。最早淮安就是在詩詞里以美食的形式一盤盤端到我面前的。一句“淮白美無度,山丹開欲然”讓我知道了淮安有美味的白魚。詩人也調(diào)皮,不說怎么個好吃法,好吃到何種程度,反正美味到無邊。同時,那個老饕餮蘇東坡還在一旁哼哼唧唧添油加醋地表達對白魚的思念,“三年京國厭藜蒿,長羨淮魚壓楚糟”,反正——反正你就流著口水想象去吧。
還有那個淮安籍的枚乘,他把自己的憂慮和苦口婆心揉巴揉巴烹調(diào)成了《七發(fā)》,說是勸諫楚太子不要沉溺于享樂,在我讀來,其中的“飲食”和“游宴”簡直是一份淮揚食單。里面羅列的食材和烹調(diào)手法,足以讓人邊讀邊咂吧嘴。因此后來每每想起淮安,我都會條件反射地舌下生津,饞蟲鬧騰。
扯遠了,我想說的是吃著美無度的淮白魚長大的魏微一定和我一樣看不上這條魚。那一刻,客居北京的魏微應該和蘇東坡有同感吧。
我們是怎么熟悉起來的,我想不起來了。大概是后來見面的次數(shù)多了,互相不反感,就如包辦婚姻一樣,雖然沒有感情基礎(chǔ),生活久了也培養(yǎng)出了情感。我內(nèi)心是排斥自來熟的人的,也不相信一見如故,和你一見如故的人通常還有許多一見如故。一見如故,很多時候只是一種有目的地迅速拉近距離的說法。我對不善言辭的人容易生出同病相憐的好感,兩個病人在一起,至少可以聊聊各自的病情吧,然后從自身的經(jīng)驗出發(fā),給對方開出一帖無用的藥方。
魏微是我熟識的人中唯一一個姓魏的。魏這個姓給人的感覺很大氣,讓人想到魏國,離現(xiàn)在年代很遠了,再有就是很有力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這么熟的朋友,沒有正經(jīng)地白紙黑字地夸過,有點像我二十歲之前沒有正經(jīng)逛過蘇州園林,總覺得那就是家門口的景致,想去,隨時就去了,有的是機會,不太當回事。我經(jīng)常會在別人談到魏微時夸她,就像是自家的孩子,怎么看都是喜歡的,也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勺约业暮⒆涌偛缓靡馑贾鲃涌?,就算別人夸,也要裝模作樣地謙虛上一番。對魏微,我是可以不吝嗇溢美之詞的。其實夸來夸去,就是一句,她人挺好的。魏微沉靜、踏實、樸實,身上沒有女作家身上的通病。我這么說,別的女作家會不快,好在我也是女作家,這一棍子也是打向我自己的。
在我看來,魏微是個認真的人,待人處事內(nèi)心有原則,有時候近乎較真,而且她經(jīng)常把原則戴在臉上。我不贊成她這樣做,但我喜歡她這樣做。
魏微是我的朋友,有時候也像我的老師,她會叮囑,好好寫東西,別貪玩了。老師,我從小就怕的,所以口頭上的認錯檢討總是深刻而及時的。偶爾我也會像犟嘴的孩子反問,你呢,最近寫東西了嗎?好像這樣就能抵消掉部分自己的錯誤。如果真是老師,這時候會呵斥,你先管好你自己。魏老師呢,一般也就,呵呵,呵呵。
魏微有時候也像我的學生,那是她老人家電腦出現(xiàn)問題了。我十分享受當她老師的感覺,有時候會故意把問題說嚴重一點,如此這般才能顯得老師水平高嘛,可惜這樣的機會不多。
魏微有時候還像我的家長,面對一個不明事理的孩子,無奈又憐惜。她會說,你啊,你啊,這么多年過去了,沒一點長進。她這么說,我一點不往心里去,還挺愛聽的,甚至故意做出一點更不懂事的舉動來印證她的說法。
是啊,這么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的魏微看上去已經(jīng)不那么羞澀內(nèi)向了,如果場面上需要她發(fā)言,她也是能對付著說的,甚至還能騰出精力來調(diào)動別人說兩句。
在我心里,魏微是一個溫暖的朋友,也是一個出門在外的家人,雖然見面的次數(shù)很少,平均大概是一年一次,和董永七仙女那兩口子見面一個頻率,但不固定。見面的那幾天我們總是過得很濃縮,突擊聊天喝酒,然后稀釋一下,無聊的時候拿出來回味回味。有時候我會想,老朋友就是用來牽掛和想念的,無需刻意見面聯(lián)系,放在心里,想想就挺好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