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芝
摘要: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中處于關鍵時期,新課改十分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化學教學也面臨各式各樣的教學任務。但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的是,化學教學的內容較為繁復枯燥,學生不易提起學習興趣。化學學科知識在初中教學階段又屬于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緊密結構,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時要打起精神學習而不能掉隊,一旦掉隊就容易無法跟上后面緊湊的化學學習。但初中階段的學生在進行學科學習時,多數(shù)情況下都依賴學習興趣。這就對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與其他學科教師不同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興趣,防止學生掉隊。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習興趣;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5-040-1
從理論上講,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時就會投入較多精力,并表現(xiàn)出一定的迷戀性心理傾向。初中化學與其他學科有一處不同在于,其他學科學生至少有兩年的學習基礎,而化學則是初三才添加的學科,又承擔了為高中知識奠基的任務,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化學時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克服初次接觸化學的困難。加之化學在中考所占據的比值較低,學生在學習時受阻的情況下易對化學學習產生放棄的心理。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一、采用探究教學,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對于青春期的學生而言,其在生理上處于叛逆期,教師對其進行理論灌輸型教學容易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從而降低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時,可以采用探究型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與學生產生積極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新課改對初中化學的教學要求不滿足于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化學知識,學生還應掌握一定科學探究能力與科學素養(yǎng),同時這也是理科教學與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探究型的教學形式不僅是可行的,而且也適應了實際教學的需要。我在教學時就利用了化學實驗的直觀性、生動性與變化性的特點來達到探究教學的目的。如我在教學化學元素時,與學生共同進行了一個基本實驗來證明紙張中具備碳元素與氫元素。在探究中,我引導下學生經過了提出問題、設置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搜集證據、得出結論等一系列實驗探究過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告知了學生化學一般化的學習模式。這種探究學習過程使學生收獲很大,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
二、利用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化學學科的教學與物理學科教學相仿,都是要經過實驗來論證理論知識的正確與否,同時化學實驗也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對于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現(xiàn)象,往往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興趣盎然的觀察能活躍學生的思想,形成積極思考的氛圍,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化學知識。如我在緒言課中,一開始做了一個魔棒點燈實驗:即用準備好的高錳酸鉀放入表面皿中,再滴入3~4滴濃硫酸,攪拌均勻,用玻璃棒蘸取此混合物,去碰酒精燈芯,燈便點著了。學生第一次目睹如此奇妙的變化,無不驚嘆,對化學這門新課的興趣一下被激發(fā)起來。學生一個個睜大了好奇的雙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課內容。這樣緊緊地扣住了學生的心弦,效果當然要比平鋪直敘好得多。又如在講氧氣的鑒別時,我沒有先講鑒別方法,而是用一個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進兩個集氣瓶中,讓學生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得出鑒別氧氣的方法。再如在講實驗室制氫氣是用鋅而不是用鎂或鐵的原因時,我增加了一個演示實驗:分別用鋅、鎂、鐵三種金屬與稀硫酸反應,讓學生觀察三種反應現(xiàn)象有何不同,再由學生總結出為何不用鎂、鐵而用鋅的原因。這也為學生以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打下了基礎。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化學知識與生產實際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lián)系,現(xiàn)代物質文明的提高都離不開化學科學作出的貢獻,我十分注意把教學內容與生產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體驗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和用途,從而培養(yǎng)熱愛化學的興趣。如,我會在課堂上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面團中加入發(fā)酵粉后制得的面包為什么會疏松多孔;液化石油氣為什么能在空氣中燃燒;家庭燃燒木柴時為什么架空既省柴而火又更旺等等。再如,講了酸性、堿性之后,指導學生去測定本地土壤、水樣的酸堿性;講了有機物的知識后,指導學生去學會鑒別羊毛衫的真與假等等。通過實驗觀察和一些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思考,迫使學生對學習化學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又如,在講授“氧氫化鈣的性質”時,我最后在黑板上寫出Ca(OH)2+Na2CO3=CaCO3↓+2NaOH這個化學反應式,并說明:這就是工業(yè)上制造氫氧化鈉的反應原理。我要求學生進行補充練習:若以這些比較多的石灰石和碳酸鈉為原料,從節(jié)省經濟出發(fā),要經過那幾步化學反應?寫出各步的化學方程式。通過練習,同學們牢固掌握Ca(OH)2的化學性質,并復習了燒生石灰的反應原理,對這些反應在工農業(yè)上的應用也有了難忘的印象。這不僅加強了學生化學知識的邏輯性,而且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介紹其應有的廣泛性,使同學們學習化學的勁頭更大。
綜上所述,不論采用何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及方式,教師的目的都是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動腦筋,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精心設計出各種教學形式,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化學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進而喜愛化學學科,為學好化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苑振忠.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5).
[2]李業(yè)孔.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09(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