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商業(yè)電影市場的不斷發(fā)展,宏大的場景、曲折的故事成為制作者吸引觀眾的兩大法寶。其中懸疑推理小說就以縝密的邏輯推理,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進入制作者的視野,東野圭吾的懸疑推理小說更是成為IP創(chuàng)作中的熱門。《白夜行》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更是被多個國家翻拍。隨著蘇有朋導演《嫌疑人X的獻身》在清明檔上映,更是引發(fā)了觀眾對于本土化改編的討論。本文旨在通過對人物設定、選角、情節(jié)設置等方面的比較,探尋中、日、韓三版的本土改編情況,也力圖對當下IP熱、改編熱的現(xiàn)象作出探討與反思。
【關鍵詞】《嫌疑人X的獻身》;電影改編;本土語境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95-02
《嫌疑人X的獻身》是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一部作品,作家憑其拿到了日本文壇價值最高的直木獎,小說憑借精巧的設計、巨大的情感沖擊獲得全世界的矚目。小說也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話劇等多個版本。跨界導演蘇有朋在清明檔推出了中國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在上映的21天中取得了票房破4億的不俗成績,證明了中小成本類型片在中國的市場??v觀中、日、韓三國的影視改編,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本土特色。
一、人物設置與演員選取
(一)圖解海報
好的劇本是影片成功的起點。憑著原著精彩縝密的故事,三個國家在保留基本情節(jié)的基礎上都作出了相應改編。首先在人物的設置上,三個國家都根據(jù)自身特點做了改變,從電影宣傳海報中就可以窺見一斑。日版的宣傳海報正中是天才物理學家湯川(福山雅治飾)和女警察內(nèi)海薰(柴崎幸飾),左邊是數(shù)學怪人石神哲哉(堤真一飾),右邊是警察和女主人公花岡靖子。女警察是原著中沒有的角色,通過加入一個感性的女性角色,反襯出男性角色之間的理性較量,作為啟發(fā)湯川不斷思考探尋真相的刺激,也彌補了劇中女性角色過于勢單力薄的缺陷。韓國的宣傳海報上則把數(shù)學怪人金石固(柳 范)放在正中,在他左前方的是女主角白花善,后方的是警察鄭警官(趙震雄飾)扭身回望。在韓國版的《嫌疑人X》中,物理學家與警察合二為一,可見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發(fā)展和與警察的智斗成為影片的賣點。這樣的改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學智力的角力程度,但增加了韓國電影一貫擅長的細膩的感情表達,屬于優(yōu)勢的發(fā)揮。中國版的海報上,物理天才唐川(王凱飾)與中學教師石泓各占海報兩端,意在突出兩人的對抗戲份。三張海報除了展現(xiàn)基本的人物設定外,不約而同使用的是凝視的角度,通過一種略帶焦慮的對觀眾的凝視,增添緊張、懸疑的氣氛。
(二)演員表演
在演員的選角上,導演都考慮到了電影的觀賞特點。原著中的石神“體型矮壯,臉也很圓、很大,可是眼睛卻細得像條縫。頭發(fā)短而稀薄”①,在電影中都做了些許改變,日版堤真一帶著日本宅男特有的神色,表情麻木,充滿憊態(tài),臉上寫滿不被理解的無奈與痛苦;韓版柳 范則是架著一副黑框眼鏡,表情木訥,眼神飄忽;中版的張魯一面部始終處于緊繃狀態(tài),自卑隱忍的人物性格也被展現(xiàn)和淋漓盡致。三人的形象一改原著中的人物相貌,身形瘦削,走路佝僂,增添了人物一絲不被關注、不自信的特點。在另一主人公的選取上,日版的福山雅治優(yōu)雅、自傲,中版的王凱也是成熟穩(wěn)重,兩個人都把湯川那種發(fā)展順風順水的天才優(yōu)越屬性展現(xiàn)得十分到位。韓版的電影中沒有湯川這個角色,而是把一些睿智、機敏的人物屬性放在了警察角色上,趙震雄作為警察的飾演者,一臉正氣又不乏韓國警察的一絲痞氣,和韓國影片中警察的形象也極為貼合。
二、情節(jié)設置與結局演繹
(一)情節(jié)展現(xiàn)
東野圭吾以精巧細致的本格推理成為日本懸疑推理小說家中炙手可熱的人物。本格推理手法是讓讀者與偵探站在同一個平面上,擁有相同的數(shù)量線索,隨故事的進展一步步揭開謎題。在小說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靖子的殺人全程,石神幫其脫罪掩蓋,敘事的順序就是時間線的順序。讀者作為已知視角,始終抱著石神如何能夠完美躲開查證的疑問。在最后殺人手法揭露,讀者發(fā)現(xiàn)他為了幫靖子脫罪,殺害了一個無辜的流浪漢,制造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在咋舌的同時更加深刻體會出石神對靖子深沉的愛與犧牲,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共鳴。
在情節(jié)的設置上,韓日版都保持了原有的故事架構,在影片的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殺人過程,觀眾作為石神和靖子的認同者一步步進入石神的羅網(wǎng)中,在揭示真相時,觀眾驚嘆于石神布下的精密羅網(wǎng)的同時,也震撼于石神近似于自毀的生活哲學。中版沒有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而是在傅堅強行進門后戛然而止,繼而發(fā)現(xiàn)尸體,在通過破案鎖定嫌疑人的過程中,讓陳靖的回憶還原當時的殺人場景,再逐步敘述石掩蓋罪行的方法。這樣的設置照顧到了一些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增加了影片的一些懸疑成分,但是結尾的情感力量由于鋪墊位置的改變,稍顯不足。
在兩位主人公抓鋪前的交流段落上,中日兩版都選取了爬山這個充滿隱喻含義的情節(jié)進行暗示。日版中兩人在暴風雪中艱難爬行,攀登的過程更像數(shù)學研究的過程,對人物性格有很好的對照。中版兩人則是在幽靜的山中攀登,看似從容自然,實則暗流洶涌。導演在兩人交談中插入水中打旋的樹葉的空鏡頭,來表現(xiàn)主人公的內(nèi)心困境。韓版則沒有采用登山這一意象,而是安排石這個角色潛水,通過拍攝在水底的人物來展現(xiàn)其孤獨的心境。
(二)結局演繹
結局是小說中的情感高潮點。在結局的表現(xiàn)上,日版堤真一飾演的石神通過長鏡頭展現(xiàn)出“嘔出靈魂”的悲苦與無奈。一束暖光照在他的臉上,他平和地笑著,以為這一切都畫上句號時,看到前來自首的靖子,臉色一變,色調(diào)轉冷,跪地一遍遍地問著“為什么”。自己苦心營造的“騙局”被打破,日式的自毀哲學升華至最高潮,只剩下嘶吼和嚎啕。中版和日版采取了差不多的表現(xiàn)方式,陽光灑進監(jiān)獄的柵欄,石泓轉身看到了前來自首的陳靖,震驚和不解寫在他的臉上,嗚咽著問出“為什么”,兩人漸漸化作背景,唐川慢慢走向遠方。較之日版,情感的爆發(fā)力稍弱。而韓版在結局的演繹上,與前兩者均有不同,在石固被送上囚車之后,女主哭泣著拍打車窗反復說著對不起,車子緩緩向遠處駛去,女主在原地哭泣,石固在車里默默流淚,充斥著悲情氣氛。endprint
三、本土語境
三國之所以做出不同程度的改編,究其根源,是由于文化語境的不同。三部電影都力圖通過符合本土語境的改編方式來演繹故事,吸引觀眾。日版的改編最適應小說的本土氣質(zhì)。日本是一個秩序性很強的國家,國民素質(zhì)較高,社會制度、法律法規(guī)都比較健全。日本人自我約束能力非常強,不喜麻煩他人,喜歡集體行動,集權威、集團主義與封閉又協(xié)調(diào)的矛盾意識于一身。所以石神的性格設定,靖子在接受石神幫助后對石神的關照都很容易理解。包括影片最后石神的獻身,更是一種回報,一種自我的哲學,人物行為與社會語境緊密貼合。日版電影在電視劇版大獲成功后,對電影情節(jié)的改編更加注重,還原日本獨特的國民氣質(zhì)。
韓國是一個非常注重“血緣、家族”的民族,所以人物關系改成小姨、外甥女的設定也合乎情理。韓版增加了很多感情戲份,女主寫便簽來答謝石固,發(fā)覺石固對其的跟蹤窺視后更是敲門主動要求“獻身”,在結尾的追車段落也盡顯苦情,將韓國影片一貫以來的煽情手法運用到極致。韓國十分注重自己的文化軟實力,注重細節(jié)的把握和感情的深入,韓劇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興盛更讓“韓流”越走越遠。韓版電影在改編的時候,更是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長處,對于故事細節(jié)的處理更加煽情化。
中版在環(huán)境設計和人物行為上也有琢磨,努力讓故事整體中國化。首先在取景上選取哈爾濱這個帶有陰冷氣質(zhì)的城市進行拍攝,營造一種懸疑的氛圍。石泓每天會經(jīng)過大橋下,有成群的乞丐,形色匆匆的人群,跳廣場舞的大媽,都是原汁原味中國生活圖景。石泓從隱忍到對學生的疾言厲色也符合當下某些中學教師的設定。包括最后石泓為了引起警方的注意,偷走了儀器準備攻擊唐川。很多觀眾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主人公沉穩(wěn)縝密的性格設定,但是通過這樣的改編,增加了一定的懸疑成分,也將當下人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行為復合進人物行動中。
三部影片的取景都選在都市的一隅,凸顯邊緣人物在都市角落中的生活圖景,具有現(xiàn)實意義。尤其是對流浪漢生活的刻劃,三部影片都著重筆墨進行敘述,他們生活在陰暗的甬道中,生活在臟亂的大橋下,再現(xiàn)了小說中關于“無為時間、無用的時間齒輪”的描寫,也是都市下的本土化文化主體遭遇的全球化侵蝕的一個縮影。正是由于對于本土文化主體的細致把握,影片主人公的所作所為也能夠產(chǎn)生巨大的情感共鳴,尋求觀眾文化情感的認同。
四、結語
三者的改編,可以說是各有特色。在改編東野圭吾的小說時,作家要求劇本要經(jīng)過本人確認,其次是要改編得與已改編版本不同。蘇有朋在取得翻拍版權后,前后磨合劇本達35版,耗時11個月才敲定最后劇本。原著的強力支撐和精心的改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劇作的成功。在評分上,可以看出較蘇導上一部翻拍的《左耳》有一定的提高。不過敘事順序的改變多少讓最后的情感沖擊力減弱,男主人公的惺惺相惜更是成為觀眾詬病的“惡意賣腐”,帶有日本特質(zhì)的男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在改編后仍與中國當下社會格格不入。不過總體來說,對推理探案亞類型的引入具有啟發(fā)性。蘇導關注到了本土的文化需求,拓展了華語電影的類型和創(chuàng)意空間。在當下懸疑、推理甚至各種IP橫飛的時代,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突圍。不過在各種翻拍改編的年代,保持原創(chuàng)能力更是中國電影制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注釋:
①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M].劉子倩譯.南海出版社,2010:3.
參考文獻:
[1]黃望莉.《嫌疑人 X 的獻身》:中國電影“迷茫期”中的微光[N].中國電影報,2017-4-6(002).
[2]許波.《嫌疑人 X 的獻身》:高智商對決下的情、理、法[N].中國電影報,2017-4-12(007).
[3]武松靜.電影視角下的文化比較——以《嫌疑人X的獻身》為藍本[J].北方文學,2017(3).
作者簡介:
龐丹青(1993-),女,山東聊城人,碩士,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