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劉峻
摘 要:根據(jù)3E-PLUS岸橋運輸及安裝特點,對岸橋整體運輸輔助工裝件強度校核,證明超大軌距岸橋應用輔助工裝件整機運輸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并且經(jīng)過了實際工程項目的驗證,為今后類似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3E-PLUS岸橋;輔助工裝;整機運輸;海運工況;有限元;強度
中圖分類號:U6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8-0048-03
1 概述
隨著世界貿(mào)易的日趨繁榮,航運業(yè)也蓬勃發(fā)展起來。作為航運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集裝箱航運的發(fā)展尤為迅速。上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的超巴拿馬級集裝箱船,極大地提高了集裝箱航運的運載量和效率,并引發(fā)了一系列相關配套碼頭、港口機械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熱潮。
隨著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進入21世紀以來,集裝箱運輸船只的建造規(guī)格變得越來越大,使得碼頭岸橋也需要不斷提高性能,以滿足此類運輸船的裝卸需要。由于常規(guī)的岸橋軌距小、前升距短,已經(jīng)無法勝任此類超大型集裝箱運輸船的裝卸工作,岸橋的大型化發(fā)展已是大勢所趨。
此次公司為阿聯(lián)酋迪拜DPW用戶建造的3E-PLUS超大型岸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軌距最寬、大梁最長、高度最高、吊重量最大的岸橋設備,該機型起升高度可達54米,前伸距為80米,后伸距為29米,軌距50米,雙吊具下最大起重量為120噸。該岸橋整機重量2600多噸,重心高度為47.3米。 從各項性能參數(shù)上來看,3E-PLUS超大型岸橋無疑是當今世界上岸橋中的巨無霸。
公司特種運輸船隊中型寬最大的運輸船的型寬僅為44米,無法滿足50米軌距岸橋直接裝載的條件,為此我們研究了岸橋輔助工裝整機運輸技術。
2 岸橋輔助工裝設計
2.1 設計難點和要點
3E-PLUS超大型岸橋作為近年來罕見的超長軌距岸橋,50米軌距的長度較公司型寬最大的運輸船的44米型寬還長6米。為了能使海陸側均能購落在運輸船甲板上,需要將岸橋的軌距縮短至少10米以上。
3E-PLUS超大型岸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重,整機重量達到2600多噸,使輔助支腿要需要堅固以滿足巨大的腿壓載荷下的滾裝要求,并能夠承受海運工況下的加速度作用力的影響,同時輔助支腿的布局還要兼顧滾裝滾卸時的便利性。
經(jīng)計算,當岸橋軌距縮小為36米后,輔助支腿側受力達1600多噸,如用公司自有的400噸臺車承載,常規(guī)的4部臺車布局顯然無法滿足發(fā)運要求。為了在滿足發(fā)運要求的前提下,同時盡可能減少工裝的用量,經(jīng)過反復研究計算,設計出了“海四陸六”的臺車布置方式,即海側仍舊沿用4部400噸臺車的常規(guī)布局,而輔助支腿側調(diào)整為6部400噸液壓臺車,并且有針對性地設計輔助平衡梁的臺車安裝位置,使輔助支腿側的4部臺車的卸船軌道與海側臺車共軌。這不僅大大降低了每部臺車的承載輪壓,而且還大幅度減少了卸船工裝用量和裝卸船期間鋪排軌道的工作量,如圖1。
綜上,根據(jù)該類岸橋的上述特點,結合公司現(xiàn)有運輸船舶參數(shù),以及岸橋自身重心位置等數(shù)據(jù)。首先,在岸橋聯(lián)系橫梁下設計輔助支腿及其附屬支撐結構;其次,拆除岸橋陸側大車行走,使岸橋軌距“縮減”為36米(參考運輸船型寬44m,預留海綁空間),從而實現(xiàn)整機運輸?shù)哪康?。輔助工裝主要包括輔助支腿、輔助平衡梁、水平支撐、輔助支腿與立柱連接斜撐等。
3 海況分析
3.1 海運加速度計算(波浪作用)
從波浪數(shù)據(jù)庫中取出運輸航線在實際運輸時間段的最大浪高值,然后,結合岸橋整機運輸裝載情況,利用裝載儀、海運工況計算等相關軟件,得出運輸船航行過程中岸橋的海運加速度方程。
取值條件:1/1000加速度最大平均值,6米有義波高;風速26m/S,波浪譜峰周期8.8~13.4秒;H:軌道踏面以上距離,單位:米。
3.2 風力作用計算
采用估算方法計算風力荷載,并轉化為加速度值。參數(shù):設計風速26m/s,風壓計算經(jīng)驗公式V2/1600,迎風系數(shù)取1.1,根據(jù)設計資料得到迎風面積:平行大車方向-1707m2、垂直大車方向-2364m2,風力作用高度52m。
根據(jù)計算平行大車方向風力79.4t,垂直大車方向109.9t,加載時,風力方向與波浪同向。
4 有限元校核分析
4.1 坐標系
X-船舶縱向;Y-船舶橫向;Z-垂向。
4.2 海運工況設計
將風力轉化為加速度形式。同時對波浪加速度計算結果進行轉化,由線性方程形式轉化為線加速度+角加速度形式。然后,根據(jù)載荷作用方向對整機運輸海況進行工況設計,如表2:4.3 有限元模型
本文采用ANSYS軟件對海運岸橋進行結構計算。其中,建模中用到了BEAM188,MPC184,LINK180,MASS21等單元,模型中進行了必要的簡化等效。對于岸橋上部結構,采用了質(zhì)量點等效方式,結構模型如下:
4.4 校核標準
材質(zhì):Q345b,許用應力如表3。
4.5 整體應力計算結果
對六種工況分別進行了有限元分析,計算結果匯總如下:
由表4可知: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橫浪狀態(tài),最大應力127.7Mpa小于許用應力295.5Mpa,滿足要求。
4.6 局部構件分析
4.6.1 輔助工裝
輔助工裝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橫浪狀態(tài),如圖6。整體應力在許用應力范圍內(nèi),且有一定的安全系數(shù),符合運輸海況要求。
4.6.2 海運綁扎撐桿
海綁撐桿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橫浪狀態(tài),如圖7。整體應力在許用應力范圍內(nèi),符合運輸海況要求,且有進一步優(yōu)化的空間。
4.6.3 輔助工裝與聯(lián)系橫梁連接處
基于以往安裝輔助支腿的現(xiàn)場經(jīng)驗,此次方案設計時著重將連接處均為法蘭面連接,在卸船卸船將輔助支腿拆除后,可運回基地安裝在后續(xù)航次的同類岸橋上,如此重復循環(huán)使用,在最大程度上節(jié)約了項目的工裝成本。
如圖8所示,輔助工裝與聯(lián)系橫梁采用法蘭和抗剪塊結合的連接方式,從計算數(shù)據(jù)中取出該處節(jié)點最大橫梁力(抗剪塊方向)為95.04t,由同方向兩塊抗剪塊分擔,每塊抗剪塊抵抗約47.52噸的力,經(jīng)校核,抗剪塊、焊縫均滿足設計要求。
5 結論
根據(jù)各類輔助工裝設計方案的比較、工裝件結構強度分析,該套輔助工裝滿足岸橋整機運輸要求。利用有限元方法對岸橋整體海運工況進行分析,給出設計參數(shù),并對結構進行設計優(yōu)化,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該項目已經(jīng)實施,從此驗證了該技術的可行性,也為類似項目提供了很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