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會
根據教育部教材使用要求,從2016年秋季起,義務教育起始年級《小學品德與生活》學科,使用新教材《道德與法制》。目前,該教材已經整整使用一年,縱觀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制》上下冊,教材中的圖例有著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們能夠展示兒童的生活事件。該教材中生成的教育話題和范例大多是兒童的生活照片,普通的生活事件,兼顧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它們展示出了兒童日常的生活場景,能夠促進教材中的兒童與教室中的兒童形成“你我之間”的對話關系。其次它們能夠指引教學活動。圖例呈現出大量能激發(fā)兒童探究的話題或引導兒童參與的活動。此外,它們還能夠融合兩種文化:每一幅圖例中的主體都是兒童,但其背后卻暗含著成人對兒童的示范和指導,圖例融入了兒童文化和成人文化。
下面我結合自己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一年來的教學,以一年級上冊第8課《上課了》為例,談談如何有效使用教材中的圖例。
一、教師可以使用圖例來引導“教學對話”。
通常,老師們一般會利用圖例來引導學生進行看圖說話。其實不然,教材中圖例的主要功能是“激活”,成為一種“活性因子”,增強學生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構的機能。它的作用遠遠超過了看圖說話。而筆者感受到的“教學對話”不單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學關系和教學認知方式,而是一種教學精神。其典型特征是共享知識,促進理解和創(chuàng)新。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8課《上課了》是《校園生活真快樂》單元里的第4課。本單元遵循兒童的生活邏輯,以兒童學校生活為線索,以學生適應并喜歡學校生活為目標。因此,本單元選取的話題,正是基于兒童的現實生活,以兒童現實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fā)點。
教學中,教師首先充分抓住學生與課程文本進行對話。教材中課前準備好環(huán)節(jié),出示了一張課程表,這一呈現旨在讓學生了解課程表的作用,建立依據課程表確定自己要上什么科的意識,做到心中有數,并能做好相關課前準備。圖例中兩位學生分別做著課前學習用品的準備,其中男生正有條不紊地做著準備,女生則因為要上美術課,忘了帶水彩筆而不知所措。這種現象在同學們的實際生活中極為常見,因此,教師要借助圖例,讓學生明白并牢記每天上學前都要做好相關準備,不要忘記該帶的學具。第二,要充分借助圖例,完成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上課了》一課中多提問題勤舉手環(huán)節(jié),教材中圖例:老師鼓勵學生提問,同學們積極舉手發(fā)言。問題是當同學發(fā)言時,其余同學該怎么辦?圖中場景一種是放下手,靜靜聽同學發(fā)言;另一種則是只管自己舉手,有的甚至邊舉手邊喊。面對如此情況,教師可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做法,為什么?這樣,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對話,互相了解對方的想法,辯論中找到正確的做法(不但要積極舉手發(fā)言,更要學會聆聽他人發(fā)言的習慣),無疑比老師叫他怎樣做記憶更為深刻。第三,要借助圖例,完成教學主體—學生的自我對話?!渡险n了》中這也是作業(yè)嗎?這一環(huán)節(jié),教材中圖例展示了音樂課上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唱歌,一女同學開小差玩自己的書包;體育課上同學們認真練習老師教授的動作,有2個小男生卻在追逐打鬧。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學生存在的現象。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圖例挖掘出更多課堂中存在的此類現象和問題,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教師再加以具體的引導,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二、教師可以根據圖例來引導教學活動。
作為活動型課程,活動是教與學的基本形式,學生直接參與活動才會有感悟,有感悟反過來才能實現學生自主建構的發(fā)展。課堂中教師利用教材中的圖例功能,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道德知識,體驗道德情感,實踐道德行為。如《上課了》一課,課堂作業(yè)認真做這一話題。當前,一年級不提倡布置書面家庭作業(yè),課堂作業(yè)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學習部分。而從低年級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業(yè)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教材中出示了作業(yè)展示臺圖例,圖中同學們把自己的作業(yè)放在展示臺上,供小伙伴們觀看、評比。教者可利用這一圖例,引導學生定期開展“課堂作業(yè)擂臺賽”活動。定時將課堂作業(yè)進行展示(共同制定評比標準),按照評比標準按一定比例評選出優(yōu)秀作業(yè),在教室里開辟一處作為優(yōu)秀作業(yè)展區(qū),將每期評選出的優(yōu)秀作業(yè)進行展示,讓同學時刻真真實實感覺到榜樣就在身邊,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三、教師可以利用圖例來實現教學創(chuàng)新
這里所謂的教學創(chuàng)新,就是要能活用教材,活用圖例,在充分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立足兒童的生活實際,合理開發(fā)教學資源。兒童真實的生活才是最鮮活最有意義的教材?!渡险n了》一課教材中大家一起學環(huán)節(jié),指向的是在課堂教學中與同伴的合作學習、向同伴學習。這是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的重要因素。結合該環(huán)節(jié)中教材圖例意圖,教師可專門設計一節(jié)班會課,主題就是“大家一起學”。把班上學生分為4個學習小組,分別表演小組學習時的情況。(分組前先進行摸底,把平時課堂上小組學習時的真實情景進行分類1、小組成員搶著大聲說,什么也聽不清2、別人說他的,自己不聽3、完全不聽組長的,各干其事。4、聽從組長的安排,分工合作)看完每一組的表演后引導生進行評議,評議時需指出誰做得不對,該如何改正?最后選出自己心目中的榜樣。通過這樣的親身經歷,體驗有序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要喜歡和同學交往,達到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學生自己的問題還要靠學生“自己解決”這一目的。
作為教師,只有做到在認真專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教材,也才能夠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圖例,用好用活教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