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母親
找不到小區(qū)位置和自己的家門
分不清圖片卡片和鈔票的顏色
記不住老伴媳婦及自己的姓名
認不得兒子孫子之外的陌生人
但是
把一個個空水瓶擺放整齊
把一粒粒剩米飯捏進嘴里
把一間間房子擦得亮晶晶
把糖果花生餅干藏在兜里
然后
偷偷塞到我和我兒子手里
八十七歲的母親開始清理記憶
她將塵世的辛勞苦難與卑微
連同奢侈品一樣的金錢和喜悅
統(tǒng)統(tǒng)丟進了垃圾桶
僅僅留下愛和潔凈
輕松踏上人生余程
此刻
她坐在院子中央
陽光像子宮一樣
慈愛地擁護著母親
母親,嬰兒一樣酣睡
父親是一株高粱
父親是一株高粱,被秋天收割回家
秸稈金黃,用燃燒的語言,把冰冷的灶膛捂燙
日子一粒粒,慢慢釀出甜香,黍米一樣飽滿
炊煙里,你的咳嗽潮濕,陽光經(jīng)年沒有曬透
嗆出鐵鍋旁邊,我們兄弟姊妹涕淚闌干
穗子威嚴,扎起一把掃帚,把白天黑夜打理,一塵不染
一縷清風,最終,將父親像炊煙一樣吹散
只留下倔強的根,守望那一片田野
如果明年,又萌出了一茬新葉
那是蔥蘢的思念,繁茂的春天
一道家傳菜
爺爺是棉花匠人
一首溫暖的民謠
從民國昂首
彈進新世紀
父親邁上田埂
走進黑黢黢的地下森林
端著鐵飯碗
為國家貢獻光明
我戴著眼鏡
三尺講壇幸福耕耘
粉筆一根
描繪桃李繽紛
女兒從大洋彼岸回國探親
我親自下廚
拿出家傳手藝
豬血煮豆腐一海碗
殷紅,潔白,清香沁人肺腑
這道菜,已經(jīng)吃了四代
專為身體內(nèi)部
除塵保潔
三把好刀
菜刀
鐵匠老爹親手鍛制
爐火中煉出柔軟
冷水里淬成剛硬
小錘大錘,千敲萬擊
磨刀石上一次次痛醒鋒芒
水果刀
是從打工仔弟弟家里拿的
廢料堆里,他翻出這片斷鋸
砂輪打磨,再焊上刀柄
讓一塊高速鋼
重新找回金屬尊嚴
女兒從北京
帶回一把稀土陶瓷刀
刃薄如紙,吹毛即斷
切,割,削,剁
甚至當作柴刀劈砍
日子沉重堅硬
菜刀啃磨,光榮成刃折柄殘
滄桑蒼老,銹痕滿面
鋸片轉(zhuǎn)型重生
瓜果無論南北大小
一刀兩半,利落如閃電
甜酸從不串味
锃亮永無銹點
陶瓷刀
握在手中舒適
使用輕便
舒適如同我的感嘆
輕便宛若這個時代
與野草的戰(zhàn)爭
與野草較勁了一生
父親終于疲倦
像秋天田野枯竭的稻草人
任他那些手下敗兵
在他捍衛(wèi)的領(lǐng)土
安營扎寨,蠶食鯨吞
山坡,田地,阡陌,道路
直至將父親和村莊包圍
這個可恨而可敬的對手
雨水中一身戎裝
繳獲了父親的鋤頭犁耙
將最后一把鐮刀掛在子夜,并折斷柄
日頭潮濕,還沒有點燃決勝戰(zhàn)火
野草已經(jīng)滿山揮舞旗幟
戰(zhàn)爭無可選擇
父親退回土的懷里
默默
沉睡
母親墓前
斷魂的日子
從千里之外
我回到故鄉(xiāng)
站在母親跟前
一塊沉默的石碑
替我陪著無言的母親
孤獨的母親,為我守著
比天空更加空洞的故鄉(xiāng)
陽光刺痛淚水
霧靄翻涌如同滿腹衷情
三年了,母親
墓草榮枯的輪回里,思念長青
母親啊
塵世冷暖不定
您親手編織的毛衣
兒攜帶隨身,只是
城市的柏油路太硬
將您做的千層底布鞋
漸漸磨平
安睡吧,母親
兒又要別你經(jīng)年
塵世還有宿債未了
頂著一場大雪
也要前行
歸
正如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發(fā)芽
所有河流也未必都能平順至海
沙漠用浩瀚挽留織就陷阱
讓某些偉大奔流
夭折于錯誤選擇
也不是每盆炭火都能點燃除夕
飛機高鐵車船合成為繁忙春運
總有一些身影徘徊于城市燈海
總有一些眼睛在村口盼成枯井
冬天,風從四面吹來
家是唯一溫暖的方向
雪一場場飄落,卻
弄丟了回鄉(xiāng)的路徑
父親母親遠行之后
我的鄉(xiāng)愁無家可歸
木公,原名尹青松,湖南邵東人。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作品見于《湖南文學》《山東詩人》《湖南日報》等報刊。
責任編輯 馮祉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