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郭永仙
與菖蒲為友 請山水入室
文 圖/ 郭永仙
◎清 金農(nóng)《菖蒲圖》
一棵小小的草,千百年來讓人追捧,讓人把玩。更被文人墨客賦予人性化,李白、陸游、蘇軾、鄭板橋等都詠贊過她。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四是她的生日,這就是菖蒲。
菖蒲自唐宋進入文人書房成為案上清供,被稱為文玩草,自古就有花草“四雅”之說,即:菖蒲、蘭花、水仙、菊花。菖蒲為雅之首。
歷代都有詩人留下贊美菖蒲的詩,畫家留下菖蒲畫,尤其菖蒲畫在清代達到一個高潮。最有名的有金農(nóng)的《菖蒲圖》,吳昌碩大寫意《菖蒲清供圖》等。
詠菖蒲詩中,我最喜歡宋代的釋惠明,他的《詠菖蒲》寫絕了菖蒲的品性。詩曰:根下塵泥一點無,性便泉石愛清孤。當時不惹湘江恨,葉葉如何有淚珠。
是呀,到山上游玩,遇見菖蒲,確如詩中所言,“根下塵泥一點無,性便泉石愛清孤”。她生長在巖石上,或激流中,全草沒于水中而不被沖走,足下無泥土,細細的根須釘入巖石縫隙,與激流搏擊中成長。當長成龍根后,寸根九節(jié),像鷹爪一樣牢牢抓住,年復(fù)一年,與巖石融為一體。
每天清晨,一些菖蒲的葉尖上總會凝結(jié)一顆水珠,晶瑩剔透,十分可愛。據(jù)說古人用石盆收集菖蒲之露,用以養(yǎng)目。此外,在古代,文人們秉燭夜讀,或點油燈,室中養(yǎng)一盆菖蒲,可以起到收煙護目的功效;夏天蚊蟲多,折一段菖蒲葉捻一捻,可以驅(qū)蚊。當疲勞之時,用手捋一捋菖蒲葉,手上便有清香水飄起,聞一聞,神清氣爽,具有提神清腦作用。
這些年,爬多了山,在山中流澗中,總會遇見菖蒲,長于水邊,或巖壁之上,或附于水邊石頭,那種生存姿態(tài),會讓人意會,叫人怦然心動。
近些年來,玩菖蒲之風(fēng)盛行,成了一種時尚,或是一種回歸?在市場的驅(qū)動下,養(yǎng)菖蒲漸成一種專業(yè),同時誕生出許多專業(yè)術(shù)語。人工培植的菖蒲被人稱為飼料草。高雅的草被玩成這樣的時候,已經(jīng)變味了。我還是喜歡山澗中自然生長的菖蒲,在尋找過程中就有一種快樂。如果能找到一塊附石的菖蒲,豈不快哉?
我養(yǎng)菖蒲,請山水入室。山也有,水也有,苔蘚也有。一塊壁立的巖石,一叢菖蒲,獨舞在絕頂之上。無足,也無翅膀,是水或者風(fēng),讓其行走,隨遇而安。苔蘚的到來是日久修來的相見。
◎置于幾案 雅趣頓生
當我們與菖蒲相遇時,也是一種緣。它本在山中,從不打擾誰。它們是安靜的,呆在大山深處,寒澗小溪,或寄生于激流之中礁石之上,沒有寸土,憑借一種巧力,先是細線一樣的根扎入礁石的縫隙,在年復(fù)一年中,像吸盤一樣,吸在巖石之上,再激的水流也奈何不了,就算山洪暴發(fā),也只能砸斷葉片,水過后,新的葉片箭矢射出。只要有水有石,就有生命的精彩。柔韌的劍葉,日日斬水,也有劍氣森然。龍根,寸寸根九節(jié),在水中,汲一身清氣。
每天推門,都有山野氣息迎面而來,苔蘚的味道,水的味道。雖然水是靜態(tài),對菖蒲而言,每天都在流動,生長的過程,就是流水的過程。于我而言,坐擁菖蒲間,似乎聽到潺潺流水,每每與菖蒲對視,靜靜中見到許多古人,他們對菖蒲的贊美。
東坡贊菖蒲云:“碧玉碗盛紅瑪瑙,井華水養(yǎng)石菖蒲。”“斑斕碎石養(yǎng)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敝祆洹遁牌选吩疲骸熬姨m杜久羹萋,近養(yǎng)莒蒲緣未齊。乞與幽人伴岑寂,小窗風(fēng)露日低迷?!蹦纤卧娙嗽鴰鬃鳌妒牌选罚骸按懊鲙變羰铱仗?,盡道幽人一事無。 莫道幽人無一事,汲泉承露養(yǎng)菖蒲?!痹佔x這些美好的詩句,再看看眼前的菖蒲,也就見到了這些詩人們愛菖蒲養(yǎng)菖蒲的情形。
金農(nóng)先生愛菖蒲愛得深切,以“九節(jié)菖蒲館”為齋名。作《菖蒲圖》有這樣題款:“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飲水還休糧。曾享堯年千萬壽,一生綠發(fā)無秋霜?!倍嵃鍢蛴性姟坝裢虢鹋柰阶再F,只栽蒲草不栽蘭”。
◎枯木因之逢春
養(yǎng)菖蒲,盆器的選擇十分重要。越古樸越有味,一些天然的朽木老樁頭,都是不錯的養(yǎng)蒲容器。還有就是一些自然殘破的瓷器陶盆,那是人工所不能的自然殘缺之美。古老的菖蒲與古器結(jié)合,無形之中形成了一種氣場,日日相對,胸懷浩然。
愛養(yǎng)菖蒲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玩到了一種高處,成為專業(yè)玩家。然而養(yǎng)好菖蒲也不易,但也不要畏難。古人為我們總結(jié)過養(yǎng)蒲的訣竅,《廣群芳譜》是這樣說的:“添水不換水,見天不見日。宜剪不宜分,浸根不浸葉”??偠灾?,養(yǎng)好菖蒲,關(guān)鍵在于水,讓其水不干,它便能日日以青翠之綠與你相伴。
與菖蒲為友,菖蒲在,山野就在,流水就在……
責任編輯 袁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