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翔
江津古時候就是一個長壽之地。在明清時代,有朝廷賜封的七品壽官5名,其數(shù)量在當時的州縣很是少見。江津還有一個出高壽老人的地方,人們稱其為壽星莊。
壽星莊在哪?在國家級5A景區(qū)江津四面山鳳場街下約一公里處,距著名的會龍莊約200米。壽星莊與會龍莊屬“同胞弟兄”,都為王氏家族所建。壽星莊是哥,會龍莊是弟,清代和民國時期,住在會龍莊里的王氏家人都將地勢略低的壽星莊叫做“老房子”。
在清代乾隆至嘉慶年間,王氏從貴州習水河馬鎮(zhèn)遷來江津南部山區(qū)雙鳳場,主人叫王仕元。王氏在這一帶插占為業(yè),勤耕苦作,為人低調(diào),家業(yè)不斷拓展壯大。
王仕元生子王才美后,王氏已成為有名的大戶。王才美,又名王文玉,非常能干又有幾分狡黠。20多年來,他南販名木北販精鹽,同時賭場大順,又放收田租,一時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土豪。于是王氏開始大興土木,斥巨資在居住地修建家族莊園,經(jīng)過多年努力,終成規(guī)模,且一直在不斷擴修。
王才美生有四子,為了使每個兒子都有顯赫的家產(chǎn),他又修建了包括老房子、會龍莊在內(nèi)的4處莊園。
其中,老房子依山而建,庭院深深,氣勢不凡,與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會龍莊不相上下。老房子有大小朝門6道,大小院落16座,以正堂為中心,呈“品”字形和“一”字形分擺。老房子共有4個卯廳,卯廳內(nèi)雕梁畫棟,工藝精巧。周圍有12根梅花樁,6個石圓礅,兩邊是圍臺、欄桿。卯廳外面的圓門上,是朝廷賜給王家的紅匾。出朝門左邊20米處是一座大戲樓,戲樓兩邊是書樓,后朝門外還有兩處戲臺和一處魚池,供家人游玩和唱小堂會用。朝門左50米處是一個吊腳樓,側(cè)面是糧倉,北面還有一個醫(yī)館和堆放藥品和書籍的庫房。
傳說王氏兄弟分家后的第二年,老房子主人王漢模過生,滿60大壽。封建社會人均壽命40歲左右,60歲在當時少之又少,適逢這年老房子整體竣工,太坪山寨建成,是喜上加喜。于是,王家大擺筵席,辦流水席長達3天。壽筵規(guī)模很大,在當時的江津、綦江、習水、合江等縣可謂是熱點話題。這次壽筵,賓客送來的祝壽匾聯(lián)存放了兩間大屋,至今在此居住的81歲的村民劉成武的樓上,仍有兩塊樓板是用當年王氏壽辰賀聯(lián)木匾改做的,其精美的書法字體仍可辨識。
明清時代,朝廷有例授七品壽官的規(guī)制。因為王氏已有70高壽,加上“善行鄉(xiāng)里”,所以朝廷封他為“壽官”。壽官有品階和頂戴,多為七品,但無俸祿。這下王家有了功名,于是又辦了3天慶賀宴。從此,人們就將這老房子叫做“壽星莊”。
壽星莊果真名不虛傳。出了一個朝廷敕封的七品壽官,后來在這里住的人也很多都高壽。如仁朝芝,102歲仙逝;周嬡,104歲駕鶴西去。此處居住滿90高壽者也是不乏其人,至于80歲以上者,那就多了去了。
新中國成立后,壽星莊、會龍莊等因?qū)俅蟮刂髫敭a(chǎn),被分給了農(nóng)民。壽星莊規(guī)模大,當時就住了一個生產(chǎn)隊的社員。后來破“四舊”,壽星莊內(nèi)一些精美的設施和裝飾被搗毀,一些帶有很強地方民俗風格的家具被盜走。此后,由于亂撤、亂搭、亂建,壽星莊變得面目全非。如今的壽星莊雖然莊園的大致格局還保持著,但無法掩飾蕭條破敗之象。與“同胞弟兄”會龍莊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壽星莊的輝煌已成過去,但健康長壽的基因卻流傳了下來,這里也成了江津的長壽之地。如今,江津已是重慶市惟一的“中國長壽之鄉(xiāng)”。而目前,江津全區(qū)百歲老人已達150多人。
(作者系重慶市江津區(qū)文聯(lián)主席)
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