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青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福建 龍巖 364000)
演奏新作《荷花賦》
吳丹青
(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福建 龍巖 364000)
《荷花賦》一曲可用二胡或提胡演奏。本文闡述了提胡曲《荷花賦》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說明了它的四個段落結構,對演奏上的理解與要求,并對作品加上了自己的感性想象,使演奏更加生動和貼近作曲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漢??;提胡;荷花賦;串調;民族調式
閩西漢劇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由于該劇種音樂唱腔抒情,聲腔優(yōu)美、板式豐富、行當音色對比鮮明,加上用普通話唸唱,因此不同地區(qū)、不同語系的群眾都極其喜愛,漢劇不僅包含了西皮、二黃聲腔,在演奏音樂方面還有“串調”600余首(這當中包含嗩吶曲牌幾十首),此外還有令人矚目的成套“鑼鼓經”,正因為擁有這么多的音樂元素,該劇種于2006年被文化部評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一名演奏員,我11歲進入福建省藝術學校龍巖地區(qū)漢劇中專班,整天練習提胡基本功(大多是二胡技法)和漢劇串調,唯獨對被稱為四軟之一的《出水蓮》特別好奇,中國民間音樂大都為民族五聲調式,沒有4和7音,但這串調4音還特別多,如:聽起來呢,也特別的呈現(xiàn)典雅、純潔、安靜的音樂氣氛。
后來我畢業(yè)分配到龍巖市漢劇團樂隊工作,一直到九九年我團新來了一名鍵盤演奏兼作曲的大學生張偉國,我才對此曲有所了解,這是一種清角為宮的音調手法,其實前面還是典型的羽調式,因為它聽起來就是,他知道我從讀書到工作,都覺得這首曲很特別后,也開始研究起這首串調來。一天他對我說:“吳老師,我們能否用這首串調一起創(chuàng)作一首為您的提胡演奏量身定做的獨奏曲,因為您的演奏樂器最適合演奏這種旋律風格了”,在我們這個劇種能夠用漢劇的音調改編成獨奏曲的人少之又少,這也正是我想做的事,我立馬同意。緊接著我們一起商量樂曲的結構,怎樣取材,還有對樂器音域的把握等等,他來寫曲,我來修訂弓指法并試奏,經過反反復復的修改,我們達成的一致,就用這首素材來表現(xiàn)蓮花的圣潔、高貴,但是光贊美它的圣潔高貴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用對比事件才能說明她的圣潔與高貴,后來我們就決定用它的成長經歷,來反映它的精神,不與淤泥同流合污,敢于沖破泥污、敢于抗爭,最后傲然屹立于湖水中,最后才是贊美,因此,在結構上我們統(tǒng)一了四個樂段的觀點,即:深埋蓮池,掙扎綻放,綻放喜悅、荷花頌歌。
提胡是我們漢劇音樂演奏的四大件之一,其他另三件為弓弦樂的吊規(guī),彈撥樂器的琵琶,楊琴。提胡的音色很稚嫩,因特殊的材質小竹碼子和特定的坐姿(雙膝蓋夾住琴筒),使部分的蛇皮受到膝蓋的擠壓,來演形成稚嫩的音色,在演奏中它使終能較好地融合吹,彈,打等各種樂器,起到了粘合劑的作用,可以這樣說,提胡是呈現(xiàn)漢劇音樂的標志性樂器之一,也可以這么解釋,沒有提胡的音樂,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漢劇音樂。為了使這首新的作品更具有漢劇的特色,我們用提胡來演奏這首獨奏曲,是再合適不過了。
《荷花賦》獨奏曲,初稿拿來后,我就非常喜歡,樂曲的音樂層次非常鮮明,在這里我把對這首曲子的理解與怎樣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進行一些膚淺的詮釋
《深埋蓮池》第一段是bB調的慢速4/4拍子,他的主要音調是
掙扎綻放:開始的連接處是爆發(fā)式的兩拍子的突快,后進入干脆有力的節(jié)奏×.× ×× ‖×× ×‖它從八分音符組成的節(jié)奏,慢慢隨著斗爭的不斷深入到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的相結合再到密集的高音16分音符這樣可以感受到荷花的智慧與敢于同糟粕作斗爭的氣魄,對于演奏者來說是比較難把握的樂段,因為快弓多,持續(xù)的16分音符要演奏得清晰有力,對于在高音部份三、四把位的音準把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這也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樂段。
綻放的喜悅:從前一段的密集而緊張的節(jié)奏,直接進入到舒展、舒心的二分音符與八分音符混合的節(jié)奏中這具有了節(jié)奏上的對比,并且從bB調轉到C調,又有了調性上的對比(向上一個大二度)非常的舒服,大有一種全新的云開見日的感覺,因此在演奏這樂段時,我的理解是盡量用長弓飽滿而熱情的演奏。使音樂綿長,不間斷,這也是很棒的樂段,后進入二胡的solo(華彩樂段):它正是考驗我基本功和樂感的絕佳機會,并且還是自由速度,可以進行充分的二度創(chuàng)作:主旋律為:
它以徴調式為主,后過渡到徵調式的屬音商作為半終止,前面的裝飾音3和主音2音 是以不緊不慢的速度演奏,緊跟著爬音和長音部份以輕松、自由的漸強,像似拉開一副靚麗清新的水墨畫卷后,進入慢起漸快的至下一句,要求氣與力的均衡控制,再從慚快處理后,再虛按裝飾7音至1。
這段16分音符與切分的節(jié)奏,俏皮、歡樂、開心場面,我把它理解為:蜻蜓,蝴蝶,在苘花上的玩耍情景,靈動、活潑,輕盈起舞,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完美和諧。接下來又出現(xiàn)荷花的形象音調,好像荷花、荷葉都在相互的回應,后又出現(xiàn)幾小間奏音樂,并且在節(jié)奏上跟原來的風格格格不入。
這些間奏節(jié)奏型非常的生硬,感覺有些粗暴,所以我又把他們想象成淤泥看到它們開心愉快的樣子,又起歪心,想破它們的和諧,沒想到荷花技高一籌,完全到了另一個高度,音樂換成了一個音區(qū),轉回到最原始元素更是對它“出淤泥而不染”精神的高度贊美.最后音調從低往高階梯式的上行結合16分節(jié)奏直至最高音,到達小字3組的g音后,緊接一個長切分,最后在f音顫弓中結束全曲。充分肯定了荷花道德情操的高貴,讓這種純潔無暇的精神永存人間。
[1]張偉國.荷花賦二胡獨奏[J].音樂創(chuàng)作,2014(05).
J60
A
吳丹青(1967—),女,中專,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人,二級演奏員,樂隊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