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善立德 以善立教 以善育人
——“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實踐綜述

2017-08-30 13:11:43崔效鋒
教育家 2017年31期
關鍵詞:辦學筆者德育

文│崔效鋒

以善立德 以善立教 以善育人
——“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實踐綜述

文│崔效鋒

什么是善,怎樣為善,是每位思想家在倫理思想上不可回避的問題。之于教育,善的教育是什么,怎樣實現(xiàn)善育,同樣是每位校長必須思考的問題。然而,當前,由于存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扭曲的價值取向和機械的教育形式等問題,學校教育中出現(xiàn)許多“偽善”現(xiàn)象,從而與師生發(fā)展的愿景相背離。鑒于此,筆者認為必須要樹立善育為善的辦學思想。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的內涵

時代變遷,教育看似在式微與高揚之間來回滑動,但過往與現(xiàn)實充分證明,這種滑動并非意味著教育的邊緣化,相反,伴隨人類知識增長和認識水平提高,教育的價值日益彰顯。黃宗羲認為,“學校之盛衰,關系天下之盛衰也”,又云,“學校,所以養(yǎng)士也”。教育對人類的發(fā)展與自我完善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既然人是從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經(jīng)驗中吸取一切知識感覺的,那就必須這樣安排周圍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認識和領會真正合乎人性的東西,使他能認識到自己是人?!苯逃恰斑@種安排”中最重要的組成,而“認識到自己是人”正是馬克思眼中的善。善和教育,就其意義而言,既含有目標,又包括過程;就其關系而言,善是理想,教育是手段。

善之追求貫穿教育存在之始終 善是什么?善,作為一個經(jīng)常被使用的概念,在使用時一定指證了某種特定的含義。因此,我們不必糾結于“概念”本身,應該換一種方式思考,“什么是善”,或者“哪些是善”??鬃用鞔_指出諸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謹讓等德行就是善;孟子提出四端說,認為善的本質就是“惻隱之心、是非之心、辭讓之心、羞惡之心”,就是“仁、義、禮、智”等;朱熹肯定本源的善就是仁義之心:“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王陽明四句箴言“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強調善是意念,更是行動,唯有知行合一,才能“明心見性”??傊?,善的意義在于肯定生命,展現(xiàn)人之為人的力量。

教育一詞來自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最初是分開解釋的。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如此解釋:“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薄坝?,養(yǎng)子使作善也?!笨梢?,“教育”一詞本就含有使人向善之意,“教”是方法,“育”是目的?!熬尤雱t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是教育規(guī)范的最早表述,也反映出為學之本在于做人,“下學而上達”。因此,使人為善的教才是教育。無論詞源分析,還是古往今來教育家思想家之論述,教育就是使人為善的教育。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知識,讓他們學習掌握人類在不同領域中努力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育”,幫助他們認識、理解甚至內化生命的持久價值。

以“人性存善”與“人性向善”為結合點,教育與善產生了密切的邏輯關系。這,為我們提出教育為善提供了理性基礎。

教育為人性向善提供方法途徑“人性向善”,是指在人性中先天地存在著各種道德萌芽,因而,教育,只需要對個體的這種先驗道德性進行培養(yǎng),使“善根”茁壯成長。教育為人性向善提供了途徑支撐。“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葉瀾教授對教育的這種認識,既強調了“教”的內容,又指出了“育”的目標,二者合二為一,就是達成“人性向善”的自覺。

教育如何為“人性向善”提供支撐呢?其一,從教育價值維度考量,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外在工具,還時時處處關注著個體內在生命的完整性與發(fā)展性;其二,從教育目的的維度審視,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社會的適應者,還必須培養(yǎng)孩子對自我生命的感受與領悟;其三,從教育內容角度看,教育不僅是各種知識能力的碎片與專業(yè),還必須立足于使彼此走向互通與融合;其四,從教育的過程評估,教育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單向傳輸,而更加重視教與學的互動和生成。無論價值、目的,還是內容、過程,教育充分尊重了教育中對象的生物性與社會性的存在,都在為“人性向善”之“善的增長與實現(xiàn)”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善教育是實現(xiàn)教育為善的前提“教育為善”的達成,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我們提供的教育,必須是“善化”的?,F(xiàn)在的教育,雖然“目的”都是為了“人性向善”,但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事與愿違,結果與過程都不能稱之為“善化”的,甚或成為“惡”的教育。教育有三種,“善的教育”“惡的教育”“冷漠(沒有)教育”。惡的教育不如沒有教育?!吧频慕逃?,以教育善化為前提。教育善化有著厚實的實現(xiàn)基礎。首先,從人類理性自覺來看,教育可以善化。其次,從合乎客觀規(guī)律的角度看,教育可以善化。再者,從人類發(fā)展目的尺度看,教育是可以善化的。

總而言之,“善的教育”,要求作為教育主體的人,按照規(guī)律性與目的性的指引,以實現(xiàn)教育的科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對教育進行領導、組織、設計、管理、實施和控制等等“善的”教育實踐活動。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的來源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的提出并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空穴來風。具體來說,“善”一直是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學者的恒久追求,是對當前學校教育許多“偽善”的教育現(xiàn)象的審視,也是筆者在成長過程中的不斷反思和追問。

理論基礎:教育和善的相互呼應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的提出首先離不開古今中外許多學者對善的追求與探索。如我國的孔孟、朱熹、王陽明等,西方的亞里士多德、邊沁、密爾、霍布斯、休謨和康德等。通過對這些學者及教育的相關分析,筆者認為,教育和善是相互呼應的,善的追求貫穿于教育始終,教育為人性向善提供途徑,而善教育是實現(xiàn)教育為善的前提。

現(xiàn)實問題:當前教育中的“偽善”現(xiàn)象 教育目的,既有一貫性,也有時代性。然而于教育實踐中,我們常常忽略其一貫性,無限夸大其時代價值。于是乎,教育的內容、方法、管理等方方面面,均在當前教育人的掌控下,蒙上濃郁的時代色彩,心浮氣躁,急功近利。違背教育善的本質的思想和行為的表現(xiàn)是多樣化的,其表現(xiàn)或直露,或隱晦,或復雜。幾年前,有幅標語紅遍大江南北的諸多名牌中小學,以至于始作俑者都難于追溯:“今天,你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你為榮!”乍一聽,氣勢如虹,煽動性極強。細細品味,卻也是功利十足。如果反過來,無疑就平和得多,且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今天,學校以你為榮;明天,你以學校為榮?!比欢?,似乎沒有學校愿意這么低調樸實。學校也被捆綁著拉上了社會發(fā)展的快車道,品牌學校、學校品牌,教育如同商業(yè),名頭越大,吸引力越強,廣告效應越明顯,優(yōu)質生源、各種社會資源就會蜂擁而至,教育均衡發(fā)展也就有名無實,阻力重重。

差異與特色是學校辦學百花齊放的先決條件,因地制宜,擇機突破。但為特色而特色,以至于刻意包裝渲染,甚至無中生有,然后通過校園文化校本教材等全面覆蓋,強行推進,把師生當作工具和試驗品,不顧違背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這非但不是善的教育,反而成了“惡”的教育,令人不齒。

《中庸》開篇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內中就蘊含著豐富廣博的教育思想。人的自然稟賦是絢麗多彩且存在差異的,教育就是要接納認同個體的特點與差異,順應,呵護,并培育,而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才是教育之道?!啊畟紊平逃菍W生進行灌輸教育,這種教育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難以讓學生成為有獨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公民?!币虼?,善的教育,就是遠離極端,不以大一統(tǒng)的、格式化的思想和程式去脅迫強求孩子,要盡可能為孩子提供選擇的內容與空間。

個人經(jīng)歷:從思想朦朧到教育實踐 多年的教育思考和教育實踐,為善育為善辦學思想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時至今日,在不斷反思與追問中,筆者日益堅定自己的教育理想,那就是懷著善良的心,辦善良的教育。然而,這種追求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多年教育歷練與熏染中不斷累積,從量變到質變的?;仡櫧杲逃?,總感覺自己的努力,都是在不斷接近善,努力演繹善,并注重讓善的種子發(fā)芽于孩子的心中。近二十年來,筆者和所堅持的教育同道,走過了不同的時期和階段,感受到教育從靜謐到熱烈,從單調到個性,從簡單到飽滿,從舊功利到新功利再到努力去功利的復雜而真切的過程。

1999年,從師范大學畢業(yè)到五年后離開最初供職的學校,由于大學專業(yè)是心理學,使得自己經(jīng)常性地從心理學視角去審視孩子成長及發(fā)展中的困惑或障礙,從心理學的視角去處理同事關系并給學校管理者提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后來,在個人的努力及學校的支持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風生水起,影響力、輻射力大幅度提升。

五年后,筆者成了另外一所學校校長的助手,成為一名主管德育的副校長。從那時起,在扎實細致全心投入的教育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育觀點和教育主張不斷涌現(xiàn),在實踐中反思,在總結中行動。最終,沙河小學少年軍校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原來與孩子在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是如此的幸福與榮耀。

2009年,筆者成為漁沙坦小學的校長,引領學校發(fā)展成為了核心任務。角色適應期與團隊磨合期同時進行,痛并快樂著?,F(xiàn)在回望,自己在漁沙坦的校長經(jīng)歷,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各個階段,體悟各有側重。一是凝聚團隊共識,以共同愿景團結教師;二是極具地域性歷史性與前瞻性的頂層設計;三是成為堅定而冷靜的教育行動者,成為教育革故鼎新的先行者。作為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成就—校園足球的風生水起,如同少年軍校一樣,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特定的項目,而是承載著更多育人的元素與價值?!斑\動,讓人更智慧”,筆者領悟到,教育之善,在于因勢利導,發(fā)揮校長、教師、學生的優(yōu)勢,在命運共同體中推動學校的發(fā)展,并讓師生尋找到個人的尊嚴與價值。

2015年,輪崗到龍洞小學。這所學校規(guī)模更大,資源更豐富,令人意外的是,在“特色辦學”風靡大江南北的時候,在幾乎所有廣州市學校都已經(jīng)或正在爭創(chuàng)義務教育特色學校的時候,這所學校仍然如此的“單純”,像極了十五年前與世無爭灑然世外的學校生態(tài)。于是,筆者作為一個被“異化”了的“現(xiàn)代型”校長,再一次開始了“頂層設計”。在挖掘、繼承、創(chuàng)新、尊重、凝聚共識的基礎上,學校確立了“日新”教育特色,把“關注當下,奠基未來”作為基本辦學理念,所不同的是,筆者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性與體驗性,注重資源的整合與綜合應用,為孩子打造一個更具吸引力更合乎孩子需要的成長發(fā)展環(huán)境。如今,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教育中的兒童立場,教育中簡潔簡單而又吻合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教育自身規(guī)律的行動,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才體現(xiàn)了教育的自身價值,體現(xiàn)了教育為善的終極任務。

善育為善的辦學思想體系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是基于“善”的理論、筆者個人的辦學實踐和經(jīng)歷以及教育共性問題而形成的思想體系,是筆者對于如何興辦學校等一系列問題的綜合型理論觀點集合,主要包括辦學理念、學校德育、課程與教學、學校管理、教師隊伍和校園文化等多個方面。

辦學理念之善 善的辦學理念,需要善的教育理念作為支撐?!敖逃砟钍顷P于教育發(fā)展的一種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它反映著教育的本質特點,從根本上回答為什么要辦教育的問題。”個人認為,善的辦學理念,具有這樣幾個明顯的特征:一是內涵的科學性,二是理論的生活性,三是實踐的整體性。善,善良,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有幾個相互關聯(lián)又相互促進的典型特征:一是身體健康,二是人格健全,三是尊重生命,四是主動發(fā)展。

學校管理之善 個人認為,學校管理之善,應當突出體現(xiàn)以下三個功能,其一,管理的第一要務是服務,服務師生成長;其二,管理的核心要義是公平,營造公平教育環(huán)境;其三,管理的終極目標是發(fā)展,發(fā)展師生個性。

師生是學校最核心、最關鍵的資源,是學校發(fā)展的第一生產力。人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保_有其合理之處。但真正的好校長,必須善于把師生推向前臺,尊重師生發(fā)展實際和需求,為師生成長提供更多支持。一位聰明的校長,應該盡可能淡化行政的力量,讓更多的事情在協(xié)商、協(xié)調和協(xié)作中解決掉。尤其是在至關重要矛盾對立關頭,要把維護師生利益始終放在第一位。

務實有效的學校管理,在于營造公平正義的校園內部環(huán)境,讓積極進取者有所成就,讓消極懈怠者有所忌憚,讓樸實平和者有所遵循。這樣相對成熟的“規(guī)則場”的形成,才是教育管理的目標。正如沒有絕對的教育公平一樣,因為個體差異的存在,規(guī)則也沒有絕對的公平,追求絕對公平,至少在當前乃至未來一個較長的時期,都是不現(xiàn)實且充滿危險的。

當然,學校管理的目的,仍然落腳于師生的生命發(fā)展之中。學校管理的價值取向,在于實現(xiàn)和提高人的價值。這種價值,不僅僅是現(xiàn)實層面的,還有理性與未來層面的。站在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角度,必須嘗試創(chuàng)建這樣一種“管理場”,讓師生的活動逐步達到或者實現(xiàn)最佳的客觀狀態(tài)或者理想狀態(tài),讓師生更自由更主動的參與校園學習和生活。

學校德育之善 我們發(fā)現(xiàn),真正的善育為善是行為的善和結果的善,而學校德育建設,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理應做到教人向善。因此,學校德育之善就是教人向善。那么,教人向善是什么?又何為教人向善呢?

首先,教人向善中的“善”是什么?事實上,教人向善,按照學校的傳統(tǒng)說法,可特指德育目標的界定。筆者以為,在學校德育目標確定上,可以完全借鑒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成果。文化基礎方面定位為人文底蘊的厚實,自主發(fā)展方面能夠做到健康生活,在社會參與方面則強化責任擔當意識與能力的提升。

其次,何為教人向善?有了具體明確的德育目標,在教育中如何更好實現(xiàn)呢?德育建設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非常困難的一項任務。根據(jù)德育的相關規(guī)律,筆者認為,德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第一,寓德育于教學和活動。德育與日常教學的整合,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中得到德育的熏陶,從新的視角中去認識和升華道德問題,這樣做有利于鞏固和提高中學生的道德素質。

第二,整合德育相關各方面力量。事實證明,德育建設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庭、社區(qū)乃至社會的共同責任。其實,道德的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程,培養(yǎng)一個道德優(yōu)秀的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德育建設必須至少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力量。

第三,搭建德育載體。德育載體,指承載、傳導德育信息、內容,能為德育工作者所運用,且德育工作者及其德育的對象可以借以相互作用的途徑、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德育載體,是落實德育重要地位,提高德育效果的重要條件。這里所指的德育載體主要是從學校的角度出發(fā)的,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二是創(chuàng)新德育體制。

課程與教學之善 課程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也是學校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載體,因此,課程與教學之善應成為善育為善辦學思想體系中的核心。只有通過課程與教學之善,才能實現(xiàn)最終的“為善”目標。

首先是課程建設之善。課程,是學校教育活動的軸心。課程建設是一種專業(yè)實踐,辦一所善良的學校,就必須建設善良的課程體系。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多爾的“后現(xiàn)代課程理論”認為,課程不再是確定性的產品,而是一個動態(tài)和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它強調個體在課程實踐中體驗。并認為其具備三個特征:豐富性、關聯(lián)性與嚴密性。課程建設,必須凸顯出主體參與課程過程中“選擇的多樣性與系統(tǒng)的開放性”。目前,基礎教育領域基本上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等三級管理體系。學校課程規(guī)劃,要注重對三級課程的融合協(xié)調,做到統(tǒng)籌推進。個人認為,善良的學校課程,應該具備以下兩個明顯的特質:一是針對性和融合性,二是豐富性和選擇性。

其次是課堂教學之善。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之善,體現(xiàn)在尊重、互動和發(fā)展三個方面。三個指標具體體現(xiàn)在目標與重難點設定、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后測與教學反思等各個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尊重學生”是一切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播下“尊重”的種子,才可能收獲教育教學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積極向善的部分,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感受,尊重他們的尊嚴,培養(yǎng)而不是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關注”是最好的獎勵,在課堂教學中亦然。在課堂中,教師應該逐漸做到從對“學”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從對結果的關注轉向對過程的關注,從對教學設計的關注轉向對教學對話的關注。這種“關注”,集中表現(xiàn)在課堂師生、生生互動的全過程之中。“互動”,主要考察在課堂教學進程中師生、生生互動內容、質量與頻率,關鍵提問設置的嚴謹性,生成性資源出現(xiàn)次數(shù)與質量等?!鞍l(fā)展”也是課堂評價性指標,評價“尊重”與“互動”的成效,評價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沒有實現(xiàn)孩子在原有基礎上的進一步發(fā)展,就不可能是“善”的課堂。

教師隊伍建設之善 馮友蘭先生把人生境界分為四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筆者則把教師描述為四種存在狀態(tài),即生存型、生活型、生成型、生命型。理想中善的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以“生成”與“生命”為主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格感染人格、生命影響生命。

“生成型”與“生命型”的教師,是怎樣的一種善的存在?首先,“生成型”的教師,有著期待孩子生成的廣博胸襟與眼光,善于為孩子的未來成長發(fā)展預留更大的空間。他們珍惜自己當前教育生命的每天每時,關注孩子細微的變化與發(fā)展,同時又能高瞻遠矚,放眼長遠,把自己的教育生命與學生的成長捆綁在一起。而“生命型”的教師,是真正的教育家。他們善于站在生命的角度看待教育,有自己對教育深邃的思考,有樸實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教育觀。他們不僅僅從事著基礎性的教育實踐,還經(jīng)常性的反思,關照自己及孩子的心靈。

作為校長,如何嘗試去打造“生成型”與“生命型”的教師隊伍呢?首先,要讓教師過有目標的生活;其次,要善于對教師實行層次化管理;再次,要強化學習型學校的建設。

環(huán)境文化之善 校園環(huán)境是指構成學校獨有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總和。人的成長不可避免地受到環(huán)境文化的影響。環(huán)境文化具有隱性的教育功能,是育人的物質基礎。校園環(huán)境文化的點滴會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引起學生的心智活動和行為變化。“校園環(huán)境文化是一本‘立體的教科書’,是一門重要的隱形課程?!?/p>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指導下的辦學實踐

辦學理念之善的實踐 在漁沙坦小學,我們提出培養(yǎng)“動靜相宜,體藝雙馨”的新客家學子培養(yǎng)目標。這是因為,“動靜相宜”源于自然,也是人順應自然,超越自然的前提,“動靜相宜”是一種理想的學生發(fā)展模式,尊重規(guī)則,尊重生命;“體藝雙馨”則期待小學生在身體與能力方面齊頭并進,同步發(fā)展;“新客家學子”,因循了學校的地域特點,尊重了學生的實際,把“客家人”身上的吃苦耐勞,不斷適應與改造環(huán)境,團結互助等特點融入“主動發(fā)展”的特征之中。在龍洞小學,我們提出培養(yǎng)“知日新、行日新、德日新”的“日進日新”學子,讓孩子關注當下的每一天每一刻,從“每日一進步”做起,逐步“厚實人生路”。這里的“知行”,既有理念與哲學的更高位的解讀,同時,又能具體聯(lián)系到孩子的生活實際,讓他們在參與、體驗、反思、堅持中,強身健體,全面發(fā)展,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謂之德,也是我們所倡導的“善的教育”。

學校管理之善的實踐 學校管理之善,強調管理就是服務,為全校師生服務。這就要求,在學校管理中做到服務師生成長、營造公平公正氛圍和發(fā)展師生個性等方面。在漁沙坦小學,筆者堅持生態(tài)管理,讓尊重和互動平穩(wěn)暢快地流淌于校園。具體來說,一是在教師管理上,完善績效獎勵、職稱晉升、考勤評比等制度,在公平氛圍中充分尊重教師的付出;二是在學生管理上,強化與完善少先隊自主管理體系,讓學生在良性互動中健康成長。而在龍洞小學,筆者主要站在學校頂層設計的高度,對學校發(fā)展進行宏觀的規(guī)劃,在此指導下,具體到學校管理的各個領域。比如,上崗之后,筆者根據(jù)學校已有的傳統(tǒng)和特色,分析了學校的優(yōu)勢和不足,制定了學校五年發(fā)展計劃,并以此為前提制定課程開發(fā)計劃,有目標、有計劃、有側重點地完成學?!叭招抡n程”的開發(fā)和構建。

學校德育建設之善的實踐 在“教人向善”的德育理念指導下,筆者結合龍洞小學原有的德育建設傳統(tǒng)和特色,開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動。首先,在大方向上,引導孩子們向身邊的“中國好人”郭紀勇老師學習,著眼細微,從小事做起,樂善好施,勤儉節(jié)約,低碳環(huán)保,求真求善求美;以學生為主體,以校訓“每日一進步,厚實人生路”為導向,以校級、少先隊、班級教育、家庭教育、社會主題活動為載體,重視體驗和參與,著力培養(yǎng)“知日新、行日新、德日新”的時代學子。其次,在培養(yǎng)目標上,筆者認為,學校德育建設的目標是培養(yǎng)初步具有社會公德意識及良好意志品質與活潑開朗性格的“德日新”學子,培養(yǎng)具有社會常識的“知日新”學子,培養(yǎng)具有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的“行日新”學子,為孩子未來發(fā)展銘刻“內隱于德、外顯于行”的“日新”生命觀與價值觀。再次,在實施途徑和方法上,筆者堅持“日新”學子自主管理的方法,通過建立“日新”學子三級垂直管理機構,豐富“‘日新’學子自主管理”體系的內涵,完善培訓機制和規(guī)范評價體制來實現(xiàn)更好的自主管理。最后,在德育活動建設上,我們注重學?!叭招隆钡掠顒拥南盗谢?、序列化建設,如注重學?!叭招隆钡掠顒拥南盗谢?、序列化建設,“日新”班級文化建設活動,“日新”學生社團活動,“日新”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等。

課程與教學建設之善的實踐 真正善的課程與教育,理應在課程中體現(xiàn)針對性、融合性、選擇性和豐富性等特征,在教學中,體現(xiàn)在尊重、互動和發(fā)展三個方面?;诖?,筆者在漁沙坦小學和龍洞小學都進行過積極的嘗試,在過程中不斷豐富課程與教學建設之善的內涵。

在漁沙坦小學,筆者結合漁沙坦小學的“生態(tài)”特色,以針對性、融合性、選擇性和豐富性為目標,建立了以教育內容為中介的多元豐富的“生態(tài)”校本課程體系,其中包括開發(fā)校本教材、組織豐富的大課間活動、開展藝術節(jié)和體育節(jié)等等。在教學上,學校以尊重、互動和發(fā)展為導向,建立了生態(tài)課堂教學模式。生態(tài)課堂主要通過三個核心指標對教師課堂教學效益進行評價,即尊重、互動和發(fā)展。三個指標具體體現(xiàn)在目標與重難點設定、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后測與教學反思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對三個指標落實的評價維度,學校做到細化、具體化、可操作可觀測化,通過細致分析教師課堂教學,逐步夯實教師自覺嘗試“生態(tài)”課堂的意識,進而提升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有力推進了優(yōu)質高效課堂的建設。

在龍洞小學,筆者整合資源,構建了“日新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fā)展需求的課程,形成了具有“結構多元、尊重選擇、發(fā)展個性”鮮明特點的校本課程體系。

教師隊伍建設之善的實踐 教師隊伍建設最終的目標是擁有一支善的教師隊伍。

要想讓教師成為善的教師,過善的生活,就必須堅持人文互助,讓教師成長生態(tài)化。在漁沙坦小學建設“生態(tài)型”教師團隊過程中,筆者堅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尊重教師作為“教育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規(guī)律;二是尊重教師作為生命個體的內在價值和心靈需求。

在龍洞小學,筆者認為,善的教師必須與龍洞小學的“日新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打造一支擁有“德日新、行日新、能日新”的日新教師隊伍?!暗氯招隆?,即堅守職業(yè)道德。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學習,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明確教育是教師以人格來培養(yǎng)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視野。“行日新”,即起行為表率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舉止文明禮貌,作風正派,語言規(guī)范健康,衣著整潔得體,積極參加業(yè)務學習,不斷吸收先進知識、技能武裝自己,多看書,多鉆研,做到“每日學一點,見識高一尺”,爭做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澳苋招隆保唇虒W能力藝術的精湛。主要表現(xiàn)在善于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特征,研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規(guī)律,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采取策略與措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校園環(huán)境之善的實踐 在校園環(huán)境的建設上,筆者堅持校園環(huán)境之善是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結合,要想真正實現(xiàn)校園環(huán)境為善的教育服務,就必須把兩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同時,也必須把校內和校外整合起來。

在漁沙坦小學,筆者堅持和諧共生,內外協(xié)調生態(tài)化。學校格外注重協(xié)調小生態(tài)與大生態(tài)之間的關系,把學校視為周邊整體環(huán)境的一部分,并有意識地以“生態(tài)校園”建設輻射與影響生態(tài)社區(qū)建設,把各項資源的教育效益最大化,實現(xiàn)內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和諧共生。一是融洽與居委、村委、街道等部門的關系,獲取地方行政部門與企事業(yè)單位對學校辦學的最大支持與配合。二是強化與周邊大專院校等教育單位的互動,把強勢教育資源引入校園,彌補學校發(fā)展過程中的師資不足。三是密切家校溝通聯(lián)系,推動大校園大教育的形成。

在龍洞小學,我們緊緊圍繞“日新”文化,系統(tǒng)性立體式構建校園顯性物質環(huán)境。其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色調為“橙(黃)、黃、藍、白”,所有文化標識都以此為基礎,有機融入“日新”“每日一進步,厚實人生路”及學校LOGO,以最大化擴大“日新”文化的影響力;其二,在校園師生活動最集中的區(qū)域,設計體現(xiàn)出“日新”文化的物象化標識;其三,為學生提供日新展示平臺;其四,分層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文化角落和長廊,不斷豐富經(jīng)典教育文化氛圍,在廊柱分層設置經(jīng)典教育內容等。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所取得的成果通過多年的實踐嘗試與改進調整,善育為善辦學思想在如下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綻放出幸福之花。

在漁沙坦小學,我們從凝聚教師隊伍心力開始,謀劃學校中長期發(fā)展,梳理學校核心辦學理念,凝聚教師思想智慧,將學生培養(yǎng)目標與課程、課堂、校園顯性隱性文化、校園環(huán)境、德育活動的全方位融合,以“生態(tài)·秩序·文化”為辦學方向,把“動靜相宜,體藝雙馨,文質彬彬,而后君子”作為學生培養(yǎng)目標,迅速使學校在整體面貌氛圍上發(fā)生了明顯改觀,受到社區(qū)及家長的廣泛認可。學校通過了省特級檔案室、省綠色學校、天河區(qū)義務教育特色學校、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廣州市安全文明校園的評估;學校足球在市、省乃至全國聲名鵲起。筆者個人也被評為天河區(q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入選天河區(qū)名校長培養(yǎng)對象、廣州市百千萬人才第二批名校長培養(yǎng)對象等,并于2013年廣東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zhèn)€人專著《教育“心”視野》。

在天河區(qū)龍洞小學,以“關注當下,奠基未來”為辦學理念,在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學校先后獲得“廣東省綠色學?!薄皬V州市安全文明校園”“廣州市垃圾分類示范校”“天河區(qū)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校本培訓示范基地”“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推廣示范學?!薄叭珖嗌倌臧羟虬l(fā)展計劃定點培訓學?!薄皬V州市校園足球項目推廣學?!薄叭珖闱蛱厣珜W校”“廣州市430課堂試點學?!钡葮s譽稱號。

善育為善辦學思想的完善

在善育為善辦學思想的引領下,筆者在任職的學校中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學實踐,涉及辦學理念、德育建設、課程與教學建設、學校管理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學校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也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但是,筆者也發(fā)現(xiàn),該辦學思想在認識和實踐上仍有許多需要完善之處。

首先,關于善育為善辦學思想體系的完善。學校教育,無非三個因素,一是學校中的人,二是學校的環(huán)境,三是教育活動。三者有機融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善育為善。以這三個維度進一步細化教育,就可剝離出辦學理念之善、德育之善、課程與教學之善、學校管理之善、教師隊伍之善與學校文化之善等六個方面。在善育為善的引領下,筆者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提煉并詮釋了六個方面的“善”分別是什么與怎么做的問題。盡管善育為善的辦學思想邏輯性比較清晰,但具體到體系的六個層面,還沒有做到提綱挈領、簡明扼要。比如德育之善,盡管定位在德育目標之善與手段過程之善兩個維度,但仍然缺乏極具個性化、科學性的深度解讀,有待進一步完善;比如管理之善,筆者指出三個關鍵詞,服務、公平與發(fā)展,但缺少對三者之間邏輯關系的認真梳理等。

其次,善育為善辦學思想指導下的辦學實踐有待完善。辦學思想源于辦學實踐,最終還要在辦學實踐中生根發(fā)芽并不斷提升。筆者到過四所學校,而真正開始認真實踐與思考辦學思想,還是在最近的兩所學校。在漁沙坦小學六年,教育實踐豐滿而生動,辦學理念逐步形成并完善,而辦學思想則處于萌芽狀態(tài),只能在具體的實踐中不斷反思與總結;龍洞小學履職剛剛兩年,辦學思想逐步確立,辦學理念已然清晰,但辦學實踐卻剛剛起步,有不少還處于摸索與規(guī)劃之中。唯有具體的教育實踐,才能讓善育為善的辦學思想日益厚實與堅定。

猜你喜歡
辦學筆者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wǎng)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wěn)提升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中外合作辦學大有學問可作
兩個插件,讓Chrome變身iPhone
Google Reader訂閱按需讀
镇赉县| 宁津县| 永平县| 汝阳县| 来安县| 永年县| 宁南县| 濉溪县| 师宗县| 平和县| 吴桥县| 武义县| 红安县| 施秉县| 合水县| 舟曲县| 清河县| 锦州市| 宁阳县| 鹤壁市| 连平县| 高要市| 梅州市| 扬中市| 永吉县| 石河子市| 宝鸡市| 安宁市| 厦门市| 甘肃省| 永川市| 龙山县| 清苑县| 大姚县| 崇文区| 上栗县| 青海省| 海兴县| 香河县| 荃湾区|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