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求證
傳聞1長城汽車技術人員嚴重流失。
求證:記者致電長城汽車,其員工表示不屬實。
日前,傳聞長城汽車(601633)2016年年底以來,出現(xiàn)大幅的技術人員的流失,網(wǎng)傳因長城汽車內(nèi)部原因進行大幅裁員。記者就此致電長城汽車,其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不屬實。
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稱,長城汽車在2016年開展了組織優(yōu)化變革,調(diào)整技術人員崗位。截止2016年12月31日,部分技術人員未最終定崗,因此在2016年年報中,此部分技術人員數(shù)量計入“其他”類別,該傳聞或因此而起,但長城汽車不存在技術人員大幅減少的情況。
作為國內(nèi)汽車自主品牌的重要力量,長城汽車多年來的發(fā)展之路一直比較特立獨行。從皮卡起家到涉獵各式車型,再到此前戰(zhàn)略重心完全押在SUV的發(fā)展上,長城汽車幾乎次次都把握住了行業(yè)的脈象。而由美國油頁巖引發(fā)的能源價格下降,催生的SUV熱潮也讓長城汽車成為市場的弄潮兒,遠超合資企業(yè)的利潤率,則更讓長城汽車成為眾多“價值投資者”所追捧的對象。
不過,一個長城汽車不愿看到和承認的事實正如幽靈般越飄越近——依靠“銷量靈藥”SUV車型躺著掙錢的日子結束了。暢銷車型H6已經(jīng)褪去光環(huán),而VV7和全新H6還沒能為銷量帶來幫助,在最新公布的上半年車企銷量排行榜中,長城被東風本田超越,跌出前十,而全年目標36.8%的完成率也讓人對長城汽車全年目標產(chǎn)生幾分保留意見。
此外,新能源汽車領域,長城汽車的投入也相對匱乏,不知未來長城汽車又將以如何特立獨行的方式,再次成為行業(yè)的弄潮兒。
傳聞2定增計劃因部分人員放棄而流產(chǎn)。
求證:記者多次致電康盛股份,均無人接聽。
近日,網(wǎng)傳康盛股份(002418)定增計劃或無法實施,擬8.59元向特定人員定增的方案,因部分人員放棄,且二級市場價格也早已跌破定增價而流產(chǎn)。股市動態(tài)分析周刊記者就此致電康盛股份,但一直無人接聽電話。
6月15日,康盛股份發(fā)布重大資產(chǎn)收購預案,擬以非公開發(fā)行股份方式收購煙臺舒馳95.42%股權、中植一客成都汽車有限公司(下稱“中植一客”)100%股權,合計作價14.82億元。同時,公司擬募集不超過12.55億元配套資金,分別用于煙臺舒馳新能源客車技術改造及中植一客新能源客車技術改造等項目建設。
康盛股份本次擬向中植新能源以及于忠國等46名自然人發(fā)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煙臺舒馳95.42%股權,以及中植新能源持有的中植一客100%股權,交易標的100%股權分別作價10.4億元和4.9億元。評估基準日2016年12月31日,煙臺舒馳母公司賬面凈資產(chǎn)約為1.08億元,預估增值額為9.4億元,增值率約為873.91%。需注意的是,2015年12月28日,宋紹武、于忠國、劉成學等8位自然人分別將其持有的煙臺舒馳出資額按照1元/注冊資本價格轉讓給中植新能源。交易完成后,中植新能源合計持有煙臺舒馳51%的股權。以轉讓價格計算,截至2015年12月28日,煙臺舒馳100%股權整體估值約為5895萬元,與之相比,本次收購價格增幅高達1664.21%。
作為A股市場上的資本大佬,利用各種方法玩資本套現(xiàn)是中植系的拿手好戲,定增不過是發(fā)行股票購買資產(chǎn)的一個附屬產(chǎn)品,實施與否都無礙一個新能源概念股的崛起,7月10日康盛股份復牌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