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雯
摘 要:在傳統(tǒng)的高中美術課堂中,教師所運用最多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便于教師組織教學,能夠在課堂中間穿插提問、討論等手段,但是如果只是單一的運用這一種教學方法,以教師的“教”為重點,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會變得枯燥乏味,學生難以有學習的積極性。按照這樣的傳統(tǒng)理念所設計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沒有比較多的機會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是教師在主導,學生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創(chuàng)造力難以得到發(fā)揮。所以需要教師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 高中美術 運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157-01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課程實踐教學提出,美術鑒賞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的是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發(fā)掘學生的潛力,而不是最后的結果,所以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美術課堂中的藝術魅力,培養(yǎng)自身的審美能力。
1 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具體生動的場景,從而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這一教學方法十分適用于美術課堂的教學,在美術課堂中,一些美術作品的鑒賞,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通過教師的講授去感受其中的意義和情感,并不能夠在作品中探索藝術的魅力,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夠達到美術教學的教育目標,所以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一定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這一教學法的核心也是就在于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去做到真實感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去進行教學。
在高中的美術教材中,能夠與情景教學法相結合的作品有很多,所以教師要適當?shù)倪x擇情境呈現(xiàn)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比如在欣賞《最后的晚餐》這一幅作品時,如果只是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那么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每一個門徒的內心的感受,所以教師可以運用話劇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把這幅畫給演出來。學生在演這幅作品的時候,首先要對畫中的結構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必須按照依照畫中橫平豎直、左右對稱的穩(wěn)定構架,講臺下可以放一排課桌凳,出演耶穌的學生坐在正中間,其余出演門徒的學生則坐在他的兩邊,在表演之前,要讓學生了解這幅畫背后的故事,耶穌與他的十二個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慶祝逾越節(jié)前的晚餐,在餐桌上,耶穌忽然告訴門徒,他們其中有一個人出賣了他,但是沒有說是誰,在表演的過程中,眾門徒中只有出賣了耶穌的猶大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其他人都是焦急的詢問是誰,在耶穌指出是猶大之后,猶大拿著出賣耶穌得來的錢走了,他手上的錢袋就是出賣耶穌的象征,所以通過這樣的表演,一是激發(fā)了學生對于作品的好奇心,能夠主動的去了解畫作背后的故事,二是幫助學生了解作品中的一些典型的特征,通過這種情境式教學,學生對達·芬奇繪畫橫平豎直、左右對稱的穩(wěn)定架構有了具體的認識,對丁托列托繪畫的呈對角線傾斜的大趨勢及氣氛騷亂而激動的特點也有了深刻的把握。比如在進行雕塑作品的欣賞時,也能夠運用這一教學法,如雕塑《大衛(wèi)》有三個造型,出自不同藝術家之手,風格也各不相同,多納泰羅的《大衛(wèi)》是個少年形象,個頭矮小,所以可以找一個個頭較小的學生來進行模仿,頭上戴著一頂帽子,用木棍代替長劍,面部呈現(xiàn)出自豪喜悅的神情,而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是一個氣魄雄偉的年輕巨人,所以可以找一個個頭高達,并且五官之間透露著英氣的學生來扮演,而貝尼尼的《大衛(wèi)》有一個旋轉的動作,可以尋找一個身材中等的學生來模仿,讓三位同學在講臺上同時做出不同的動作,三個雕塑的區(qū)別一目了然。
2 豐富實踐教學,增添人文色彩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緩解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同時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提升他們的人文情懷,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慕M織學生進行一些實踐,去更好的感受藝術的魅力,用真實的藝術環(huán)境去替代虛擬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會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體驗,比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在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們到博物館、美術展覽館進行參觀,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也可以組織學生們去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建筑參觀,讓他們在生活中能夠發(fā)現(xiàn)藝術的滲透。
不僅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對藝術有真實的情感體驗,給美術課的教學增添人文色彩,更好的幫助學生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3 激發(fā)學生感官,活躍課堂氛圍
學生對于作品的初步理解,主要是依靠視覺上的沖擊,所以要想讓學生對作品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激發(fā)學生的感官,幫助他們更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給學生講解作品的背景故事時,可以播放一些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更加有代入感,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對作品有更多方位的理解,這樣更加便于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并且在調動學生感官的同時,讓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最大化,教師可以適當?shù)幕钴S課堂氣氛,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更加深入地感受藝術的魅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能力都能夠得到很好提高,所以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更好感受藝術的魅力,去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情感,了解作品中的手法和意義,還可以利用一些課余時間,讓學生們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去體會藝術的魅力,在課堂中激發(fā)學生的感官,活躍課堂的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黃美鳳.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S3).
[2]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中)[J].電化教育研究,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