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明
摘要:多媒體教學技術確實給小學數學工作帶來了良好的幫助,從而使得數學課堂中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通過多媒體所具有的優(yōu)勢開展教學能夠帶來良好的效果。在多媒體的條件下,能夠將數學文字、數學圖像、圖形和動畫、聲音以及結合在一起,把傳統(tǒng)課程中的靜態(tài)教學變成為動態(tài)化的教學過程,突破學生在學習中受時空限制的困難。從農村小學在數學教學方面多媒體的現(xiàn)狀分析入手,然后從多媒體在農村小學教學中具體應用角度分析其運用策略與效果。
關鍵詞:農村小學 數學教學 多媒體教學 應用效果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已經明確指出,教育作為振興民族與社會進步重要的基石,必須要不斷堅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的方針。但是,由于我國屬于典型的農業(yè)大國,在廣闊的地域中生活著將近九億的農村人口,大約在全國人口總數中占70%;面對如此龐大的農業(yè)人口數量,我國在開展教育方面就需要重點對農村進行扶助,同時可以作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一個重要的措施。本文從農村基礎教育中數學教學對多媒體運用的現(xiàn)狀分析入手,然后重點闡述了農村小學中開展數學教學對多媒體實際運用策略和效果。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用多媒體的現(xiàn)狀分析
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在教學目標以及對象中做好分析,然后結合數學知識點而制作教學課件,便于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有效地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小學生在多媒體學習的效率。毋庸置疑,農村學校在多媒體的條件下開展教育沒有取得顯著的效果,主要的原因如下:
(一)對多媒體運用的不熟練
由于農村條件較為落后,許多教師不愿意投入農村教育中,這就導致了農村學校中十分缺乏熟練地掌握與運用多媒體的教師,從而難以發(fā)揮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例如,多媒體在數學課件處理方面,主要是針對其中的圖片處理以及視頻編輯能力運用不足,再加上農村教師年紀較大、自身的知識更新較慢,他們已經習慣手寫,對電腦操作較為困難。因此,教師盡管心里愿意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是自己對多媒體運用的不熟練,而只能是望而卻步。
(二)農村學校教育設施落后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的許多學校教育資源十分缺乏,這是使得多媒體相關的教學設備無法在實踐教學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較為典型的情況如:幻燈機、電腦以及投影儀多媒體實踐教學方面的設備嚴重的缺乏,而教師需要使用這些設備都需要“排隊預約”。目前的情況就是當學校需要進行公開課教學以及領導視察工作時,才會把多媒體的教室開放供學生與教師使用,正是由于缺乏這些設備使得多媒體教學難以進入常態(tài)化。
二、多媒體在農村小學教學中具體應用
(一)結合教學重難點知識,通過多媒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
由于數學課堂中學生通過教師單純的講授難以有效地掌握其中的重難點知識,而這些數學知識對學生學習而言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技術把數學中比較抽象以及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多媒體的實際運用而幫助小學生掌握好這些知識點。教師在這個過程不會僅僅是通過口頭講解,加上多媒體的手段使得學生能夠動眼、動耳、動手以及動腦、結合在一起,增強他們掌握數學知識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降低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難度。
例如,教師在講授《圖形拼組》知識中,其中有一道十分典型的題目是:許多的正方體通過有序疊起來,此時需要學生找出一定有多少塊。很顯然,這道題目主要是考察學生的空間想象以及形象思維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想象以及視覺觀看的方式進行分析,從而數出對應題目中一共有多少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極有可能出現(xiàn)漏數、難以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部分等問題。而教師在解答題目中通過多媒體進行解剖、演示,從而能夠把隱藏在第二排的正方體找出來,便于學生清楚發(fā)現(xiàn),然后再通過演示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出每一層的正方體是如何重疊,這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學生正確地數出總的個數。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可以獲得的效果十分明顯,學生能夠在生動形象演示過程中,掌握圖形變換中的分裂、重新組合的關系,進而突破數學中的重難點知識。
(二)加大農村教育投入
第一,農村中的基礎教育需要通過分步實施,并能夠在逐步采購設備中做到改善教學顯現(xiàn)狀,此外,還需要健全教育中多媒體的設施管理、維護的機制,例如配備專人的管理、維護工作人員,確保教育中可以發(fā)揮出多媒體的優(yōu)勢;第二,提升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能力,主要是培養(yǎng)教師對多媒體相關的操作以及教學技術的運用,例如課件制作、教學視頻制作等,進而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第三,教師在實際運用中,還需要不斷學習更多的教學技能。例如,如何在課堂中應用多媒體的技術有效地解決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使得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發(fā)揮主體的作用,進而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積極性,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能夠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充分地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能力。
(三)多媒體可以在教學中擴大課堂的容量
通過教師的實踐教學可知,板書的方式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學生也難以接受課堂知識,但是在多媒體的實踐教學中,則可以做到節(jié)省時間,又可以增加數學課堂的容量,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師在教授《年月日》相關的知識中,可以直接在多媒體的課堂中向學生展示日歷,并讓學生找出一年一共有多少天,而在不同年份中學生所的天數不會一致,有的是365天而另一種答案是366天。此時,教師可以具體的把2000年至2012年日歷在多媒體技術運用中展示給小學生觀看,進而做出總結:一般情況下,一年平年是365天,而閏年就是366天。具體是哪個月會多一天?此時,教師再把每年中二月的日歷提取出來,通過學生觀察2月的天數所具有的特點,進而總結出規(guī)律:平年2月一共是28天,而閏年的2月則有29天,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告訴學生如何計算平年和閏年,就是能夠被4整除的年份是閏年,而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當年份屬于整百時,則要被400整除時才是閏年。此時,教師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比傳統(tǒng)課堂較好,學生不僅把能夠掌握知識,而且教師可以在課堂有限的時間中有效增加容量,提升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在教育信息技術發(fā)展如此之快的今天,農村基礎教育需要不斷加強融入教育技術,其中在實踐教學中,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已經在眾多的學校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農村學校在教學中也需要積極引進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尤其是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的手段能夠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化以及動態(tài)化的方式,提升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對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也帶來良好的指導。所以,一方面,在農村學習中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在循序漸進中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使得多媒體的教育技術能夠在教育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教育方式提高農村小學教學的質量,推進農村學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潘必方,張春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實施策略——以漳州南太武實驗小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1):121-123.
[2]洪薈春,洪建林.初探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八大課型的特點、模型及實施要求[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06):149-151+103.
[3]林琪.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運用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5, (06):57.
[4]丁阿娜.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有效性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04):86-87.
[5]包道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中學講計劃的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