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春龍 馬欣
有效的課堂觀察與一般的觀察活動相比,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適宜的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做相應的記錄、分析和研究,進而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如何才能使課堂觀察變得更加有效呢?
一、完整的觀課流程是有效課堂觀察的重要保證
授課教師針對教學設計肯定存在著期待關注的內容,也會有一些期待得到客觀檢驗的內容。但這些困惑如果沒有在課前向觀課者提出,觀課的一方就不會針對這個困惑進行有意注意,提供給授課教師的幫助就會有限。另一方面,觀課教師往往沒有具體的觀測點,每個人的觀課、記錄、思考的視角等會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導致觀課效能差異很大。同時,觀課如果沒有聚焦點,就不會形成有針對性的信息梳理,更沒有內化為彌補自身專業(yè)缺陷的儲備材料。
課堂觀察不只是發(fā)生在課堂上,而是與課前、課后相互銜接,組成有機的整體。
第一,課堂觀察需要課前討論。課前討論是課堂觀察的起點。目的是根據所觀課程,通過對觀察框架的分析,確定觀察的目的、重點和方法。這將便于觀課教師根據自身需要選擇觀察點、尋找觀課伙伴、制定觀課工具等,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課堂觀察奠定基礎。
第二,課堂觀察的主體是課中觀察。有了前期的準備,觀課合作體就能夠依據自己的觀察點,運用適宜的方法,迅速進入觀課狀態(tài)。課中觀察的狀態(tài)和效率是整個課堂觀察中關鍵的一環(huán),所記錄的信息資料是課后研討時進行分析與討論的基礎。
第三,課后研討是對課中觀察的梳理和分析,是課堂觀察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針對課上記錄的觀察點進行分析、討論和總結。在平等對話、互惠共贏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反思、剖析,通過對話尋求改進建議和對策。這樣的研討意在使察者和被觀察者針對具體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討論,在不同視角、不同維度上真正獲得專業(yè)上的思考和提升。
二、合理的觀課工具是有效課堂觀察的重要支撐
有效的課堂觀察要借助合理的觀課工具。工具的設計,需要運用系統(tǒng)思維,從整體上考量教學的目的、環(huán)節(jié)、內容和意義。從不同的維度和視角,搭建起觀課的初步框架,再在框架的基礎上細化出具體的觀察點,使觀課行為有目的性、針對性,真正促進教學專業(yè)水平的提升,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造成低效觀課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缺乏可操作的觀課框架,而框架的建立需要根據課堂活動的要素去搭建可觀察的維度。觀課維度給觀課團隊提供了一個大體的觀課方向。 “清晰有價值的學習目標”“明確的任務”“學生參與的可行性”這三個要素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嘗試從這三個維度入手搭建觀課框架。
觀課視角從上述三個維度出發(fā),各自伸展出不同的分支,給觀課團隊提供了多種具有針對性的可觀測的指標。觀課者可以透過不同的視角去觀察這一維度發(fā)生的各個活動,使觀課層次清晰、目的明確。觀察點給觀課團隊提供了具體的可借鑒、可使用的內容點。有了具體的觀察點,能夠使課堂觀察細化到具體的問題上,觀課教師和授課教師能夠更加清晰明確地獲取實證、分析不足、改進教學。
三、三維度觀課框架的建構探索
基于課堂教學要素,借鑒若干研究,我們搭建出基于“清晰有價值的學習目標”“明確的任務”“學生參與的可行性”三個維度的觀課框架(見表1)。此框架以維度、視角為基點,明確了觀課的目的和方向,提高了課堂觀察的有效性,并促進參與研討的教師在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中逐步提升教學水平。
在這個觀課框架下,我們還研發(fā)了不同維度下的觀課視角?,F(xiàn)列舉“清晰有價值的學習目標”這一維度,透過“促成對于學科知識技能的提問,探究、體驗、反思”“學習效果或成果的評分標準”和“達成目標的任務設計或問題鏈,以及相關策略”三個視角,選取感興趣的具體觀察點,教師在觀課過程中針對所選的觀察點進行的觀察、記錄和思考,具體內容見表2。
當然,觀課工具并不是唯一的。對于一個觀課團隊來說,在維度和視角這一框架穩(wěn)定的條件之下,如果哪位觀課教師對所選觀察點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則可以針對所選觀察點與同伴自行設計便于使用的觀課工具,如量表、圖表、問卷等。表3就是我們在觀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中,在“清晰有價值的學習目標”這一維度下,透過“達成目標的任務設計或問題鏈以及相關策略”這一視角,具體觀察“教學策略是否能加深學生對于重要事實、概念的理解”這一點所做的觀課記錄。
此表格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框架元素與觀課記錄。橫軸的框架元素包括教學策略與教學任務的關系、具體的教學策略。縱軸以教學任務為主要元素??蚣茉匾劳杏谟^察點,需要在觀課的前期會議中確定下來。觀課記錄是對這一觀察點感興趣的教師或合作伙伴在觀課過程中做出的記錄和思考。
對觀課團隊來說,這一觀課量表細化了“教學策略是否能加深學生對于重要事實、概念的理解”這一觀察點,為觀課教師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更為其在觀課過程中進行邏輯清晰、內容明確的記錄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觀課量表的使用可以為授課教師提供具體而明確的反饋,解決其備課和研究中的困惑。當然,同一個教研組或備課團隊應該有針對不同觀察點設計的觀察量表。這些具體而有針對性的觀察量表可以成為授課教師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證資料,為其梳理教學特點、提升教學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我們在講述一個觀點的時候也像作者這樣有一定的結構安排,就會把觀點講得很清楚。 從文中的內容出發(fā),引發(fā)實際中科學給生活帶來變化的思考。
學習寫法 為了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把觀點說清楚、說明白,用文中的語言啟發(fā)學生談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1.將課前查閱的資料上的內容用例句說一說。
2.要把觀點說具體,這篇課文還有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借鑒的? 1.______
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2.引用詩句:標紅
3.排比: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
4.“千里眼”(電視)“順風耳”(電話)等圖片。 講解重點:
①修辭方法:作比較、排比(理解哪些內容)
②特定稱謂:如“千里眼”“順豐耳”,給例子
③引用詩句:
在觀課工具的輔助下,每一位參與觀課的教師擁有了可操作的觀課流程和可借鑒的觀課框架,形成了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的觀課方式,促進課堂觀察從經驗型走向專業(yè)型,更促進學校形成具有相同目的性、針對性的專業(yè)合作觀課模式與合作共贏的觀課文化,使每一次課堂觀察都實實在在地走進心里,成為教師們專業(yè)發(fā)展道路上扎實、穩(wěn)定的積淀。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肖佳曉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