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專業(yè)知識同樣重要,缺一項,路子就無法走長。有不少我們稱之為“學霸”的同學,做人和做事上顯得“不懂做”,無法和專業(yè)上的水平相及。但凡事要講一個比例問題,不能用個體來代替群體,從大的比例上而言,本人也曾就讀于國內名校,周圍同學多為“既懂學,又懂做”。所以我有一種猜想:在十幾二十年前,階層流動活躍時期,一部分只會學的人借應試教育的優(yōu)勢跳了出來。以目前的階層流動而言,能在應試教育中勝出的群體已經(jīng)不再是只靠努力學習就可以跳出來的,尤其是想要上國內名校,中產家庭的背景,使得這一群體的雙商都不低,做人做事都是一把好手。至于“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一說,是否存在用長者的眼光來看青年群體的問題,認同作者所說“每個時代都有對做人做事的要求”,那所謂的精致利己,是否也是這個時代要求下,相應而生邊際效益最大的結果?
—Cedar Wong(讀第16期《把怎么做人做事弄清楚是大學問》)
社會可以淺薄,時代可以淺薄,但是人不能因為時代的淺薄而淪為淺薄之人。知識傳播媒介的改變只是閱讀方式的改變,但是知識本質沒有改變。閱讀的廣度讓我們看見事物的豐富,閱讀的深度讓我們看見事物的本質,閱讀的高度讓我們看清事物的緯度。人,生而淺薄,是知識的廣度、深度和高度改變著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把人分為不同的層次。所以“淺薄時代”堅守閱讀的廣度、深度還是有必要的,畢竟現(xiàn)有科技總有被黑科技取代的一天,但知識卻變成一個人區(qū)別于另一個人的思想。
—鐘偉(讀第16期《微信時代的嚴肅文學》)
沉迷過游戲,想著自己天天堅持打,有天也會成為大神。那時候想想都覺得開心,然而回到現(xiàn)實,當你出去跟別人打交道,找工作,才不會有人在乎你是什么段位。所以還好自己就是大家口中的菜鳥,始終玩不好,一直怕被罵,最后放棄了?,F(xiàn)在在認真準備考研,但是還是想感謝那些曾經(jīng)罵我的朋友。
—Willea(讀第16期《那些年,游戲里的極致榮光》)
一說教育,談起中產,金錢的投入似乎是第一要素,這無可厚非!但我認為這個問題的核心在如何將家庭教育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檔次上來!中產家長們會焦慮,也許是對自身教育能力不足的焦慮,錢財投入會比拼,教育的方式和內容也在暗暗較勁!
—賀小污(讀第15期《“我的孩子會成為優(yōu)秀的那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