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霞
【摘 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價的管控直觀重要,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直接提升了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難度。本文結合建筑工程造價的特性以及目前工程造價教學的現狀,從理論、市場、實踐三方面提出了工程造價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yǎng)措施。
【關鍵詞】人才培養(yǎng);教學改革;工程造價
一、建筑工程造價課程的概述
工程造價通常是指工程的建造價格,根據所站的不同角度,工程造價就有不同的含義。建筑工程造價是由成本、利潤和稅金組成。建筑產品體積大、生產周期長、價值高等特點決定了工程造價的單件性、多次性、組合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因工程建筑特性,不論是在建筑的設計還是材料的運用等各方面均需要滿足業(yè)主的需求,也即最終呈現出來的狀態(tài)要體現出業(yè)主的意志。就此而言,即使是同一建筑同一單元因方位朝向的不同,在設計、施工工藝、裝修等方面依然存在較大差異,進而體現在工程造價上的差異。
二、工程造價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yǎng)措施
(一)基于人才需求實施教學改革
工程造價課程具有一點的抽象性,在教學中如純粹依照教材中的內容逐步講解,不僅學生聽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且亦可能損害教師的積極性,也即教學質量不佳。為此,作為教師應當基于教材的基礎之上進行一定的調整。首先,轉變按照定額到清單的順序教學的意識,轉而教授基本建筑知識、施工技術基本知識、工藝基本知識等,進而幫助學生建立必要的知識建構;其次,借助現有軟件對建筑進行繪圖,給予學生直觀了解上述所學知識,然后再計算工程相關數據。上述教學是工程造價課程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所在,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在實際教學中及時收集教學反饋并就后續(xù)的課程進行調整,以不斷改進教學方式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對于定額單價來說,其組成主要包括人工、材料、機械費等部分。對于學生來說,在熟悉掌握單價組成后,然后引出定額計價、清單計價等,同時對定額、清單之間的區(qū)別、聯系等進行認真講解,進而使得學生基于熟知計量知識的基礎之上再行對定額單價的計算也就更為順暢。
(二)結合工程造價市場信息豐富教學內容
在社會發(fā)展的今天,科技與知識處于快速更新換代的節(jié)奏之中,任何人如不能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則極有可能處于被淘汰的邊緣。工程造價受到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影響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如不能及時更新教材或結合市場信息進行教學,則必然導致學生更不是時代需求,為此教師需要及時掌握市場信息。例如,造價知識、造價政策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工程造價市場的前沿信息在第一時間傳授給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了確保培養(yǎng)的人才滿足市場需求,需要任課教師將市場上有關造價的前沿信息及時傳遞給學生,進而確保了學生能夠與時代之間建立起有序聯系,避免學生與實際運用之間的斷裂。就教師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兩點:其一,教師基于掌握市場信息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其二,有條件的情況下,即可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到實際工程之中,以了解工程造價的最新發(fā)展狀態(tài),為學生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途徑。此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階段的引路人,必須要自身綜合素質較高才能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不能停留著現有教材的研究而應深入到市場之中,既要了解國家層面上對于工程造價的最新政策又要了解市場中對于工程造價的實際運用情況,以確保自身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進而確保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未來工作中能夠發(fā)揮作用的以保障學生積極性。
(三)基于理論+實踐+施工現場的順進行進行教學
由于工程造價需要與各類圖紙或設計稿等“打交道”,整個工程造價計算與管理的過程相對較為抽象,教師即可根據圖紙或設計稿將之逐步分解或安裝工程模型進行計算,以幫助學生建立整體認識。同時,對于具備條件的高校而言,即可與施工企業(yè)建立合作教學進而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生即可在課堂中掌握必備的理論知識,隨后進入到工程建設現場中體驗到工程造價的具體執(zhí)行內容,進而使學生能夠從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與直接的實踐當中,成為具備執(zhí)行力人才。同時,借助現場教學,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同時幫助學生搞清楚工程項目的實質和做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強烈的。通過現場教學,學生都能快速準確地計算出工程量,根本不用死記硬背教材上公式公理等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參考文獻:
[1]趙云芳.工程造價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中華建設》,2011(9):164-165
[2]張秋萍,王紅剛.淺議工程造價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J].《科技風》,2015(21):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