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
我們經(jīng)常聽到“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說法,意為雖然是親兄弟,但彼此之間的品性、愛好仍大有不同。龍生九子的“九”并不是確切的數(shù)字,而是一種虛指,表示很多的意思。關于龍生九子,流傳著許多不同的說法。
楊慎的《升庵外集》中這樣記載:龍生九子,九子形貌各異,都不太像龍。老大叫赑屃(bì xì),我們經(jīng)??吹降鸟W著石碑的大龜就是它,因為它喜好負重;老二叫螭(chī)吻,愛四處張望,于是被人們用來裝飾建筑,常見的如房屋上的獸頭形象;老三蒲牢喜歡吼叫,常被用作大鐘的鐘紐;老四狴犴(bìàn)威風凜凜,形如猛虎,所以負責守衛(wèi)監(jiān)獄,古人常把它的形象畫在牢獄的門上;老五饕餮(tāo tiè)貪婪好吃,因為古代的鼎是用來盛裝食物的,所以人們就把它的形象刻在鼎器上;老六名叫蚣蝮(fù),生性好水,所以守護在橋上;老七睚眥(yá zì)是九子中性情最兇猛的,它長著龍的頭、豺狼的身子,嗜好殺生,常被刻在刀柄上;老八狻猊(suān ní)喜歡煙火,雖然長相如同一只雄獅,但卻很溫和,喜靜不喜動,常出現(xiàn)在佛像旁邊的香爐上;至于老九椒圖,就像一只緊閉的螺蚌,人們常把它的形象刻在大門上。
以上這些只是楊慎的說法,而在其他典籍中,對龍之九子的記載有所不同。在流傳相對廣泛的另一種說法中,龍之九子分別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屃、螭吻。囚牛愛好音樂,古人常在胡琴上刻出它的形象,稱“龍頭胡琴”;嘲風喜歡險要的地方,它常被人們裝飾在屋頂上;負屃當屬龍子之中最斯文的了,常常盤繞在石碑兩旁,襯托碑上的文字。
葛洪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一條河因為大雨而決堤,這時忽然出現(xiàn)一條蛟龍,旁邊跟著它的九個兒子,它們逆著決堤的大水進入河中,口中噴出水沫,隨波而游數(shù)十里,轉(zhuǎn)眼就不見了蹤影。這九條小龍,不知是否就是民間所說的龍之九子。葛洪是西晉人,如果那時就有龍與九子的故事,可見龍生九子這個說法很早就出現(xiàn)了。
(選自《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么·體育娛樂》,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