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含章
一
入冬之后,只要不是雨雪天,我還是每天下午出去走走。小區(qū)樓下的景觀道是附近樓盤的賣點之一,號稱“匡河綠道”,是一條細窄的碎石小路,沿著細窄的匡河蜿蜒而出。不過岸邊站滿綠樹,水中碧波蕩漾,叫“綠道”倒也名副其實。
似乎是為了點綴鋼筋鐵骨而刻意營造的世外桃源,“綠道”的風景很是別致,尤其是春風一起,兩岸數里桃花。我雖住得近,桃花開時也和特意來春游的人們一樣,雜在推著嬰兒車的年輕父母,或舉著自拍桿的少男少女們中間,到河邊湊熱鬧。這樣熱鬧的情景,會一直維持到夏末,一直到秋風起了。秋風一起,樹葉便落了一地,按照時令,大地呈現出一片蕭條之色。而人也像那些飄零的樹葉,不知被吹到哪兒去了。
于是這條小路變得寂寞。不過奇怪的是,人雖然四散,樹葉卻好像在入冬后又長了回來,遠遠望去,在霧蒙蒙的天空之下,匡河竟籠罩著一片綠色。
走近些,這種感覺就更強烈了。比如迎春,在陽歷的十二月中旬就已開放,緊跟著是星星點點的春桃。除開天空一直是灰的,嫩黃之后接著些粉紅,都是春色。不過花叢間是沒有嗡嗡蜂鳴相伴的,到底還是冬天嘛。
雪也沒有下一場。
水岸邊的桃樹里雖然夾了幾株梅樹,但白雪紅梅這樣鮮明的景色,依稀只在夢中見過。夢里的冬日,樹凋零了所有的葉子只剩下寒枝,枝頭棲著幾只老鴉。
城市的天空在變暖,雪都不敢下來了。記憶中的大雪還是多年以前,醒來的早晨,窗欞的玻璃上結著冰花。但是我的少年時期,這里的冬天是什么樣的呢?我仿佛失去了記憶一般,一點也想不起來了。
總歸不似這樣,但也不是那樣。
那么,還是出去走走吧,去找找,或是去看看真正的冬天。
去北方。
二
“K”字打頭的快車開到哈爾濱要二十二個小時,旅途在搖晃中過了大半,中間夾了一個漫長的黑沉沉的夜。到達山海關時,正是太陽初升的時刻,窗外先是蒙蒙泛白,不待你細究這白影的輪廓,金光便蓬勃而出了。
隨后,大地無邊遼闊。
這是我初次感受到地緣的奇妙,本來是薄薄的新雪,一到關外突然厚起來了。一忽兒就有一支電線桿從窗外滑過,太快,看不清上面停著什么鳥,抑或就是幾只麻雀??墒蔷吧呀涘漠悾也挥X就興奮起來了。
我本以為雪國的美與一切色彩無關,后來發(fā)現我錯了。出站的時候是傍晚五點,哈爾濱市正是華燈初上,先于天星亮了霓虹,路燈將地上的積雪染成暖黃。如一切大都市一樣,這里的交通不敢恭維,載我們的出租車師傅見怪不怪地一路用微信聊天,間或抽出身來,問我們是哪里來旅游的。
聽說我們從關外來,他吃驚道:“就為來看雪?哈爾濱這兩年,也不怎么下雪了?!?/p>
我想怎么不下啊?雪就在我的四周,厚厚地堆著。從感受到第一縷寒冷開始,在火車上積攢了一天的熱氣,幾分鐘之內就消耗殆盡了。這里的寒冷不像刀子,痛快地將你斬成幾截,而是圍成四面不透風的墻,讓你在四處碰壁后妥協(xié)成和它一樣的溫度。
對我來說這樣的冰冷是新奇,也是深刻。除開一切都市相同的燦爛夜景,這兒的路邊,時不時就冒出一座大型的或小型的冰雕,與這座城市的高樓大廈一起,在黑暗中閃爍著銀色或是五色的光芒,顯示一種獨特。
迎面而來的行人大多包裹得嚴嚴實實,也有的伸著脖子,光著腦袋,在雪地上滿不在乎地走,那就是本地人。
可是他們是怎么做到,在如鏡的冰面上行走還能泰然自若?而我這樣小心翼翼,還不時地要打個趔趄,隨時準備摔倒。我知道此刻自己走路的姿勢就像被凍住一樣僵硬,連嘴角也緊張地繃著。然而心中的快樂卻在雀躍,似乎被鼓動著在這冰天雪地中摔一跤才好。路旁有一座公雞造型的冰雕,是為了迎接即將來到的農歷新年而建造的。它的身體里亮著金燦燦的燈光,頭上頂著紅通通的雄冠。一群孩子圍著它合影,穿的都像小雪人一般滾圓滾圓的。
寒冷將孩子們的笑語凝結。
多么美,夜幕下的哈爾濱。
三
在這燦爛的燈火之外,唯有松花江的上空,是真正的黑夜。
小時候我覺得松花江的名字很好聽,而且一直以為歌里唱的“一條大河波浪寬”,說的就是松花江。但眼前的松花江,是一條江嗎?或者說在嚴寒的冬季,你怎么能夠看出松花江它是一條江呢?
此刻它的江面上,熙熙攘攘。
何況是在夜晚,哈爾濱著名的中央大街就在邊上。那是燈紅酒綠的繁華之地,晚上九點,人聲依然鼎沸如常。借著鬧市的燈光與人氣,松花江被辟出的冰面做了游樂場。一些人自備了工具,有的在冰上撐雪橇,有的在臺階滑滑梯,一輛越野車拉著一排救生圈串連成的皮艇,“呼”的一聲從冰面上開過去,車燈在黑夜中猶如豹目,無比明亮。
它面前的一條冰路因此被照耀得雪亮如晝,而四周卻黑得更加深闊。也許知道在這冰面必將暢通無阻,它一忽兒向左,一忽兒向右,一忽兒行不由徑,恣意極了。
在這茫茫的冰河之上,它要開到哪里去呢?
黑夜中它越行越遠了。
四
又或者,黑夜的盡頭是白夜,仿佛松花江的夜與晝。
這里的白日,無論陽光多猛烈也不帶一絲溫度,是炫亮到極致,是耀眼到刺目。白日里的游樂場,場子開得更大了,玩的花樣也更多。除晚上那些自娛自樂項目外,還多了些我從未玩過的有動物參與的項目,比如狗拉雪橇。
狗拉雪橇,兩人一輛。拉車的是清一色的阿拉斯加雪橇犬,個頭極大,極威猛,為我服務的犬,名叫“大壯”。
它們都有名字。
它們拉著雪橇在雪地上“小跑”,大約五十米一圈,可掙五十元人民幣。短是短了點,但也并不吃虧,因為拍了幾張好照片,尤其是與大壯的合影。大壯昂首挺胸,目不斜視,兩耳警惕地聳立,金黃的毛色在雪野上明亮如火。
我的橘紅圍巾在它寬闊的頭上高高飄揚,身后是無垠的雪國。
這昂揚的姿態(tài)會一直站立,在我此后的歲月。
但冰面上的游客大多縮手縮腳,哆哆嗦嗦,越發(fā)襯托出“大壯們”的威武雄壯,尤其是當幾十只雪橇犬每只拉著一輛雪橇,在主人身后雄赳赳氣昂昂“小跑”起來的時候。作為最古老的極地犬,阿拉斯加雪橇犬有著安靜、高貴的氣質。有一只不知是不是上了年紀,在眾犬喧騰的時候,它悄悄地退出圈外,悄悄地俯下身來,在冰面上趴著。
它看上去很老了。
這片冰場上除狗拉雪橇之外,還有馬拉大車。都是一些精瘦的馬,一些精瘦的趕車男人,也不過是穿制服與穿軍大衣的區(qū)別罷了。車廂都用油漆涂得花花綠綠,廂門處掛著一個擦得雪亮的銅鈴,金子一般炫目。
我沒有去坐馬拉大車。后來在一個離城很遠的地方,在大雪覆蓋的伏爾加莊園,我看到一位老人也在做一樣的生意。他沒有吸引眼球的花車,也沒有擦得金黃的銅鈴,但他的馬油光水滑,高大強壯。
他的馬拖著一輛板車,車上鋪著毛氈子。他站在那兒有一會兒了,氈子上落滿了雪。
只有一匹馬,一架車,和一個人。
他靜靜地站在雪地上,鞭上的纓子被雪襯得鮮紅。
他像一個真的車把式。
他和他的馬,他的車,站在那兒仿佛一幅畫,凝固了一萬年之久的樣子。
我沒有坐他的馬拉車。
五
雪飄著。
哈爾濱的日落很早,所以它的市政設施關門也早,待我匆匆趕到蕭紅紀念館時,已是下午三點半鐘了。
蕭紅在文章里寫過她幼時的家,她祖父的院子,她家鄉(xiāng)名叫“呼蘭”的小縣城。那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最有辨識度的地名,有著異地的風情,而如今它變成了哈爾濱的一個區(qū)。
呼蘭河畔,呼蘭區(qū),在鬧市之中。
她的故居比我想象中要大,要好,要新,不知是不是翻修過,或者干脆就是新建的。
它的四周,是高低錯落的現代化建筑。
不知道呼蘭河,是否還在冰下奔流。
我無端地感到失望,失落。
故居坐落在獨辟出的一個廣場里,又或者四周的樓宇正是圍繞它所建造。它最初的格局是什么樣的呢?我永遠不可能知道了?;疑拇u墻,如尺矩一般方方正正,院子正中是蕭紅的雕像,扎著獨辮子,目視前方,有些倔的樣子。這幾年以蕭紅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大火,不過似乎并沒有影響到她故居的幽靜,來這里的游人不多。
都奔“冰雪大世界”去了。
也或許是我們真的來遲了,我站在門外,還在看門樓上的門額,場館的工作人員就過來提醒我,還有十五分鐘了。我說:“不是四點嗎?”他斬釘截鐵道:“三點四十五!”
與大多數東北男人不同,他身材瘦小,不過臉上一如蕭紅,是倔強的神色。我不想和他爭辯,跟在他身后穿過兩側的廂房,徑直走入正房。他往房中一站,隨手一指說:“蕭紅就是在這屋出生的,你看一看就行了噢?!?/p>
我看了看這間屋子,有一張土炕,窗戶上掛著一塊嶄新的土花布,紅紅綠綠,如松花江冰面上的馬車。
蕭紅那早夭的生命,真的在這間屋子里,曾經鮮活過嗎?
我流淚了。
出來的時候,正趕上呼蘭河的落日,在呼蘭的雪原上,墜落。
雪停了。
六
到達濟南的時候,是臘月二十九,丙申年就要過去了。雖然同屬北方,這里的冬天到底溫和多了。
又輾轉了兩個多小時,到了公婆家,我的北方之行,將在這里畫上句號。
這是一座重工業(yè)小城,支柱產業(yè)全靠市內一家大型鋼鐵廠,都說這里污染嚴重,難得一見藍天白云,但我到的那天還好。
若是天氣晴朗的冬日,似乎越往北走,天就越藍越高。這里的天空,當然不能和哈爾濱比,但比起我居住的那座江淮之間的城市,已經高遠多了。仍然陌生,雖然我已經來過好多次。然而北方就是北方,快過年了,街上也沒有幾個人,不太像要過年的樣子。大約是因為冷,只是多了許多紅燈籠,算是為這冷清的街道添了些舊歷年底的氣氛。
樹也都落盡了葉子,又干又冷。
汶河邊也是不見一點兒綠色,想來此時,匡河岸邊的桃花,開得正熱鬧吧?
然而鞭炮聲還是響起來了,此起彼伏,炸開漫天的鞭花。這是北方的春色,過了今冬,又是一春了。
2017.4.1.